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8章道路照明作者:李铁楠第一节 道路照明的作用及道路分类一、道路照明的作用在城市的机动车交通道路上设置照明的目的是为机动车驾驶人员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以求达到保障交通 安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犯罪活动和美化城市夜晚环境的效果。在人行道路以及主要供行人和非机 动车使用的居住区道路上设置照明的目的是为行人提供舒适和安全的视觉环境,保证行人能够看清楚道路 的形式、路面的状况、有无障碍物;看清楚同时使用该道路的车辆及其行驶情况和意向,以便能了解车辆 的行驶速度和方向、判断出与车辆之间的距离;行人相遇时,能及时地识别对面来人的面部特征并判断其 动作意图,方便人们的交流,并能够有效防止犯罪活动;此
2、区域的道路照明还能对居住区的特征和标志性 景观以及住宅建筑的楼牌楼号进行适当的辅助性照明,有助于行人的方向定位和寻找目标需要;另外,居 住区的道路照明有助于创造舒适宜人的夜晚环境氛围。二、道路分类城市道路的分类是根据道路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和城市居民的服务功能等要 求,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这些道路的定义如下:(1)快速路:城市中距离长、交通量大、为快速交通服务的道路。快速路的对向车行道之间设中间分车带, 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2)主干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主路,采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3)次干路:与
3、主干路结合组成路网起集散交通作用的道路。(4)支路:次干路与居住区道路之间的连接道路。(5)居住区道路:居住区内的道路及主要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街巷。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尽管它们两侧一般设置供非机动车通行的车道和供行人使用的步行道, 但是,根据其主要功能和形态,仍将这些道路统称为机动车交通道路。第二节 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一、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根据人类的视觉感观系统的工作原理,在对车辆驾驶人员的视觉作业特点及所需的视觉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确定了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指标包 括:路面平均亮度、路面亮度总均匀度、路面亮度纵
4、向均匀度、眩光控制、环境比等。.路面平土亮度(Lav)它是用来表示道路路面总体亮度水平的一个评价指标,系按照国际照明委员会(简称CIE)有关规定在路面上预先设定的点上测得的或计算得到的各点亮度的平均值。它是决定能否看见路面上的障碍物的最重要的 指标。.路面亮度总均匀度(Uo)它是路面上最小亮度与平均亮度的比值。良好的视功能要求路面上的最小亮度和平均亮度相差不能过大,否则,亮的部分会形成一个眩光源,从而影响驾驶员的视觉。.路面亮度纵向均匀度(V1)它是指同一条车道中心线上最小亮度与最大亮度的比值。如果在一条车道的路面上,反复出现亮带和暗带,形成所谓“斑马效应”,会使得在这条车道上行驶的驾驶员感到
5、十分烦躁,进而影响到人的心理,造成交 通隐患。所以,在同一条车道中心线上的最小亮度和最大亮度的差别不能过大。.眩光控制由于视野中的亮度分布或者亮度范围的不适宜,或存在极端的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感觉或降低观察目标 或细部的能力的视觉现象。眩光分为失能眩光和不舒适眩光两类。失能眩光损害视看物体的能力,直接影 响到驾驶员观察物体的可靠性。不舒适眩光一般会引起不舒适的感觉,影响到驾驶员在进行作业时的舒适 程度。失能眩光用相对阈值增量(TI)来表示,它表示当存在眩光源时,为了达到同样看清物体的目的,在物体及其背景之间的亮度对比所需要增加的百分比。不舒适眩光通常是通过主观评价来确定其等级,它们之间有如下的
6、关系,见表18-1。表181眩光评价等级GR眩光的感觉程度评价1不能忍受不好3感到烦躁不足5刚刚可以忍受尚可7感到满意好9感觉不到眩光很好.环境比道路照明的主要目的是要创造一个明亮的路面,使得路面上的物体能够以这样一个明亮的路面为 背景而被车辆驾驶员看到。然而,路面上较高物体的上半部分、靠近路边的物体、或者是位于弯道处的物 体等,它们的背景是道路的周边环境,因此,对于道路周边的照明也是十分必要的,它能有助于驾驶员更 好地观察并且及时作出判断。环境比是与车行道两侧边缘相邻的5m宽的带状区域(如果空问不允许时可以窄一些 )的平均照度与该车道上5m宽的带状区域或1/2宽度的车道上(通过比较选择较小者
7、)的平均照度之比。对于双向车行道,应该 将两个方向的车行道一起作为单行线处理,除非它们之间设置有10m以上宽度的分车带。.诱导性道路照明的诱导性对于交通安全和舒适性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道路照明的设计中应该保证 诱导性方面的要求,但是,诱导性不能用光度参数来进行表示。诱导性分为视觉诱导和光学诱导,两者既 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视觉诱导系指通过道路的诱导辅助设施使驾驶员明确自身所在位置以及道路前方的走向。这些诱导辅助设 施包括路面中线、路缘、路面标志、应急路栏等。光学诱导系指通过灯具和灯杆的排列、灯具的外形外观、灯光颜色等的变化来标示道路走向的改变或是将 要接近道路的交叉口等特殊地点。
8、二、人行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根据行人的行进速度特点和视觉作业需要,人行道路照明主要采用平均水平照度、最小水平照度、半柱面 照度(或垂直照度)、眩光限制、立体感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平均水平照度路面平均水平口度是按照 CIE有关规定,在路面上预先设定的点上测得的或计算得到的各点照度的平均值。行人与机动车驾驶员的视觉作业特点不同,驾驶员的视觉注意力是要集中在道路的路面上,因此,与其关 系最为密切的是路面亮度。但是,对于行人来说,他没有固定的观察目标,也无法为其规定统一的观察位 置,所以,不能用路面亮度指标来进行人行道路的照明评价,而应该采用水平照度来评价。水平照度包括 两项评价指标,即平均水平照度和最
9、小水平照度。与机动车的行驶速度相比,人的行走速度要低得多,这 样,就可以使人的眼睛有更多的时问来适应亮度的变化,因此,行人对于均匀度的要求就比较低,通常情 况下,不提出均匀度方面的要求。.半柱面照度当人夜晚在路上行走时, 需要尽可能迅速识别出对面走来的其他行人, 以便于交流或是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对于熟悉的人要打招呼问候, 对于陌生人则需要辨别其特征和意图, 以便于有足够的时间作出正确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为了达到后者的要求需要有最小为 4m的距离,并且要求在对面来人的面部高度处(大约1.5m)有足够的垂直面照度,但是,朝向各种方向的垂直照度都不是最佳的参数,最佳参数是半柱面照度,它是 指在一
10、个无限小的垂直半圆柱体表面上的照度。但由于该指标在使用中相对有一些难度,人们仍采用垂直 照度指标来进行规定。.眩光限制由于行人的行进速度远低于车辆的行进速度,因此,行人有更多的时间来适应视场中亮度的变化,因此, 对于行人来说,眩光的影响问题不会像对机动车驾驶员那么严重,反而,在人行空间中有一些耀眼的光线 会让人感到很愉快。对于行人来说,更容易受到不舒适眩光的干扰。但是,度量不舒适眩光的的眩光控制等级GR方法又不适合于用来做居住区照明设施的眩光评价,因此,CIE提出适用于居住区和步行区照明设施的眩光控制指标,即L与A的0.5次方的乘积,其中,L为灯具在与垂直向下方向形成85o和90o夹角的方向上
11、的最大(平均)亮度,A为灯具在与垂直向下方向形成90o夹角的方向上的发光表面面积。.立体感一般来说,对于照明效果的满意程度,主要是根据被照明人的真实和自然程度来判断,其度量的指标为立 体感。当对比不足或过度时,都会歪曲照明环境中的人的容貌。研究表明,立体感指数可以用垂直照度和 半柱面照度之比(Ev/Esc)来表示,推荐的比值为 0.81.3。第三节照明标准一、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标准(1)我国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规定的各级道路照明标准值见表182。表18-2我国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级别道路类型路面亮度路面照度眩光限制 最大初始 值TI( %)环境比最小值SR平均亮度维持值Lav(cd /mi)总均匀度最
12、小值纵向均匀度 最小值UL平均照度维持值 Eav(Lx)均匀度最小值UEI快速路、主干路(含迎宾路、通 向政府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的 主要道路、位于市中心或商业 中心的道路)1 5 /2.0O.40.720/30O 4100.5n次干路0.75/1.0O.4O.510/15O.35100.5m支路O.5/0.75O.48/10O.315注1.表中所列的平均照度仅适用于沥青路面。若系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平均照度值可相应降低约30%。.计算路面的平均维持亮度或平均维持照度时应考虑光源种类、灯具防护等级和擦拭周期。.表中各项数值仅适用于干燥路面。.表中对每一级道路的平均亮度和平均照度给出了两档标准值,斜
13、线的左侧为低档值,右侧为高档值。(2)国际照明委员会的推荐标准。国际照明委员会所推荐的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标准是将照明推荐值分为M1、M2 M3 M4 M5五个级别,每个级别的照明规定见表18-3:使用时根据道路功能、交通密度、交通复杂程度、交通分隔状况以及交通控制设施情况等进行选择,如表 184所示。表18-3 CIE 规定的不同类型道路的照明等级道路描述照明等级双向车行道之间有中间分车带分隔、无平面交叉、出人口完全控制、车辆高速行驶的高速路、 快速路交通密度和道路布局复杂程度高M1中M2低M3高速行驶道路、双向行驶道路交通控制和不同类型道路使用者分隔状况差M1好M2重要的城市交通干线、辐射道
14、路、地区级分流道路交通控制和不同类型道路使用者分隔状况 差M2好M3不太重要道路的联络道、局部分流道路、居住区主要道路提供直接进出红线并通向联络道的道 路交通控制和不同类型道路使用者分隔状况差M4好M5表18-4 CIE 提出的对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要求照明 等级应用范围各种道路j艮少或无交叉口的道路有人行道、但人行道的照明达不到P1P徵的道路维持的最小平均值 Lav(cd / m2)UC小值T1初始最大值 百分比(% )ULi:小值S碌小值M12.OO.410O.7O.5M21.5O.410O.7O.5M31.OO.410O.5O.5M4O.75O.415M5O.5C.415二、交会区照明标准
15、当机动车的车流彼此相互交叉,或者机动车驶入行人、非机动车辆或其他道路使用者经常进出的区域,或者是当眼前的道路与路况低于标准(如车道数量减少、车道或道路的宽度减少等)的一段道路相连接时,这种情况会导致车辆之间、车辆和行人及其他道路使用者之间、或车辆与固定物之间的碰撞有增加的可能性。关于交会区的照明,由于观察视距比较短,而且经常会有其他因素妨碍到亮度指标的使用,因此,在交会 区通常会使用照度指标来进行照明效果的评价。如果在亮度指标可以使用的区域,就应该采用亮度指标, 当采用亮度指标进行规定时,交会区的照明等级应该比通向交会区的各条道路中照明等级最高者高一个等级(例如用M1代替M2),当通向交会区的
16、道路照明等级达到M1级的情况下,交会区的照明等级仍选为M1等级。当采用照度作为评价指标时,整个交会区路面上的照度不应小于通向交会区的任何一条道路上的照度值,CIE对此所做的规定见表 185,在该表中,照明等级 C表示交会区,其后边的数字对应于通向交会区的最重要道路的照明等级,比如,通向交会区的最重要道路的照明等级为M3那么,交会区的照明等级应该为C3级。在表18-6中头三行所示的某些交会区,要比重要道路高一级。表 185中Eav是所使用的道 路路面上的平均照度,Un为总均匀度,是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表186中括号内的字母为等级数,如C(N)= M(N 1)表示如果通向交会区最重要的道路是M
17、3级的话,则交会区的级别是 c2o表18-5CIE提出的关于交会区的照明要求照明等级道路的整个使用表面上最小维持平均照度Eav(1x)最小照度均匀度UEC0500.40C1300.40C2200.40C3150.40C4100.40C57.50.40表18-6 CIE 关于亮度不适用的交会区照明等级的确定举例交会区照明等级地下通道C(N) =M(N)汇合点、三角地带、坡道、迂回 (弯曲)路段车道宽度有限制的区域c(N) =M(NH 1)铁路交叉口:简单复杂c(N) =M(N)C(N) =M(NH 1)不设信号灯的环岛:复杂或大型C1中等复杂简单或小型C2C3排队区:复杂或大型C1中等复杂C3小
18、型或简单C5在道路的交会区,无法用阈值增量TI来定量表示失能眩光,这是因为此区域的灯具布置并不是标准化的,无法计算T1,而且由于驾驶员的视点不断变化,也导致了适应亮度的不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限 制光强的方法来限制眩光,即在驾驶员观看灯具的方位角上,80。高度角处的光强不应高于30cd/klm,90o高度角处的光强不应高于10cd / klm。在我国的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中,也提出了对交会区的照明规定,见表187。这一照明规定是根据相交会的两条道路的级别,按照在较高级别道路的照明等级基础上再提高一级的原则,制定了各种类型交会 区的照明要求。由于道路照明的标准值按照高档值和低档值分为两档,
19、为了使交会区的照明水平与交会前 道路的照明水平相匹配,因此,交会区的照明标准也分别按照高档值和低档值进行规定。表18-7中国道路照明标准对道路交会区的照明规定交会区类型路面平均照度维持值Eav (lx)照度均匀度最小值Un眩光限制主干路与主干路交会30/50O.4在驾驶员观看灯具的方位 角上,灯具在80o和90o。高 度角方向上的光强分别不 得超过30cd / 10001m和10cd/10001m主干路与次干路交会主干路与支路交会次干路与次干路交会20/30次干路与支路交会支路与支路交会15/20注1灯具的高度角需在现场安装使用姿态下度量。2.表中对每一类道路交会区的路面平均照度给出了两档标准
20、值,斜线的左侧为低档值,右侧为高档值。三、人行道路的照明标准我国的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中,对人行道路分别按照城市区域的性质(主要考虑了行人较多的商业区和居住区)以及交通流量进行了照明规定,见表 188。表188中国道路照明标准关于人行道路的照明标准夜间行人流量区域路面乎均照度维持值Eav(lx)路面最小照度维持值Emin(lx)最小垂直照度维持值Evmin(1x)大流量的道路商业区207 54居住区1032中流量的道路商业区1553居住区7.51.51.5小流量的道路商业区1032居住区511注最小垂直照度为道路中心线上距路面1.5m高度处,垂直于路轴的平面的两个方向上的最小照度。CIE也对城
21、区的人行道路提出了照明要求,其做法是进行照明分级,共分为 7级,每一照明等级有相应的照明要求。同时,为不同类型的道路规定其所对应的照明等级,这样,当对某一类道路进行照明设计时,就可以从这一规定中获知其所应满足的照明要求,见表18-9、表18-10。表中的P1P6级适用于所使用的整个道路表面,对于 P7级,实际上只是希望通过看到灯具的明亮部分,以此来获得有效的视觉诱导。表18-9CIE提出的不同类型人行道路所对应的照明等级道路简述照明等级重要的道路P1夜间有大量行人或非机动车使用的道路P2夜间有中等数量的非机动车或行人使用的道路P3夜间有少量的只与附近建筑区有关的非机动车或行人使用的道路P4夜间
22、有少量的只与附近建筑区有关的非机动车或行人使用的道路对展示当地建筑或环境特征有重要意义的道路P5夜间有很少的只与附近建筑区有关的非机动车或行人使用的道路对展示当地建筑或环境特征有重要意义的道路P6只需要通过灯具发出的直射光来提供视觉诱导的道路P7表18-10 CIE对于人行道路的照明要求照明等级在整个使用路面上的水平照度维持值(1x)最小半柱面照度(1x)EavEminP1207.55P21032P37.51.51.5P4511P53O.60.75P61.50.2O.5P7第四节道路照明设施一、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设施.光源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的光源主要应该采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就目前阶段来说,
23、又以高压钠灯作为首选。高压钠灯具有寿命长、光效高、质量稳定而且能够满足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指标要求的特点。在有些对显 色性要求较高的场所,可以考虑采用金属卤化物灯。而对于高压汞灯,则应该限制使用。.灯具在普通的常规道路路段,应该采用常规道路照明灯具,常规道路照明灯具按照其配光分为截光型、半截光型、非截光型三类灯具(在IESNA标准中是将灯具按照截光类型分为四类,即在前三种的基础上增加一种 完全截光型灯具),见表18-1 1。在快速路、主干路上必须采用截光型或半截光型灯具;次干路上应采用 半截光型灯具;支路上也可以采用半截光型灯具。表18-11道路照明灯具按照配光的分类灯具类型灯具最大光强角度范围
24、(o)在指定方向上所发出的最大光强允许值90o80o截光O6510cd/10001m30cd/10001m半截光O.7550cd/10001m100cd /10001m非截光1000cd注 不论光源会产出多少光通量,光强最大值不得超过1000cd。宽阔的机动车交通道路,当采用高杆灯照明方式时,应该选择、配置光束比较集中的泛光灯。采用密闭式道路照明灯具时,光源腔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环境污染严重、维护困难的道路和场所,光源腔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灯具电气腔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IP43。空气中酸碱等腐蚀性气体含量高的地区或场所,宜采用耐腐蚀性能好的灯具。通行机动车的大型桥梁等易发生强烈
25、振动的场所,采用的灯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7000.1灯具一般安全要求与实验所规定的防振要求。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宜配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功率较小的光源可配用电子镇流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触发器、镇流器与光源的安装距离应符合产品的要求。二、人行道路的照明设施.光源此类道路可以使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细管径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灯具商业区步行街、人行道路、人行地道、人行天桥以及有必要单独设灯的非机动车道,宜采用功能性和装饰 性相结合的灯具。当采用装饰性灯具时,其上射光通比不应大于25%,且机械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7000.1灯具一般安全要求与实验的规定。对于完全供
26、行人或非机动车使用的居住区道路,在灯具 选择方面有更大的空间,而且可以更多地采用装饰性灯具,如全漫射型玻璃灯具、多灯组合式灯具、下射 式筒型灯具、反射式灯具等。但需要予以注意的是,装饰性灯具也有其特定的光分布,在使用时也应该根 据被照明场所的特点和照明需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布置,如全漫射型灯具的光分布所能产生的水平 照度很低,但是,垂直照度或半柱面照度却比较高,因此,可将其使用在具有较大面积的被照场所;下射 式灯具在水平面上的照明范围比较小,采用这种灯具若希望得到足够的地面照明均匀度,就应该把灯具间 距布置得小一些,此外,这种灯具所产生的垂直照度或半柱面照度比较低,这对于满足人行道路的照明
27、指 标要求是不利的。第五节道路照明设计原则和方式一、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的设计原则和方式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可根据道路和场所的特点及照明要求选择常规照明方式或高杆照明 方式。1.常规道路照明常规照明灯具的布置可分为单侧布置、双侧交错布置、双侧对称布置、中心对称布置和横向悬索布置五种 基本方式,见图181。采用常规照明方式时,应根据道路横断面型式、宽度及照明要求进行选择,并应 符合下列要求:图IX-1常规照明灯具布置的基本方式(a)单侧布置;(b)双侧交错布置;(c)双侧对称布置;(d)中心对称布置;(e)横向悬索布置(1)灯具的悬挑 长度不宜超过安装高度的/4,灯具的仰角不宜超过15。;(2)灯具
28、的布置方式、安装高度和间距可按表1812经计算后确定。表1812灯具的配光类型、布置方式与灯具的安装高度、间距的关系配光类型截光型半截光型非截光型布置方式安装高度H (m)间距S(m)安装高度H (m)间距S(m)安装高度H(m)间距S(m)单侧布置H WS 1.2WS 3.5HH) 1.4WS O.7WS O.8WS 3.5HH) 0.9WS O.5WS 0.6WS 3.5HH) O.7WS4H注w为路面有效宽度(m)。2.高杆照明采用高杆照明方式时,灯具及其配置方式,灯杆安装位置、高度、间距以及灯具最大光强的投射方向,应符合下列要求:(1)可按不同条件选择平面对称、径向对称和非对称三种灯具
29、配置方式。布置在宽阔道路及大面积场地周 边的高杆灯,宜采用平面对称配置方式;布置在场地内部或车道布局紧凑的立体交叉的高杆灯,宜采用径 向对称配置方式;布置在多层大型立体交叉或车道布局分散的立体交叉的高杆灯,宜采用非对称配置方式。无论采取何种灯具配置方式,其灯杆间距与灯杆高度之比均应根据灯具的光度参数通过计算确定。(2)灯杆不得设在危险地点或维护时严重妨碍交通的地方。(3)灯具的最大光强瞄准方向和垂线夹角不宜超过65o。(4)市区设置的高杆灯应在满足照明功能要求前提下做到与环境协调。3.特殊场所的照明(1)平面交叉路 日的照明应按照交会区的要求来确定照明标准,并且应保证交叉路口外5m范围内的平均
30、照度不小于交叉路口平均照度的1/2。此处的照明可采用与相连道路不同色表的光源、不同外形的灯具、不同的安装高度或不同的灯具布置方式,以便使路口得到突出。平面交叉路口包括十字交叉路口、T形交叉路口、环形交叉路口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平面交叉路口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应该分别考虑不同的要求。十字交叉路口的灯具可根据道路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单侧布置、交错布置或对称布置等方式。大型交叉 路口可另行安装附加灯杆和灯具,并应限制眩光。当有较大的交通岛时,可在岛上设灯,也可采用高杆照 明。T形交叉路口应在道路的尽端设置灯具,这一灯具的作用是提示驾驶员道路尽端的存在和位置。环形交叉路口的照明应充分显现环岛、交通岛和路缘石
31、,当采用常规照明方式时,宜将灯具设在环形道路 的外侧。通向每条道路的出人口的照明都应按照道路交会区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当环岛的直径较大时,可 在环岛上设置高杆灯,并应按车行道亮度高于环岛亮度的原则选配灯具和确定灯杆位置。(2)道路上的曲线路段是道路上的常见形式,其照明有独特的要求,设计时应该采取针对性的考虑:1)半径在1000m及以上的曲线路段,其照明可按照直线路段处理;2)半径在1000m以下的曲线路段,灯具应沿曲线外侧布置,并应减小灯具的间距,宜为直线路段灯具间距的50%70%,半径越小间距也应越小。悬挑的长度也应相应缩短。在反向曲线路段上,宜固定在-N设置灯具,产生视线障碍时可在曲线外侧增
32、设附加灯具。3)当曲线路段的路面较宽需采取双侧布置灯具时,宜采用对称布置。4)转弯处的灯具不得安装在直线路段灯具的延长线上。5)急转弯处安装的灯具应为车辆、路缘石、护栏以及邻近区域提供充足的照明。(3)如果道路为坡形路面时,应该使所安装的灯具在平行于路轴方向上的配光对称面垂直于路面。在凸形竖曲线坡道范围内,应缩小灯具的安装间距,并应采用截光型灯具。(4)城市立交上的道路由于在空间上互相穿插,而且道路的路形又比较复杂,因此,对进行照明设计时, 应对诸多相关问题予以针对性处理。一种简单的立体交叉是由上跨道路和下穿道路组成,采用常规照明时应使下穿道路上设置的灯具在下穿道路上产生的亮度(或照度)和上跨
33、道路两侧的灯具在下穿道路上产生的亮度(或照度)能有效地衔接,该区域的平均亮度(或照度)及均匀度应符合道路照明标准规定值。下穿道路上的灯具不应在上跨道路上产生眩 光。下穿道路上安装的灯具应为上跨道路的支撑结构提供垂直照度;而一些大型上跨道路与下穿道路还可 采用高杆照明方式。普通立交道路的照明在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如下的要求:1)照明设施或照明效果应该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诱导性。2)应提供无干扰眩光的环境照明。3)交叉口、出人口、并线区等区域的照明应按照道路交会区的要求来进行设计。曲线路段、坡道等交通复 杂路段的照明应适当加强。(5)桥梁的照明设计应该考虑如下的要求:1)中小型桥梁的照明可以与连接道路
34、的照明一致。当桥面的宽度小于与其连接的路面宽度时,桥梁的栏杆、缘石应有足够的垂直照度,在桥梁的入口处应设灯具。2)大型桥梁和具有艺术、历史价值的中小型桥梁的照明应进行专门设计,应满足功能要求,并应与桥梁的 风格相协调。3)桥梁照明应限制眩光,必要时应采用安装挡光板或格栅的灯具。4)有多条机动车道的桥梁不宜将灯具直接安装在栏杆上。二、人行道路照明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考虑人行道路的照明时,主要考虑的对象是城市机动车交通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和居住区内的道路,对于前 者,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做好兼顾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两者的照明要求,或者是在满足机动车道照明要求的前 提下,尽量使人行道的照明也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就人行
35、道路的照明来说,需要予以特别关注应是位于城 市居住区中道路的照明。由于居住区是人们生活的地方,因此,居住区的环境对人的生活质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道路照明设施及 其照明效果与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搞好居住区的道路照明,既有利于人们的出行便利,又能营造一个良 好宜人的环境氛围。居住区的照明设施应该兼顾其日间和夜间的外观外貌,包括灯杆外形、高度、色彩、与建筑的距离,灯具 外形、灯具配光、光源亮度、光线性质、光源色表和显色性等都应仔细斟酌。设置照明时,一定要避免过量的光线射人路边建筑居室的窗户中,为此,在设计时,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 灯具的安装位置和高度、灯具的配光、灯具的照射角度等,必要时,可以在灯具上
36、安装挡光板以控制射向 居室的光线。居住区内的道路分为两类,一为区域内道路,另一类为连接区域内道路和区域外的城市机动车交通道路的 集散路,两类道路的交通量不同,使用者构成情况不同,因此,对它们的照明要求也不同。集散路会有大 量的机动车通行,同时又有很多非机动车和行人,所以,在进行照明设计时,需要兼顾这几种道路使用者 的需要。区域内道路上主要的使用者是行人和非机动车,有些道路甚至完全禁止机动车通行,因此,区域 内道路的照明主要应考虑行人以及非机动车的要求。集散路的照明应同时考虑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照明要求,所以,要求照明灯具应该兼具功能性和装饰性, 灯具最好应该排列在道路的两侧,如果道路比较宽,应该
37、考虑采取在一根灯杆上设置两个灯具的方式,两 个灯具分别照明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并且人行道上的平均水平照度不应低于与其相邻的机动车道上平均水 平照度的1/2。区域内道路主要采用装饰性灯具 (当然,灯具必须具备满足照明要求的功能),此处的灯具通常有以下几种安装方式:(1)灯具安装在48m的灯杆顶端,具体的安装高度应该根据灯具的配光和所要照明的范围来定。(2)装在建筑物的墙面上,这主要是针对比较狭窄的街道情况,此时,应该让灯具尽量贴近墙面。(3)近地高度安装,比如草坪灯一类的灯具。此类照明方式利于营造宜人的环境气氛,也能形成良好的视 觉诱导性。第六节道路照明计算道路照明计算通常包括路面上任意点的水平照
38、度、路面平均照度、照度均匀度、路面上任意点的亮度、亮度均匀度(包括总均匀度和纵向均匀度)、不舒适眩光和失能眩光的计算等。进行照明计算时应该预先知道所选用灯具的光度数据、灯具的实际安装条件(安装高度、安装问距、悬挑长度灯具仰角和灯具布置方式等)、道路的几何条件(道路横断面及各部分的宽度、路面材料特性等)以及所采用光源的类型和功率等。一、照度计算1.路面上任意点照度的计算(逐点法计算)根据等光强曲线图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 1 ?COSy /h2(18-1)式中I ye 灯具指向丫角和C角所确定的P点的光强;丫一一高度角,见图 182;e方位角,见图 182;h灯具安装tWj度;Ep灯具在P
39、点产生的照度。所以,N个灯具在P点产生的总照度为各个灯具在在该点照度的和。图182道路照明逐点法计算P路面上的被观察点; a道路使用者的观察角度 (由水平线算起);3光的入射平面与观察平面之间的夹角;8 观察平面与道路轴线之间的夹角.路面平均照度的计算计算道路平均照度Eav和灯间距s的公式如下邑广嚅(18-2)(18-3)式中光源的总光通量,lm;U利用系数(由灯具利用系数曲线查出);K维护系数;W-道路宽度,m;s路灯安装间距,mN与排列方式有关的数值,当路灯一侧排列或交错排列时Nl= 1,相对矩形排列时 Nl= 2。.各种场所利J用系数 u的确定路灯的利用系数曲线是以灯垂直路面的垂线为界,
40、一侧为车道侧,另 -N为人行道侧的条件绘制的。利用 系数的变化按照路宽 w与灯的安装高度h之比 Wh给出相关曲线值。路面总利用系数u应分别按图183 和图184求出。(b)图18-3路灯在道路一侧照明利用系数计算 (a)灯具布置;(b)图18-3路灯在道路一侧照明利用系数计算 (a)灯具布置;(b)利用系数曲线图184有中央隔离带的车道上利用系数计算(a)灯具布置;(b)利用系数曲线.道路照明计算举例例18-1某道路宽15m为次干道,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试设计道路照明。米用对称布灯解:1.选用上海东升电器设备厂DSD178型灯具,光源为150W高压钠灯,照度设计为lOlx米用对称布灯方式,仰角0为15o,见图18-5。.按图186查出利用系数灯杆高度一般取路宽的70 %。灯杆高度 h= 0. 7X 15= 10.5(m)取灯杆高为lOm。w/h=1.5/10, U2= 0.05(查图186人行道侧曲线)w/h= 13.5/10, Ui = 0.52(查图 186 车道侧曲线)U=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刷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设计方案毕业论文
- 25年公司级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典型题)
- 2025日常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B卷)
- 2025年国际商业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实习协议、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区别与选择
- 2025关于建设局《合同价款结算管理》和《合同变更与索赔管理》及
- 2025起重机械租赁合同
- 2025年院线经营项目建议书
- 2025网站信息会员信息服务合同书样本
- 2025广告公司收购合同范本
- 高楼遮光补偿协议书范本
- 课题申报书: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教学变革研究
- 母乳喂养知识培训课件下载
- 《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对东鹏特饮公司的财务估值实例分析》2000字
- 西安市曲江第三中学行政人员及教师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2030中国竹纤维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策略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委托外包催收合同协议
- 2025-2030中国涂装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预测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解读
- 银行系统招聘考试(经济、金融、会计)模拟试卷14
- 2025届百师联盟高三联考模拟预测(冲刺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