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1-完整版PPT_第1页
古代诗歌四首1-完整版PPT_第2页
古代诗歌四首1-完整版PPT_第3页
古代诗歌四首1-完整版PPT_第4页
古代诗歌四首1-完整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观沧海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汉乐府诗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北方。建安十二年东征乌桓取胜,次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即魏武帝。子曹丕

2、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155-220)诗人当时正处在事业的最高峰,削平了北方群雄,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就可以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碣石山,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的宏伟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的?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并点题,非常质

3、朴。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是静态;秋风洪波,是动态。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全是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译诗:策马东来,登上碣石上。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海面浩淼

4、,水波荡漾。突兀耸立的山岛呀,最先跃入眼帘。山岛上百草丰美,树木浓繁。虽然已到了秋天,它们仍生意盎然。看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洪波巨澜!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吐纳的小小弹丸;天上的银河啊,星光璀璨,它们也都出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啊!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幸运到了极点。且让我引亢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次北固山下王湾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言事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指驿道,诗人在船上

5、,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车到别处,暗含羁旅奔波之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律诗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既写景又点明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天亮之时。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暗含思乡盼归之情运用典故直抒思乡之情“雁足传书”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是诗的颔联,是船上所见景色。“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

6、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比较赏析:低沉、缠绵并不低沉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

7、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钱塘湖春行赏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山西太原人,唐代大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其诗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8、代表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白牡丹、问刘十九、宫词等。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任杭州刺史时游览钱塘湖(即西湖)而写的。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从大处落笔,点明观景之地勾勒西湖早春轮廓写莺燕,是诗人所见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写花草 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直抒胸臆留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景之中表达喜悦之情首联:行经孤山寺的北面和贾公亭的西面时,看到春水初生,略与堤平,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颔联:莺是春的歌手,几只早莺都争着飞到几棵向

9、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谁家的新燕已开始衔泥筑巢。颈联: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最爱看西湖东面景色,因为看不够我流连忘返在白堤绿色的柳林荫处。思考回答:1、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初春的景色?2、哪句诗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3、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最爱湖东行不足本诗描写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赏析:1、“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为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

10、家家。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象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2、哪几句是写景名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水平、云低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湖东、白堤春光明媚流连忘返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写于杭州任上的春日记游之作。作者采取了两种写法:一是在行进途中展开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二是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类,属动物;

11、花草属植物。首句点春游起点,二句写湖上风光,用欢快的禽事写出早春的一派生机,借助花草这两样春的使者告诉人们:姹紫嫣红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结尾直抒胸臆,让人流连忘返。拓展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注释】潋滟(lin yn):水光闪动的样子。空濛:形容雨中烟雾迷漫。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著名的美女。 【简析】写杭州西湖的山光水色,这首诗堪称绝唱。诗人以古代美女之美来比喻西湖的奇丽景色,西湖不 论是晴天或是雨景,就如淡妆浓抹的西施一样,总是展示出她美的魅力。这种奇巧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 形象之美,令人向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12、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

13、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导语: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天净沙” ,而“秋思”是题目。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