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解析20物质的分类和性质_第1页
高考化学专题解析20物质的分类和性质_第2页
高考化学专题解析20物质的分类和性质_第3页
高考化学专题解析20物质的分类和性质_第4页
高考化学专题解析20物质的分类和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化学 专题解析20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物质的分类和性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题号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转化1、2、5、6、7、8、9分散系及胶体性质。3、 4、 11综合应用10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题6分,共42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2013 金华5月质检)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括号里的是类别)()。A.空气(混合物)、C2H5OH(醇)、HaSQ(离子化合物)、CO(非电解质)B.液氨(氢化物)、NH4Cl(钱盐)、HNq含氧酸)、NaOH强电解质)HCl(共价化合物)、CHCOOH(|酸)、N&Q(碱性氧化物 卜CHI(卤代煌)NO(

2、酸性氧化物)、CHCHO有机物卜CO侑机物)、CHCOOGHM旨)解析 A中HbSO是共价化合物;C中NaQ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D中NQ不是酸性氧.化物, CO是无机物。答案 B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与反应后相比较,肯定不变的是 ()。元素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 分子的数目 原子的数目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 和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如果在水溶液中反应,反应前与反应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A.B .C.D .解析 依据质量守恒,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正确;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在反应前后也不变,正确。故正确,选 Co答案 C(2013 自贡检测)Fe(

3、OH)3胶体虽然是由FeCL溶液制得,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 质。FeCl3溶液、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都呈透明的红褐色B.分散质颗粒直径相同C.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都不会产生沉淀D.当有光线透过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 FeCl3溶液一般呈棕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两者颜色不同;溶液中分散质颗 粒直径小于胶体中分散质颗粒直径;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答案 C(2013 温州模拟)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首先发现了入射光透过胶体时,从侧面 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鸡蛋白溶液 水淀粉溶液硫酸钠溶液

4、沸水中滴入饱和 FeCl3溶液肥皂水A.B .C.D .解析 是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因为 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答案 D(2013 攀枝花质检)若将NaOH(s)、PzQ(s)、无水CaCL(s)归为一类。从 AD中选出 一种最适宜与这三种物质归为一类的物质是()。A.浓硫酸B .氯化氢C.纯碱D .生石灰解析 若将NaOH(s)、P2O5(s)、无水CaCl2(s)归为一类,最准确的分类依据是固态干燥剂, 只有D项属于固体干燥剂。答案 D(2013 长春二调)类比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但也要防止进入误区。下列类比合理的是 ()。A.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Mg

5、O NaQ、MnO、Al 2Q、CuO FeO都是碱性氧化物B.电解池中阳极若是活泼金属电极,则电极材料先放电,Clk Ag、Au、Pt为阳极时电极本身先失去电子C.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SO与过氧化钠、双氧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复盐是一种阴离子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阳离子组成的盐,所以NHFe(SC4)2、KAl(SO4) 2、CaOCb、Ca(NO)Cl都属于复盐解析 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Mn。是酸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A项错误;金、钳属于惰性电极,不参与电极反应,B项错误;SQ+ NaO=NaSQ, SQ+ H2Q=HSO, 两反应均是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

6、应,也都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CaOC2可改写成Ca(ClO)Cl , Ca(ClO)Cl和Ca(NO)Cl都是由一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组成的盐, 不属于复盐,D项错误。答案 C(2013 豫南九校联考)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依

7、据有无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A.B .C.只有D .全部正确解析 金属与非金属的划分依据是元素的性质;几元酸的划分依据是酸分子可以电离出的4数目的多少;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是依据氧化物性质划分的;胶体、浊液与溶 液是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划分的。答案 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8分)(14分)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1)如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的名称是 。(2)物质酸碱盐氧化物氢化物类别化学式HCl Ba(OH)2 Na2COCO Na2ONH3H2Q以Na、K、H Q C、S、N中任

8、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上表中后面。 写 出 转 化 为 的 化 学 方 程 式解析 常见的酸有 HSQ、HNQ HCl、H2CO等;碱有 NaOH KOH Ba(OH)2、Ca(OH)2等;盐有NaCl、N*SQ、NaCO、NaN NaSO等。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 CO(少量)+ 2NaOH=NCO+ H2O。答案 (1)树状分类法(2)H2SQ(或 HNO或H2CO) NaOIH KOH)N&SQ(或K2CO或Na2SO或NaNO)(本小题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3)2NaOH+ CG(少量)=N&CO+ H2O(14分)(2013 烟台调研)化工生产中常常用

9、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来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 。“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酸过量时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硝 酸的是。A. Ag B . CuC. Al D . Fe(4)烧碱、纯碱溶液均可吸收 CO,当含0.1 mol NaOH勺溶液吸收一定量 CO后,将溶液低 温蒸干得到固体的组成可能有四种情况,分别是: NaHCQ将得到的固体重新溶解于水,在溶液中加盐酸,使溶液的pH= 7,再将溶液蒸干,得

10、到固体的质量是 go解析(1)分类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纯碱,因为纯碱是一种盐。(2)烧碱与三种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只有一种, 即J + OH =HO;纯碱与三种强酸(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 只有一种,即 C(O + 2J=COT + HQ(3)Al、Fe在常温下遇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故不能溶解,而Ag与Cu在常温下可以被浓硝酸溶解。(4)n CQn NaOH蒸十后所得固体11NaHCO得到的固体溶解于水,加盐酸所得溶液的pH= 7,此时得到的全部是 NaCl溶液,根据Na+守恒,可知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0.1 mol X58.5 g mol -1 = 5.85 g 。答案 纯碱(或 NaCG)(2

11、)CO3 + 2川=COT + H2O、H+ + OHI =HO (3)AB(4) NaOH和 NaCONazCO和 NaHCO 5.85(15分)(2012 绵阳月考)今有下列两组单质:.F2、S、Cl2、Br2; n.Fe、N& Al、Si。(1)试将每组单质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每种分类都可分别挑选出一种单质,使它跟其他单质属于不同类。将挑出的单质(写化学符号)和挑选依据(写编号)列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挑选依据仅PM于以下四种:A.其组成元素不属于金属(或非金属);B.其组成元素不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族;C.其组成元素不属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D.其组成元素不属于主族元素。组别第I组第n

12、组被挑选出的单质挑选依据(2) n组中有一种物质的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分别写出该氢氧化物与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 I、n两组物质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储水,用酒精灯加热至 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 1 mol IT1的其中一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可制得一种红褐色 胶体。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如何用较简单的 方法判 断胶体 是否制备成功?解析(1) I组认真理解题意, 容易看出F2、Cl2、Br2同为VHA族的非金属单质,而S为VIA 族的非金属单质。n组从元素的性质上分析,Si为非金属,其他均为金属;从元素所处的周期看,Fe处于第4周

13、期,而其他三种处于第 3周期;Fe为副族元素,而其他 三种为主族元素;(2)n组中仅铝的氢氧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3)红褐色胶体应为氢氧化铁胶体,实验室一般用FeCl3溶液制备。利用胶体特有的性质一一丁达尔效应判断。答案组别第I组第n组被挑选出的单质SSiFeFe挑选依据BACD(2)Al(OH) 3 3H =Al3+ 3H2O Al(OH) 3 OH =AlO 2H2O FeCl 3 + 3H2O=Fe(OH)3(胶体)+ 3HCl用可见光束照射分散系,若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制备成功;否则,不成功。11.(15分)(2013 成都模拟)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 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14、并检验其性质。(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 ,沸水C. NaOHB溶液 D . NaCl浓溶液(2) 写 出制备 Fe(OH)3 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怎 样 检 验 制 得 的 物 质 是 胶 体?(4)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NH4)2SQ溶液,现象是 ,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5)Fe(OH) 3 胶 体 稳 定 存 在 的 主 要 原 因 是A.胶粒直径小于1 nm B .胶粒带正电荷C.胶粒作布朗运动D .胶粒能透过滤纸(6)Fe(OH) 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Fe(OH)3胶体粒子的直径在 1100 nm之间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解析 (1)FeCl 3在冷水中反应程度小,不能形成Fe(OH)3胶体;FeCl3与NaOHB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Fe(OH)3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 遇NaCl溶液发生聚沉,生成Fe(OH)3 沉淀,不会形成胶体。(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不能写成“ Fe(OH) 3厂。(3) 丁达尔效应 是区别胶体与溶液的最佳方法。(4)Fe(OH) 3胶粒所带正电荷被 S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