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陆书玉)8课件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陆书玉)8课件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陆书玉)8课件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陆书玉)8课件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陆书玉)8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补:一、公众参与1、公众参与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起施行)第五条规定了“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在第二十一条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的范围、形式等作了规定。(2)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颁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3)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粤环200799号) (4)环发201277号文、环发201298号文、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51号 2、公众参与的范围 (1)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2)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项

2、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3)环境影响报告书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开工建设,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的建设项目。(4)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的活动。 3、公众参与的一般要求 (1)在建设项目环境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的环境敏感区建设的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向公众公告下列信息: 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 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承担评

3、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3、公众参与的一般要求(续)(2)公告时间及内容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应当在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前,向公众公告如下内容:建设项目情况简述;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

4、和主要事项;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3、公众参与的一般要求(续)目前公众参与需完成时间顺序:(1)发布第一次公告-签合同或接受委托后10天内,告知项目基本内容、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及联系人联系电话。(2)发布第二次公告-报告基本完成,告知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公布报告书简本下载网址。(3)发调查表发布第二次公告后,发公参调查表。3、公众参与的一般要求(续)(4)报告书简本自2012年9月1日起,建设单位向各级环保部门报送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同时提交报告书简本; (5)公告方式: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可以采取以下一种或者多种方式发布信息公告:在建设项目所在地

5、的公共媒体上发布公告;公开免费发放包含有关公告信息的印刷品;其他便利公众知情的信息公告方式。 公众可以在有关信息公开后,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者按照有关公告要求的其他方式,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负责审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意见。 听证会组织者应当在申请人中遴选参会代表,并在举行听证会的5日前通知已选定的参会代表。听证会组织者选定的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人数一般不得少于15人。 听证会组织者举行听证会,设听证主持人1名、记录员1名。 听证会按下列程序进行:(一)听证会主持人宣布听证事项和听证会纪律,介绍听证会参加人;(二)建设单位的代表对建设项

6、目概况作介绍和说明;(三)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代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做说明;(四)听证会公众代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问题和意见;(五)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代表对公众代表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解释和说明;(六)听证会公众代表和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代表进行辩论;(七)听证会公众代表做最后陈述;(八)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听证结束后,听证笔录应当交参加听证会的代表审核并签字。无正当理由拒绝签字的,应当记入听证笔录。 补:二、风险评价1、相关概念(1)风险评价的概念环境风险评价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

7、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即R 危害/单位时间=P 事故/单位时间 C危害/事故国家环保局2004年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3、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1)工作级别:分为一级和二级,选择1-3个主要化学品,进行危险性判别。重大风险源辨识标准.doc;风险评价导则.pdf类别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危险性物质可燃、易爆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点一一一一表1评价工作级别 不同工作等级评价要求:一级评价应按导则要求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二级评价可参照本标准进行风险

8、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2)评价范围一级评价:距离源点不低于5km;二级不低于3km。4、工作程序风险识别 源项分析 后果计算 风险评价 风险可接受水平 风险管理 应急措施5、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1)风险识别 (2)源项分析 (3) 后果计算 (4)风险评价 (5)风险管理 风险计算和评价将最大可信事故风险值Rmax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RL比较:Rmax RL则认为本项目的风险水平可以接受。Rmax RL则项目应进一步采取减少事故的安全措施,以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建设项目不可接受。风险评价案例分析污泥案例.ppt;.11环评案例影响废弃物产生的

9、八个因素原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管理员工环评中的清洁生产1、后环评或补做环评项目:采用清洁生产审核的结果及数据;或采用指标体系和标准进行评价;2、新建项目采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指标体系和标准)进行评价。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指标体系和标准)(1)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2)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如物耗指标、能源指标、水资源利用指标;(3)产品指标;(4)污染物产生指标,如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5)废物回收利用指标;(6)环境管理指标,如法律法规符合性、生产过程管理状况、相关环境管理。清洁生产评价方法:(1)收集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可参考,可与国内外同类装置清洁生产指标作比

10、较。(2)预测环评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值。(3)将预测值与清洁生产标准值对比。(4)得出清洁生产评价结论。(5)提出清洁生产改进方案和建议。清洁生产评价案例分析.11环评案例补:四、总量控制(略)补:五、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制度(略)补:六、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含义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活动。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范围建设项目竣

11、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包括: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一)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包括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各项生态保护设施;(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有关项目设计文件规定应采取的其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3、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建设项目应提交的验收材料(一)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报告或调查报告;(二)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 (三)对

12、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对主要因排放污染物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交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 对主要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交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环评中的竣工验收给出环境保护竣工验收一览表 : 包括具体验收内容 、验收标准 补: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于2011年2月11日发布,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续) (一) 建设项目分类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II类:指在

13、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III类:同时具备前两类特征的建设项目。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续)(二)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典型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1、工业类项目废水的渗漏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固体废物对土壤、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废水渗漏引起地下水水位、水量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地下水供水水源地产生的区域水位下降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2、固体废物填埋场工程固体废物对土壤的影响;固体废物渗滤液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续)3、污水土地处理工程污水土地处理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污水土地处理对地

14、下水水位的影响;污水土地处理对土壤的影响。4、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开发建设及调水工程水源地开发(或调水)对区域(或调水工程沿线)地下水水位、水质、水资源量的影响;水源地开发(或调水)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水源地开发(或调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续)5、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和坝基渗漏对上、下游地区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影响;渠道工程和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在施工和运行期间对地下水水位、水质、水资源量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可能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盐渍化、沼泽化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6、地下水库建设工程地下水库的补给水源对地下水水位、水质、水资源量的影响;地下水库的水位

15、和水质变化对其他相邻含水层水位、水质的影响;地下水库的水位变化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地下水库的水位变化可能引起的土壤盐渍化、沼泽化和岩溶塌陷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续)7、矿山开发工程露天采矿人工降低地下水水位工程对地下水水位、水质、水资源量的影响;地下采矿排水工程对地下水水位、水质、水资源量的影响;矿石、矿渣、废石堆放场对土壤、渗滤液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尾矿库坝下淋渗、渗漏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矿坑水对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影响;矿山开发工程可能引起的水资源衰竭、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续)8、石油(天然气)开发与储运工程油田基地采油、炼油

16、排放的生产、生活废水对地下水水 质的影响;石油(天然气)勘探、采油和运输储存(管线输送)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油对土壤、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采油井、注水井以及废弃油井、气井套管腐蚀破坏和固井质量问题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石油(天然气)田开发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地下储油库工程对地下水水位、水质的问题。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续) 9、农业类项目 农田灌溉、农业开发对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影响; 污水灌溉和施用农药、化肥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农业灌溉可能引起的次生沼泽化、盐渍化等环境水文地 质问题。10、线性工程类项目 线性工程对其穿越的地下水环境敏感区水位或水

17、质的影响; 隧道、洞室等施工及后续排水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而产生的环境问题; 站场、服务区等排放的污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续)(三)环评工作分级I类项目工作等级及划分依据:地下储油库、危险废物填埋场进行一级评价。 根据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项目场地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等涉及地下水的场地。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续) 1、包气带防污性能根据包气带中岩层分布情况分强、中、弱三级。2、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易、中、不易三级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分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 4、污

18、水排放强度 分大、中、小三级5、污水水质复杂程度 分复杂、中等、简单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续)类项目工作等级划分: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类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具有的I类和类特征分别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并按所划定的最高工作等级开展评价工作。考试题型一、单选 30分二、填空 20分三、多选 10分四、问答 10分五、计算 30分课程设计考试题型一、判断题二、填空题三、简答题四、问答题五、综合题案例:某项目地处低丘地带,山坡普遍为缓坡,一般在20以下,丘与丘之间距离宽阔,连接亦无陡坡。据调查,纳污水体全长约65km,流域面积526.2km2,年平均流量6.8m3/s,河宽2030m,枯水期1m3/s,环境容量很小。项目所在地位于该水体的中下游,纳污段水体功能为农业及娱乐用水。拟建排污口下游15km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约26km处该水体汇入另一较大河流,且下游15km范围内无饮用水源取水点。工程分析表明,该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为:废水42048m3/d,其中含CODCr为23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