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践行工匠精神_第1页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践行工匠精神_第2页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践行工匠精神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践行工匠精神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对“工匠精神”的呼唤,可谓适逢其时,意义重大。教师作为一支育人的“匠人”队伍,也是“工匠精神”的修炼者,像匠人一样修炼自己的学生意识,学会师生之道;修炼自己的方法意识,学会引导;修炼自己的问题意识,学会启迪;修炼自己的课程意识,学会创造。这几年最热门的词莫过于“匠心精神”。上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职场人员提出了“匠心精神,中国制造”,下到越来越多的平凡人因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勉工作而成为民众赞赏的偶像。那到底什么是“匠心”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又该如何在本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呢?追根溯源,匠人起源于手工业,匠人精神首先意味着个

2、性化,而不是标准化,是“匠心”独运的雕琢,而不是刻板的流水线生产。反观我们教育,教育不是工业,学生也不是标准化的工业产品,教育的过程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的心灵,就好比在培育一株幼苗,翻土、施肥、浇水、除草、间苗。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结果,甚至我们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开出美丽的花,都能结出硕大的果。但我们依然执着、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阳光中,春风化雨,潜滋暗长,需要灵魂的安静,需要耐心的等待。而这不就和“匠心”不谋而合么?我作为语文教师,不也是专业技术工作者吗?也应该有“工匠精神”。像工程师一样,语文教师要有解析作品的能力。面对一件作品,普通

3、人只注意外表的光鲜,业内的工程师却能知晓内部的机关、结构的奥妙。语文教师作为言语作品的工程师,解读言语作品,不仅要能读懂其中的思想内容,更要能透视它的内在结构、逻辑思维。歌德说过这样的话: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读懂课文的内容是一种能力,知道课文内在的结构秘密更见功夫。这样的老师,方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从内容到形式,从形式到内容,把课文弄个一清如水。面对教育这份事业要有着甘于奉献,勇于钻研,乐于坚持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打磨出一个“匠心”,才能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培育出最灿烂的花朵。“教书匠”是社会对教师的戏称,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从某

4、种意义上说,教师就是一名工匠,更需要我们具备“匠心精神”。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效果,这正是我们积极推崇的时代“工匠精神”。“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教师的这一桶水还要常换常新,最好是长流水。其实,不仅需要教师有大量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更主要的是怎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这并非易事。教师要依据教育规律,根据教育实际摸索出最适合的方法,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效果。众所周知,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教学中并不排斥做必要的强化训练。教师也有必要采用师付带徒弟的方法,手把手地教学生。人们总结出,教育是一门慢艺术,需要小火慢炖,急不得,需要不厌其烦,诲人不倦。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可能会出现“反复”现象,教育不容浅尝辄止。而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教师有“匠心”,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心,对得起学生。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汉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样的表述,突出了语文的实践特性。语文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