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等车厢》浅析杜米埃绘画作品中的情感美学_第1页
从《三等车厢》浅析杜米埃绘画作品中的情感美学_第2页
从《三等车厢》浅析杜米埃绘画作品中的情感美学_第3页
从《三等车厢》浅析杜米埃绘画作品中的情感美学_第4页
从《三等车厢》浅析杜米埃绘画作品中的情感美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从三等车厢浅析杜米埃绘画作品中的情感美学 【Summary】 杜米埃是个坚定勇敢的民主战士,他是19世纪最具有鲜明特征的讽刺现实主义画家,他是以勇于揭露社会黑暗和制度腐败而闻名。三等车厢是于1862年创作的社会风俗性题材的写实作品,在这幅作品中能看到的是一个去形式化,去教条主义,有感情深度和生活广度的现实主义画家。他所处的复杂的社会,早年生活的艰辛,使其对底层平民的生活有着深刻的感悟,对于人间的辛酸疾苦更是切身体会,这对之后杜米埃绘画作品中的社会性题材提供了大量现实灵感。【Key】 创作风格;审美;感性J205 A 2096-8264(2021)38-0086-02一、杜米埃创作风格溯源杜米

2、埃所处的时代是在18到19世纪的法国,那是一个在动乱与革命中寻找道路的时期。1789年的巴黎人民为了自由平等勇敢起义,攻占巴士底监狱,爆发了一场与旧的资产阶级斗争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这场起义战争同时也标志着法国人民的思想觉醒,为讽刺现实风格的兴起与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整个法国社会处于复杂动荡的时代,杜米埃投身于1830年的七月革命参与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他前后参加过3次法国的革命战争,这就使他对于民主共和的信念更加的坚定,也对革命意义的理解更为深刻。波旁王朝被推翻后,法国社会沉浸在革命的热潮中。在这背景下,推翻复辟王朝的革命使得一大批思想进步的艺术家反对守旧的学院派,主张用

3、真实的艺术去对抗被粉饰的理性虚假,反对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主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艺术风格被当时的巴黎人民所追崇,同时讽刺艺术也是在对法国垄断资本主义进行抗争。是在社会呈现极速的阶级对立、贫富不均和政治腐败催生出来的,时代的弊端使杜米埃意识到了作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艺术的“枪杆子”力量。他所倾心关注的对象是人,而不只在于娴熟巧妙的技艺。面对法国社会中的底层人民,他用画笔揭露现实,勇于为工人、农民和劳动者发声,以展示自身的政治立场。杜米埃出生于普通的玻璃工匠家庭,六岁随家迁居巴黎,早年他的生活条件艰苦到处打工,做过伙计、书店店员、法院听差等,这些经历使他切身体会到了人间疾苦,深知官场龌龊,那时便萌

4、发了民主共和的思想和对人民的悲悯之情。同时也显现了他对于绘画的兴致,跟随画家学习素描与石版画,并经常出入博物馆观摩伦勃朗和鲁本斯等大师画作,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他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并将他们的形象特征熟记于心,练就了提炼人物特征与默画能力,著名诗人与美术评论家波特莱尔说:“杜米埃的素描和安格尔的水平一样高,甚至可能比德拉克洛瓦还要好。”在这一不断精进技艺的过程中,也是杜米埃形成自己艺术风格的阶段,如果说不断提高艺术修养的还是一个程式化的时期,那么后来在创作中,形式已然是辅助于情感表达的一个因素构成。正像蒲鲁东说过:“我知道什么是贫困,因为我曾经经历过。”杜米埃创作中注重的是作品传

5、达的意义。二、三等车厢中的审美表达杜米埃是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他的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是极具讽刺意味的。在当时唯美是尊的时代,讽刺现实的作品所表现的现实中的“丑与俗”,是和当时“美的潮流”格格不入的,他所描绘被忽视的工人、农民和身边琐事,他脱离了传统的绘画形式,用自然不加修饰的表现手法展示了底层百姓的生活,注重社会现实,其形式、内容与人的现实生存状态紧密关联,用最直观、最符合母题形式加以创作。他对社会和人性的理解是与同时代的讽刺现实画家有着本质上的區别,他不像库尔贝是在富裕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库尔贝作品更带有个人反叛精神和浪漫主义相持衡的美学观,也不具备米勒带着避世之情的乡村情怀。在三等车厢中更

6、多的是能看到他对社会黑暗面的鞭笞,展现的是普遍现实的“丑”;从美学上讲,它是用现实“丑”来表现真实质朴的美,用内在的情感美取代古典主义的理性美和浪漫主义的幻象美,是依附于社会背景下和画家个人情感的一种审美。三等车厢是1862年创作的作品,当时的法国在拿破仑三世的披着自由民主外衣的专制集权的统治下,人民遭受压迫,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反对专制的势力日渐壮大。国家内忧外患,在这种国家局势萎靡的大环境下,作为一个有信念和正义感的艺术家正是处于彷徨忧愁的时期,他决定站在革命的前列捍卫着人民的利益,他以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创作的关于国家低落时期民众的生活现状场景,是一幅典型的现实主义画作。画面上的构图

7、巧妙,利用正反向的排列座位,保证在可视范围内的每个人都能被安排进画面当中,尽管有些是背面的人物,但在画家的笔下依然能够感受到他们背后的复杂人生。在昏暗的画面中,从车窗照进了一缕阳光,车厢的前排左边妇人抱着还在襁褓之中尚在睡梦中的婴儿,眼睑下垂整个身躯透露着疲惫之态;中间提着篮子的老妇人,脸上满是艰难岁月流过的痕迹,看向前方的眼神空洞无神,嘴角却微微上扬起慈祥的微笑,时间和艰苦的生活使她疲惫不堪却也没有洗刷内心的希望;在右边是个路途奔波中睡去的小男孩,手边是沉重的行李,可想小小年纪承受着的生活的重负。在他们的背后能看到其他旅途中的乘客,有正在交谈中的带着黑色礼帽的男子,有面色疲惫带着蓝色头巾的妇

8、人,也有独自望向窗外的思索中的男子,每个人脸上都看不出丝毫的喜悦,尽满面愁容与不安。在交叉的画面中有纵深到远处的一些人群,寥寥几笔的线条中勾勒出了三等车厢中迥然不同生活百态的民众。这幅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品,他的用笔没有古典主义的理性和严谨的宏大壮观,也没有浪漫主义的丰富和追求光影的艺术美,无论是表现的主题还是绘画的技巧上,都不是具有强烈观赏性的艺术作品。其速写的粗糙线条略带昏暗杂乱的色彩,没有画面传统美感,但杜米埃的处理形式却能与现实相得益彰,在憋闷、拥挤、杂乱的车厢中是不需要故作精致描绘,用不讲究的笔触表现法国当时大多数普通人的真实写照。用粗糙的形式表现“粗糙的母题”在杜米埃作品中体现的

9、恰到好处。三等车厢中描绘的人物是具有艺术典型的特征的,画面中布置的人物既是客观的描绘,也是有画家主观的选择刻画,而不是不分场景巨细、里表的直接模仿,选择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人民形象,劳苦的妇女,年幼的孩童和饱经风霜的老人,各阶层的人物、场景和环境,能给更加贴近母题,充分全面的展示社会全貌。黑格尔在美学中提道:思考和反思已经比美的艺术飞得更高了。这幅作品中能够用真实而不多加修饰的手法表现每个人的神态各异,在车厢这一短暂的瞬间,把19世纪的法国每个贫苦的人民的生活常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这幅伟大画作的美妙所在。他能够带给人以反思,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真实的展示社会现状,用简练的手法表现处于

10、困顿中的人民,以唤起人们对现状的抗争意识,这是这幅伟大作品的本质价值所在。三、“审丑”中美感分析黑格尔认为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所表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内在的显现于外在的;就借这外在的,人才可以认识到内在的,因为外在的是从他本身指引到内在的。显然杜米埃是通过内在情感来显现外在的,外在的表现是指引审美对象思考人性最本质的东西,反思当代的现状。杜米埃的作品之所以能表现出内在美,是因为他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基于真实情感而作,用粗糙的技术去表现“粗糙的主题”,使作品比现实更加深刻。在技艺上,三等车厢构图采用平行的视线,聚焦于表现群众,首先能够减少画面中冗余的物品

11、,画面没有过多的空间,背景以“人墙”渲染整体画面拥挤憋闷的气氛,由近及远的表现人物形象简练概括,没有多余的线条,这种构图是为了表现三等车厢中的拥挤,画面上的背景模模糊糊,不做过多形式的描绘,却也能看出每个人的肢体动作、衣着装扮、表现着每个人的身份特征,空间狭小到只能聚焦人物,以视觉上的紧凑感,用堆积感营造压抑和紧迫感。从疏密对比关系,空间层次等方面并没有强烈的表现,在画面的布置没有用任何夸张的手法,着重真实表现人物的生存现状,竭力用线条和真实来对严酷的社会现实做无声的反抗,在形式上是能够使主题更加具有故事性,深度感,忠于现实场景和人民的同情,是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挑战。色调在情感表现的是最为浓烈

12、的,通过色调的调和可以迅速地表达内心情感,产生联想具有人类情感特征。很多印象派画家通过色彩的巧妙应用,展示了一个丰富写实而具有情感的佳作。凡高也认为色彩能够表达情绪。黑格尔说:在绘画里单凭着色就可以做出很大成就,这是人们所料想不出的,最富有感性的以及精神性的东西就都在这种色调的变化中完全表现出来。“三等车厢在色调运用上以棕色和褐色作为主色调,在红黄协调下,画面沉浸于一种压抑沉闷的状态中,唯一细节的展示是在光线照射下妇人的身上,使其在暗色调中轮廓分明。整个画面在昏暗的暖赭的色调中显得平静肃穆,有一种沉重的负罪感,他们没有欢乐,也没有抱怨,似乎在对命运的妥协,实则是对整个国家制度不公无声的抗诉。作

13、品中的每一处色彩,每一处明暗,都在传达着画家内心,是情感的象征。四、结语判断一幅作品的美学标准就是它是否能给让人感到激动,三等车厢之所以能够感染人,首先是他所选取的创作对象来自弱势阶层,利用平凡的人物反映现实社会,在这幅作品中能够看到法国当时的底层人民的真实图景;看到的不再是仅存于视觉美的画作,而是作品呈现的昏暗光影下的伤痕累累,我们不仅仅是画作的欣赏者,是一个能引起共鸣的同情者。他所表现的国家制度下受害的民众,他们是顽强而又脆弱的,这种共鸣感知是强烈的,以致多年之后,当初的情感和激动仍然可以再现和重温。其次这幅作品中蕴含的是杜米埃的情感,首先是他的经历让他对广大人民有同情和切身的体会,创作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