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_第1页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_第2页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_第3页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_第4页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小学老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摘要】中小学老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职业倦怠是指对长期的工作压力作出反响的心理综合病症,其存在严重地影响着老师身心安康和学生开展。导致老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学校组织、职业、个人等四个方面的因素。缓解老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也应从这四方面入手。【关键字】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对策一、引言职业倦怠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明显影响到中小学老师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果。因此,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和消除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老师管理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职业倦怠是指对

2、长期的工作压力作出反响的心理综合病症。Frendenberger1974最早把倦怠引入临床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用以描绘生理和心理枯竭的助人者,后来有关职业倦怠的涵义扩展到一个更广泛的领域,包括教育行业。aslah等1将倦怠定义为一种心理的综合病症,主要由三个维度组成: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降低的自我成就感。情绪衰竭是指个体的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去个性化是指个体以消极否认的态度对待学生;自我成就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工作意义的肯定。老师职业倦怠是老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中小学老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国内研究说明:我国中小学老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其中情绪衰竭已

3、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2老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常感到工作没意义、没价值,工作目的渺茫,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应有的兴趣,日感焦虑与烦恼,有无助感,缺乏工作自信,缺乏进取心,工作中易躲避困难,敷衍工作,被动应付。3这些表现已对老师的身心安康、教学质量及老师队伍的稳定构成了宏大的威胁,对老师教学与学生开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倦怠的感受正在打击着无数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老师们老师们已在逐渐地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4因此,为了老师的身心安康,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的将来,预防和缓解老师职业倦怠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从老师角度出发,分析了造成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的种种压力,提出了缓解老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二

4、、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压力与老师职业倦怠有着极为亲密的联络。在访谈调查中发现,来自社会、学校组织、职业特征和老师自身等方面的多重压力,是导致老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一社会环境方面的压力1社会期望值过高。老师不仅要传承知识文化和培养各类合格人才,而且还要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典范。因此,老师承受着宏大的社会期望。同时,在今天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校长、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老师的期望也日益分歧。在多方的期望之下,老师的工作压力与日剧增。老师还要胜任各种各样的角色,并且要将每一种角色做到最好。尤其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更是对老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加冲击着老师的

5、心理。当学校和老师没有可以实现社会的期望时,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老师。这时老师所体验到的不仅是在工作中感到疲惫不堪,更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成绩和回报,感到自己的才能缺乏,从而导致低的自我效能感,产生职业倦担2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在社会对老师报以高期望的同时,却出现了老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低一系列的反差。从客观上说,老师对社会进步的宏大作用决定了老师应当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虽说近年来老师工资有过几次大的调整,但从总体上来看,与劳动性质和强度相当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老师的工资待遇仍然偏低。倦怠通常是由于专业人员感到其付出与之回报不相匹配而产生的。5Briss

6、ie等发现,老师的个人回报感越高,老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越低。二学校组织方面的压力老师的大局部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各方面的环境对老师职业倦怠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工作环境可激发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使老师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利于进步教学质量。反之,不良的学校气氛那么容易导致老师的职业倦担有研究发现,当老师感受到学校有一套对老师教学赏罚清楚的鼓励机制,在工作中能感受到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自主权,并且觉得自己可以参与学校的决策时,老师的职业倦怠就会降低。在老师的工作过程中是否有来自于学校指导的支持、同事的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以及学生的支持都会影响老师的职业倦担Brissie在1998年发现,感

7、受到更多支持的老师不易产生职业倦担此外,还表现为超长的工作负荷和超长的工作时间、学生的不配合、老师之间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都会诱发老师的职业倦担三职业特征方面的压力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老师扮演着多种角色:社会的代表者、社会道德的理论者、人类文明的建立者、父母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班级的指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学生心理安康的维护者。6但是老师不可能把每一种角色都扮演好,这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同时老师由于对其职业的权利、义务、责任等缺乏明晰、一致的认识而感到对工作无法胜任,形成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会导致老师的情感衰竭和教学效能感的下降,引起职业

8、倦担斯可瓦布、布瑞恩Shab1982,Bye1992研究认为,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与职业倦怠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此外,由于信息化时代的降临,学生的知识量大大增加,同时我国进展的教育改革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老师在很多时候感到力不从心。老师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感到知识的枯竭和应对学生问题时方法的枯竭,最终引发职业倦担四老师自身的压力外在的环境因素必须通过老师内在的个体因素才能起作用。已有的研究说明老师的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以及老师的心理安康都会影响老师的职业倦担健全的人格是合格老师必备的重要心理素质,不同人格特点的老师面对压力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国学者徐富民、朱从书、黄文锋通过研

9、究发现,老师的职业倦怠和自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高自尊的老师易于缓解职业倦担7另外,那些具有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的人,很容易引发职业倦担Brissie、Glikan等通过研究也发现,教学效能感可以预示老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低教学校效能感的老师,其职业倦怠的程度越高,最容易分开老师行业。三、缓解老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老师中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是客观事实,但详细到个人或不同的学校,老师的职业倦怠又有较大差异。既然产生职业倦怠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组织、职业与个人等方面,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寻找对策,以帮助老师缓解职业倦担转贴于论文

10、联盟.ll.1.进步老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事本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老师的待遇低,导致心理失衡,失落感也由此而生,倦怠于是不可防止。要让老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社会必须将“尊师重教真正落到实处,实在进步老师的待遇和经济地位。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进步老师的收入程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老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进步老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老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以安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另外,要确立对老师职业的合理期望。老师是一个真实的人,而非古书中的圣贤,老师

11、的才能也是有限的。因此,校长、家长、学生以及社会群众应对老师抱有合理的期望,以减少老师的压力。消除老师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予以关心支持。2.加强学校的组织文化建立。从组织角度上讲,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是老师保持安康心态的重要因素。通常在一所学校中,学校的组织文化与人际网络往往很复杂,包括各种有形的、无形的、正式的、非正式的组织构造与人际关系,老师在这些人际网络中与其别人员的交往互动,即形成一种学校文化。假如学校的人际气氛不和谐,如充满个人主义,老师之间缺乏交流与鼓励,甚至互相攻击,这些都将促使老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因此,对学校管理人员来说,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与气氛是缓解老师职业倦

12、怠的重要举措。如何建立安康的学校文化与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呢?首先学校指导要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老师更大的自由度,并且为老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时机,这将有助于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从而使老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其次,要建立赏罚清楚的鼓励机制,表达竞争精神。假如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良莠不分,那么易使老师限于平庸、懈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主动追求专业开展的动力。最后,改革老师教学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并以严格的赏罚制度来保障。在学校组织中,校长的角色很重要。校长要发扬民主、关心老师,同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要创造这种气氛,校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长对待所有

13、的老师要公平、民主。3.满足老师的根本需要,开展老师的高层次需要。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根本需要和开展性需要,认为根本需要的缺失会让人生病,但并不会让人幸福;只有开展性需要的满足,才能为个体带来真正的幸福。8物质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是老师从事职业生活的基矗只有首先满足老师的物质需要,才能诱导老师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只有那些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如从职业重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才是进步老师工作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教育指导部门和学校在满足老师物质需要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引导、开展老师的高层次需要。4.进步老师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才能。缓解职业倦怠,不仅要依靠社会、学校的支持,

14、老师个人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引导老师正确认识老师的职业特征。作为老师个体,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清醒的认识,而不要有不实在际的过高期望。特别是一些老师,由于在职前培训阶段产生了一些不实在际的期望,当真正进入到教育教学领域时,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各种差距时,就会产生倦怠感。其次,老师要理解自己,悦纳自己。老师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才能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的,更理性地分析所面对的种种压力,增强处理问题的信心。同时,老师应努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质,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最后,要引导老师正确认识职业倦怠,通过适当调适来克制职业倦担作为老师个体,当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征兆时,应勇于面对现实、正确认

15、识职业倦怠的病症,查处自己的压力来源,主动寻求帮助,设法加以化解。老师应学习一些应对压力的方法,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进步自我心理调适才能,及时疏导、排解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困扰。老师个人要努力加强个性修养,增强理智感、自制力、自信心,克制主观臆断、情绪冲动、自暴自弃,经常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和安康、平衡的心态。此外,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等也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必要时还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参考文献】1aslah.JaksnSE.TheeasureentfexperienedburnutJJurnalfupatinalBehavir,1981,(2)2刘晓明,邵海燕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现实分析J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