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自相矛盾》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自相矛盾》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自相矛盾》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自相矛盾》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自相矛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自相矛盾周次备课人日期课题15、自相矛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会认“吾、弗” 2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夫”,会写“矛、盾、誉、吾” 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背诵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掌握 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从中受到教育。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学难点理解寓言内容和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课前准备教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 准备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播放中国古代成语故事的动漫视频

2、,让学生猜出相应的成 语,引导学生交流观后感想。导语:成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 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 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成语有的出自寓言故事,有的则来源 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今天我们要学的成语“自相矛盾”就出 自一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板书:自相矛盾)预设:先引导学生了解“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 刺杀的武器)和“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 敌人刀箭的牌),进而思考:楚人是如何夸耀他的盾和矛的?他的话中有哪些前后抵触的地方?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

3、习.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晚期韩国(今河南新郑)人, 韩王室诸公子之一,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 文家,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君主集权,提出重赏罚, 重农战,反对儒、墨“法先王”,支持变法改革。他的文章构思精 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 世人的艺术效果。后人将其著作编辑成韩非子一书。韩非子韩非的著作总集。韩非逝世后,后人搜集其遗著, 并加入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 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 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书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 成语典故的出处。.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出读不准

4、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新词。(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 学生识记生字。m do d in y u w u f u f u矛盾 誉 吾 弗 夫需注意的字音:“夫”是多音字,本课放在句首,表示将发 议论,所以应读“ f r需注意的字形:“盾”的第一笔是平撇,不能写成横;“吾” 的下面是“口”,不是“日”。(2)理解重点字词。鬻实。曰说。应回答。吾我。其他的。英没有什么。陷刺破。弗不。誉称赞。文中有“夸耀”的意思。.师生共同划分朗读节奏。(用“/”在课文中标明。)明确: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 陷也。”又誉其矛/曰:“吾

5、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 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 陷之矛,/、可/同世而立。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分 角色读、齐读等,直到学生读熟、能背诵为止。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指名读课文,并讲一讲故事。参考译文:楚国有一个实盾和矛的人,夸耀自己的盾说:“我 的盾坚固无比,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破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 的矛锋利极了,没后/、能刺破的东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 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那人哑口无言,回答不上来了。什 么东西都刺不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 个世界上的。.课

6、件出示课文,引导学生逐层分析。(1)学习第一层。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 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思考:在这一层中,作者是如何刻画楚人的形象的?明确:作者通过两处语言描写,写出了楚人片面地夸大自己 的盾和矛的作用。演一演:引导学生想象楚人的神态、动作、语气等,将他实 矛和盾的情形表演出来。可以先在小组内演,再在班上演。教师认 真观看,相机指导。(2)学习第二层。过渡:人群中,有这八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 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个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楚国人的反应怎样?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明确

7、:“弗能应”。不能够回答。无言以对、哑口无言。楚人为什么“弗能应也”?明确: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 己说的话前后相互抵触的情景。(3)学习第三层。(课件出示)夫/、口陷之盾与尢不陷之矛,不RJ同世而立。明确:这是作者针对此事的议论,揭示了楚人的话自相矛盾 的原因。.引导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楚人的“自相矛盾” 表现在哪里。明确:楚国这个实盾和矛的人,当他夸耀自己的盾时,无限 吹嘘盾的坚固,而忽略了手中矛的锋利;在夸耀矛时,又片面地说 自己的矛锋利得可以刺破任何盾,而忌记了自己所卖的盾的坚固。 楚人这样说就显得前后矛盾了。.理解寓意,深化主题。过渡:寓言故事一般都

8、蕴含着深刻的寓意,那么同学们想一 想: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2)教师引导:这个楚国人说的话有什么不妥之处?他为什 么回答/、上来别人的问话?(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与盾的作 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前后抵触的情景。(4)探讨故事的寓意。交流小例:生1: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生2:比喻人的谛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生3: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生4:不要夸耀过头,免得喧宾夺主。(5)学生探讨交流后,教师小结。小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 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 境地

9、。通常用来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启示 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生4:不要夸耀过头,免得喧宾夺主。(5)学生探讨交流后,教师小结。小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 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 境地。通常用来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启示 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6)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思考。过渡:这个楚国人自吹自擂,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而 闹出笑话。那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或听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我们今后该怎么做呢?预设:学生小组内讲、评,教师指名

10、汇报。明确:我们今后做事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不能夸大 事实,不着边际。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楚人片面夸大矛和盾的作用,显得多么愚蠢可笑。这 则寓言故事虽短,却让我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领悟了深刻的哲理, 领略了古人的智慧,认识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我们也要吸取故 事中人物的教训,避免在现实生活中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才算真正 学有所用。课堂上,大家都表现得很不错,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作业:.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课外搜集、整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话讲给同学们听.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板书设计:自相矛盾戳不穿戳得穿矛

11、不锋利盾不坚固说话、办事应实事求是教学反思:这是一则文言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简单 明了,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 现代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因此在设计这 堂课时,我不仅力求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种能调动起学生 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我从文章的体裁一一寓言故事入手,让学生通过欣赏、表演 的方式弄清故事的寓意。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教学比较 流畅自然,整堂课也显得充实紧凑,教学重难点也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下不攻自破。 这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学方法对

12、教学效果的巨大影响,一名老师的教学艺术是何等的 重要: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关键在于教师是如何引导启发的。备 课时多一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上课时老师就会多几分轻松、顺利。投其所好设计 教学过程,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让每堂语文课都充满快乐。在具体教学中,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初读,要求读正确、流利,注意节奏。学习新课时,先听音频示范朗读,一 下子把学生带入到文言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然后我带领学生 齐读一遍课文,明确读音,在文中把需要停顿的地方做好标记,随后让学生把课文读 熟练,同时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二、结合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重点句。学生读熟课文后,对照文中的注释 读懂句意,同时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如一边读一边看插图;对照 注释,揣摩句意;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经过这一步的学习,学生对文章 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