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_第1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_第2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_第3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_第4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8八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 湘教版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1 中国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

2、韩。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我国第二大岛)、舟山群岛(最大群岛)。3、领土四至点: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3N多);最南端: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E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附近)1.2 中国的行政区划 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

3、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教材P8和P10第2题)3、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省区。1.3 中国的人口 1、数量世界第一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2、增长速度较快 原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3、分布疏密不均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4、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省;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5、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6、我国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1.4 中国的民族: 1、56个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是壮族,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是云南省。 2、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3、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中华民族的端午节。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2.1 中国的地形 1、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

5、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2、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沟壑纵横;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纬度最高;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海拔最高;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有 “天府之国

6、”之称。中国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湖底。 4、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5、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及主要地形类型(如下表)名称及界线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第一级阶梯4000m以上以高原为主。(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级阶梯1000-2000m以高原、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500m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东北平原、华北平

7、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8、地势对我国的影响: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大陆内部,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河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蕴含丰富的水能。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2.2 中国的气候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越往北去,气温越低。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此外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线

8、。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全国(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原因是海拔高)。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我国自北向南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我国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线。4、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基本

9、特点(规律)原因影响空间(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时间变化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北涝南旱”或“南涝北旱”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夏季风进退的“失常”造成的降水的南北差异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5、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

10、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其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 6、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气候复杂多样。主要的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气候复杂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及其丰富。7、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季风气候显著。季风名称成因发源地风向性质冬季风海陆性质差异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一带陆地海洋偏北(西北、东北)寒冷干燥夏季风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洋面海洋陆地偏南

11、(东南、西南)温暖湿润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8、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9、我国气候也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为气温的年际变化和日变化较大。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我国冬季气温明显偏低,夏季气温明显偏高。10、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我国多旱涝灾害,其原因主要是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造成的。夏季风势力过强,则“南旱北涝”,夏季风势力过弱,则“南涝北旱”。11、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寒潮南下会使所经过的地区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天

12、气。梅雨天气常出现在夏初的江淮流域,主要特征是长时间的连续性降雨,阴雨连绵。12、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多出现在降水集中的夏秋季节。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我国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 季风气候 的影响。夏季风带来的雨水成为河流的主要水源。我国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是 长江 ;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黄河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 珠江 ;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 黑龙江 ;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额

13、尔齐斯河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塔里木河 ;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青海湖(咸水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 鄱阳湖 。长江源于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峰 ,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单位,()最后流经上海市)注入 东海 ,全长 6300 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上游指源头至 宜昌 ,长江中游指 宜昌 至 湖口 ,从湖口到入海口为下游河段。其中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有“ 九曲回肠 ”之称。长江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水能集中在上游河段,目前在长江干流上已建成了规模宏大的 三峡 和 葛洲坝 水利枢纽工程;长江

14、自古就有“ 黄金水道 ”的美誉;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 7万 千米;货运量占全国货运量的 60% 。黄河发源于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干流先后流经青海、四川等9个省级行政单位,(最后流经山东省)注入 渤海 ,全长 5464 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平缓,泥沙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形成举世闻名的“ 地上河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治理的根本是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对黄河的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

15、大堤。小浪底工程是治黄的一个关键性工程,它在控制洪水,发电、拦沙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两大类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具有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的特点。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人多地少、类型齐全、区域差异明显。各类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草地面积较广,所

16、占比重较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难以利用的土地也比重较大。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草地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如内蒙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天山山麓。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1)耕地存在的问题: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矿与建筑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 对策:提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2)林地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

17、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3)草地存在的问题: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林开荒,造成草场退化。对策:确定合理的载畜量,或划区轮牧,保持草地的生产力。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地区分布悬殊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跨流域调水)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引黄济青、引大入秦)南水北调(1)西线:(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黄河。(解决西北缺水)(2)中线: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北京、天津。(3)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引水,沿京杭运河天津。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

18、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2013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1.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1)地跨多个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2)大陆架面积宽广。(3)海水温度适中。2.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3.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4.海洋化学资源:提取海盐和钾、镁、溴、碘等化学元素。5.四大盐场:长芦盐场最大,还有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淮北盐场。6.赤潮是局部海域因浮游生物突发性地大量增殖或高密度聚焦,而使海水变色发臭的异常现象。海洋污染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中国沿海赤潮频发地区主

19、要是江河入海口海区和大陆近海。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是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最早种桑养蚕,最早栽培茶树。当前,我国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立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 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还建立了许多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农产品基地。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郊农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创汇农业”是以外向型为主要特征,所生产的

20、农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我国沿海的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闽南、珠江三角洲等地,盛产花卉、水果、蔬菜、畜禽、水产等产品,是重要的创汇农业基地。“观光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是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消遣性农事活动。绿色农业侧重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改变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为主。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的夏季收获。春小麦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重要粮食产区。(南米北面)我国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21、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经济作物通常具有经济价值高、种植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有的是人们的衣食之源,有的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油菜产区,南甘蔗北甜菜。)中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我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国的四大牧区。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农耕区饲料资源丰富,饲养的牲畜要占全国总数的80。除养鸡外,大规模养鸭、鹅等水禽,也是家禽饲养的一大特色。四川(川)、湖南(湘)、河南(豫)是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目前,中国农耕区的畜禽饲养方式由农户分散饲养向专业化生产

22、转变。第二节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以及现有经济基础来发展工业。我国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过去,我国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重工业主要集中在辽宁中南部地区,轻纺工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地少数沿海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工业布局以沿海地区相对集中。东部沿海工业得以改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得以全面振兴,中西部地区工业得以拓展和升级。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山西、内蒙古、陕西是中国的主要产煤区。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60年代以来,我国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发现并开发了一系列大、中型油田。黑龙江省(黑)的大庆油田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水力是我国的重要能源,目前水力发电主要集中在水能资源丰富的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上游。中国是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多的国家,钢铁产量要占到全球的 一半左右。我国大型的钢铁工业基地,在东部沿海有鞍山、唐山、邯郸、莱芜、张家港和上海等。中部地区有太原、武汉、湘潭、新余、马鞍山等,在西部地区的有包头、攀枝花等。中国基本形成以工业设备、农业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体的机械工业。已形成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武汉、重庆等全国性的大型机械工业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