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流体力学实验指导实验一.静水压力实验一、实验目的测定静水中任一点的压力和真空值;测定有色液体的重率。二、应用的仪器设备静水压力实验器E及测压管组。三、仪器设备简图如右图四、实验原理容器内静水中任一点K处的静水压力把P = + yAh - (豹一电)+-Z?4) + yAh(1)式中尻K点处静水压力(牛顿/米2);比容器E流体表面压力(牛顿/米2);容器E中液体的重率(牛顿/米3); *U形管内有色液体的重率(牛顿/米3);催一一上端开口通气的测压管读数(米);、处、庵上端通向容器空气室的测压管读数(米);容器内静水中任一点K处的真空值&空=%-必如=*腿一心一壮=&空=%-必如=*腿一心一壮=
2、冗稣一也)-必/(2)有色液体的重率”五、实验步骤测静水压力(或剩余压力),这时容器E液体表面压力 大气压力1)打开容器上端和下端的旋塞*观看各测压连通管内液面是否齐平,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如 不齐平测检查各管内是否阻塞,并加以疏通。2)关紧容器上端的旋塞=,抬高大玻璃管F至一定的高度待水面稳定后读出各处测压管内 液面的水位。3)在大玻璃管被抬高状态下,降至三个不同的高度,测量三组数据。测真空值(或负压),这时容器E液体表面压力*大气压力女1)打开容器上端旋塞使压力恢复正常,使大玻璃管F处在最高位置。此时各测压连通管 液面应齐平。关闭旋塞*,并下降玻璃管F至一定距离,待液面稳定后,读记各测压管内液
3、 面的水位。2)重复步骤1),共实测三次。六、讨论问题在6个玻璃管中的液面,哪些是压力相等面?E+月在连续的同一重力液体中任取两点,其 v二常数,试用实验数据阐明这个规律。实测K点的压力及真空值时,为什么事前都将旋塞&处于打开状态,然后再关闭?实验二、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实际观察流体流动的两种型态,加深对层流和湍流的认识。2、测定液体(水)在圆管中流动的临界雷诺数,一一即下临界雷诺数,学会其测定的 方法。(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图如下:图雷诺仪的结构示意图1、电测流量装置及其计量水箱2、出水阀门3、电测流量仪4、雷诺仪试管5、色液 罐6、实验桌口 7、恒水位水箱8、储水箱9、水泵10、进水
4、阀门11、集水槽12-放水 阀门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5所示。恒水位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水位恒定。在水箱的 下部装有水平放置的长直玻璃圆管4 (雷诺实验管),实验管与水箱相通,恒水位水箱中的 水可以过玻璃实验管恒定出流,实验管的另一端装有出水阀门2,可用以调节出水的流量。 阀门2的下面装有回水水箱和计量水箱,计量水箱里装有电测流量装置1(由浮子、光栅计 量尺和光电传感器等组成),可以在电测流量仪3上直接显示出实验时的流体流量(数字显 示出流体出流体积W立升和相应的出流时间t 秒)。在恒水位水箱的上部装有色液罐5, 其中的颜色液体可经细管引流到玻璃实验管的进口处。色液罐下部装有调节小阀门,可
5、以用 来控制和调节色液液流。雷诺仪还设有储水箱8,由水泵9向实验系统供水,而实验的回流 液体可经集水槽11回流到储水箱中。(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的准备1)关闭出水阀门2。2)打开进水阀门10后,按下电测流量仪3上的水泵开关,启动水泵9,向恒水位水箱 放水。3)在水箱接近放满时,调节阀门10,使水箱的水位达到溢流水平,并保持有一定的溢 流。4)适度打开出水阀门2,使实验管出流,此时,恒水位水箱仍要求保持恒水位,否则, 可再调节阀门10,使其达到恒水位,应一直保持一定量的溢流。(注意:整个实验过程中都 应满足这个要求)。5)检查并调整电测流量装置,使其能够正常工作。6)测量水温。2、进行实验,观
6、察流态具体操作如下:1)微开出水阀门2,使实验管中的水流有稳定而较小的流速。2)微开色液罐下的小阀门,使色液从细管中不断流出,此时,可能看管中的色液液流 与管中的水流同步在直管中沿轴线向前流动,色液呈现一条细直流线,这说明在此流态下, 流体的质点没有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横向运动,有色直线没有与周围的液体混杂,而是层次分 明地向前流动。此时的流体即为层流。(若看不到这种现象,可再逐渐关小阀门2,直到看 到有色直线为止)3)逐渐缓慢开大阀门2至一定开度时,可以观察到有色直线开始出现脉动,但流体质 点还没有达到相互交换的程度,此时,即象征为流体动状态开始转换的临界状态(上临界点), 当时的流速即为临界流
7、速。4)继续开大阀门2,即会出现流体质点的横向脉动,继而色线会被全部扩散与水混合, 此时的流态即为湍流。5)此后,如果把阀门2逐渐关小,关小到一定开度时,又可以观察到流体的流态从湍 流转变到层流的临界状态(下临界点)。继续关小阀门,实验管中会再次出现细直色线,流 体流态又转变为层流。以上只是认识性实验,实际观察一些过程和现象,没有具体的测试内容。3、测定临界雷诺数Rek具体操作如下:1)开大水阀门2,并保持细管中有色液流出,使实验管中的水流处于湍流状态,看不 到色液的流线。2)缓慢地逐渐关小出水阀门,仔细观察实验管中的色液流动变化情况,当阀门关小到 一定开度时,可看到实验管中色液出口处开始有色
8、脉动流线出现,但还没有达到转变为层流 的状态,此时,即象征为由湍流转变为层流的临界状态。3)在此临界状态下测量出水流的流量,具体步骤如下:i)关闭计量水箱的放水阀门12;ii)扳动出水阀门2下面的出水水嘴,使出流的水流入计量水箱中;iii)待流入计量水箱中的水已使电测流量计的浮子浮起一定高度时,即可开始计量。按下电测流量仪3上的复位按钮,流量显示器即开始计量显示,显示出即时的出流总 体积和相应的出流时间。计量到适当时间后,按下电测流量仪3上的锁定按钮,即停止计量,并显示出计量时 出流流体的总体积VX 10-303和相应的出流时间t。打开放水阀门12,把计量水箱中的水放回储水箱,再关闭阀门12。
9、按、步骤重复测量3次。将测试结果记入实验记录表中。(四)实验数据计算和处理1、实验记录表次数VtVs临界流速临界雷诺数附注1(X 10-303)(s)(m3/s)u (m/s)Re k实验管内径:d=mm水温:C232、实验数据计算% . d4 V(4-1)V5V5(4-2)u =m/sk A 兀d2/4VVs= m3/sT(4-3)式中:v -A水的运动粘度(根据实验的水温,从水的粘温曲线上查得)口人 Asfe t-l-t -kth 士卜二L实验官内横截面积,m2Uk临界流速,m/sVs体积流量,m3/s实验三、流体流动阻力实验(一)直管阻力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定流体直管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
10、方法。测定流体流过圆形直管时的摩擦因数。了解摩擦因数与流体流动型态的关系。二、基本原理计算直管阻力损失的范宁公式为:式中hf 直管阻力损失,m;f摩擦因数,无因次;L 流体流经的管路长度(本实验中为直管上两测压点间的长度),m;d 管路直径(内径),m;u流体在管内的平均流速,m/s;g重力加速度,m/s2。由此式可以看到,为求得流体流经某一直管段的直管阻力损失,就需要知道摩擦因数 的值。对于层流,可用理论方法求得 =64/Re,但它也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其是否正确。 而对于湍层,由于其流动机理的复杂性,以及管壁粗糙度的影响不能忽略,理论分析十分困 难,因此主要是通过实验测取,再经数据处理来得到
11、有关计算的经验式。实验测取的方法是:根据范宁公式可得:(1)上式中,由于实验装置已经存在,故d、l是已知量,而u可通过测定流量后得到,剩下就 是如何得到直管阻力损失hf 了。根据实际流体柏努利方程,单位质量的流体在直管的任意两截面间有下列衡算式:学+色+处=如+孕+鸟+龙2g pg2g pg当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流动,且所取两截面间无外功输入时,由于zi = z2, ui=u2, he=0,则上式变为:Pg PM (2)这里的损失压头hf即为流体流经所取两截面间的管路时的直管阻力损失,它表现为两 截面处流体的压力降,可由两截面处的静压差来代表。因此,只要测得两截面上流体的静压 差Ap,就可以得
12、到直管阻力损失。两截面上流体的静压差可通过连接在两截面处的压差计来得到。在忽略空气的密度时, 有:A p=gR式中 流体的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m/s2;R 压差计中液柱的高度差,m。于是式可变为:hf=R代入式,计算摩擦因数 。三、实验装置及流程图为直管阻力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管路内径d = 7mm,长度l = 850 mm。本装置使用两种压差计,在小流量(层流区、过渡区)时使用侄U形管压差计,在大流 量(过渡区、湍流区)时使用电子压差计。四、实验步骤熟悉实验装置及流程。注意观察并认清量筒的单位和刻度划分,了解秒表的使用方 法。排气操作:先全开旁路阀,关闭供水阀和出口阀,松开止水夹
13、,旋开旋塞,然后接 通水泵电源,再打开供水阀,启闭出口阀若干次,使实验管路及测压导管(实验管路上的测 压孔与压差计之间连接的管道)中的气体排出。(气体排尽的标志是,在出口阀关闭时,倒 U形管压差计两臂的液面能够达到齐平。)然后通过供水阀、出口阀及旋塞的配合,调整倒 U形管压差计两臂的液面在标尺中部处,并最终使旋塞处于拧紧、供水阀处于全开、出口阀 处于关闭的状态。接通电子压差计电源,并调整零点。开始测定数据:通过逐渐开大出口阀改变流量,当此阀达到全开后,再通过逐渐关 小旁路阀改变流量。流量大小的调节可参考压差计的读数来进行。要求流量改变10次,其中层流区(倒U形管压差计两臂液面差值在20mm以内
14、)改变4 次。在过渡区和湍流区时流量的改变量可按每次使压差变化400500mm进行调节。每次调节流量后要稳定12分钟,然后用量筒、秒表测定流量(连续测量3次,每次 接取流体的时间应在10秒以上,以减少相对误差。取3次流量的平均值做为本组流量的结 果),接着读取、记录压差数据,并同时测量水温。【注意】当倒U形管压差计某一臂的液面变化到接近标尺刻度尽头时,要将与其两臂相 连接的测压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使倒U形管压差计与实验管路断开,改由电子压差计测取 压差数据(其单位是cm)。实验完成后,先开大旁路阀到全开状态,再关闭出口阀,松开止水夹,检查倒U形 管压差计两臂液面是否齐平,电子压差计读数是否为零
15、。如果不齐平或不为零,则需重新排 气,并重新测定数据;如果齐平,则可关闭供水阀,并关断水泵和电子压差计电源,结束实 验。(二)局部阻力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定流体局部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测定突然扩大、突然缩小的阻力系数,掌握获取阻力系数的方法。二、基本原理计算局部阻力损失的阻力系数法的公式为:姑 (1)式中hf 局部阻力损失,m;f阻力系数,无因次;u 流体在管道中的平均流速,m/s;g重力加速度,m/s2。利用此式计算局部阻力损失的关键是要知道阻力系数 。由式可得:,蚀(2)式中的流速u可在已知管径时通过测定流量得到,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得到局部阻力损失 hf,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取。f在产生
16、局部阻力损失的部位的两侧选取截面做为衡算体系,便可列出此体系的实际流动 的柏努利方程。当我们所取的衡算体系位于水平管路且无外功输入时,则有:十季一孚)+(色-冬契案 霏能(3)式中hf是流体流经该体系时的总阻力损失,它包括了局部阻力损失和直管阻力损失。由上 式可知,只要测得两截面处流体的流速和静压差便可得到总阻力损失。当所取的两截面与产生局部阻力损失的部位相距不远,即直管段较短时,与局部阻力损 失相比可以忽略这部分直管阻力损失,于是便可认为hf就是局部阻力损失hf。当直管阻力损失不容忽视,或者需要比较准确的局部阻力损失数据时,就要将总阻力损 失中的直管阻力损失扣除。可以按流长比例算出其中的直管
17、阻力损失,即通过测得一段与衡 算体系中的管路相同的直管的阻力损失后,再按单位管长的直管阻力损失根据衡算体系中的 直管的长度算出衡算体系中的直管阻力损失。通常采用三点法或四点法来进行这种局部阻力 损失的测定。用三点法求取局部阻力损失的算式是:式中hfi-2截面1、2间的直管阻力损失,m; hf2-3截面2、3间的直管阻力损失,m;l2截面1、2间的距离,m;12-3截面2、3间的距离,m;R12截面1、2处测压管中液柱的高度差,m。求出局部阻力损失hf后,可以由式得到阻力系数 了。三、实验装置及流程图为局部阻力实验装置示意图。管径DD2、D3在设备铭牌上读取。截面间距离li2=l3 4= 120
18、 mml=240 mm2-34l=lB5 = l5 6 = 60 mm。测压管1、2、3用来测取处(突然扩大)的局部阻力损失,即三点法。测压管3、4、5、6用来测取B处(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损失,即四点法。四、实验步骤熟悉实验装置和流程。观察并认清量筒的单位和刻度划分,了解秒表的使用方法。关闭出口阀,然后开启水泵电源,使恒压水箱充水并达到溢流状态。启闭出口阀若干次,以排除实验管路及测压导管(实验管路上的测压孔与测压管之 间连接的管道)中的气体。气体排净的标志是在出口阀关闭时各测压管液柱高度能够达到齐 平。打开出口阀,逐次由小到大调节流量(流量大小的调节可参考测压管6中液柱高度 的读数来进行)。要求流量改变5次,且分布均匀。每次调节流量后要稳定12分钟,然后用量筒、秒表测定流量(连续测量3次,每 次接取流体的时间应在10秒以上,以减少相对误差。取3次流量的平均值做为本组流量的 结果)。接着读取、记录各测压管液柱高度。实验完成后,关闭出口阀,检查各测压管液柱是否齐平。如果不齐平,则需重新排 气,并重新测定数据;如果齐平,则可关闭水泵电源,结束实验。五、数据记录及实验结果自己设计表格,将实验所测数据及计算结果列出,表格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版肺癌医师考题题库及答案
- 中小学竞聘校长试题及答案
- 妊娠高血压医师考试题库(含答案)
- 社工综合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 煤矿巷修工复习题含答案
- 《谏逐客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 医师值班考试试题及答案2025年5月更新版
- 2025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真题及答案2025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答案
- (2025年)塔吊工非准入分级考试卷与答案
- (2025年)《农作物植保员》(三级)理论知识模拟题库及答案
- 2026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考点知识提纲默写练习题版(含答案)
- 思政老师大练兵活动方案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高等数学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斜面》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 小药童的秘密花园讲课件
- 最美室内设计核心要素解析
- 肯德基损耗管理制度
- 建筑防护栏杆技术标准 JGJ T470-2019
- 苏州市低空起降设施布局规划
- (2025)社区工作者考试题必背题题库与答案
- JG/T 3053-1998可挠金属电线保护套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