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_第1页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_第2页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_第3页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_第4页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校一、实验目的通过教学实验实习,目的是使同学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掌握,了解浅层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浅层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二、实验内容1使用浅层物探设备对场地进行实验,掌握浅层地震物探技术方法2使用软件对所采集数据的资料处理(反射波法)三、实验原理球物理条件地内部存阻抗差,是介质和密度具有一的地层地层存阻抗差实验课程地震地质工程实验名称浅层地震物探实验地点学生姓名组长指导老师实验时间年月日下介质在波的波阻抗的速度的乘积。定厚度与相邻在有波异时,才具有开展浅层地

2、震勘探的前提只。要波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就面会,有反射界面。表3.中1分别列出了岩土介质中的波速、平均密度以及波阻抗的变化范围。表3.1几种岩石的波阻抗岩土名称速度密度波阻抗土壤砂层黏土砂岩石灰岩岩盐结晶岩石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砂与粘土、砾石层与粘土、砂层之间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和波速差异,各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均可形成反射界面;有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情况时,在断层面上会产生断面波、弯曲界面上会产生回旋波、在断点和尖灭点上会产生绕射波等,所以来自断层面或特殊地质构造面上的反射波会有明显异常;当疏松的覆盖层或风化带饱含地下水时,其波速将会明显地增大,对与波来说,潜水面就是一个明显的波阻抗界面;

3、一般基岩各风化层间从上到下通常具有速度和密度递增的趋势,多数情况下基岩风化层存在个速度或波阻抗界面,这些界面常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界面相一致或相接近;以上地质条件均为地震勘查提供了物理条件。3.2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一种。在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地震勘探仪器记录这些反射地震波。由于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着通过介质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就能推断解释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的形态,而根据反射波的振幅、频率、速度等参数,则可以推断

4、地层或岩石的性质,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图3.2.1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2.反1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地震波在其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透过界面而继续传播。在垂直入射情形下有反射波的强度受反射系数影响,在噪声背景相当强的条件下,通常只有具有较大反射系数的反射界面才能被检测识别。地下每个波阻抗变化的界面,如地层面、不整合面(见不整合)、断层面(见断层)等都可产生反射波,在地表面接收来自不同界面的反射波,即可详细查明地下岩层的分层结构、断层特征及其几何形态。4.1S-Land采集系统简介本次浅层地震勘探实验使用的是美国SI公司S-LAND工程

5、地震仪。和传统的检波器组合技术相比,S-Land的数字检波器技术具有两方面优势:模数转换在检波器上完成,避免大线传输过程中的干扰;数字检波器静校叠后输出波形比传统模拟检波器组合的分辨率更高。主要技术指标:输入阻抗:1电容:5纳法模数转换:24位-模数转换器前置放大倍数:0dB,12dB,24dB,36dB输入信号水平:0dB5Vpp12dB1.25Vpp24dB312.5mVpp36dB78.1mVpp漂移:自动校正采样率:0.25ms,0.5ms,1ms,2ms带宽(-3dB):428Hz阻带衰减:-6dB增益下高于Nyquist频率测量130dB通带纹波:低于400Hz0.01dB通带相位

6、特性:线性抗干扰能力:抗220V/380V,50Hz/60Hz工频干扰信噪比:(均方根比值800终端输入)0dB123dB(典型)120dB12dB122dB(典型)118dB24dB115dB(典型)112dB36dB103dB(典型)100dB数据传送速率:100mb/s数据记录:连续、无间隔、实时数据记录电池电压:输入12V带保险丝功耗:250mW工作温度:-4075操作系统:Windows7震源:锤击震源采用5kg大锤。)的骄佳技术公司(软件的子模块。)主要位于加拿大阿尔伯特省卡尔加里市,是国际领先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研究及软件开发的专业技术公司。多年来,先后开发完成电阻率成像、反射波法

7、、折射波法、面波法及井间地震波法等一系列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其领先的技术、齐全的功能和易学易用的操作受到业界一致推崇,用户遍及世界各地1室外采集、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实验器材、按照试验计划和操作规范布设测线,测线的标准规范有:地震测线宜为直线,尽量减少因遇障碍物出现剖面空白地段,如遇较大障碍物无法连续布设,测线可平移或分段。测线尽可能与已知地质勘探线重合或通过已有地质钻孔。若有已知断层可能存在,测线宜垂直跨越地下构造的走向,长度应以能够控制被探测的断层位置为准。由于本次实验场位于学校内,场地条件不佳,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浅层地震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因此测线的布设仅满足部分条件。、检

8、波器布设,本次实验按照的道间距布设检波器,检波器安插必须遵循“直、准、紧”的原则,即检波器的间距必须满足道间距的要求,检波器必须垂直且安插紧固稳当。(图5.)按照规范安插道间距为的检波器、按照规范连接各工作模块、试验性测试,得到最佳偏移距,本次实验的偏移距设置为、根据实验目的及场地条件设置合适的采集参数(图5.)2。里工作的基础,不正确的空间位置排列会导致地质构造假象,见图4.2。2、增益控制对地震数据采用自动增益和道间均衡增益控制,提高信噪比,达到压制干扰波的目的。3、道编辑剔除不正常工作道,压制噪声,从而提高信噪比,达到净化剖面的目的。4、扩散校正消除炮点激发能量随深度衰减导致深部接收信息较弱的影响,从而到达提高信噪比目的。5、滤波通过频率滤波,用巴特沃斯滤波器对地震数据进行带通滤波,压制干扰信号,提高信噪比,提高有效波信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见图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