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题提升练10 讲述乡村生活谱写田园牧歌(小说阅读)_第1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题提升练10 讲述乡村生活谱写田园牧歌(小说阅读)_第2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题提升练10 讲述乡村生活谱写田园牧歌(小说阅读)_第3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题提升练10 讲述乡村生活谱写田园牧歌(小说阅读)_第4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专题提升练10 讲述乡村生活谱写田园牧歌(小说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专题提升练10讲述乡村生活,谱写田园牧歌(小说阅读)歌德说:“在这个躁动的时代,能够躲进静谧的激情深处的人,确实是幸福的。” 万籁无声时,读读“挂在故乡的钥匙”,如同与知己并肩,与乡村共语;心情惆怅时,不妨听一听“石匠留下的歌”,将尘世的喧嚣置于脑后,尽情放逐心灵,让精神重新回归。新高考全国卷关注考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将对考生精神品质的提升放在重要位置,该主题自然符合这一根本要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挂在故乡的钥匙欧阳明吃过早饭,老栓取下挂在床头墙上的那串钥匙出门了。钥匙总数36把,老栓记得清清楚楚。钥匙是湾里26户人家委托给他的。湾里一共27户人,现在家里还住着人

2、的,就老栓一家了。说是一家,其实就老栓一个人。老伴两年前患肝癌走了。老栓想不通,农村山清水秀的,吃的菜和粮食,从没打过农药,咋也会像城里人一样,害个病就是癌症。老伴儿走后,儿子和女儿劝老栓进城去一起住。老栓想去。毕竟一个人待在偌大一个湾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太闷。但他走不了,那串钥匙拴着他。老栓觉得,做人,必须讲信用,答应别人的事,哪怕是磨眼儿,也得穿过去。就对儿子说,等哪天大家把钥匙都拿回去了,我就进城。26户人家,最初是年轻人去外面打工,后来挣了钱,在城里买了房,就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接走了。每年清明和春节才回来。26户的房子都是砖房,有的才建成几年,最少的花了七八万。最多的花了几百万。人

3、走了,房子却搬不走,里面的家具,样式老旧,搬进城也没地方放。送人吧,没人要,烧了又太可惜,毕竟都是钱买的哩。最好是留在老家,请个人看着。请谁呢?只有老栓。那时老栓老伴儿还在,两口子都不想进城,说城里喝口水都要钱,空气也没乡下好。最初给老栓钥匙的不多,就几户人家,后来越来越多,不得不用一根长长的铁丝串起来。每天老栓都要把那些房子巡查一遍。大家觉得给老栓添了麻烦,说每年给他点儿钱。他不收,说,钱,我不缺。老栓说的是实话,儿子女儿给他的钱,他都不知道干啥用。大家过意不去,就送他烟酒。老栓还是拒绝。说,医生说我不能再抽再喝了。叫他拿着送人。他说,送谁呀?我又不求人办事。你这样我们过意不去呀!大家说。一

4、点小事,有什么过意不去的?放心,房子我会给你们看好的!昨晚下了点儿小雨,路很湿滑,老栓走得左摇右晃的。他从邻居老杨头家开始查看。先看大门的锁有没有动过的痕迹,然后再开门进去,每间房每间房地看掉没掉什么东西。一连看了25户,都没有异样,老栓心里踏实多了。但他还不敢彻底放心,还有最后一家。最后一家的房子是三楼一底,有车库,花园,比城里有些别墅还豪华气派。房子是江娃子的。为了回家方便,江娃子花两百万,把村里的土路修成了水泥路,天晴落雨,都能过车,大家都说他好。江家最值钱的还不是房子,是房子里的那些家具,据说全是红木的,一把椅子就几十万。每次查看,老栓都丝毫不敢大意。江娃子从小调皮捣蛋。八岁那年,他和

5、生产队长儿子打架,输了,居然一把火把队长家的房子烧去一大半,把他爹活活气死了。初中还没毕业,他便出去了,从此生死不知,直到三十年后才回来。回来已是省城什么公司的大老板,屁股后面跟了一群人,里面居然还有本县的县长。江娃子家除了院门和大门,屋里每间房也装了门,共十道门,全是防盗门,都得用钥匙开,每次查看都得花上半个多小时。老栓每把锁每把锁地看了,无异样,再每间屋每间屋看了,也无异样,心才彻底安稳。从江娃子家里出来,已近中午。老栓开始回家,手里的钥匙,一路上发出哗哗的响声,仿佛在和他说着什么。以前,出去的人清明和春节都会回来,近几年,不知什么原因,有些不回来了,连过年都不回来。有几把钥匙,几年都没拿

6、去用过了。怕钥匙生锈,老栓每月都要用猪油擦一次。江娃子自从修了房子后,年年清明和春节都要回来。每次回来,天天都要请老栓过去吃饭,每顿都安排他坐上位。老栓先是推辞,江娃子不依,说,您年纪最大,辈分最高,您不坐谁敢坐呀?都说从小偷油,长大偷牛,人,从小就能看到大。可老栓做梦都没想到,江娃子居然会比自己上过大学的儿女都出息。老栓觉得自己的确是看走眼了。转眼就到了4月。一天,老栓查看完房子,前脚刚进院坝,后面就来辆小车。小车里下来的,居然是江娃子。栓叔,我来拿钥匙,江娃子说。你怎么回来了?还不到清明呀!老栓有些奇怪。回来办点儿事。江娃子说。江娃子回了趟家就走了,走时居然没把钥匙送回来。老栓很纳闷。两天

7、后,江娃子又回来了。见面,老栓就问他,你是不放心我给你看屋子了么?江娃子呵呵一笑,说,栓叔,您误会了,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为啥?老栓很惊讶。春节吃饭时,您不是说,湾里的那些地都撂荒了,太可惜,要是有人来承包就好了吗?我这次回来,就是要搞个农业开发公司,把地全租下来,让大家回来一起挣钱。真的?现在国家不是提倡要振兴乡村嘛,这两天,我找了县长,说国家有政策支持。你娃做了件好事啊!老栓笑着翘起了大拇指,抬头朝田野望去,他仿佛看见漫山遍野的杂草,一下子变成了绿油油的庄稼。再回头看了看手中的那串钥匙,心里嘀咕道,你们很快就可以物归原主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8、3分)()A小说以老栓带着钥匙巡查房子为主要情节,穿插了钥匙的来由、村民的感谢和江娃子的过往,现实与过去交织,有助于丰富主题。B小说写老栓面对乡亲们为感谢他而送来的钱物一律拒收,表现了老栓真诚淳朴、善良热心的美好品格。C小说写江娃子从小调皮捣蛋、学历低下,暗示了他后来成为省城公司老板并非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D小说结尾与前文形成对比,升华了主题,又借老栓的想象和低头看钥匙时“嘀咕”的话语,预示了乡村的未来,言有尽而意无穷。CC项,“暗示了他后来成为省城公司老板并非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错,过度解读,这里只是叙述江娃子小时的一段人生经历。2小说中的老栓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根据作者对老栓言行和心理的描

9、写简要分析。(6分)答案热爱农村,不离不弃。老栓觉得农村山清水秀生态好,对于江娃子回乡搞农业充满了喜悦,这些心理描写展现了老栓热爱农村、不离不弃的形象。善良热心,不求回报。老栓不辞辛苦帮大家照看房子,乡亲们要给他钱物表示感谢,他予以拒绝。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老栓照看房子,每天要把所有房子巡查一遍,每间房每把锁地看。讲究信用,力践诺言。老栓觉得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多困难都得做到,因此要等大家都把钥匙拿回去了再进城。3小说通过一些具体的人与事,反映了我国农村当今的变化。请结合作品,从社会状况和村民的情感观念两方面简要分析。(6分)答案(1)社会状况:老栓所保管的一串钥匙的由来与未来去向,反映了农村逐渐

10、“空心化”、再由“空心化”到乡村振兴的变化;湾里26户人家房子的建设情况,反映了农村经济水平的变化。(2)情感观念:每逢清明、春节,外出的村民从都会回来到有些不再回来,反映了村民对乡村由依恋到疏离的情感变化;江娃子的人生轨迹,反映了农村人从入城发展到回村发展的观念变化。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鼓手刘杜景礼村里来了一名货郎,孩子看着货郎,看他手中的小鼓,一耸鼻翼:“叔叔,我想打两下”货郎把摇鼓递给他,教他摇。咚咚隆咚,你叫啥名?咚咚隆咚,我叫刘大帅。自此,家里开饭前,刘大帅都要拿起筷子,敲碗边儿,“当当个当,当当个当”。大哥刘大新剜他一眼,他不停;二哥刘大奇咳他一声,他也不停;

11、爹说:“吃饭不许敲碗,像个要饭的!”刘大帅只好收起碗筷,可心却在这节奏上了,走到哪儿,手指敲到哪儿。刘大帅开始全身心迷上鼓点儿了。刘大帅没事儿就跑到老叔刘志高家。老叔家有一台双卡录音机,他就听十面埋伏百鸟朝凤。反复听,听痴迷了,手指鼓着椅子背儿,真迷!这一年正月,李家营子办高跷秧歌,出事了。张家营子、王家营子的秧歌来了。三个村子的高跷秧歌相遇,自然要比拼一把。李家营子秧歌很快就败下阵来,鼓不响,妆不亮,人不齐。临散场时,鼓手李大嗓把鼓槌一丢,生闷气去了。刘大帅跑过去,拿起槌,敲起鼓。九岁的刘大帅鼓点儿一起,还真让人心头一震。可是,哪怕是在这振奋的鼓点儿中,李家营子秧歌队还是沮丧地败北了。第二年

12、的秧歌会,李大嗓当上了会首,马上提议,换鼓手!交给一个十岁的孩子?人们不解。刘大帅跟李大嗓说:咱编个阵。这一年,三村秧歌再会面。张家营子秧歌队扭得欢,王家营子秧歌队唱得好,可是,人们都奔到李家营子秧歌队来了,没别的,就看鼓手刘大帅呢。鼓声突起,如闻炮鸣之声,是双卡录音机里面十面埋伏的节奏,只见秧歌队前者退,后者上,齐整整排出正方阵,编花,挂斗,绚丽极了;鼓点再变,如听风卷松涛之响,是百鸟朝凤的点数,前者进,依次斜,后三排兜底,齐刷刷摆成三角阵,彩绸舞出蝴蝶翩飞,拉花颤成蜻蜓点水。好!人们欢呼,不时传来阵阵叫好之声。张家营子队败了,没人送;王家营子队走了,没人看。鼓手刘的名气一下子扬遍十里八乡。

13、此后,李家营子秧歌队连连夺冠,夺得了三连冠、五连冠。又一年除夕夜里,鼓手刘正和一班兄弟姐妹守岁,外面一声长嘶吓坏了众人,赶紧跑过去看,是老叔家失火!鼓手刘冲进屋里,搬这个拿那个,不忘拎起那台老式的双卡录音机。可是,就在要跑出来的瞬间,房顶落架了。鼓手刘因伤截去了双手,鼓手刘当不成鼓手了,只好成天闷在家里。李家营子秧歌队停办一年。第二年,鼓手刘来找会首李大嗓:“秧歌队,照办!”李家营子秧歌队又出场了!谁打鼓?还是鼓手刘呗!怎么打啊?你去看看就知道了。只见一面红彤彤的新蒙大鼓,四人高抬,鼓手刘坐在四人抬特制的椅架上,脚踩一下,椅架上的鼓棒就敲一下鼓。声音怎么这么特别?有人问鼓手刘。鼓手刘笑了:别人

14、的鼓是牛皮鼓,我的鼓是狗皮鼓,韧性更强,声音瓮声瓮气的,传得更远!还有这鼓棒,是金丝楠木的,听起来,有金属的响声,可以打出十八般兵器撞击的效果!牛,真牛,不愧是鼓手刘!鼓手刘没有手,有脚,照样能打鼓,而且还打得更好了!一名京城的导演,听说了鼓手刘的事儿,带他进了京,做了一期访谈节目。鼓手刘名气更响了,响遍全国。各地爱好打鼓艺术的青年,纷纷来到李家营子村,拜鼓手刘为师,鼓手刘全都收下,免费教。岁月匆匆,转眼几十年过去,鼓手刘高超的鼓技,给李家营子带来过无数的荣誉。鼓手刘寿终时,弟子问师父还有什么要求。鼓手刘用头朝那面伴了他一生的大鼓点了点。弟子们把鼓抬过来,鼓手刘说:鼓,鼓葬。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

15、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叙述了鼓手刘的一生,涉及的时间跨度十分大,但主要选了能表现鼓手刘成长的典型事件来体现其品质,张弛有度。B“这一年正月,李家营子办高跷秧歌,出事了”这句话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李家营子秧歌队还是沮丧地败北了”说明刘大帅鼓艺还不精湛。C小说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鼓手刘高超的技艺,如文中无人看张家营子和王家营子秧歌队的表演就是侧面描写。D小说的结尾简洁明了又回味无穷,“鼓葬”一事既高度概括鼓手刘一生的追求,又表现了鼓手刘对艺术痴心不改的精神。BB项,“说明刘大帅鼓艺还不精湛”错误。由原文“九岁的刘大帅鼓点儿一起,还真让人心头一震”可以看出,刘大帅的鼓艺能让人心头一震,非常精湛。李家营子秧歌队沮丧地败北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并不能说明刘大帅鼓艺不精湛。5“双卡录音机”三次出现在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第一次提到“双卡录音机”是为了表现鼓手刘对艺术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也为后面编阵埋伏笔。第二次提到“双卡录音机”是为了突出鼓手刘的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