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采摘技术_第1页
茶叶的采摘技术_第2页
茶叶的采摘技术_第3页
茶叶的采摘技术_第4页
茶叶的采摘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茶叶的采摘技术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一年中茶树可分若干次采摘,当季 采茶对下季的芽叶萌发及其产量、 质量有影响,而当年的采摘又会对 下一年度甚至更长时间的茶树生长发育及产量、 质量产生影响,所以 必须高度重视合理采茶。一、合理采摘应掌握的原则1、采摘的鲜叶符合茶叶加工要求各类茶叶品质风格不同,鲜叶的采摘标准也就存在差异,严格按各种茶类的标准采摘,才能保证 加工的茶叶产量与品质。如高档名茶中大多数的采摘要求为一芽一叶 初展,或一芽二叶初展;安化松针、安化银毫要求鲜叶是一芽一叶; 普通炒青绿茶要求是一芽二、三叶;而黑茶原料较为粗老,但随着消 费群体的变化,对鲜叶嫩度也有提高。2、采茶与养树两者

2、兼顾 种茶的目的是为了多采摘芽叶,获得 更高产量,而芽叶又是茶叶的营养器官。茶叶的采摘具有双重性。一 方面,茶树通过芽叶吸收二氧化碳,将从根系吸收的水分在阳光下合 成碳水化合物(糖类),进而合成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 以满足茶树 生长发育需要。如果过度采摘芽叶,会严重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不 利于有机物的形成和积累,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另一方面, 适当的采摘芽叶,又能刺激腋芽(生长在叶腋内的芽,通常每一叶腋 处只生1个芽,但也有2个或几个芽同生)抽发,所以茶树有“顶芽 不采,侧芽少发的”的说法。要使采摘和养树兼顾,只有在新稍生长 发育过程中,按照茶叶生产要求采摘芽叶,在主要生产季节之后的适

3、 当时间采取留叶采,保持一定的叶层厚度,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需求。3、据树龄和树势不同掌握不同采茶方法采茶是种茶的目的,养树是种茶的手段,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叶。只有根据茶树的树龄和 树势不同采取相适应的采摘方法,并与其他栽培措施密切配合,才能 收到合理采摘的增产提质效果。一般而言,幼龄茶树的采摘应掌握“以 养为主,以采为辅,采高留低,多留少采,轻采养篷”的原则,如采 用“打顶采”。成年茶树应掌握“以采为主,采养结合”的原则,采 用留一叶或留鱼叶相结合的采摘法。具体还应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及 栽培条件来决定。通常是春秋留鱼叶,夏留1片真叶或前秋留1片真 叶,或全年留鱼叶,在每季末期酌情留1-2片叶的

4、方法。老年茶树的 采摘留叶必须视树势强弱及衰老程度不同而用不同的采茶方法。对于生理机理衰退、光合作用减弱、育芽力降低、芽叶瘦小、对夹叶大量 出现的老年茶树,在采摘时要酌情多留叶;树势好的一般可按成年茶 树的采法进行。树势较老的可采取集中留养的采法, 即停采一个季节 留养,让其恢复生长量后再进行采茶。衰老严重的茶树需要实施重修 剪或台刈更新树冠,因为茶树重新抽发生长,开始可按幼年茶树的打 顶采法;到第二、三年时少采多留,采用留3叶和留1叶相结合的采 摘法;当冠高达70cm以上、篷宽100cm以上时,可用成年茶树的采 摘法。4、及时分批采 茶树芽叶的着生部位不同,萌芽次序有先后, 为了符合各种茶类

5、加工对鲜叶标准的要求,及时分批采摘非常重要。 特别是气温较高的季节更应多次分批勤采, 即采摘达到加工标准要求者,留养未达到加工标准要求的芽叶,达到标准一批就采摘一批。这样,即可以缓解采摘洪峰,避免短时间内产量过大而无法及时加工造 成损失,又有利于提高茶叶加工产品的产量与品质。5、根据生态条件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摘方法不同生态条件的茶区,种植不同的茶树品种,加工不同类型的茶叶,采摘方法应该有区 别。一般地,气温高的南方茶区,茶树以大叶类乔木型品种为主,加 工的茶类以红茶、普洱茶、茉莉花茶坯、乌龙茶等茶类为主,采摘标 准以一芽二、三叶或开面采为主。北部茶区种植的茶树多项以中小叶 的灌木型品种为主,加工

6、茶叶又以绿茶或名优绿茶为主, 采摘标准要 以一芽一、二叶为主。另外,两个类型茶区在采茶季节长短方面也有 明显区别,一般地,北部茶区入冬早,气温下降快,封园时间适当提 早,否则容易造成冬季受冻害;而且,春季这些茶区也容易发生倒春 寒,要及时采,避免出现冻害而影响产量。南方茶区全年气温较高, 没有明显的冬季,采茶季节可以适当延长,如闽南茶区,还有采冬茶 的习惯。二、当前茶叶采摘中存在的问题1、采茶劳动力短缺,采茶成本增高 茶叶采摘是茶叶生产中季节 性强、占用劳动力最多的作业。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外出务工的农村劳 力增多,而且乡镇企业的兴起也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致使农村闲散 劳动力相对比较少。同时,

7、茶叶春季采摘季节又与春耕等其他农活忙季 相遇,采茶劳动力不足已成为产茶区比较普遍的问题。劳动力的紧张, 必须导致用工工资上涨,而劳动力工资上涨又必然会导致采茶成本提 高。过高的采摘成本,致使部分销售困难而导致经济损失。发展机械采 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所以,对一些有规模的茶叶企业而言, 如果产品加工原则标准要求在一芽二叶以上,都已经或正在准备实施机 械化采茶,但那些规模小的农户和以名优茶生产为主的企业,由于没有 适合农户和名优茶生产的采茶机械或装备已经成为当前茶叶生产的迫 切需求。2、茶叶采摘标准掌握不一在茶园集约化程度低的茶区,茶农各自为政,采摘标准不一,往往是有销售渠道者不怕采得粗、

8、采得老, 照样卖高价赚大钱,而无销售渠道的虽采得细嫩,茶叶却积压在手或 被人低价收购。生产经营权的放开,导致了茶叶质量标准不一,销售 价格差异较大,这种短期行为最终必然损害茶叶生产者的共同信誉和 利益。各地应当走联合经营之路,实行统一采摘标准并合理采摘茶叶,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我国入世后的大好形势下失去最终的竞争力。针对当前茶园采摘中出现的问题,各茶园管理者只有严格把握好采摘技 术,真正做到采摘因茶类制宜、因茶树制宜、依季节制宜,才能使茶 产业步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中。三、机械化采茶在一些劳动力比较紧张,有一定的面积,生产以普通红、绿、黑茶 为主或名优茶生产完成后用于生产普通茶类的企业,

9、应切实加强茶树培 育,促使茶树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采用机械采茶, 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和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1、机械采茶的优势 机械化采茶(简称机采)技术能降低生产成 本,提高采茶工效。对于普通红、绿、黑茶生产而言,有利于提高茶 叶产量和质量,促进茶园规模经营,并带动茶树修剪、施肥、耕作等 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茶叶经营的规模效应。近几年,随着茶叶科学 技术的发展,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已日臻完善,一些采茶机具质量性 能也有了提高,而且各种型号规格也较多,能适应不同生产规模和茶 类生产的基本需求,配套服务工作有所加强,为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 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机械

10、化采茶的一般要求(1)园址要求:机采茶园应选择平地或坡度在 15以下的缓坡地 或等高梯地,要求交通方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pH值为4.5-6.0。 对现有茶园还应要求茶树品种纯度高,最好是无性系茶树、萌发力强、 生长旺盛、发芽整齐、且无缺株断行的条植茶园。(2)树冠要求:为了便于操作,机采茶园树高须控制在 60-85cm, 行间应留有15-20cm的通道。每隔40-50m修建一条人行便道,茶园 四周也应留有相应的通道,以便于机采作业。(3)品种要求:新垦和改植换种茶园应选用无性系良种茶苗,并 注意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避免茶叶采摘洪峰产量过大不能及时 收获的不利影响。种植方式可以采用单行或

11、双条方式栽植。3、采茶设备的选择机械采茶设备有多种,包括双人采茶机、单人采茶机、采茶铁等。双人采茶机适合于坡度较小的茶园,是目前 使用最广的采茶机,一般3-4人同时作业,生长良好的茶园每小时采 茶工效为300-500kg。作业时,成龄茶园每行茶树来回各采 1次,去 程应剪到超出树冠中心线5-10cm处,回程再剪剩下的部分。单人采 茶机操作比较灵活,适合于坡度较大的茶园,但采茶工效比双人采茶 机低。采茶铁也是一种常用的采茶机械,可由 1人操作,作业时如同 茶树修剪,只要将手柄作往复运动,剪刀即将新稍剪下,并由档叶板 将剪下的芽叶送入集叶袋。采茶铁适合于小规模经营的农户。4、机械化采茶的标准及茶树

12、留养因为机械化采茶每次采摘量比较大,所以采摘时期掌握得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一般茶区,若以一芽二、三叶及其相同嫩度的对夹叶为采 摘对象,春茶期间有80%勺新梢符合采摘标准、夏茶期间有 60%勺新 梢符合采摘标准时进行机采,可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茶园经长期机采以后,常出现新梢生长量降低,叶层变薄,单芽重减轻等不良现象,这时就要注意茶树的留养。一般机采茶园的留叶方 法是采取提早封园,留蓄秋梢, 保持茶树足够的叶面积指数,促进 茶树旺盛生长。四、手工采茶手工采摘是我国传统的采摘方法,在目前的茶叶采摘中仍占相当 大的比重,特别是名优茶的采摘,主要还是以手工采摘为主。在实施 手工

13、采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因素。1、采摘标准 茶树的采摘标准影响因素很多,首先要考虑茶类 加工原料的要求,还要兼顾茶树生长情况和栽培技术水平。(1)名茶的采摘标准:高档名茶生产大多数要求的采摘标准为一芽 一叶初展,或一芽二叶初展。还有一些名茶,为保证原料细嫩,甚至在芽叶采摘下后,再经手工拣剔,摘去鱼叶与稍长茎梗及较大的叶片。 毛峰类名茶,在采摘上应挑选茸毛多的品种,如福鼎白毫、大毫茶等; 而浙江龙井、西湖龙井等则应选择无茸毛或少茸毛品种,如龙井 43 龙井长叶等。(2)普通红、绿、黑茶的采摘标准:普通红、绿、黑茶是人们 普遍饮用的红、绿、黑茶,如炒青、烘青、功夫红茶以及红碎茶。就 总体而言,大宗

14、红、绿、黑茶的采摘标准是适中采摘,即在新稍展二、 三叶或三、四时采下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以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红碎茶加工方法较多,要求原料鲜嫩,因此,宜采一芽二叶及其同等 嫩度的对夹叶为宜。黑茶原料相对较粗老,宜采一芽四至五叶及对夹 叶。2、采摘方法手工采茶按照作业手势划分,有单手采和双手采 两种;按照留叶数量的不同,有打顶采、留鱼叶采和留叶采3种。打顶采适合于幼龄茶园或重修建、台刈后的茶园,待新梢生长至展叶五 六片时,采去一芽二、三叶。留鱼叶采是待新梢生长达到采摘标准时, 采去鱼叶以上的部分。留叶采是在树冠上留下完整真叶1至若干片,采去上部的新梢作为加工原料。留鱼叶采和留叶采是成龄生产茶园

15、常 用的采茶方法。手工采茶与机械采茶掌握上有较大区别, 具体应用时 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开采时间:由于我国茶区辽阔,各地开采期也不一致。因此, 开摘的时间不能一刀切。当树冠面上的新梢有 10%-15妣到要求的采 摘标准时,即可开采。采摘过早时效率低,而且对产量也有一定影响;采摘过迟则原料粗老,影响茶叶品质(2)采摘周期:采摘周期是指前二次采摘之间间隔的时间, 一般 用天数表示。茶树新梢生长受气候、季节以及环境等因素影响,不同 季节和不同地区的采摘周期有差异。采摘周期过长,必然使芽叶老化、 品质下降;采摘周期过短,产量低。各地必须根据当地条件,如茶树 品种、气温、茶类等因素,掌握好采摘周期。(3)采摘批次:生产茶类不同,采摘标准不同,每年的采摘次数也 有很大区别。名优茶的采摘嫩度要求高,每年的采摘次数多,如传统 龙井茶每年须采摘30多次;乌龙茶采用“开面采”成熟新梢,每年 的采摘次数相对少一些。手工采摘次数的掌握,不宜统一规定。应该 以按标准采及时分批采为原则。(4)不同茶园应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