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试用本)高一上册第一单元-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_第1页
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试用本)高一上册第一单元-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_第2页
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试用本)高一上册第一单元-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_第3页
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试用本)高一上册第一单元-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_第4页
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试用本)高一上册第一单元-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潜能课堂” 教学设计成都市中和中学 代敏课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课型:新授课 时间: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梁任公先生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与感受。 2、学习并归纳出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重点难点: 文中先生所讲的箜篌引桃花扇及杜诗三处引文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来了解先生个性与情感。激发学习潜能及发展能力的途径: 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目标基础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发展目标体察任公先生真性情与爱国情怀,感知大师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灵。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学生学教师导一、情景感受齐声朗读“少年

2、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展示预习成果 1.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结集为饮冰室合集.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维新变法思想。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和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杰出代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广泛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学说,影响和启迪了整整一代人。3.组织策划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在战争中发挥了“一支笔强于十万雄兵”的巨大作用。三、明确了解学习目标四、思考并回答。梁

3、任公先生的这次讲演效果怎么样?(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记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梁任公先生。除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五、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什么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呢?透过演讲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具体分析)“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板书:肖 像潇洒自信、学者风范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外在平凡普通,内在稳重、潇洒自信。“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板书:神 态谦逊自负、感情充沛四岁便在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

5、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写梁任公演讲的开场白,语言描写幽默风趣,动作描写生动传神。“扫”字突出其平易近人,“翻”字写出其思考状,“点”字写出他对自己的肯定,写梁任公演讲的开场白谦虚自信、幽默风趣、开朗直爽,写出了其独特表情特点和既谦逊又非常自负的性情,让人耳目一新。“他的声音沉重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板书:声 音沉稳睿智、洪亮有力对梁任公声音特点的描写,状其演讲风神。“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板书:语 言博闻强记、酣畅淋漓文学造诣很高,具有卓越的才华。六、总结人物形象在文坛上,梁是一个有思想,

6、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谦逊的学者形象。在文章末尾梁实秋也不禁赞叹道梁任公先生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七、回顾: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梁任公先生写得这般活灵活现的呢?1、刻画人物,事件贵精不贵多。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3、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写出人物的个性。触类旁通思考后回答表面上看,第一段文字似乎抓住了妈妈的特征,做事麻利,喜欢唠叨,但细想一想,有多少妈妈不是这样的呢?这不能表现出这个妈妈独具的个性特色。 而第二段鲁迅先生的文字,从头到脚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浮现在

7、读者的面前,使其成为典型,成为“唯一的人”。可见,肖像描写要抓特点切不可泛泛而谈。 九、学以致用用这篇文章中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手法,来写写老师的形象!(100字左右)一、导入同学们,上个世纪初,正当我们华夏处于孱弱挨打时,有一位先驱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了这样的壮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说出这些壮语的是谁?对,就是有一颗赤子之心的梁启超先生。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谈谈对梁启超先生有什么了解?补充资料介绍1.与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合称为清华四导师,提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8、”校训。2.梁门无庸才: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分别在考古、经济学、社会学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3.学生中有名的武有蔡锷,文有徐志摩等。4.本文的作者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社,主编新月月刊。他在清华读书,与梁启超的同班,他有上先生的课,是他的学生。三、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梁任公先生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与感受。 2、学习并归纳出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四、思考:梁任公先生的这次讲演效果怎么样?(从课文中找到依据)小结: 通过写听众印象深刻,深受感染和影响,从侧面写出了演讲相当成功。表达了对梁任公先生的景仰崇敬之情。五、引导学生合

9、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什么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呢?透过演讲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具体分析)1、资料补充箜篌引 “飞蛾扑火”、毫不畏惧 这个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白发狂夫不顾一切渡河,结果惨被河水吞没。妻子尾随而至,来不及制止。随后这个妻子抱着箜篌反复吟唱,最后跳进滚滚江水跟随丈夫去了。二人的壮烈性情令人折服,又让人唏嘘叹息不止。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之所以这般感慨,是因为诗中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有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 先生由箜篌引中这个强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谭嗣同,先生如此

10、之悲是因为他曾经与谭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谭嗣同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这样深沉的爱国情感让人唏嘘不已。这种忠诚于国家直面死亡的勇气值得敬仰。桃花扇 忧国忧民、忧心如焚 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而死。先生由崇祯会联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1、期盼国强 炽烈情怀 诗人的心情应该是喜悦的。诗中虽说是“初闻涕泪满衣裳”。但那是因为杜甫听到叛乱已平的捷报,喜极而泣。先生讲到此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先生一定是与杜甫有了默契。梁任公演讲时国家军阀混战、动荡不安。是国家动荡让先生涕泗交流,是战乱平定让先生张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希望国家国富民强,从他的一涕一笑中我们看出任公先生崇高的爱国情怀。 2、点评学生讨论成果。六、指导总结人物形象七、引导学生归纳描写人物的方法: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梁任公先生写得这般活灵活现的呢?八、触类旁通下面两个外貌描写段落你认为哪一个更为出色? 片段一:“我的妈妈三十七八岁年龄,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

12、胖不瘦,梳不长不短的剪发,圆脸庞上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她做事麻利,但特别喜欢唠叨。”片段二:“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九、学以致用指导写作并点评教学评价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而他的学者身份并不为大多数学生所知,所以可以将此作为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激发点。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文章,课文较短,可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品味课文,并延伸拓展学习内容,如探究对梁任公形象的塑造方法,通过外貌,尤其是他演讲时的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探究课文语言特点,讨论有关梁任公其人

13、其事.板书设计梁任公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潇洒自信)眼神光芒四射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教学反思(1)诵读品鉴重涵泳。“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三读”(一读准,二读懂,三读透),达到鉴赏诗歌内容、把握诗歌内涵的目的。在诵读和涵泳中,深入诗歌意境。再以设问剖析的方式,达到诵析交融、情理相生,逐步走进文本、走进梁启超的精神世界。(2)媒体运用提效益。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益。但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一定不能让“多媒体”代替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