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DD eICIC 技术调研CJ-7.3-163V1.0普天2012 年 4 月 30 日普院一级修订历史日期版本作者备注2012.05.03V1、编制审核批准文档评审:参加评审:签字日期签字日期签字日期签字日期()目录1引言41.11.21.31.4调研目的4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4参考资料4缩写术语72背景情况82.12.2历史与现状8发展趋势103EICIC 技术特征123.13.23.3目的和意义12基本原理和特点14作用和影响164方案介绍174.14.24.34.44.5时域 EICIC17频域 EICIC24功率控制 EICIC25EICIC 的触发机制27方案对比275研究建议30
2、5.15.25.35.4研究价值评估30建议研究内容30建议实施方案31风险分析311引言基于 3GPP LTE TDD 系统 R.10 版本的技术规范,综述了异构网络中小区间干扰协调增强(Enhanceder-Cellerference Coordination, eICIC)技术。在分析了技术应用需求及归纳 eICIC 算法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调研了技术标准对系统的影响。主要参考了的 IEEE 期刊与杂志术被提出时的主要技 3GPP 技术提案。会议,并回顾了 eICIC 技、1.1调研目的结合 3GPP LTE R.10 版本的技术标准,研究分析了异构网的应用场景、异构网中小区间干扰成因,明
3、确异构网络中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方案需求,以及 eICIC 对其它系统级算法的约束。调研技术标准增加的 eICIC 的特点以及对系统和终端所带来的影响。1.2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本文适合从事 eICIC 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由于是对技术及其标准化开展的调研,个别细节内容需要参阅给出的参考文献。1.3参考资料重点文献包括2、7、11、12、36、37及早期关于 ICICD 的技术提案。3GPP R1-110867, CoMP with Lower Txer RRH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12A. Khandekar, N. Bhushan, TingJi, V. Vangh
4、i, LTE-Advanced: Heterogeneousnetworks, 2010 European Wireless Conference (EW), vol., no., pp.978-982, 12-15 April2010.33GPP R1-100185: Heterogeneous Network Ming Amptions.43GPP TR 36.814.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advancements for E-UTRA physical layer aspects (Release 9).s (E-UTRA); Fu
5、rther5. 低功率节点迈向 4G 时代的“捷径”.杂志. 2011.12.6,. TD-LTE-Advanced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人民邮电.7Y. Han, Y. Chang, J. Cui, D., “A Noveler-Cellerference Coordination SchemeBased on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LTE-TDD Systems,” 2010 IEEE 71st Vehicular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 2010-Spring), vol., no., pp.1-5, 16-19 May
6、2010.83GPP TS 36.211.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and Modulation.s (E-UTRA); Physical Channels9T. Nihtila and V. Haikola, “HSDPrformance with Dual Stream MIMO in a CombinedMacro-Femto Cell Network,” IEEE VTC 2010.10 H. R. Karimi et al., “Evolution Towards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in Mobile
7、Communications,” IEEMRC 2006.11 Erik Dahlman, Stefan Parkvall, and Johan Skld, 4G LTE and LTE-Advanced for MobileBroadband, Academic Press, USA, 2011.12 A. Damnjanovic, J. Montojo, Y. Wei, T. Ji, T. Luo,.M. Vajyam,etc. “A survey on3GPP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vol.18,
8、no.3, June 2011,pp.10-2113 RIM, R1-100568, rim-PDCCH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14. R1-103126, Enhanced ICIC for control channels to support het-net.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61.15 ZTE. R1-103873, Performanceysis of PDCCHerference mitigation techniques inOutdoor Hotzone Het-Net. 3
9、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1bis.16m Incorporated., R1-101505, Extending Rel-8/9 ICIC onto Rel-10. 3GPP TSG-RANWG1 #60.,17 NTT#63, 2010.O. R1-106535, Definition of Almost blsubframe. 3GPP TSG-RAN WG118erDigital Communications, LLC. R1-105951, eICIC Macro-Femto: Time-and ABS. 3GPP TSG-RAN WG1#63,2010.m
10、uting19 Ericsson, ST-Ericsson. R1-105335, Details of almost blWG1 #62bis,2010.subframes. 3GPP TSG-RAN20m Incorporated. R1-101505, Extending Rel-8/9 ICICo Rel-10. 3GPP TSG-RANWG1 #60, 2010.21. R1-103458,ysis on the eICIC schemes for the control channels in HetNet.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1bis, 2010
11、.22 Texas Instruments. R1-102831, Rel-8/9 compatible PDCCHfor Het-Nets. 3GPP TSG RAN WG1 #61, 2010.erference mitigation schemes23el Corporation (UK). R1-102814,-CA based PDCCHerference Mitigation inLTE-A.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1, 2010.24 CATT. R1-100902, Considerations onRAN WG1 meeting #60, 20
12、10.erference Coordinationin Het-Net. 3GPP TSG25 MediaTek Inc. R1-104547, Time Shifting and Almost Bl erference Coordination. 3GPP TSG-RAN WG1 #62, 2010.Subframe forercell26 Panasonic. R1-104912, PDCCHRAN WG1 Meeting #62.erference Mitigation Schemefor HetNet. 3GPP TSG27 CMCC. R1-104119, Discusoe solu
13、tion of eICIC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TDD.3GPP TSG-RAN WG1 #61bis, 2010.28 New. R1-105943, Considerations on TDM eICIC for Macro-Femto. 3GPPTSG-RAN WG1 Meeting #63, 2010.29 L. Li, M. Peng, W. Wang, Multi-use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LTE systems,” 2010 IEEE 21sternational S
14、ymium onal Indoor and MobileRadio Communications (PIMRC), vol., no., pp.1499-1503, 26-30 Sept. 2010.30 N. Miyazaki, X. Wang, M. Fushiki, S. Konishi, “erference coordination of the downlinkcontrol channeernational SymNov. 2011.der macro-femto deployment in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 2011 8thium on
15、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SWCS), pp.332-336, 6-931 Y. Han, Y. Chang, J. Cui, D., “A Noveler-Cellerference Coordination SchemeBased on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LTE-TDD Systems,” 2010 IEEE 71st Vehicular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 2010-Spring), vol., no., pp.1-5, 16-19 May 2010.32 M. Al-Ra
16、wi, R. Jantti, “A dynamic TDDer-cellerference coordination scheme for LongTerm Evolution networks,” 2011 IEEE 22ndernational Symium onal Indoor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PIMRC), pp.1590-1594, 11-14 Sept. 2011.33 Samsung. R1- 112506, PDSCH performance under various macro-pico scenarios. 3GPP TS
17、GRAN WG1 #66, 2011.34 NokiaNetworks, Nokia. R1-113138, Further-eICIC Performance with CRSerference cancellation. 3GPP TSG RAN WG1 #66bis, 2011.35 ZTE. R1-104565, Performance ofMeeting #62, 2010.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TDD. 3GPP TSG-RAN WG136 D. Lopez-Perez, I. Guvenc, G. de la Roche, M. Kountouris,
18、 T.Q.S. Quek, Jie Zhang,Enhancedercellerference coordination challenge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IEEEWireless Communications, vol.18, no.3, pp.22-30, June 2011.37 G. D. Gonzlez, M. Garca-Lozano, S. Ruiz, J. and Olmos, On the need for dynamicdownlinkercellerference coordination for realistic Long T
19、erm Evolution deployments,Wirel. Commun. Mob. Comput., 2012, online: 10.1002/wcm.219138 Y.-J. Hong, N. Lee, and B. Clerckx, “System leve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er-cellerference coordination schemes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in LTE-A system,” IEEE2010 Workshop on Femtocell Networks,pp.690-69439 S
20、. Chen, W. Wang, X. Zhang and W. Hong, “Performance and optimization oferferencecoordination in downlink TDD-LTE systems,” 2010 The 2nd IEEEernational Conference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ICIME), pp.181-185, 16-18 April 2010.40 R1-104968, Summary of the description of candidate eICIC
21、 solutions, 3GPP std., Madrid,Spain, Aug. 2010. (revised as R1-105081)41 R1-104565, Performance ofMadrid, Spain, Aug. 2010.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TDD(not treated), ZTE, 3GPP std.,42 R1-104367, Discuson timeeICIC solutionsDD system(not treated), ITRI,3GPP std., Madrid, Spain, Aug. 2010.43 R1-104661
22、, Comparison of Time-Aug. 2010eICIC Solutions, LGE, 3GPP Std., Madrid, Spain,44 R1-104308, Understanding the timeSpain, Aug. 2010.eICIC schemes, 3GPP Std., Madrid,1.4缩写术语提供正确理解该文档所包含的全部术语的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缩写词全称ABSFAlmost bsub-frame(准静默子帧)CACarrier AggregationCSIChannel Se InformationCQIChannel Quality
23、IndicatorCRECell Range ExpanCRSCommon Referen ignalMUEMeNB UEMBSFNMulticast 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eNBPico eNB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SSPrimary Synchronized SignalPUEPeNB UEREResource ElementRLMRadio Link M
24、onitoringRSS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RPReferenignal ReceivederRRHRemote Radio Head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NTPRelative Narrow-band TransmiserRLFRadio Link Failure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SSSecondary Synchronized SignalUEUser Equipment (also called a mobile sion)2背景情况2.1历史与现状LTE-A 采用了载波聚合(Car
25、rier Aggregation)、上/下行多天线增强(Enhanced UL/DLMIMO)、多点协作传输(Coordinated Multi-poTx&Rx, CoMP)、中继(Relay)、异构网干扰协调增强(Enhanceder-cellerference Coordination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 eICIC)等,能大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峰值数据速率、峰值谱效率、小区平均谱效率以及小区边界用户性能,同时也能提高整个网络的组网效率,这使得 LTE 和 LTE-A 系统成为未来几年内无线通信发展的主流。对于传统的同构网络2:网络中的布局是有规划的;网络
26、能够收集用户终端;所有的有相同的传输功率级别、天线类型和相似的数据回程连接;网络中的用户能够无限制地接入将所有的,并且所有的几乎服务相同数量的用户终端,承载相似服务质量要求的数据流。但是同构网络中,覆盖有,小区边缘用户性能差。较之同构网络,异构网络包含了宏、微微(Pico Base Sion)、毫微微(Femto Base Sion)和中继(Relay Base Sion),节点小,便于网络布署,并且使网络中的用户都可以享受同频宽带。小区范围扩张(Cell Range Expan, CRE)使得的用户终端能够直接受益于低功率节点(Lower Nodes,LPNs)如微微、毫微微和中继。自适应小
27、区间干扰协调为干扰小区提供了智能资源分配,提高了异构网络中小区间公平性1。但是异构网络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其一中继提供额外的传递拖曳是不经济的,其二它改变了原有的网络拓扑结构,增强了小区间的干扰。并且,小区间干扰已成为限制基于 OFDMA 下行的异构蜂窝网容量的主要。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机构、设备制造商、电讯运营商及相关标准化组织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小区干扰协调技术已经被公认为是目前与了未来蜂窝网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异构网络的几种场景如下表 1.1 所示。表 1.1 异构网场景3其中,LPNs 的主要特性见表 1.2 。表 1.2 低功率节点特性4目前的异构场景主要包括室内家庭、室外热点和室内热
28、点,其他场景优先级较低。与宏站间回传接入用户说明天线光纤连接所有用户包括室内或室外部署微微(热点小区部署节点)X2接口所有用户包括室内、室外和网络规划部署家庭无X2接口封闭用户群包括室内或用户部署中继节点空口所有用户包括室内或室外部署情形环境部署场景非传统节点5.1宏小区+室内宏+家庭家庭5.2宏+室内中继器室内中继器5.3宏+室内天线/热点如:室内微微6.1宏小区+室外宏+室外中继器室外中继器6.2宏+室外天线/热点如:室外微微典型异构网场景中存在的干扰示意图如图 1 所示(选自文36的图 1)。图 1 中展示了可能存在的 4 种上行与下行的干扰情形。图 1-a)情形中,靠近家用的宏蜂窝用户
29、(MUE)为补偿较大的路径损耗而会产生对封闭用户组家用(CSG femtocell eNB)的上行干扰较远的 MUE 则会受到来自家用(Uplinkerference);而在图 1-b)情形中,距离宏的下行干扰(Downlinkerference);在图 1-c) 情形所示的开放接入模式(Open Acs Mode)中,靠近 pico的用户因为接收到较强的下行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RSS)也易附着在宏蜂窝而成为 MUE,即使与 pico的路径损耗小于与宏的路径损耗,这将导致宏的负载常处于饱和状态且对 pcio产生较强的上行干扰;而在图 1-d)情形中
30、,采用了覆盖扩展(range expan, RE)的微蜂窝可较好地应对上述干扰,但处于扩展区域内的 pico 用户的下行接收质量较差,其吞吐量性能受限。谱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宏站和 LPNs 用相同载波频率的同频组网方式。同频组网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同覆盖的各节点间的干扰问题,特别是对于控制信道间的干扰。虽然采用传统的功率控制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层间干扰,但单一的功控方式会降低小区覆盖范围以及吞吐量等性能。为了避免同频组网下的干扰,可以采用宏站和 LPNs 间干扰协调的方法来有效提高组网性能。本文重点同频干扰场景下的组网性能。异构网中干扰场景可分为以下四种7:(1)下行对下行的干扰(发射信号
31、对终端接收信号的干扰);(2)上行对下行的干扰(终端发射信号对终端接收信号的干扰);(3)下行对上行的干扰(发射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干扰);(4)上行对上行的干扰(终端发射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干扰)。由于两节点的距离一般较远,且终端的较小,所以目标小区上行传输时受到的干扰较小,而下行传输时有时会受到较大的干扰,例如,当终端靠近两个小区的交界处时下行传输会受到严重的干扰。2.2发展趋势关于 ICIC,大多数现有的研究都需要 MeNB 和 HeNB 的信息交互,网络耗费较大。另一方面,现有的研究不适用于 LTE 网络,适用于 LTE-A 网络,因为 LTE 中的 HeNB 没有高速网络接口来交互 ICIC
32、 信息。文献29中提出一种类似于部分频率复用的资源分配法减少小区边缘用户的 PDCCH 干扰共道干扰避免算法。共道干扰避免(Co-Channel通过避免同信道干扰来提高边缘用户的信道质量。Cerference Avoidance,C)是的基本是将每个小区的 C划分为 3 个部分,每个小区有一个部分的 C称为主要 CCE 集(Primary Cet),两个部分的 C称为次要 CCE 集(Secondary CCE Set),PCSs 的最大功率大于 SCSs。PCSs用于小区的边缘用户,且与相邻的小区保持正交。SCSs 用于小区中心用户。这样使得小区边缘用户的 CCI 降低了。C算法的评价:优点
33、:提高调度器产生的序列中小区边缘用户的排序,可以降低其阻塞率,使得边缘用户能够以更高的优先性选择可靠资源。:用户搜索空间随着时间会不断变化,处于小区边缘/中心,在 PCS/SCS 中缺乏合适的 PDCCH 候选域的用户,可能在下一个时隙能够分配到很好的资源。因此, C性。中静态的资源分割会影响用户公平文献30介绍了一种 ICIC 算法。模型:MUE 接近 HeNB 时会受到来自 HeNB 的强烈干扰。limited MUE: 非封闭用户群用户,且接收到的 HeNB 的 RSRP 高于 Macro。它会频繁地向 Macro 提交切换申请,而 Macro 根据申请切换的频率来判断谁是 limite
34、d MUE。算法的是:为降低 HeNB 对 limited MUE 的干扰,从 HeNB 出发,以尽量降低 HUE的聚合级别为目的,但是有些用户的 PDCCH 不能满足 SINR 的要求。优点:limited MUE的中断率降低(当 HeNB 中用户数不多于 10 个时效果明显)。缺点是会的接收质量。HUE PDCCH文31中提出了 LTE-TDD 中基于动态资源分配的 ICIC。前提:点到点有协作,目标基站可知道周围 6 小区的传输结构(即,是上行还是下行)信息。对于上行链路,干扰都较小,比较简单。主要研究下行链路,处理流程如下:设置一个决定小区边缘还是小区中心用户的门限(但文中没有说如何决
35、定门限),根据干扰小区用户的功率判断其干扰级别(只要选出干扰最大的即可)。不使用干扰大的那个邻小区用户的 RB,用最大载干比算法为用户在剩余的 RB 中进行选择。此算法无论在小区平均吞吐量还是在小区边缘用户吞吐量上,都优于软频率复用和传统的最大载干比调度,但是在小区边缘用户中性能得较明显。文献32中将物理资源块和用户的传输模式结合考虑,提出 TDD 下动态的 ICIC:对能够使干扰最小化的小区进行配对,他们可同时传输。一个 TTI 上,目标小区及邻小区以任意调度方式对用户进行 PRB 的调度。接着,在同一块 PRB 上,计算邻小区/用户对目标小区的干扰最小(有四种模式),则对这两个小区进行配对
36、,这两个用户/在此 TTI 此 PRB上可同时传输。依此原则,对不同的 PRB 进行迭代配对,接着进行下一个 TTI。在文37中,作者首先综述了最优代表性的贡献,并给出了一个可评价不同技术方案的方法,最后从系统与用户的双重角度,比较了集中典型的干扰避免策略。说明需要同时考虑频谱效率与能量效率、公平性问题,通过结合经典的硬频率复用与静态的 ICIC,实现自适应、运营商可配置的动态机制。3eICIC 技术特征3.1目的和意义本文主要调研的是 TDD 模式下增强型的干扰消除。因此首先简要介绍 3GPP LTE 技术规范 R.10 版本的 TDD 帧结构。LTE 支持两种无线帧结构:适用于模式的帧结构
37、类型 1,及适用于 TDD 模式的帧结构类型 2,这里主要研究 TDD 模式。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传输由无线帧完成。每一个无线帧的长度为 10ms,它由两个长度为 5ms 的半帧组成,每个半帧包含五个长度为 1ms 的子帧。一个子帧定义为两个相邻的时隙,即第1.3 所示。对于每个无线帧的子帧,“D”表示用于下行传输的子帧;“U”表示用于上行传输的子帧;“S”表示包含 DwPTS、 GP 和 UpPTS 三个域的特殊子帧,并且总长度为 1ms。GP 为保护时隙,不传送任何信息,避免上下行间出现交叉干扰。若切换周期为 5ms,特殊子帧在两个半帧中都存在;若切换周期为 10ms,特殊子帧只存在于第一
38、个半帧中。图 2 所示为在5ms 的切换周期时的 TDD 帧结构8。他小区的干扰就会减少,使上行链路系统的效率得到整体提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封闭的家庭本身就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只接受某些特定的用户,所以对于封闭的家庭不需要使用 CRE 策略。CRE 策略一般用于微微。此,基于载波聚合的干扰协调的基本思路是用不同的载波区分宏小区与低功率节点小区发送的下行控制信道(PDCCH)信息,不产生相互干扰,而下行数据共享信道(PDSCH)。信号。这样,对于低功率控制信号,例如,对于终端靠近宏小区中心时,宏小区可以使用载频3.3作用和影响关于 eICIC 对产品及标准的作用与影响,首先,用户终端被要求能感知
39、、检测并来自干扰小区的干扰信息撒,其次,用户服务小区能通过与干扰小区的接口(比如 X2 接口)在功率、时间、频率甚至空域等资源上进行协调资源分配及相应的物理层信号处理,以提高网络容量和用户体验。在 Release 8 中,已在 X2 接口中定义了包括下行发射的RNTP(RelativeNarrowband Transmiter)指示、上行的 OI(Overload Indicator)、及上行的 HII(Higherference Indicator)。Release 10 的后向兼容性可保证 Macro 小区与 Pico 小区之间的交互。但 Macro 小区与 Femtocell之间的信息交
40、互由于不存在 X2 接口存在,可期待的方法有利用无线广播信道或用户中继。当考虑基于载波聚合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时,对用户终端支持载波聚合的要求则增加了。此外,需要协调交互的信息开销也会增加。在高通(m)公司的技术提案 R1-103560 中,总结了采用 TDM eICIC 方案对标准的影响。在网络侧,要求将 ICIC 扩展为包括基于 ABSF 的时域协调方案,并能支持跨子帧调度(crosbframe scheduling)。在用户侧,终端设备需要支持对特定子帧的无线链路及无线资源管理测量,并需要支持资源特定信道的反馈。此外, 用户终端需要能具有抑制来要干扰小区在PSS/SSS/PBCH 及 CRS
41、 等信道及参考信号上的干扰,以保证对弱小区的捕获、测量及;并且,若 ABSF 配置无法避免干扰时,用户终端需要能量。eICIC 模式下的控制信道链路质4方案介绍4.1时域 eICIC在技术提案43中,时域 eICIC 的方案被归纳为如下图 7。家庭设置了一些子帧作为多播单频网(Multip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MBSFN)或者空白子帧(Almost BlSubframe, ABSF)。对于一些受到家庭严重干扰的宏小区用户,通过在这些 ABS 子帧/MBSFN 子帧上调度它们,可以减少这些用户控制信道上受到的干扰。空白子帧上只传输小区参考信号(Cel
42、l Reference Signal, CRS),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DSCH)则不被传输。基于 ICIC 的时域信号,在 OFDM 符号上必须有时间同步16。(1)配置 MBSFN 子帧:干扰源在某些子帧上配置 MBSFN 子帧,在这些子帧上,干扰源只1 或 3 个符号上有 CRS 和必要的控制信息的传输,而在数据域完全不发送数据6。此方法中,由于 MBSFN子帧的数据域不传送 CRS,因此可以大大地减少宏小区对 LPNs
43、的下行干扰,但是如此一来会导致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PBCH)、共享信道(Shared Channel, SCH)的覆盖降低,所以在 TDD 的#0、#1、#5 和#6 子帧中(能配置 MBSFN14。的#0、#4、#5 和#9 子帧中)不(2)配置 ABS 子帧:文献17中给出了 ABS 的定义。干扰源在某些子帧位置上配置 ABS,在这些子帧位置上,干扰源只发送 CRS 和必要的控制信息。这些信息包括:a. CRS;b.若主同步信号(Prim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 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
44、hronization Signal, SSS)、位置参考信号(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 CSI-RS)和 PBCH 与 ABS 子帧发生时,这些信息需要再ABS 中传输;c. 系统信息块 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1, SIB1)和寻呼信号(Paging)以及与其相关联的 PDCCH 信息。为了保证后向兼容性18,ABS 子帧中 CRS 在数据域也要传输,但是 CRS 也因此成为 ABS 方法中给其他小区造成干扰的主要原因。在配
45、置 ABS 子帧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9:a.与上行链路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定时匹配;b. PBCH 和 PSS/SSS 传输的 ICIC;c。SI 和paging 的 ICIC。MBSFN 子帧和 ABS 子帧配置示意图见图 8 所示。图 9. 异构网中单载波干扰避免法如图 9 所示,图中每八个子帧中设置两个子帧作为受保护的子帧。宏小区在受保护子帧中可以传输一些数量受限的与上行传输相关的控制信号,如数量受限的上行调度信息或 PHICH 传输等。只要限制宏小区控制信号的传输或仅使用全部控制域中的一小部分,则在扰区域对 L
46、PN 小区的干扰就可以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但是,即使没有上行调度信息或 PHICH 传输在其中传输,受保护子帧中传输的信号类型是被定义的,以最小化上行调度的影响。在一些情况下,LPN 小区位于两个宏小区中间且同时受到这两个宏小区的干扰。如果这两个宏小区的配置不同,仅有部分的受保护子帧集,那么 LPN 小区在调度时需要同时考虑两个宏小区的受保护子帧集。需要注意的是,受保护子帧的集合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动态分配的,取决小区和LPN 小区间的相互协调。4.1.2 时间移位策略(OFDM symbol shift)时域 eICIC 的第 2 类方案是时间移位方案,也称为 OFDM 符号移位。由站和 LP
47、N共信道传输,使得宏小区的控制信道及 PSS/SSS/PBCH/SIB/Paging 信息与 LPN 小区相应的子帧的符号 0,LPN 子帧时间移位一些子帧产生干扰。为避免此,相对OFDM 符号。然而,LPN 小区发给所属用户的数据信道将仍然对宏小区用户的控制信道产生一些干扰。两种解决方法分别是:共享信道符号静默(shared-channel symbol muting)与LPN 连续子帧空白(consecutive subframe bling)。前者方案中,与受害 MUE 的控制信道重叠的 LPN 数据信道采用静默(不发送)方式,后者方案中,LPN 小区中与 MUE 控制信道的子帧采用 A
48、BSF 方式。采用时间移位方式的干扰情形可如图 10 所示。ABS 法不能避免 CRS 对其他小区的干扰,因此可以在配置 ABS 的基础上,对宏站和家做适当的时间移位和限制部分资源调度来解决此问题。文献25中分别提出了适用于模式和TDD 模式的联合 ABS 与时间移位策略。下面主要列出对于 TDD 模式下的方案,庭如图 12 所示。此方案中做了如下假设:假设 a:使用常规循环前缀;假设 b:家庭中配有一个或两个传输天线。数目可以为 1 至 3 个。当家庭的 PDCCH 占用 2 个 OFDM 符号时,PDSCH 域中低发射功率的 OFDM 数目为 2 个或 3 个。(主要是考虑时间移位后,与家
49、庭的控制域相的宏的 PDSCH 功率要小。)2)宏自家庭和家庭的 PDSCH 域都用低:这样使得宏的控制域受到来的干扰也小了。3)宏自适应低功率传输 PDSCH 域大是宏知道家庭PDCCH 的和家庭基OFDM 符号数目(通过 X2 接口)。在 Rel-10 中可实现,因为 Rel-10 要求宏站间有的交互。4.1.5 伪上行链路子帧法(fake UL subframes)文献27中提出可以通过设定伪上行链路子帧法来进行 eICIC,但是此法只适合于 TDD系统。配置伪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情形如图 13 所示44。图 14(b) 对宏用户的干扰控制(家庭设置伪上行子帧)如图 15(b),当 Pic
50、o 用户位于 CRE 区域时需要 eICIC。当 Pico 小区配置成 3DL:2UL 时,而 Macro 小区 1 配置成 4DL:1UL 并且子帧 4 不能被宏小区 1 调度,则宏小区 1 也要进行下行子帧的固定重传,那么即使宏小区 2 配置成 3DL:2UL 对 Pico 用户的干扰也可忽略。图 15(a) Pico 用户靠近宏站图 17. 基于非 CA 的频域 eICIC如图 17 所示,在 FDM eICIC 配置下,控制信道不会受到同频小区的干扰。控制信道的带宽可根据业务需求配置,其带宽之和可小于总数据信道带宽之和。与时域 eICIC 相比,非CA 的 eICIC 有以下优点:1)
51、不同小区中控制信道与公共信道(PBCH/SCH)的正交性可保证;2)控制信道与 CRS 可被分配在部分带宽上,产生完全干扰避免的效果;3)对于 Rel.8/9 与 Rel.10 的用户终端,可保证同样的覆盖与切换。此外,对于网络配置窄带宽情形,比如 5MHz 或 10MHz,与基于 CA 的 FDM 配置相比,非 CA 的 FDM eICIC 还具有以下优点:1)可有效利用频域资源,减少浪费;2)仅 PDCCH 与 ACK/NACK 反馈足够完成全带宽调度3)后向兼容R8 的 MAC 过程与系统信息4)用户无需载波聚合能力而支持全频带传输。为了保证后向兼容性,对于非 CA 的 FDM eICI
52、C,在控制信道区域需一个虚 DC 载波,从而导致两个零频率点(two zero frequency pos)的出现。对于 R10 用户的 PRB,可采用与 R8/9 一样的规则,只需将真实的 DC 载波序号考虑即可。因此,非 CA 的 FDM eICIC 被认为是针对窄带宽网络的有效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案。4.3功率控制 eICIC功率控制是蜂窝网传统的干扰抑制方案,针对异构网中 MUE 受到来自 LPN 小区的强干扰情形,可通过适当降低 LPN 的的性能。,降低干扰,从而宏小区中受害 MUE根据功率控制依赖的机制,具体功率控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1)基于来自 MeNB 的强接收功率(在 Femt
53、o 小区覆盖区域)的功率控制2)基于 Femto 至 MUE 的路径损耗的功率控制3)基于 HUE 的目标 SINR 的功率控制4)基于 MUE 的目标 SINR 的功率控制5)基于 PBCH 的功率控制令无论采用上述何种方率控制的 eICIC 都具有后向兼容性,并同时适用于 TDD 与。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都依赖于家用对受害用户的感知,或之。因此,可能要求在 MeNB 与家用之间进行关于信号强度信息或干扰功率水平信息的交互,并且需要在 MeNB 与家用之间交互功率设置信息。4.4eICIC 的触发机制由于 eICIC 需要通过 X2 接口进行传输,而家庭没有 X2 接口,所以宏不能直发出
54、eICIC 的触发请求。文献28提出了两种适用于家庭的 eICIC 触发机接向家庭制:1)基用户的解决方法:此法依赖用户关于小区间的干扰检测。当来自家庭的严重干扰被宏用户检测给宏,然后起到中转作用将宏站的 eICIC到,宏用户可以直接给家庭,或者触发请求发送给家庭。2) 基于家庭用户的解决方法:基于家庭的解决方法依赖于家庭自身,它需要检测到受干扰的宏用户,接着触发其 eICIC 机制。至于是否要触发 eICIC 取决于受干扰宏用户的表现以及家庭相对站的相对位置。例如,若家庭靠近宏小区中心,则靠近家庭的宏用户会有很好的链路质量,此时 eICIC 就没有必要触发了。另一方面,若家庭位小区的覆盖处,
55、由于在此区域非封闭用户群的用户是不能接入宏,eICIC 也没必要触发。靠近家庭小区的宏用户数目也有可能成为触发家庭eICIC 的一个判断依据。因为目前的网络设备已经可以支持基于家庭的解决方法,并且此方法对用户是透明的,因此使用第二种方法。4.5方案对比前对 R10 技术规范中的 eICIC 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以下以下规律:1)时域 eICIC 方案能获得干扰管理性能与系统开销的折中,并较频域 eICIC 有更广的适用范围;频域 eICIC 更适合窄带宽的情形;基于功率控制的 eICIC 方案最易实施,但依赖于上层的信息交互,因此受限于信息交互延迟及交互信息的准确性。文献33提出 CRE
56、+ABS 的仿真需从以下几种场景进行考虑:a. 无 CRE,无 ABS;b.CRE+ABS,不考虑 CRS 干扰;c.CRE+ABS,考虑 CRS 干扰并把此 CRS 干扰作为白噪声;d.CRE+ABS,考虑 CRS 作为色噪声的干扰;e.CRE+ABS,考虑 CRS 干扰并在扰的资源粒子上打孔的。性能评估准则为:a.宏小区吞吐量;b.宏小区内 5%用户吞吐量;c.用户在宏小区和 Pico 小区内的连接率。对于 CRE+ABS 的仿真结果非常多,在此列举几个做介绍。文献34中对 CRE+ABS 进行仿真,文中首先针对不同 RE 的偏移值以及不同的 ABS 子帧数量做出仿真,得出在 RE 为 1
57、4dB、ABS 子帧占 50%时性能最好;接着在此假设下进一步对 3 种用户播撒方式进行仿真,得出方式 4b(热点用户数量占 67%)时的性能最好。仿真参数如下表 2.1 所示。表 2.1 仿真参数ParameterSettingNetwork Layout500m macro-layer macro-celler-Site Distance with 4 pico-eNBs perCell layout7 macro-sites (21 macro-cells), wrap-aroundTotal number of UEs networkhe630UE placement2/3 UEs inside the hotspots; the remaining UEs are uniformlydistributed withhe macro-cell area. TransmiterMacro-eNB: 46 dBm; pi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健身器材共享经济模式运营风险与对策报告
- 2025-2030健康家居理念下免漆门产品安全标准演进
- 2025-2030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产品研发趋势与市场接受度调研
- 变配电站建设施工要点解析
- 精准计量灌装系统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宠物有机食品生产线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建筑工程进度控制与风险管理
-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运营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火山泥SPA体验店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紧急避难所与临时避难设施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平舌音和翘舌音学习资料课件
- 免疫学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 医保基金监管
- 公司出差行程计划表excel模板
- 新产品APQP开发计划表
- ICU患者的早期活动
- LY/T 1145-1993松香包装桶
- JJF 1338-2012相控阵超声探伤仪校准规范
- GB/T 9114-2000突面带颈螺纹钢制管法兰
- 港口集团绩效考核方案
- 固体化学固体中的扩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