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惠民片区首开区 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1页
巴南区惠民片区首开区 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2页
巴南区惠民片区首开区 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3页
巴南区惠民片区首开区 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4页
巴南区惠民片区首开区 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巴南区惠民片区首 控制性i文 规划2021应按等相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规划范围内如有重点人防工程(公共人防工程) 相关人防专项规划实施。2、地下空间开发、市政基础建设、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应充分兼顾人防规 划内容,满足人防要求。人防疏散干道应结合城市交通网络,连接城市商贸中心、 居住密集区等城市功能区,形成地区人防疏散体系网络。3、防空瞥报台应按照附建与单建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按警报音响覆盖 半径每500米设置一处,覆盖率达到100%。4、加强对规划范围内重点目标的防护,建设项目应配套修建防空地下室,坚 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建设方针,坚持以建为主的原则,依 法完善建设项

2、目人防手续。规划范围内的开发建设充分兼顾人防规划内容,满足 人防要求。5、规划范围内,市政道路应与城市战时人防疏散道路相结合,城市综合管廊 建设应按相关规定兼顾人民防空要求。第三十六条城市防洪1、规划范围城市防洪按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防,重要建设工程按国家有关 标准执行。2、切实做好山洪防治工作,所有靠山的城市建设区均应设置截洪沟。现已填 埋的河道、沟渠应予以恢复。如需对规划范围内河流进行治理或改线的,必须进 行专项论证,井按程序报批。3、规划范围内地块的场平标高应不低于城市防洪标准相应水位,以确保规划 范围内建筑的防洪安全。确需对河道进行整治的,河道线形及防洪标高以最终经 相关主管部门批复许

3、可的整治方案为准。第三十七条防气象灾害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切实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禁 止从事对气象探测有不利影响的工程建设或者其它活动。对本规划范围内的大型建设工程、重要工程、爆炸危险环节等建设项目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并加强防雷 措施以确保公共安全。第三十八条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结合公共活动场所按相关要求布置应急避难场所,遵循平时和灾时结合 利用原则选择各功能区的绿地、广场、学校、停车场及红线宽度大于40米的城市 道路在受灾时可作为疏散避难场地,并应保证其疏散功能。规划1处短期应急避 难场所以及1处暂时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选址不得取消或随意修改。确 需修改的,应根据重庆市

4、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试行)中的相关程序办理。 应急避难场所范围线、有效面积以批准的场所设计方案为准。第八章城市设计指引第三十九条景观结构以樵坪山、明月山两山为带,迎龙湖、渔溪河滨河绿地为底,运用场景化规划 方法,把首开区范围内城、镇、村的场景体系、叙事文本、灵魂要素有序投射到空 间本底,完善惠民片区“一带两屏三廊”的网络化生态景观格局。第四十条 景观风貌分区1、滨水风貌区加强消落带生态修复,建设连贯的慢行系统。渔溪河畔宜建设以现代风格为主 的生态化建筑。建筑突出公共属性与滨水价值,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建筑面宽与屋 顶形式,塑造连续、开放的生态滨水形象,打造和美相融的生态水岸场景。2、城市风貌区

5、突出生态绿色理念,强调智慧主题,控制主要道路的贴线率,建筑强调开放属 性,局部建筑可采取自由造型,突出生态性、未来感。第四十一条公共开敞空间将首开区公园绿地、水体、公共活动场所等进行系统性连接,划定公共空间范 围。提出公共空间界面控制指引,明确公共空间不同段落的主题场景及概念性布局 方案。对渔溪河、迎龙湖滨水公园绿地等重要开敞空间提出场景意象。迎龙湖周边绿地宜结合规划污水处理厂整体打造,形成以市政、教育、科研、 体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公园。第四十二条视线通廊、节点和地标1、景观视线通廊宜结合渔溪河、迎龙湖生态公园中具有较好景观视线展开面的地段,布局城市 眺望点。规划主要控制3条山水景观视线通廊

6、,为贾家岗-龙兴寺城门,龙兴寺城 门-上湾,上湾-贾家岗的景观视线通廊。严格控制视线通廊范围内的建筑形态与 植被种植,确保视线通透和良好的景观效果。2、节点和地标宜在渔溪河、迎龙湖生态公园等重要的公共开敞空间周边布局标志性构筑,应 在组合形式、建筑立面、天际线塑造、建筑单体设计等方面精细化设计。第四十三条强度、高度分区宜低则低,宜疏则疏。彰显城市特色,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加强山脊 线、水岸线的保护,临山临水临绿临文地区降低开发强度与建筑高度,控制建筑密 度,增加开敞度。标志性构筑物高度如需突破地块强度、建筑高度限制的需做专 题论证。第四十四条其它要求规划范围均需开展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成果

7、应纳入详细规划管控的要素及保护控制要求。第九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第四十五条大气环境保护大气环境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本规划范围内按空气 环境质量二级保护标准执行。第四十六条水环境保护严把水污染治理“源头关”“入口关” “处理关”,统筹推进“三水共治气禁止 向规划范围内河流及水库超标排放,按区域水环境保护要求,规划范围内地表水 环境质量应达到III类标准,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第四十七条声环境保护加强建筑施工的噪声、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控制。规划范围内噪声控制应 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第四十八条固体废弃物处理按照城

8、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对生活垃圾采取分类收集, 集中处理。规划垃圾收集站3处,配套设施设置要求详见附表4。工业垃圾应专门收集专门处理,通过垃圾转运站集中转运到垃圾填埋场处理, 采用封闭式运输,力求垃圾存放和转运不外露,应分类收集、分类运输、无害化处 理,并符合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所有医疗机构均应设置密闭的医疗 垃圾容器,采用密闭的医疗垃圾收集车统一收运,进入统一设置的医疗垃圾处理设 施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第四十九条电磁辐射和光污染严禁在规划范围内设置较大电磁辐射污染的设施。建筑外墙不宜设置大面积 玻璃幕墙,夜间照明和灯饰工程不应影响区内居民休息。第五十条绿色建筑、

9、装配式建筑应用规划范围内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00%。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建筑工程项目应符合重庆市主城区装配式建筑发展专业规 划的要求。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与风险防范第五十一条环境影响评价巴南区惠民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前正在编制,规划将切 实落实报告书和审查意见提出的各项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满足本规划和报告书确 定的环境目标前提下,规划范围内资源、能源、环境均能够承载规划范围的发展规 模,规模设置合理。规划范围布局基本合理。规划范围对大气、地表水的影响较小, 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通过落实规划和本次评价提出的环 保方案和建议,规划实施

10、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减缓,环境可以接受。第五十二条环境风险防范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建立环境风险应急机制,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切实提 高环境风险防范意识,全面提升环境风险防范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环境安 全。第十一章附则第五十三条本规划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用地类型规划基期年规划面积(公顷)比重面积(公顷)耕地95.2442.30%0园地35.1115.59%0林地59.8826.60%0草地000湿地000城乡建设用地城镇0.680.30%195.24村庄13.495.99%0区域基础设施用地0.580.26%15.10其他建设用地000陆地水域6.893.06%4.96其他土地1

11、3.275.90%9.85合计225.15100%225.15附表2现状、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结构规划表序号用地类型现状面积(公顷)比例()面积(公顷)1居住用地0067.14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031.723商业服务业用地004.854工矿用地006.845仓储用地0006交通运输用地0053.47公用设施用地0.61100.00%5.128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0021.259特殊用地00010留白用地004.92合计0.61100.00%195.24序号类型类别数量(处/所)规1基础教育设施幼儿园22所9班,用地面积小学124班,用地面积2医疗卫生设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用地面积不小于240

12、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1建筑面积不小3文化体育设施社区级文化设施1建筑面积不小社区级体育设施1室外活动用地面积不4社会福利设施社区级老年人设施1建筑面积不小于750平方米,冬5其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建筑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室外 照料中心室外场地500平方米附表4规划公共安全设施汇总表序号类型类别数量(处/所)规1应急避难应急避难场所21处短期应急避难场所,占地面积I附表5规划交通设施汇总表序号类型类别数量(处/所)规模(1道路交通公交场站/首末站10.社会停车场10.附表6规划公用设施汇总表序号类型类别数量(处/所)规模(1电力开闭所3每处建筑面积不2通信通信基站53排

13、水污水处理厂13万立方米/天,占7rrTJ垃圾收集站3每处用地面积120人200米,公共厕所4每处建筑面积不目录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30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章总贝g 1 HYPERLINK l bookmark33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章功能、规模与用地布局1 HYPERLINK l bookmark47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章土地利用控制2 HYPERLINK l bookmark52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3 HYPERLINK l b

14、ookmark55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五章道路与交通设施规划3 HYPERLINK l bookmark76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六章公用设施规划4 HYPERLINK l bookmark107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七章公共安全设施规划6 HYPERLINK l bookmark11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八章城市设计指引7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ument 第九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8 HYPERLINK l bookmark21 o Current Docume

15、nt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与风险防范9 HYPERLINK l bookmark24 o Current Document 第十一章附则9附表1国土空间功能结构调整表10附表2现状、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结构规划表10附表3规划公共服务设施汇总表11附表4规划公共安全设施汇总表11附表5规划交通设施汇总表1111附表6规划公用设施汇总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 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度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重庆市国土空间总 体规划(2020-2035)(在编)、重庆东部生态城规划(2020-2035) (在编)、重 庆市巴南

16、区分区规划(2020-2035 )(在编)的相关内容,推动东部生态城高质量 发展,实施巳南区对规划区域的战略部署,指导区域内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特 制定本规划。第二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 )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 用地用海分类指南 (试行)、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1年修订)、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年)、重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 定(2017年修订)、重庆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2014 )等相关法律法 规、技术标准。第三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

17、巴南区惠民片区首开区街区,东至绕城高速公路,南至规划茶惠大 道,西至樵坪山余脉,东至巴南区区界,属于巴南区惠民镇,规划范围面积为2. 25 平方公里。第四条适用范围在规划范围内开展的与城市规划有关的设计、管理及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 划。第五条成果形式本规划形成以规划街区为管理对象的控规成果,包括文本、规划图纸、街区图则等。第六条强制性内容及其表达方式本文本中加粗黑字体为强制性内容,包括: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公共服务设 施、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安全设施的数量或规模,公园绿地面积等;其 余为一般技术性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第二章功能、规模与用地布局第七条功能定位惠民智

18、慧总部小镇一一未来重庆面向智慧城市产业链培育、研发和服务的总 部半岛。以智慧建造为核心,发展装配式建筑、智能安防、智慧交通等智慧城市产 业链。第八条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一廊一心两区,山水融合”的布局结构。一廊为山水画廊,为南北向廊道,通过渔溪河滨水空间、自然山体形成南北向 的山水空间廊道。一心为小镇中心,集聚商业服务、公共服务、公园游憩活动等功能,市小镇的 特色中心。两区为东侧生活区和西侧产业区,生活区围绕山水画廊展开,产业区沿交通要 道展开。强化山水融合,规划用地保留了大量山水空间,并形成了山水融合的建设意向 和形态特征。第九条建设用地规模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面积210. 34公顷,其中城

19、镇建设用地195. 24公顷,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及防护绿地15.10公顷。其中:居住用地67.14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4. 85公顷,新型产业用 地6. 84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1.72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 21.25公顷,弹性用地4. 92公顷。第十条开发建设总量规划居住和产业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除中小学用地外的 教育科研用地)内建筑规模不超过155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规模不超过90 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 1.8万人。产业建筑规模不超过65万平方米。第一条城镇建设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主要布局在渔溪河两侧,以国际青年社区、临河宜居社区为主,用地面积48.

20、26 公顷。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综合考虑服务半径和人口因素,在居住用地集中区域规划布局小学、街道综合 服务中心、诊所、文化设施等配套设施用地,主要布局于渔溪河西侧集中连片开发 区域,规划小学为独立用地,规模约2. 43公顷;沿东侧联络通道两侧规划布局产业类教育科研用地,约29. 29公顷。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主耍围绕规划山体公园和居住中心布局,用地面积约85公顷。4、绿地与广场用地沿河及山体区域规划10处公园绿地,主耍沿渔溪河、现状山体布局,并联通 区域性公园绿地,规划公园绿地约21.25公顷。5、工业用地规划1处新型产业用地,分布于规划区西北角,与经开区规划工业

21、区连片发6、各类用地的规模及比例详见附表2。第十二条弹性用地规划1处弹性用地,而枳4. 92公顷,目前为污水处理厂扩容预留用地,并预 控作为科教公园或其它基础设施的用地。第十三条地下空间利用1、规划范围鼓励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用于满足停车等配套功能需求。单个项 目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优先满足基本需求,未达到停车泊位配建指标要求的,项 日地下空间不得用于商业开发。2、地下空间出入口宜结合各地块交通组织合理布局,并保证与地卜空间内部 的合理衔接。地下空间层数、出入口宜结合地形、地块功能和建筑方案进行确定, 原则上不超过3层。3、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应严格按照消防、防灾、人防等规范要求。规划地下公 共步行

22、通道内每间隔50 80米应设置防灾疏散空间及直通地面的出入口,口部的 设置应明显。鼓励和强化人防设施的平战结合利用,地下人防工程平时以停车功能 为主。4、地下空间利用应坚持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 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耍求。地下空间利用 项目应按照环境保护相关要求,开展相关论证工作。第三章土地利用控制第十四条“绿线”、“蓝线”、“黄线”控制规划范围划定的“绿线”、“蓝线”、“黄线”应按照国家相关管理办法管控,并应符合相应图则管控要求。具体范围线详见“绿线、蓝线、黄线”控制图。1、绿线控制。规划划定两类绿线,公园绿地绿线和防护绿地绿线。公园

23、绿地绿线共10处,总规模约21.25公顷。规划严控用地总规模,后期规划建设不得调 整公园绿地布局结构,沿河公园绿地宽度不得低于30米并满足相应建设需求。后 期规划建设可结合地块方案优化边界形态,各绿线范围内绿地单独开发时,用地规 模不得低于图示控制规模,防护绿地共11处。规划重点管控防护对象的防护要求, 后期规划建设可结合防护对象变更,适度修正防护范围和边界。其中绕城高速防 护距离为道路红线外50米,茶惠大道、东侧集散通道道路防护距离为道路红线外 20米。2、蓝线控制。以经批准的河道管理范围线作为城市蓝线。规划划定3条蓝线,总规模约4. 96公顷。规划划定的蓝线在后期规划建设中应重点管控水域规

24、模和河 道宽度,并应满足水利部门相关要求。后期规划设计确需调整水系形态的,应进行 性行洪论证和生态论证。3、黄线控制。规划划定1条黄线,总规模约5. 12公顷,为污水处理厂用地。在后期管理中,严格保障污水处理厂的用地规模和位置布局。具体边界形态可根 据后期规划建设优化完善。后期确需调整规模和位置的,应结合惠民片区的给排水 工程情况开展相关论证工作。第十五条其他管控要求本规划批准前己实施的用地,若进行改建、扩建,建筑高度应符合本规划要求。 本规划批准前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用地,建筑高度应符合本规划要求; 己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用地,按许可内容实施建设。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十六条街

25、道公共服务圈和社区生活服务圈推动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家园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 动搭建社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平台。规划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处,应 包括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警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多功能运动场、菜店(平价超市)等7项公共服务设施。第十七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幼儿园2所、小学1所,规划中小学用地不小于2.43公顷。规划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所,社区级文化设施1处、社区级体育设施 1处、社区级老年人设施1处。配套设施设置要求详见附表3。第五章道路与交通设施规划第十八条道路规划总体控制原则规划范围内所规划的道

26、路、轨道的坐标、标高、半径等技术指标为规划管理下 阶段设计的重耍依据。凡具有通过论证的实际工程设计方案,应将其成果纳入控规 动态维护中,并作为规划管理的依据。第十九条区域交通1、高速公路规划范围东侧紧靠现状绕城高速公路。兴塘路东延伸段与茶惠大道与其相交 处各规划控制1处互通立交。高速公路正线两侧的建筑控制线距高速公路中心线 不得小于66米;临高速公路立交匝道的建筑控制线距立交匝道外路肩边缘不得小 于50米,该范围为防护绿带。2、快速路规划范围南侧紧靠规划茶惠大道。东侧集散通道与其相交处规划控制樵坪东 立交。临快速路正线及立交匝道的建筑控制线距道路外路肩边缘不得小于20米, 该范围为防护绿带。第

27、二十条轨道交通1、规划范围内规划布局远景轨道交通走廊。新增轨道27号线东延线至惠民场镇。本次规划轨道交通走廊为示意性布局,建设管理应以最终的审核报批实际工程设计为准。2、轨道交通线路应当设置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其范围包括:轨道地面线, 沿线区间自轨道中心线两侧各36米内,地面车站自轨道中心线两侧各42米内。 轨道地下线沿线区间自轨道中心线两侧各56米内,地下车站自轨道中心线两侧各 62米内。出入口、通风亭、车辆段、控制中心、变电站等建(构)筑物外边线外 侧10米内;跨江河的轨道专用桥梁上、下游各200米内。3、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确需建设的,按 照本市相关规定执行

28、,以确保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安全。第二一条城市道路1、规划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38-44米,双向6-8车 道)、城市次干路(红线宽26米,双向4车道)和支路(红线宽16米,双向2车 道)。规划范围主体骨架呈“三横三纵”布置。2、规划主、次、支路纵坡不宜超过6.0%、7.0%、8.0%。3、凡道路纵坡超过7%的地段均全线设置安全措施和标志。4、规划范围内凡涉及高切坡、深挖方的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必须按有关规定 严格执行。5、用地内现状城市道路和公共人行通道在规划道路未建成并取代其功能前, 现状城市道路和公共人行通道的交通功能不得改变。6、道路红线之内的用地为交通设施用地(包括净

29、空),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 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道路交通设施用地,现状处于道路红线之内拆迁困难的 建设用地可控制远期拆除。7、道路交叉口路缘石半径的切点向主干路方向延伸70米,向次干路方向延 伸50米,向支路方向延伸30米范围内,为限制机动车开口路段。交通、公用、消防等设施用地经批准可以开口。第二十二条交通设施1、沿主次干路分别间隔400 800米设置一处港湾式公交停车港,停车港直 线段长度不宜小于30米,其车道宽度不小于3.5米。规划1处公交首末站,占地 面积0.51公顷;规划1处社会停车场,占地面积共计0.40公顷。2、社会停车场可与周边地块共同建设、统筹布局,在保证其交通顺畅、出入 方

30、便和规划用地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地块边界和位置允许作适当调整。3、本规划范围内配套停车位按现行标准执行。第二十三条步行系统1、在城市的主干路和次干路路段上,每间隔250-300米宜设置1处人行横道或 立体过街设施;在城市快速路、重要交通性主干路路段上,每间隔400-700米设置 1处立交人行过街设施。在主干路附近集中布置的公建用地之间,应控制人行过街 设施的具体位置和宽度;在距离轨道交通站场300米范围以内的居住和公建用地, 应布设一定数量的专用步行道与其连接。2、规划范围内步道呈“两横两纵”布置,和人行过街设施应相互贯通,保持 慢行系统的连续性、舒适性和安全性。3、步行交通设施应符合无障碍交通

31、的规划设计要求。第二十四条道路规划指标规划范围内城市道路总长14.56公里,道路网密度8.05公里/平方公里。第六章公用设施规划第二十五条电力工程规划1、预测规划区内电力负荷约为1.8万千瓦。2、10千伏电源近期由区外现状35千伏惠民变电站负责,远期由区外南侧规划110千伏惠民变电站负责。4、规划预留220千伏及110千伏电力走廊,220千伏走廊采用架空敷设方式。规划新建220千伏书房站一东站牵引站、220千伏巴南站一东站牵引站、220千伏巳南站一广福站,架空电力线3档;规划新建110千伏广福站一惠民站电力线路, 采用电缆隧道方式下地敷设。5、规划布置10千伏公用开闭所3所,10千伏公用开闭所

32、和公用配电房建议 采用附设于建筑物内的形式,建筑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6、对于现状架空电力线路及杆塔位,以实测坐标控制,规划架空电力线路及 杆塔位按规划预留走廊进行控制。规划范围内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走廊宽度原则控 制如下:220千伏电力走廊单侧边导线距建筑物不小于15米,110千伏电力走廊单 侧边导线距建筑物不小于10米。第二十六条通信工程规划1、预测规划范围固话用户约为1.3万线,移动通信覆盖率100%。2、规划区山区外南侧规划新建惠民通信机房提供服务。3、沿规划道路新建通信管道,在主干道新建18-24孔通信管道,在次干道及 支路新建12-18孔通信管道。规划范围内所有弱电线路全部下地埋设。

33、4、有线电视和交通监控等弱电线路均应纳入通信管网统一规划,共用走廊。 通信管网布局与管孔规模应能满足远期各种通信业务的发展需要。5、通信基站采用地面站和楼面站方式,建设要求应符合5G通信和未来发展 需要:地面站优先选择设置在城市道路、绿地、广场、公园等公共区域并利用非临 时性市政设施;楼面站优先利用地铁站点、商业楼宇等公共建筑附建。地面站和楼 面站控制要求应满足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GB/T50853)技术要求以及重 庆市主城区通信设施及廊道规划规划控制要求。第二十七条燃气工程规划1、预测规划范围总用气量约为1万立方米/日。2、供气气源近期由现状惠民调压柜提供气源;远期由规划惠民调压站提供气源

34、,该站供气规模10万立方米/日,气源引自现状一品配气站。3、规划保留DN150迎龙-惠民次高压燃气管线,远期结合上位规划要求适时开展相关次高压燃气管道优化调整工作。沿规划主干道敷设D219燃气主干管,次 干管采用D159D108管道,支管采用D108及以下管道,形成内部环网状骨干配气系统。4、输气管线、城镇燃气管线和天然气设施安全保护距离必须按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X城镇燃气设计规 范GB50028和重庆市城乡规划燃气工程规划导则等的相关要求控制各种燃气 设施和管道的安全间距,确保各种燃气设施的安全,同时应节约用地。在此范围进 行建设活动应征得相

35、关管理部门(单位)同意,确保安全。第二十八条给水工程规划1、预测规划范围最高日用水量约为0.7万立方米/日。2、规划范围近期由南湖水厂供水,远期由长生水厂供给。3、规划自东站东侧集散通道布设大口径给水主管,引入规划区,在规划范围 内形成网状供水管道系统,内部管网以DN200-DN400输配水管道为主。4、市政给水管网须满足本区消防用水要求。规划范围消防供水与城市供水共 用一套管线系统,道路上按不大于120米设置地上式市政消火栓,其保护半径不 大于150米。5、现状观景口水库输水管线以实测坐标控制,保护距离按照主城区地下管 线综合专项规划的规定执行,按管渠外壁各设置不小于5米的安全防护间距。第二

36、十九条排水工程规划1、规划范围内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必须达标排放。2、预测规划区污废水量约为0.5万立方米/日。3、新建规划惠民污水处理厂,按3万立方米/日的处理规模进行控制。4、沿规划道路人行道下敷设d400污水管道,生活污水和其他生产废水由市 政污水管网收集后进入沿渔溪河污水截流干管,送入规划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 标排放。5、规划范围内各排污单位的出水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时必须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要求。6、暴雨强度采用修订版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巴南),设计重现期采用5-10 年,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采用50年。7、沿道路敷设雨水主干管道系统,雨水就近排入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