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第三版)第六章 竞争法_第1页
经济法(第三版)第六章 竞争法_第2页
经济法(第三版)第六章 竞争法_第3页
经济法(第三版)第六章 竞争法_第4页
经济法(第三版)第六章 竞争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 济 法第六章 竞争法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垄断行为的类型和法律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和法律规制。 掌握竞争法的基本原则。 了解我国竞争法的立法概况。第一节 竞争法概述 一、竞争法的概念竞争法是以保护和促进竞争为目的,规制反竞争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竞争法的基本内容市场中的反竞争行为主要表现为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竞争法的基本内容是反垄断法和不正当竞争法 三、竞争法的基本原则1. 促进和保护竞争原则 2. 公平竞争原则3. 社会效益原则4. 政府适当干预原则 四、我国竞争法的立法概况竞争法并没有统一的立法模式,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立法模式,分别为:合并立法模式,两法并立和分散化立法模式

2、1.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9月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共5章33个条款2.反垄断法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因素的不断壮大,一方面新的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要求彻底打破旧有的、高度集中统一领导的经济体制,消除行政垄断;一方面市场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又势必会导致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垄断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与特征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指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之分。 反不正当竞争法具有如下特征:1.调整范围广泛 2.调整手段以行政手段为主,以其他手段为辅 3.实体与程序相结合 第二节 反不正

3、当竞争法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及其构成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构成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具备以下条件:(1)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2)该项行为为市场交易行为;(3)该项行为违反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4)该行为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类型及其法律责任(一)混淆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实施了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构成混淆行为的要件主要包括:实施混淆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被混淆对象是有一定影响的标

4、识;从事混淆行为的方式是“擅自使用”;混淆的结果是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具体规定了以下几类混淆行为。 1.仿冒有一定影响的商业标识的行为该行为是指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造成和他人的有一定影响的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他人商品的行为。这种行为的构成涉及下列要素: (1)有一定影响的商业标识。 (2)作相同或者近似标识使用。 (3)造成了市场混淆。 2.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社会组织名称或者姓名的行为 3.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网络活动中的特殊标识的行为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类型及其法律

5、责任(二)商业贿赂1.商业贿赂的概念与构成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了谋取交易机会或竞争优势,通过采用给付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交易对方工作人员及其委托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以及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个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下列单位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受交易相对方委托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构成商业贿赂有如下几个要件:(1)行为人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实施了贿赂。 2.商业贿赂的法律责任(1)行政责任。 (2)民事责任。 (3)刑事责任。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

6、具体类型及其法律责任(三)虚假宣传行为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具有下列行为之一,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可以认定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不属于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对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进行认定,应当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和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另外,反不正当竞争

7、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所以,经营者帮助他人刷单炒信用、删除差评、虚构交易等行为,也将受到查处,网络水军、职业差评师等不法经营者将受到相应处罚。(四)侵犯商业秘密行为1.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概念与构成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是指经营者采取不正当手段或者违反约定或保密要求,获取、使用、披露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1)商业秘密是该类行为所侵犯的客体。 (2)认定是否构成侵犯商业秘密时,还需考虑行为人侵犯商业秘密

8、的手段,即经营者是否采用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的规定手段实施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2.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责任及举证责任(1)行政责任。 (2)民事责任。 (3)刑事责任。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了当事人诉讼的举证责任。 (五)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1.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概念和类型有奖销售是以给付奖品的方式促销商品的行为。通常有两种形式:附赠式有奖销售,即对于所销售的商品均附带性提供赠品的销售行为;抽奖式有奖销售,即以具有偶然性的方式随机决定赠品的销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经营者进行有奖销售不得存在下列情形:所设奖的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影响兑奖;

9、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万元。所以法律并不禁止所有的有奖销售,只是禁止上述3类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2.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法律责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经营者进行不正当有奖销售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关当事人因有奖销售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受到损害的,可以向行为人要求赔偿。(六)商业诋毁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规定:“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按照该规定,商业诋毁行为是指经营者以编造、散布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

10、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根据上述规定,诋毁竞争对手的行为应具备以下要件:(1)编造和散布虚假或者误导性信息。 (2)以市场竞争为目的。 (3)损害了竞争者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经营者违反上述规定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七)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1.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含义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实施了该法规定的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

11、行为。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如下特点:(1)普遍性。 (2)跨区域性。 (3)隐蔽性 (4)影响深远性。 2.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以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未经其他经营者同意,在其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中,插入链接、强制进行目标跳转;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恶意对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实施不兼容;其他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第三节 反垄断法一、反垄断法的概念及其立法目的反垄断法就是规制垄断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是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

12、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二、垄断协议及其法律规制(一)垄断协议的概念和类型垄断协议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经营者(包括行业协会等经营者团体),通过协议或者其它协同一致的行为,实施固定价格、划分市场、限制产量、排挤其它竞争对手等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1横向垄断协议构成横向垄断协议的条件:(1)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有竞争关系的协议方,各协议方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能独立的参与经济活动。(2)具有限制竞争的目的或者产生限制竞争的效果。(3)方式是协议、决议或者其它协同行为等。五种横向垄断协议 :1)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协议;2)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

13、或者销售数量;3)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4)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5)联合抵制交易2纵向垄断协议纵向垄断协议是指市场上处于不同生产经营环节企业间的协议。纵向垄断协议的特点是协议双方的给付具有互补性,即一方提供商品另一方支付价格。(二)垄断协议豁免及其类型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五条列举了七种垄断协议豁免:(1)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2)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3)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4)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5)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

14、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6)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7)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三)经营者订立和实施垄断协议的法律责任 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一)市场支配地位的概念 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类型1垄断价格2掠夺性定价3拒绝交易4限定交易5搭售6差别待遇(三)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与推定1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1)该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以及相关市场的竞争状况(2)该经营者控制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的能力(3)该经营者的财力和技术条件(

15、4)其他经营者对该经营者在交易上的依赖程度(5)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6)与认定该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有关的其他因素。2市场支配地位的推定(四)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责任四、经营者集中(一)经营者集中的概念和类型经营者集中是指经营者合并或通过收购其他经营者的股份或者资产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通过委托经营、联营等方式形成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或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经营者的业务或人事。 (二)经营者集中申报与审查制度 1申报义务人2申报标准3申报时间4申报资料5初步审查6第二阶段审查(三)经营者集中申报豁免制度(四)违法实施集中的法律责任五、行政垄断(一)行政垄断的概念和类型行政垄断是指行

16、政机构及公共组织滥用行政权利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1. 行政强制交易行为2. 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 3限制招投标行为4限制经营者跨地区投资经营5行政强制限制竞争6抽象行政垄断行为(二)行政垄断的法律责任六、反垄断执法机构我国的反垄断执法工作统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直接管辖或者授权有关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管辖下列案件:(1)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以及省级人民政府实施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2)案情较为复杂或者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为有必要直接管辖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反垄断执法工作,以本机关名义依法作出处理。另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案件审查和调查过程中,可以委托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相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