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返校科学考试题卷(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_第1页
2019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返校科学考试题卷(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_第2页
2019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返校科学考试题卷(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_第3页
2019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返校科学考试题卷(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_第4页
2019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返校科学考试题卷(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返校科学考试题卷(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2018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返校科学考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12生肖之谜。这12生肖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下列生肖动物中依次属于鸟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的一组是()A猪、蛇、鸡? B鸡、牛、鼠C鸡、兔、蛇? D狗、羊、蛇【答案】C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花开花落 B蜻蜓点水 C孔雀开屏 D潮涨潮落【答案】D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A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B喜马拉雅山区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化石C

2、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分布D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答案】A4.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以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答案】D5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C.铅笔和篮球在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 D.海面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案】C6.从表中数据分析保护鸟类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危害鸟类生

3、存的因素偷猎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其他原因对鸟类的危害程度20%60%12%8%A、颁布保护鸟类的法律法规? B、保护鸟类的栖息环境?C、禁止引进危害鸟类的外来物种?D、将鸟类移入动物园进行保护和管理【答案】B7.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答案】C8.下列对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B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Ca粒子散射实

4、验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且原子核体积所占原子体积极小D奥斯特实验小磁针的作用是为了显示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答案】A9.我国载人神舟飞船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如图?所示),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它的隔热性能外,还主?要由于()A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B它的硬度大,飞行时不易损坏C它在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D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答案】C10.如图中呈现的葫芦藓、蕨、银杏和睡莲是我们常见的植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所以长在潮湿的环境中B. 蕨用孢子繁殖,孢子长在孢子囊中C. 银杏用种

5、子繁殖,所结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D. 睡莲的叶片躺在水面上,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答案】D11. 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人体的密度约为【B】 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D】 人的正常体温为【答案】:A12. 下列是显微镜操作的几个步骤。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是对光,操作该步骤时应将高倍镜正对通光孔【B】进行图乙所示操作时眼要注意图示部位,其目的是防止压坏标本和损坏物镜【C】三个步骤操作顺序是甲乙丙【D】图乙丙所示载物台上放置的观察材料,必须薄而透明【答案】:A13. 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为了测1张纸的厚度

6、,先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和方法同类的有( ? )【A】只有【B】只有【C】和都是【D】都不是【答案】:B14. 图是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a、b表示功能,表示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表示细胞膜,b表示保护和支持功能【B】细胞由过程形成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丙表示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D】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答案】:A15

7、.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根据下表中一些气体密度估算你所在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合理的是( )物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密度/(kg.m-3)1.251.431.980.09【A】20kg 【B】200kg【C】1000kg 【D】2.0 x105kg【答案】:B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6.下列仪器中,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_,常用来搅拌的是_。【答案】:药匙,试管,玻璃棒17. 写出下图所示的测量结果:(1)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厘米(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3)如图所示,测力计最小刻度为_牛,物体所受的重力是

8、_牛【答案】:(1)1.6;(2)15;(3)0.2,3.618. 如图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据图可知,植物细胞是图中的_(填“甲”或“乙”)细胞;?(2)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嵩细胞内指导青嵩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_;(填序号)?(3)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乙细胞中的_在起作用.(填序号)【答案】:(1)甲?(2)? (3)19.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

9、云南省位于板块的?,容易发生地震。(2)如图为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填地层结构名称)。(3)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5月12日为我国的防震减灾日,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避险,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在一楼窗前,可直接跳窗逃走B如果在教室内,要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之间,头部低于课桌C.服从统一指挥,有序快速离开,防止踩踏事件发生D.逃出后,迅速跑到空旷地带,要远离高大建筑【答案】:(1)交界处(或边缘)?(2)地壳(3)BCD20. 如图,a、b为小明在同一台显微镜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后看到的同一装片的两个不同视野,请据图分析回答:(1

10、)视野a应是小明使用组合序号?观察到的结果。(2分)(2)视野a的左上方存在一些污点,小明转动目镜时,污点不动,移动玻片后,污点仍在原处,请你帮小明判断,污点最可能出现在?上。(2分)(3)小明发现视野b效果不理想,他想重做一张装片,则在重做相同类型的装片时,小明应特别注意以下哪一步骤的操作,才能避免出现视野b中的不理想现象(?)。(2分)A取样? B涂抹? C盖盖玻片?D滴稀碘液【答案】:(1)2 (2)物镜 (3)C21.如图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

11、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答案】:慢; 固液共存; 不变;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右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_gcm3,容器的质量是_g。【答案】:0.8; 55;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23.雨过天晴,善于观察的小红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面上积水少的地方一会儿就干了,面积水多的地方就很难干【提出问题】液体蒸发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设计实验并进

12、行实验】身边可利用的器材:天平(砝码)、水、烧杯若干、量筒若干【方案一】(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天平(砝码)、水、两只相同的烧杯;(2)可以使用天平来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实验前,在烧杯中分别倒入_的水;调节好天平,把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托盘上,通过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仍然平衡,如果平衡,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方案二】(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水、两只相同的量筒(2)可以使用量筒来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实验前,在量筒中分别倒入不同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记录水的体积

13、,计算出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如果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相同,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交流与评估】你准备选择方案_来进行探究(选填“一”或“二”),其优点是_。【答案】:不同质量; 一; 能观察到质量的微小变化;24.下列是关于“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1)图中正确的操作程序是_(用字母表示)(2)步骤B和D滴加的液体分别是_。(3)在染色之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该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_。【答案】:(1)DCBA; (2)碘液,清水; (3)BDA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安装好

14、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3)小强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如图丙中_图。(选填“A”或“B”)(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答案】:? (2).?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3). A? (4).?不可行26.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兴趣小组讨论形成了以下方案:A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B将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

15、VC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D计算出液体的密度(1)以上方案中的步骤,其正确顺序是_(只填写序号即可)。(2)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_。(3)在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时,老师指出该方案误差较大,请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及结果。_【答案】:(1)BCAD; (2); (3)所测液体的体积准确,在测量液体质量时因为有部分液体残留在量筒中,导致所测液体的质量偏小,因此所测液体的密度值比实际值偏小。四、解答题(本题有4小题,第27题7分,第28题5分,第29题6分,第30题8分,共26分)27.在杯子里倒入热水,这段时间热水就成了温水,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热水在自然冷却下的温度变化规律,过程

16、如下:在玻璃杯中倒入大半杯开水,将杯子放在室内桌面上,让水自然冷却,并用温度计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水温,直到水温降到室温为止,记录水在不同时刻的温度值,结果如表:?时间(分)?0?5?10?15?20?25?30?35?40?4550?温度()90?70?55?4538?3228?25?2323?23?(1)根据表格中所记录的数据,用铅笔在图中描点,并用光滑曲线连点作出图象;(2)你认为实验时的室温为_;(3)根据图象判断,你认为热水在自然冷时,温度降低的快慢有什么规律?_(4)本次实验花费时间较长,根据日常经验请你说出一种能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_【答案】:(1) (2)23; (3)开始时温度降

17、低很快,后来温度降低很慢; (4)减小水的质量28.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同学们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电加热器对其加热,并用相同的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实验数据如下: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水300204021食用油300214110本实验中,对电加热器的要求是规格_(填“相同”或“不同”),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填“加热时间的长短”或“升高的温度”)来反映物质吸热的多少(2)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在本实验中,为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大小,同学们采用的方法是控制_,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

18、高相同的温度时,_(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热量多(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_(填“水”或“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更高,_(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答案】:(1)相同;加热时间的长短;(2)升高相同的温度;水;(3)食用油;水;下面是五种常见植物(水绵、葫芦藓、肾蕨、油松、油菜)的形态图请根据其特征和生活环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或图中的字母完成概念图从图中看,在陆地生活植物所属的处应该填_。图中处应该是上图五种植物中的_(选填字母)。(3)对于植物,有如下说法:都是多细胞生物;都不生产种子;都有根、茎、叶的分化;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属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所共有的特征是_。A. B. C. D.【答案】:(1)无种子; (2)E; (3)B;30.快过年了,很多农家开始烧制上好的农家白酒制酒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发酵和蒸馏(1)发酵的过程:酵母分解糖,产物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