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出师表同步练习_第1页
24 出师表同步练习_第2页
24 出师表同步练习_第3页
24 出师表同步练习_第4页
24 出师表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4 出师表同步练习24出师表课前预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崩殂()夙夜()陟()罚臧()否()以遗陛下()裨补阙漏()斟酌()()行阵()猥自枉屈()庶竭驽钝()以彰其咎()2课文选自,是(朝代)家、家,字。在表中向后主先后提出了、和的建议。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的一种文体。课内达标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中道崩殂()(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恢弘志士之气()(4)引喻失义()(5)陟罚臧否()()()(6)论其刑赏()(7)此皆良实()(8)先帝简拔以遗陛下()(9)悉以咨之()()(10)必得裨补阙漏()(11)性行淑均()(1

2、2)猥自枉屈()(13)遂许先帝以驱驰()(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5)夙夜忧叹()(16)庶竭驽钝()(17)攘除奸凶()(18)斟酌损益()()(19)责攸之、祎、允等之慢()(20)以咨诹善道()4解释多义词。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今义:6名句填空。(1)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所抱有的无意于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是:,。(请用出师表中的原文回答)(2)文中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3)诸葛亮出师伐魏的目标是:,。(4)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的首句起笔凝重,表达了痛惜先帝大业未成的感情。B诸葛亮这篇表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劝谏的目的。C表中七次提到“陛下”,其作用是为了向后主刘禅表示忠于汉室之情。D这篇表文的主旨是使刘禅认识到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要听从他的意愿。扩展阅读(一)诸葛亮治蜀选自三国志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

4、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 ,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 ,因结和亲 ,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入,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 ,临发,上疏出师表。解释章武:三国蜀汉刘备的年号,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先主:指刘备。永安:地名,在今四川境内。笃(d):重。属(zh):通“嘱”,嘱托。后事:死后的事宜。大事:指统一国家事业。嗣(s)子:继承人,指刘禅。股肱(gng):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体的有力部位,比喻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效:奉献。敕(ch):君主对

5、臣下或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建兴:蜀汉后主刘禅的年号。顷之:不久。 益州牧:益州的行政长官。 南中:古地名,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区域。 聘:访问。 和亲:双方议和,结为姻亲。 与国:盟国。 俟(s):等待。大举:指出兵中原。 汉中:地名,在陕西境内。 8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臣敢不竭股肱之力()(2)政事无巨细()(3)开府治事()(4)且遣使聘吴()9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例:亮以新遭大丧。A以伤先帝之明。B谘臣以当世之事。C是以众议举宠为督。D愚以为营中之事。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2)政事无巨细,咸

6、决于亮。11.根据本文的记载,诸葛亮在大举出兵伐魏之前,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做了哪些精心准备?(二)诫子书三国蜀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解释夫:句首发语词,用于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义。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致:到达。远:此指高尚的思想境界。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险躁:冒险急躁。冶性:陶冶性情。枯落:落魄。接世:融入社会。穷庐:贫寒的房屋。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非学无以广才()(2)非志无以成学

7、()(3)意与日去()(4)年与时驰()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4.本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在成才的道路上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15.你觉得文中哪一句话对你最有启发?请抄录下来,并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三)后出师表(节选一)三国蜀诸葛亮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

8、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解释汉:指蜀汉政权。贼:指曹魏政权。泸:泸水,即今金沙江。并日:两天。顾:想到。此指公元228年,诸葛亮出祁山伐魏,从西面攻打魏国。指同年八月东吴陆逊打败魏将曹休,从东南方向进攻魏国。1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王业不偏安(事业)B量臣之才(衡量)C而议者谓为非计(不是)D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迟疑)17.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故托臣以讨贼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以先帝之明。|受命以来,夙夜忧叹。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盖追先帝之殊遇。D又务于东。|欲报之于陛下也。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先帝虑汉、贼不

9、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2)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19.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包含哪两层意思?请概括回答。(四)后出师表(节选二)三国蜀诸葛亮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解释事:战事。住与行:指防守与进攻。劳费正等: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相等。平:衡量

10、,此为预测。拊(f)手:拍手称快。夏侯授首:指诸葛亮用计谋杀死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关羽毁败:指东吴的军队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而亡。秭(z)归蹉跌:刘备因孙权击杀关羽,兴师伐吴,公元222年至秭归,为吴将陆逊所败。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败。逆见:与下文“逆睹”的意思一样,预料。利钝:顺利和困难。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事不可息()(2)谓天下已定()(3)凡事如是()(4)死而后已()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22.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五)诸葛亮尝自校簿书选自三国志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颙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

11、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家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身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亮谢之。及颙卒,亮垂泣三日。解释校:核对。主簿:官职名,主管文书。杨颙(yng):人名。明公:对对方的尊称。作家:管理家庭事务。典:主管。炊爨(cun):烧火煮饭。旷:荒废。2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上下不可相侵(混淆)B鸡主司晨(主管)C忽一旦欲以

12、身亲其役(亲切)D失为家主之法也(方法)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2)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25.杨颙谏言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他所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26.本文突出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27.本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六)诫兄子严、敦书东汉马援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

13、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 ,州郡以为言 ,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解释本文是马援写给他的侄子马严和马敦的一封信。马援:东汉末年人,曾任汉中太守及戍边将领,有名句“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留传后世。汝曹:你们。是非:评论。正法:朝廷的法律。施衿(jn)结缡(j):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叮嘱她(侍奉公婆要谨慎小心)。衿,衣服的斜领。缡,女子出嫁时所系的佩巾。这里意为我要像叮嘱女儿出嫁

14、那样郑重地告诫你们。龙伯高:龙述,字伯高,时为山都县令,后升为零陵太守。口无择言:说出的话都符合道理,无需选择。杜季良:杜保,字季良,时为越骑司马,后被免职。清浊无所失:好人坏人都交往。谨敕:谨慎规矩。 鹄:天鹅。鹜:野鸭。 郡将:郡里的武官。下车:指官员初到任。切齿:表示痛恨。 州郡以为言:州郡里的人(把他)当作话柄。 2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所以复言者()(2)廉公有威()(3)父丧致客()(4)刻鹄不成尚类鹜()29.用“”符号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3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汝曹知吾恶之甚矣。(2)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

15、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31.在信中列举了尤伯高和杜季良两人的表现,其用意是什么?课文知识链接1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军事家。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著名的“隆中对”。从此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后刘备根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益两州,建立了蜀汉政权。曹丕伐汉时,他建议刘备称帝,并自命丞相

16、。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的关系,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五次出兵攻魏。建兴十二年,在与司马懿在渭南对峙时,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传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用于山地运输。著作有诸葛亮集,其散文语言恳切,感情真挚,论事透辟,推理严密,文风平易。2与诸葛亮相关的名言、名句和典故。(1)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南宋文天祥正气歌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宋陆游病起书怀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

17、仲间。宋陆游书愤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宋陆游感状(2)楹联: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3)典故、俗语:三顾茅庐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空城计草船借箭挥泪斩马谡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参考答案:24出师表1c;s;zh,zng,p;wi;b;zhnzhu;hng;wi;sh;ji2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孔明;广开言路(开张圣听);赏罚

18、分明;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上书陈情言事。3(1)死;(2)确实;时候;(3)扩大发扬;(4)恰当、适宜;(5)奖善恶;(6)罚;(7)善良诚实;(8)选拔;(9)都;询问;(10)通“缺”;(11)善;公正;(12)辱,降低身份的意思;(13)奔走效劳;(14)那时以来;(15)早晚;(16)比喻才能平庸;(17)排除,铲除;(18)除去兴办、增加;(19)怠慢,疏忽;(20)询问。4(1)道路;办法;(2)遗留;(we)给予;(3)评判;议论;(4)没有;不论;(5)是;做,行;做,担任;(6)实行;行为;(hng)行列5(1)扩大;商店等开始营业;(2)非常遗憾;极其怀恨;(3)身

19、份低微,见识短浅;(品质、言行)恶劣,下流;(4)感动奋发;非常感谢。6(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4)亲贤臣,远小人。7D8(1)用尽;(2)大小;(3)处理;(4)使者,使节9C(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为)(A表结果的连词,从而;B介词,把;D同“为”连用,认为)10见译文。ll辅佐后主,整顿内政,平定叛乱,治文讲武,富民强国。12(1)扩大;(2)成就;(3)意志;(4)流逝l3见译文。14为人处世要淡泊宁静;要努力学习;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意志。l5略16C(不正确的,错误的)17

20、A(所以)C(助词,的)(B介词,凭借;助词,和方位词、时间词连用,表示某个方位或时间;D介词,在;介词,向)18见译文。19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20,(1)停止,平息;(2)平定;(3)此;(4)停止21见译文。22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3C(亲自做)24治理国家有一定的规则,上下职务不能互相侵犯。请(允许我)为您用治家这件事来打比方。25中心论点: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主要论证方法:比喻论证。26率先垂范,事必躬亲,善于听取意见。27管理者一定要善于分解任务,充分发动群众,使下属各司其职。28(1)一再强调;(2)公正;(3)邀请;(4)像29如闻父母之

21、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30见译文。31对当时知名人物的行为得失加以对比评析,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来警示晚辈,让他们明辨是非,效法贤良。诸葛亮治蜀参考译文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永安病重,从成都召回诸葛亮,将后事嘱咐(他),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比曹丕强十倍,一定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统一国家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禅)值得辅佐,就辅佐他;如果他没出息,你可以自己取代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诸葛亮流着泪说:“我愿意竭尽辅佐的力

22、量,奉献忠贞的节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备又写诏书,告诫刘禅说:“你与丞相共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丞相。”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建兴元年,(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设立丞相府,处理政务。顷之,又领益州牧。不久,又任益州行政长官。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政事不论大小,都由诸葛亮决策。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南中的各个(少数民族)部落一起叛乱,诸葛亮因为刚刚遭受国丧,所以不便领兵征讨,先派使者访问吴国,因而(与吴国)议和通婚,于是两国成为盟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建兴三年春

23、天,诸葛亮率兵南征,这年秋天全部平定叛乱。军资所入,国以富饶。军队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国家因而富裕起来。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于是训练军队,演练战术,等待全面进攻(中原)。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建兴五年,(诸葛亮)率领各路军队向北挺进,驻扎汉中,出发之前,(向皇帝)递交了出师表。诫子书参考译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品德高尚的君子的行为准则是:通过使心灵获得宁静来陶冶性情,通过过艰苦朴素的生活来培养美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已的志向坚定,不安宁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时要宁心静气,才

24、华是努力学习的结果,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远大的)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龄与时光一起流逝,意志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磨灭,于是变得消极悲观,往往与社会格格不入,(独自一人)可悲地困守在简陋的屋中,还会有什么作为呢!后出师表(节选一)参考译文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帝王大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把征讨曹贼的重任托付给我。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凭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他

25、)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薄弱而敌人强大。然不伐贼,王业亦亡!但是不征伐曹贼,帝王大业也会灭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与其坐着等待灭亡,何如去讨伐敌人呢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我接受遗命以后,睡觉不安稳,吃饭不香甜。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不毛之地(作战),两天才吃上一餐。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不是我不爱惜自己,而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

26、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中践行先帝的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做)是不正确的策略。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陷于被动,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发动进攻,现在正是进攻的时候。后出师表(节选二)参考译文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现在百姓穷困,士兵疲惫,可是战事不能停止。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战事不能停止,那军队驻扎下来和去攻打敌人,所付出的辛劳和费用是完全相等的。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可是(如果)不趁现在攻打敌人,想用一个州的地盘,去和曹贼打持久战。此臣之未解六也。这是我所不理解的

27、第六点。夫难平者,事也。战事是难以预测的。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经平定了。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然而后来先帝向东联合吴越,向西攻取巴蜀,发兵北征,夏侯渊被杀。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这是曹操未曾想到的,而复兴汉朝的大业将要成功了。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然而后来东吴又违背了盟约,关羽兵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战败,曹丕当发皇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所有的事情都像这样,很难预料。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我尽心竭力地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直

28、到死为止。至于(事业)是成功是失败,是顺利还是不顺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够预见的了。诸葛亮尝自校簿书参考译文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颙直入,谏曰:诸葛亮曾经亲自校核公文,主簿杨颙径直入内劝他说:“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治理国家是有制度的,上司和下级做的工作不能混淆。请您允许我用治家作比喻来让您明白: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家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现在有一个人,让男仆耕田,女仆烧饭,鸡报天亮,狗咬盗贼,牛用来载重,马用来跑路,家中事情没有荒废,要求的东西都能得到满足,优闲自得,高枕无忧,(自己只管)饮酒吃饭罢了。忽一旦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身疲神困,终无一成。忽然有一天(他)想自己亲自做这些事情,不再分配任务(给奴婢、鸡狗、牛马),自己出力来做这些琐碎的事务,弄得疲惫不堪,精神萎靡,却一事无成。岂其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