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概述课件_第1页
食用菌概述课件_第2页
食用菌概述课件_第3页
食用菌概述课件_第4页
食用菌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食用菌栽培榆黄菇 食用菌概述 食用菌概念 食用菌的概念食用菌是指人们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具体指大型真菌中能形成具有胶质或肉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组织并能食用或药用的菌类。菇、菌、蕈、蘑、耳。世界上有2000多种食用菌,我国己知的食用菌约850多种,能够进行人工栽培的约70多种,目前进行较大面积栽培的约20多种。如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木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等为普遍栽培的种类。大宗菌类双孢菇木耳香菇 珍稀菌类杏鲍菇茶树菇食用菌生产概况单位:万吨生产现状菌种优化、专业化生产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反季节栽培、周年生产人工控制光、温、湿等因子代用料栽培为主要形式 经营现状1.龙头企业带动型。即以食

2、用菌生产,加工、贮藏保鲜,销售企业为龙头,带动生产户,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2.主导产业带动型。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入手,实行一体化经营。推动区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3.市场带动型。栽培户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个体栽培,直接销售。2.药用价值食用菌不仅营养丰富,并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食用菌中具有的多糖类和蛋白多糖及抗生素,能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分别含有的类固醇物、虫草素、有机锗、核酸等,对防病、治病都有一定的功效。3.经济价值栽培食用菌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少。生物学效率高, 为80%120%生物学转化率=子实体鲜重/栽培基质干重*100%食用菌生长周期短,见

3、效快。 二、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植物秸秆食用菌植物家畜废菌料肥料土壤三、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1.消费量逐年升高,市场需求量大。2.科技含量逐渐提高,生产成本下降。3.药用菌市场开发潜力很大。4.自然资源可以满足栽培生产需求。5.己形成研、产、供、加、销、贸体系。6.市场广阔。(一)菌丝体的形态菌丝是一条透明的管状物,有横隔膜将菌丝分成许多间隔,称有隔菌丝。所有的食用菌菌丝都是有隔菌丝。孢子萌发孢子单核菌丝 子实体 双核菌丝菌丝生长 菌丝结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构成,属真核细胞。初生菌丝(单核菌丝)生长时期短,纤细,每个细胞有一个细胞核,不能形成子实体。次生菌丝(双核菌丝)生长快,时期长,

4、粗壮,每个细胞有两个细胞核,能形成子实体,有锁状联合结构。(二)子实体形态 各种子实体的差异子实体是食用菌的繁殖器官,是由分化的菌丝体组成,能产孢子的菌体或菇体。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大小、质地等,因种类不同而异。菌盖不同之处:形状、表皮状况、颜色、菌肉、菌褶和菌管等。菌柄不同之处:着生部位、长短、粗细、颜色、质地、中空或中实、表面状态等。菌环与菌托:有或无。 (三)菌丝的组织体菌丝在基质生长,一般是很疏松的。但在不良环境下,或在繁殖的时候,菌丝体的菌丝会相互紧密地缠在一起,就形成了组织体。组织体的形态各异,所以就有菌索、菌核、菌丝束、菌膜、子座等。菌核是较典型的组织体。菌丝的组织体有较强的抗性

5、。二、食用菌的分类(一)食用菌在生物中的分类地位粘菌门原核生物生物菌物界真菌门真核生物植物界地衣门动物界藻状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一、食用菌的营养1.碳源碳源:凡用于构成细胞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源。碳源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物质和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碳源是食用菌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源。食用菌在营养类型上属于异养型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中的碳素营养。单糖、双糖、低分子醇类和有机酸可被直接吸收,淀粉、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高分子碳源,经菌丝分泌的胞外酶作用下,降解为简单碳化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在食用菌生产中常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豆芽、马铃薯等简单糖类;木屑、玉米芯

6、、棉籽壳、麦秸、稻草等农林产品下脚料。2.氮源氮源: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氮源。氮源是食用菌合成核酸、蛋白质和酶类的主要原料。食用菌主要利用有机氮,小分子有机氮可直接被吸收,如:尿素、氨基酸、蛋白胨、蛋白质等。而大分子有机氮须经过胞外酶降解为小分子有机氮才能吸收利用。多数食用菌也能利用无机氮。食用菌生产中应用的有机氮有:蛋白胨、酵母膏、尿素、豆饼、麦麸、米糠、畜禽粪等。其中尿素用量要小。培养料中的总含氮量应控制在0.016%0.064%为宜。食用菌的C/N碳源和氮源是食用菌的主要营养,碳和氮的浓度要有适应的比值C/N ,称为碳氮比。菌丝生长阶段所需的C/N 比

7、较小,以20:1为好,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所需的C/N 比较大,以3040:1为宜。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对最适C/N 比需求不同,一般草腐性菌的C/N 大,而香菇及珍稀菌的C/N 较小。食用菌培养料碳氮比计算.doc3.无机盐无机盐有大量元素,如磷、硫、钙、镁、钾等,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物质的组成及酶的作用,控制胶态和渗透压等。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钴、钼等,是酶的激活剂,但用量极少,一般无需添加。常用的无机盐有: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石膏粉、过磷酸钙等。 4.生长因子生长因子主要指维生素、氨基酸、核酸类等物质。其主要功能是参与酶的组成和菌体代谢,具有刺激和调节生长的作用。培养料中含

8、有各种生长因子,一般不用添加。在食用菌生产中,常用的生长刺激素有:萘乙酸、赤霉素、吲哚乙酸、三十烷醇等。二、食用菌的生理类型1.腐生:从动植物尸体上或无生命的有机物中吸取养料的食用菌为腐生型。大多数食用菌是此种类型。根据腐生对象又分为木腐菌和草腐菌。2.寄生:从活的寄主细胞中吸取养料而进行生长繁殖的食用菌为寄生型。在食用菌中无专性寄生菌,多为兼性寄生或兼性腐生。3.共生:与相应的生物生活一起,形成互惠互利,相互依存关系的为共生型。食用菌的理化环境学习掌握食用菌生长发育中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控制适宜环境的方法措施一、温度温度指标温度范围()最适温度20 30()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菌丝体生长1535

9、232527子实体分化5 308 1213 1718 22子实体生长103012 1518 2225 28生长时期食用菌耐低温而不耐高温,一般在0左右不会死亡,但在大于35 的温度,生长几乎停止,致死温度为40 。不同的食用菌种类,耐低温、高温的能力是不同的。变温结实性:在子实体分化期,经温差刺激才能形成子实体的性质。恒温结实性:在整个生长发育时期,不需要温差刺激就能形成子实体的性质。在食用菌一生中,子实体分化时期需要的温度最低,菌丝生长时期要求的温度最高。 二、水分和湿度1.水分菌丝体含有70%75%的水分,子实体含有90%左右的水分。这些水分来自于培养料和空气中,菌丝体生长期吸收培养料中的

10、水分,子实体生长期同时利用培养料和空气中的水分。 栽培食用菌的培养料水分含量应在60%65%。如果手握测试,以紧握培养料时指缝中有水泌出而不滴下为宜。料水比一般在1:1.21.3左右。2.湿度菌丝生长期要求的空气湿度是60%70%;子实体生长期需要的空气湿度是80%95%。 三、酸碱度 几种食用菌对酸碱度的要求种类适宜生长pH最适生长pH双孢菇6.08.06.87.2鸡腿菇6.08.06.87.2香菇4.07.54.06.5平菇5.06.55.46.0金针菇3.08.44.07.0灵芝4.06.04.05.0 四、氧气与二氧化碳食用菌是好气性菌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吸进O2呼出CO2。 空

11、气中O2的含量为21%, CO2含量为0.03%。一般菇房中CO2含量是大于0.03%的。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对CO2的忍耐浓度是不同的。对于多数食用菌,在CO2浓度大于0.1%时,会产生毒害作用,会出畸形、不分化或死亡。在食用菌生产中,通风换气是至关重要的。 五、光照紫外线对菌类有杀伤作用。因此,食用菌生长中不需要直射光线。菌丝体生长期,可以完全在黒暗中进行,子实体生长需要一些散射光。在子实体分化和生长中,不同种类对光线的要求不同;光线的强弱,对子实体的生长和形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此生长期间,要不断地调节光照。食用菌的生物环境主要学习食用菌生长过程中,与环境中的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重

12、点是与微生物间的关系,这是防治食用菌病虫害的理论依据。一、食用菌与微生物1.有益微生物发酵菌(中、高温型菌),作用是分解转化培养料中的养分,杀菌,使之松软增加通透性。分解菌(银耳与香灰菌丝);刺激生长菌(覆土出菇中的假单孢杆菌)。2.有害微生物即病原菌,其危害特点可分为寄生性(病毒病)危害,竞争性危害(毛霉、曲霉、青霉、细菌),寄生兼竞争性危害(木霉、蘑菇灰丝霉)。在食用菌生产上,使用多菌灵应注意以下四点。1. 市场销售的多菌灵多为50可湿性粉剂和40胶悬剂,在选用时应注意产品的有效期。生产日期在1年以内的最好,超过这个期限应酌情增加用量,不能使用失效的产品。2. 多菌灵对毛霉菌和根霉菌的防治

13、效果差,在用多菌灵防治杂菌感染时应适当提高培养料的pH值,以抑制毛霉菌和根霉菌生长。由于多菌灵耐高温,使用时最好将培养料进行发酵、高温灭菌处理,以杀灭霉菌。银耳、木耳、猴头菇等食用菌对多菌灵特别敏感,应避免使用。3. 用多菌灵拌培养料,应严格控制药液浓度。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用量以占培养料干重0.1为宜,即可杀死和抑制杂菌。加大用量不但成本增加,还会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拌料时将药剂溶入足量的水中,然后与培养料拌匀,避免发生点片污染。4. 多菌灵在碱性环境中易分解失效,石灰不能与多菌灵同时拌培养料。长期使用多菌灵拌培养料易使杂菌产生抗药性,可交替使用其他杀菌剂。 二、食用菌与动物1.对食用菌有害的动物动物对食用菌的危害主要是咬食和传播病菌。这些有害动物可分为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