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化同步练习题(解析版)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化同步练习题(解析版)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化同步练习题(解析版)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化同步练习题(解析版)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化同步练习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16 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化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 10第 16 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化同步练习一、选择题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表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 2015 年诺贝尔医学奖。青 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伤寒杂病论B. 齐民要术C. 水经注D. 本草纲目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 与文字珠联璧合, 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如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资治通鉴明代北京城的三重结构由外向里的正确顺序是( )皇城 宫城 京城。A.

2、B. C. D.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明朝长城起止点为( )临洮 - 辽东C. 临洮 - 山海关嘉峪关 - 鸭绿江D. 山海关 - 嘉峪关明朝统治者重修长城的直接目的是()防御北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进攻防止俄国等国家的侵略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下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 的典型风格,是东方艺术的结晶。它是( )A. 唐都长安 B. 布达拉宫 C. 元大都 D. 明清紫禁城明朝统治者曾把水浒传列为禁书,主要原因是( )具有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主思想B. 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腐败歌颂了农民的反抗精神D. 在民间

3、广泛传播明故官是中世纪(约公元 476 年公元 1453 年)世界 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 。现在, 明故宫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合图判 断该遗址位于( )A. 北京市B. 上海市 C. 西安市 D. 南京市2017年 2 月,环球时报发表的一篇微博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北京故宫的旺季 门票只有 60 元。所有国内古建筑门票超过故宫的,都应感到羞愧。环球时报 对故宫有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A. 故宫是清朝修建的皇帝宫殿故宫充分表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的 经验总结和最后杰作故宫是中国最古老的建筑故宫是中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

4、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蔡伦改进造纸术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A. C. 中学历所有D. 近年来沙尘暴造成了一系列危害, 损失惊人。 我国每年因沙尘暴危害造成的直接经 济损失严重。明朝一位著名科学家在其作品天工开物中强调了人类要和自然相 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位科学家是( )A. 张衡 B. 孟子 C. 宋应星 D. 李时珍明朝人罗贯中所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将曹操描写成反面人物的代表,而历史上的 曹操则表现为是一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面孔。对于小说和历史中同一人物 “曹操

5、”的认识之所以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A.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阶级所处立场与角度不同把文学虚构曹操等同于历史真实的曹操以魏为正统的人,要褒肯曹操以汉为正统的人,会贬抑、批评、讨伐曹操大运河与长城像一个“人”字书写在中国大地上。这两大工程的共同点是A. 最后完工的时间相同B. 具有强大的军事防御功能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D. 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优越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一部成长电影,它有很多细节让70 80 后的观众感觉很亲切。在那时,拥有一套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通过连环画度 过童年。试试你的眼力,看哪一组是错误的A. 大闹天空西游记C. 武松打虎水浒传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6、小题,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灿烂。材料一:【精深的医学造诣】B. 三顾茅庐三国演义D. 黛玉葬花西厢记10.0 分)中医药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比较好的学科。(1)明朝哪一位卓越的医药学家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药物学巨著?这部巨著的名称是什么?材料二:【恢弘的建筑依存】明朝北京城和长城是享誉世界的古代建筑, 也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北京城是我 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明朝与北京城齐名的伟大建筑是长 城,联合国将长城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迁都北京,修建北京城的明朝皇帝是谁?为加

7、强北方的防御,在古长城的基 础上,明朝修建了蜿蜒 6000 多千米的气势雄伟的长城,请写出明长城的起止点。(3)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 “在公元 3 世纪到 13 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 1) 请写出我国宋元时期影响人类进程的两项重大发明。材料二明朝晚期, 中国传统科学的一些领域, 开始经历自我革新、 自我蜕变的过程, 展现出新的活力。 李约瑟甚至认为,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思想方法酝酿着近代科学 的倾向。( 2) 请列举明朝的两部总结性科技著作。材料三

8、( 3) 根据材料三的统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为什么明朝前期( 1500 年)以前,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世界?材料四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实践告 诉我们,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当然,自主创新不是闭门 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 5)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至清朝,中国科技落后于世 界的主要原因。答案和解析【答案】 D【解析】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 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 搜集民间药方, 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他写出一部具 有总结性药物学

9、巨著本草纲目,这部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 图。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 学巨典”。因而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 记录在本草纲目中。故选: D。【答案】 B【解析】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 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 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 B【答案】 C【解析】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 京城、皇城、

10、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 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故选: C。【答案】 B解析】 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 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气势宏伟 的长城,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故选: B。【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统治者重修长城的直接目的。依据所学知识,明长城的修 建是为了抵御蒙古族南下侵扰,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 余公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故明朝统治者重修长城的直接目 的是防御北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进攻。故选 A。【答案】 D【解析】明成祖在元大都的

11、基石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 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 宫,明清紫禁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 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艺术的结晶故选 D【答案】 C【解析】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作者施耐庵,在书中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许多被 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明朝统治者曾把水浒 传列为禁书,主要原因是歌颂了农民的反抗精神。故选: C。【答案】 D【解析】题干给出图片中有“南京市人民政府立”字样,据此可知明故宫遗址位于南

12、 京市。南京故宫,又称明故宫、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应天府(南京)的 皇宫。故选: D。【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对故宫的评价。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 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占地面 积 7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15 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 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 充分表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的经 验总结和最后杰作,这也是环球时报对故宫高度评价的主要原因,B 符合题意; ACD表述本身错误,可以直接排除。故选 B。10. 【答案】 A【解

13、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科技成果。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是在北朝时; 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是在明朝;毕昇 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故选 A。11. 【答案】 C【解析】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 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 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 C本题考查的是天工开物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明代天工开物的作者12. 【答案】 A【解析】立场不同,看待问题和人物的角度就不同。明朝人罗贯中所写的小说三国

14、 演义将曹操描写成反面人物的代表,而历史上的曹操则表现为是一名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的面孔。对于小说和历史中同一人物“曹操”的认识之 所以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阶级所处立场与角度不同。 故选: A。13.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运河和长城的共同之处。大运河与长城这两个伟大工程之所以能够快速完工,主要是因为中国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军令、政令统 一,才有条件在短期内役使这么多的民工,这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优越性。B 是修筑长城的目的, C是大运河的作用,所以 BC不是共同点;大运河隋朝 开凿竣工,长城秦朝开始修筑, 明朝完工,所以 A不是共同点。 D符合题意, 故选

15、D。14. 【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四大名著相关的知识。根据所学知识,西游记中,孙 悟空大闹天宫;三国演义 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水浒 传中,武松景阳冈打虎。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著名人物。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 D。15. 【答案】(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了一部具有总 结性的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药物学巨著 - 本草纲目。( 2)迁都北京,修建北京城的明朝皇帝是明成祖;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在历 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雄伟,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我国传统 文化。故答案为:( 1)李时珍;本草纲目。( 2)明成祖;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我国传统文化。16. 【答案】( 1)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等。( 2)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