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9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9:空气_第1页
精品解析2019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9:空气_第2页
精品解析2019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9:空气_第3页
精品解析2019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9:空气_第4页
精品解析2019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9:空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精品解析2019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9:空气登录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9:空气一、单项选择题1某同学利用如图,该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高度不足广口瓶容积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实验时,将木炭代替红磷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瓶中氧气未反应完C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已有部分空气受热逸出D实验时,没有塞紧瓶塞【答案】C【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根据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1、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2、小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装置是否漏气;(2)红磷的用量是否充足;(3)瓶内的氧气是否耗尽;(4)装置是否冷却到室温.2、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从以下两各方面考虑:(1)止水夹有没有夹紧;(2)燃烧匙伸入是否过慢【解答】解:A实验时,将木炭代替红磷,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导致进入广口瓶中的水不足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时,瓶中氧气不能完全消耗,会导致进入广口瓶中的水不足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C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已有部分空气受热逸出,会导致进入广口瓶中的水大于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D实验时,没有塞紧瓶塞,装置漏

3、气,会导致进入广口瓶中的水不足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故选:C;2不能用于扑灭石油油井起火的方法是()A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使火焰与空气隔绝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答案】A【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解答】A.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所以A符合题意B.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C.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可以起到达到灭火的目的D.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选项错误故选A【分析】灭火的原理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清除可燃物3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4),

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2001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C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O4和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答案】D【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1.O4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而不是化合物;2.一个O4分子是不可能还含有其它分子的;3.O4和O2为不同的物质,其分子的性质是不同的;4.O4和O2混合是不同的分子相互混合,所以为混合物。【解答】A、O4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而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B

5、、一个O4分子是不可能还含有其它分子的,则“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说法错误,故B错误;C、O4和O2为不同的物质,其分子的性质是不同的,则“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说法错误,故C错误;D、O4和O2为不同的两种物质,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故D正确。故答案为:D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A实验过程中可以节约药品B减缓反应C形成液封,防止气体通过长颈漏斗逸出D试管是多余的【答案】C【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根据装置特点和反应原理来判断小试管的作用,如果没有小试管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解答】解:装

6、置中小试管能使长颈漏斗末端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选C5关于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燃烧、自然、爆炸和缓慢氧化,有同学叙述如下共同点:都放热;都发光;都属于氧化反应;都很缓慢;温度都需要达到着火点。你认为该同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C【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解答】缓慢氧化不发光且不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也可以进行,自然、燃烧、爆炸反应剧烈。所以、错误,其他正确。【分析】根据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条件与现象进行解答。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

7、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D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氢氧化铜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答案】A【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C、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D、根据酚酞试液遇到碱溶液变成红色及氢氧化铜的溶解性分析【解答】解:A、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的

8、溶液一定显碱性,故选项类推正确;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类推错误;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是酸,故选项类推错误;D、氢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氧根离子,因此不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故选项类推错误;故选项为:A7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它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煤矿中因遇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B压力锅因排气孔堵塞而发生爆炸C烟花在空中爆炸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发生爆炸【答案】B【

9、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氧化反应【解析】【分析】爆炸包含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有新物质生成的爆炸是化学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爆炸是物理爆炸。【解答】A、瓦斯爆炸是指瓦斯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爆炸在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此选项错误;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此选项正确;C、烟花在空中爆炸,是烟花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此选项错误;D、燃气爆炸是燃气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此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了二氧化

10、硫气体C燃着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立即熄灭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答案】C【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解析】【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燃着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立即熄灭,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燃着的木条伸入

11、到集气瓶中立即熄灭,说明瓶内气体不能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小,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9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火焰立即熄灭,这是因为()A舱内氧气不够 B温度达不到着火点C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D宇宙飞船内温度低【答案】C【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A、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火焰立即熄灭,是因为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使火柴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而熄灭,

12、而不是舱内氧气不够,故选项错误B、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火焰立即熄灭,是因为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使火柴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而熄灭,而不是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C、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火焰立即熄灭,是因为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使火柴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而熄灭,故选项正确D、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火焰立即熄灭,是因为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使火柴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而熄灭,而不是飞船内温度低,故选项错误故选:C10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密闭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出现的现象是()A甲瓶中有水流入 B乙瓶中有水流入C

13、甲、乙两瓶中均没有水流入 D甲、乙两瓶中均有水流入【答案】D【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解析】【分析】红磷燃烧后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而硫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根据集气瓶甲、乙中的压强的变化来选择答案即可【解答】解: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能使甲瓶内压强减小,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体积占据了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乙瓶内的压强几乎无变化,但两瓶是连通的,最终压强相等,都比原先小,所以打开弹簧夹甲、乙两瓶中均有水流入故选D二、填空题11(2017衢州)小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制得的氧气来探究白磷燃烧的条件。(1)指出图甲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2)乙中的白磷不燃烧,丙中

14、的白磷燃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导管伸入试管中过长(2)白磷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1)甲图是高锰酸钾抽取氧气的装置,导管过长伸到了试管低部不利于排尽原有的空气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2)燃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达到着火点;有充足的氧气。乙、丙两实验组的不同点是温度不同,白磷着火40,乙中白磷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丙中白磷满足温度达到着火点且有充足的氧气所以丙中白磷燃烧。【解答】(1)甲图存在的错误是导管伸入试管中过长;(2)乙、丙实验设计中只有温度不同所以可得结论:白磷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答案为:1、导管伸入试管中过长;

15、2、白磷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白磷的着火点。12如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夜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 改进后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填序号)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答案】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解析】【分析】根据铁能够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解答;【解答】解: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1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改进后的优点是: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可以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故答案为: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3某同学可如图所示装置粗略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其左端密封有空气和足量白磷(白磷着火点低,约40),右端跟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5cm处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以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白磷(足量) ;活塞向(填左或右) 移动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

17、应停在约 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左;4;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以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其左端密封有空气和足量白磷(白磷着火点低,约40),右端跟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5cm处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以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白磷(足量)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白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装置

18、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活塞向移动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4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故答案为: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左;4;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4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小明同学联想到再做“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实验时,酒精作为溶剂,能溶解固体碘酒精能否溶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呢?小明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获知: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

19、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1)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 。(3)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CO2+2NaOHNa2CO3+H2O【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生成的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会有晶体析出。【解答】由题干“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可以联想到:能否让二氧化碳与

20、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1)由于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生成的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会有晶体析出。(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答案为: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1)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2)CO2+2NaOHNa2CO3+H2O三、实验探究题15【发现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

21、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1)【现象结论】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 ,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检验CO2的原因 ;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 (2)【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 (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相比,Ca(OH)2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于NaOH因此,他认为吸收CO2应该用 【答案】(1)石灰水变浑浊,气球变大不明显;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

22、酸钠易溶于水现象不明显;气球变大明显;乙(2)大于;氢氧化钙【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与反应的反应现象以及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没有沉淀产生,但是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小于氢氧化钠,故检验二氧化碳使用的是澄清的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使用的是氢氧化钠,故填:石灰水变浑浊,气球变大不明显;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易溶于水现象不明显;气球变大明显;乙;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 CO2CaCO3+H2O 2

23、NaOH+ CO2Na2CO3+H2O74 44 80 44等质量的Ca (OH)2吸收CO2的质量比氢氧化钠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大,故吸收CO2应该用氢氧化钙,故填:大于;氢氧化钙16阳春市八甲中学九(7)班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手帕在五份不同浓度的酒精水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实验序号 所用酒精的 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 手帕烧坏 酒精烧完, 手帕无损 酒精烧完, 手帕无损 不燃烧(1)推测实验的现象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实验中“酒精烧完,手帕无损”的原因 (3)实验室里常出现酒精灯内有酒精,而酒

24、精灯不易点燃的现象,可能原因是 【答案】(1)不燃烧(2)由于有不能燃烧的水存在,一部分热量还要供水的汽化和水蒸气的升温,从而消耗了大量的热量这样,棉布的温度升得并不高,以致于达不到它的着火点,显然棉布也就不会被烧着了(3)灯芯上的酒精挥发掉了,留下水,所以不能点燃【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当95%的酒精燃烧时,由于含水比较少,温度很快会升高到棉布的着火点,所以棉布就烧坏了;当55%65%酒精溶液在点燃时,酒精和水同时逐步蒸发成气体,由于这种气体中含有不能燃烧的水蒸气,从而降低了可燃的酒精蒸气的浓度,使其燃烧时并不很剧烈,放出的热量也不很多同时由于有不能燃烧的水存在,一部分热量还要供

25、水的汽化和水蒸气的升温,从而消耗了大量的热量这样,棉布的温度升得并不高,以致于达不到它的着火点,显然棉布也就不会被烧着了当含酒精15%的溶液点燃时,可燃物的浓度太低,就不能燃烧了【解答】解:(1)当含酒精5%的溶液点燃时,可燃物的浓度太低,相当于没有可燃物,所以就不能燃烧;(2)当55%65%酒精溶液在点燃时,由于有不能燃烧的水存在,一部分热量还要供水的汽化和水蒸气的升温,从而消耗了大量的热量这样,棉布的温度升得并不高,以致于达不到它的着火点,显然棉布也就不会被烧着了(3)实验室里常出现酒精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原因可能是灯芯上的酒精挥发掉了,留下水,不能点燃答案:(1)不燃烧(2)由于有不能燃

26、烧的水存在,一部分热量还要供水的汽化和水蒸气的升温,从而消耗了大量的热量这样,棉布的温度升得并不高,以致于达不到它的着火点,显然棉布也就不会被烧着了(3)灯芯上的酒精挥发掉了,留下水,所以不能点燃17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27、。实验步骤: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再分别取A、B、C、D组二氧化锰各0.5克,重复上述实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组别 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A B C D收集气体时间/秒 17.9 23.2 27.7 32.3 37.8(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2)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 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3)由表中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 。【答案】(1)防止产生的气

28、体从长颈漏斗溢出(2)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3)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长颈漏斗一般用于制取气体时添加液体药品,深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装置才不漏气;(2)根据对反应的影响体现在反应所用的时间和反应物的用量上,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进行分析;(3)根据表中的数据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解:(1)长颈漏斗一般用于制取气体时添加液体药品,深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装置才不漏气,所以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2)在解这类题时,主要是用控制变量法,题中所给的方法是体积

29、相同,比较时间,还可以时间相同,比较气体体积,所以还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3)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相同时,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越少,生成相同氧气的时间越少,反应物浓度越大,生成相同氧气的时间越少,所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故答案为:(1)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2)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3)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18许多科学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材料一:1

30、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72克/升;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NH4NO2=N2+2H2O),其密度为1.2505克/升,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材料二:189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研究:在倒立圆底烧瓶内引入两根金属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里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内补克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材料三: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

31、粉来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少量的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氩气。材料四:1898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的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氙气。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 获得的氮气密度值(填“空气中”或“含氮化合物反应”);(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 ;(3)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它气体存在,其理由是 。【答案】(1)含氮化合物反应(2)使瓶内氮气反应完全(3)氩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2、,“未知气体”中的其它气体的化学性质与氩气相近【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本题根据化学史材料及考纲要求改编而成,融信息与化学实验于一体,既考核知识与技能,又注重过程与方法,符合当前课改方向。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其他气体,例如稀有气体,因为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比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略大。【解答】(1)空气测得氮气中含有稀有气体,影响密度准确性,因此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含氮化合物反应获得的氮气密度值;(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通入过量氧气使使瓶内氮气反应完全;(3)稀有气体氩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其他的“未知气体”中的其它气体的化学性质与氩气相近,很

33、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故答案为:(1)含氮化合物反应;(2)使瓶内氮气反应完全;(3)氩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未知气体”中的其它气体的化学性质与氩气相近。19小峰和小刚阅读试剂标签后发现,市场销售的高锰酸钾晶体纯度高达99.5%,含水量可以忽略不计。为探究“试管放置方式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速度和体积的影响”,他俩设计了制取氧气的直立型装置(如图),并与斜卧型装置比较,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分别加入5.0克高锰酸钾晶体,用同一酒精灯分别加热,用同一型号的集气瓶收集气体,每组实验进行五次,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后记录如下表:装置类型 直立型 斜卧型收集1瓶氧气所需时间/秒 59 68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秒

34、95 108收集氧气的总体积/毫升 525 476(1)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较短的装置类型是 ;(2)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斜卧型装置收集到氧气的总体积比直立型少的原因是 ;(3)根据2KMnO4 K2MnO4+MnO2+O2,算出5.0克高锰酸钾生成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实验中发现,斜卧型发生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明显大于理论值,他们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提出假设】小峰假设: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你的假设: 。【设计实验】要验证小峰的假设能否成立,请设计简明的实验方案 。【答案】(1)直立型(2)斜卧型装置中的固体被气流带到试管口(或棉花团)附近更多,未

35、完全反应的更多所以收集到的氧气较少(3)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或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若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证明小峰的假设不成立,否则假设成立(或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若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小峰的假设不成立,否则假设成立)【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36、;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小组同学用直立型装置制取氧气时,不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原因是:试管直立,粉末不易进入导管;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充分反应,传统型装置收集到的氧气较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高锰酸钾粉末被吹到试管前端,未发生反应;收集等体积氧气,直立型装置所需时间更短的原因是:试管底部被火焰充分包围,升温快;药品受热面积大,温度高;加热过程中无需移动火焰,药品处于持续高温中。【解答】(1)直立

37、型装置所需时间更短的原因是:试管底部被火焰充分包围,升温快;药品受热面积大,温度高;加热过程中无需移动火焰,药品处于持续高温中;(2)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充分反应,传统型装置收集到的氧气较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高锰酸钾粉末被吹到试管前端,未发生反应;(3)假设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或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设计实验如下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若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证明小峰的假设不成立,否则假设成立(或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若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小峰的假设不成立,否则假设成立)。故答案为:

38、(1)直立型;(2)斜卧型装置中的固体被气流带到试管口(或棉花团)附近更多,未完全反应的更多所以收集到的氧气较少;(3)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或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若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证明小峰的假设不成立,否则假设成立(或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若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小峰的假设不成立,否则假设成立)。20(2016台州)资料显示,将新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H2O2溶液,加热到80时,才有较多氧气产生,而相同质量5%的H2O2溶液加入催化剂,常温下就会立

39、即产生氧气,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1)小晨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并未复燃,为此,他利用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 (2)小柯利用催化剂使H2O2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图丙是他设计的气体发生装置,请你指出一处错误 (3)采用相同质量5%的H2O2溶液,图丁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请你在该图中用实线画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假定两种方法H2O2均完全分解:曲线画在答题纸上)【答案】(1)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同时,溶液中的水蒸气随氧气一起逸出,环境湿度较大,氧气的量较少(2)长颈漏

40、斗的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3)【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在加热时水受热会蒸发分析;(2)根据长颈漏斗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3)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能分解放出氧气分析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催化剂的特点、长颈漏斗的使用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解答】解:(1)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同时,溶液中的水蒸气随氧气一起逸出,环境湿度较大,氧气的量较少;(2)在图丙的气体发生装置中,错误是:长颈漏斗的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3)由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能分解放出氧气,所以,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

41、的大致曲线为:故答为:(1)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同时,溶液中的水蒸气随氧气一起逸出,环境湿度较大,氧气的量较少;(2)长颈漏斗的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3)见上图21(2017温州)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小明用如图装置,以及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所需药品和器材进行实验。老师对实验的建议:每组实验氯酸钾用量可取4克,二氧化锰质量不宜超过2克。实验应设计4组。(1)结合老师建议,补充完整实验步骤之后的其它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实验结束后,小明回收了二氧化锰。如果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验证该二氧化锰的 保持不变

42、。【答案】(1)取4克氯酸钾与0.5克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后加入试管中,连接好装置;开始加热试管,用秒表记录量筒收集一定体积氧气的时间;换用三支相同的试管,各加入4克氯酸钾,分别与1克、1.5克、2克二氧化锰均匀混合,用相同装置重复步骤、;比较实验记录的四次时间大小,判断氯酸钾的分解速度与二氧化锰用量的关系。(2)质量和化学性质【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解析】【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属于固体加热型,向上排空气法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据此设计实验步骤。【解答】(1)设计实验步骤制取氧气,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

43、,取4克氯酸钾与0.5克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后加入试管中,连接好装置;开始加热试管,用秒表记录量筒收集一定体积氧气的时间;换用三支相同的试管,各加入4克氯酸钾,分别与1克、1.5克、2克二氧化锰均匀混合,用相同装置重复步骤、;比较实验记录的四次时间大小,判断氯酸钾的分解速度与二氧化锰用量的关系;(2)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需保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取4克氯酸钾与0.5克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后加入试管中,连接好装置;开始加热试管,用秒表记录量筒收集一定体积氧气的时间;换用三支相同的试管,各加入4克氯酸钾,分别与1克、1.5克、2克二氧化锰均匀混合,用相同装

44、置重复步骤、;比较实验记录的四次时间大小,判断氯酸钾的分解速度与二氧化锰用量的关系;(2)质量和化学性质。四、解答题22点燃一支蜡烛,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取下白瓷板,用一根玻璃管罩在火焰上,过一会儿后,熄灭蜡烛,得到的现象分别是什么?刚点燃时的现象;点燃1分钟时的现象;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熄灭1分钟时的现象;白瓷板上的现象;该黑色粉末是什么?【答案】可以看到烛芯下方的石蜡受热熔化,热的液态石蜡被吸上烛芯,继续受热而化为气态石蜡,气态石蜡燃烧形成火焰;蜡烛不断熔化,有“烛泪”下流,烛光明亮,放出大量热;可以看到烛芯上面有一丝“白烟”上升;蜡烛凝固;有黑色粉未状物质;该黑色粉末是炭黑。【知识点】实

45、验步骤的探究【解析】【解答】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过程,刚点燃时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看到烛芯下方的石蜡受热熔化,热的液态石蜡被吸上烛芯,继续受热而化为气态石蜡,气态石蜡燃烧形成火焰;点燃一分钟时的现象:蜡烛不断熔化,有“烛泪”下流,烛光明亮,放出大量热;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可以看到烛芯上面有一丝“白烟”上升;熄灭一分钟后的现象:蜡烛凝固;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以观察到:有黑色粉未状物质;【分析】 蜡烛在点燃时要先熔化,然后才燃烧,熔化是物质 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燃烧不充分会出现炭黑等,利用这些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同时,在平时的实验中要善于观察实验现象.,五、综合题23我

46、市盛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某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5g石灰石样品研碎和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入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的剩余物进行了五次称量,记录数据如表:(假设反应匀速进行;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烧杯的质量为25g)反应时间/s 20 40 60 80 100烧杯和药品质量/g 137.8 135.6 m 134.5 134.5请计算:(1)表中的“m”为 g;(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答案】(1)134.5(2)解: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前烧杯的总质量为140g,所以石

47、灰石样品质量为140g100g25g=15g,生成二氧化碳为140g134.5g=5.5g,设样品中含有碳酸钙为x,CaCO3+ 2HCl CaCl2+H2O+ CO210044x5.5gx=12.5g所以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3.3%【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烧杯和药品质量的变化数据进行分析;(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再计算质量分数【解答】解:(1)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反应时间2040固体减少了2.2g,所以4060也可能减少2.2克,但是反应时间80时,固体质量是134.5g,所以m的值是13

48、4.5g;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 1 / 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9:空气一、单项选择题1某同学利用如图,该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高度不足广口瓶容积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实验时,将木炭代替红磷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瓶中氧气未反应完C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已有部分空气受热逸出D实验时,没有塞紧瓶塞2不能用于扑灭石油油井起火的方法是()A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使火焰与空气隔绝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3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

49、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2001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C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O4和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A实验过程中可以节约药品B减缓反应C形成液封,防止气体通过长颈漏斗逸出D试管是多余的5关于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燃烧、自然、爆炸和缓慢氧化,有同学叙述如下共同点:都放热;都发光;都属于氧化反应;都很缓慢;温度都需要达到着火点。你认为该

50、同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B C D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D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氢氧化铜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7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它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煤矿中因遇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B压力锅因排气孔堵塞而发生爆炸C烟花在空中爆炸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发生爆炸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或解

51、释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C燃着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立即熄灭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9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火焰立即熄灭,这是因为()A舱内氧气不够 B温度达不到着火点C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D宇宙飞船内温度低10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密闭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出现的现象是()A甲瓶中有水流入 B乙瓶中有水流入C甲、乙两瓶中均没有水流入 D甲、乙两瓶中均有

52、水流入二、填空题11(2017衢州)小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制得的氧气来探究白磷燃烧的条件。(1)指出图甲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2)乙中的白磷不燃烧,丙中的白磷燃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2如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夜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 改进后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填序号)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13某同学可如图所示装置粗略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

53、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其左端密封有空气和足量白磷(白磷着火点低,约40),右端跟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5cm处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以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白磷(足量) ;活塞向(填左或右) 移动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约 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14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小明同学联想到再做“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实验时,酒精作为溶剂,能溶解固体碘酒精能否溶解氢氧化

54、钠和碳酸钠呢?小明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获知: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1)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 。(3)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探究题15【发现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1)【现象结论】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 ,解释通

55、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检验CO2的原因 ;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 (2)【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 (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相比,Ca(OH)2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于NaOH因此,他认为吸收CO2应该用 16阳春市八甲中学九(7)班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手帕在五份不同浓度的酒精水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实验序号 所用酒精的 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 手帕烧坏 酒精烧完, 手帕无损 酒精烧完, 手帕无损 不燃烧(1)推测实验的现象是

56、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实验中“酒精烧完,手帕无损”的原因 (3)实验室里常出现酒精灯内有酒精,而酒精灯不易点燃的现象,可能原因是 17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实验步骤: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57、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再分别取A、B、C、D组二氧化锰各0.5克,重复上述实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组别 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A B C D收集气体时间/秒 17.9 23.2 27.7 32.3 37.8(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2)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 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3)由表中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 。18许多科学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

58、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材料一: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72克/升;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NH4NO2=N2+2H2O),其密度为1.2505克/升,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材料二:189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研究:在倒立圆底烧瓶内引入两根金属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里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内补克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材料三: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

59、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粉来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少量的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氩气。材料四:1898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的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氙气。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 获得的氮气密度值(填“空气中”或“含氮化合物反应”);(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 ;(3)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它气体存在,其理由是 。19小峰和小刚阅读试剂标签后发现,市场销售的

60、高锰酸钾晶体纯度高达99.5%,含水量可以忽略不计。为探究“试管放置方式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速度和体积的影响”,他俩设计了制取氧气的直立型装置(如图),并与斜卧型装置比较,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分别加入5.0克高锰酸钾晶体,用同一酒精灯分别加热,用同一型号的集气瓶收集气体,每组实验进行五次,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后记录如下表:装置类型 直立型 斜卧型收集1瓶氧气所需时间/秒 59 68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秒 95 108收集氧气的总体积/毫升 525 476(1)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较短的装置类型是 ;(2)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斜卧型装置收集到氧气的总体积比直立型少的原因是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