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景胜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景胜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景胜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景胜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景胜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景胜中学2022年度第一学期初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40分)1. 观察如图,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A. 都无种子B. 种子外都无果皮包被C. 都有根、茎、叶D.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植物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如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如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者主要区别是种子有无果皮包被。【详解】衣藻是藻类植物属于绿色植物,它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水杉属于裸子植物,属于绿色植物,有发达的根、茎、叶,适宜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小麦和桃

2、树是绿色植物的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所以观察如图,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都是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选D。【点睛】掌握各种植物的特征是本题解题关键。2. 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A.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B. 地壳岩石的形成有一定的顺序C.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D. 化石是生物的祖先留下来的【答案】A【解析】分析】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

3、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详解】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所以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

4、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3. 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 长臂猿B. 北京猿人C. 类人猿D. 森林古猿【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

5、,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4. 动物通过各自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 )A. 主动出击获取食物B. 完成求偶、交配,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C. 逃避敌害利于存活D. 以上三项都对【答案】D【解析】【分析】动物运动的意义:主动获取食物、逃避敌害、迁移栖息场所,有利于自身生存、繁衍后代。【详解】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运动的基本意义:一是为了生存,包括传宗接代;二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提高当前和今后的生活质量。具体表现

6、在获取食物、逃避敌害、繁育后代等,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ABC都符合题意,D更全面。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的运动方式的重要意义。5. 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下列动物中属于M类动物的是( )1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哺乳类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 2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k类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33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L类3b体表湿润,在水中产卵4类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用肺呼吸M类成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N类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

7、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两栖类动物营水陆两栖生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辅助肺呼吸。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鸟类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爬行动物体表有鳞片或甲,在陆地上产卵,体温不恒定。【详解】A鸭子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卵生、属于鸟类,A不符合题意。B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水中产卵, B符合题意。C蛇体表有细鳞,在陆地上产卵,属于爬行动物, C不符合题意。D鲤鱼用鳃呼吸,水中产卵,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仔细分析题中的动物的特点,总结它们所属的类群,一般能做出正确的答案。6. 按照不同的需要将野生岩鸽逐渐培育出信鸽

8、、观赏鸽、肉食鸽等家鸽新品种。由此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基础是( )A. 基因的多样性B.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C. 人工选择的多样性D. 自然选择的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2)联系: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详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

9、水稻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野生岩鸽逐渐培育出信鸽、观赏鸽、肉食的等,表明生物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培育生物新品种的基因库。结合分析“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可知,生物进化的基础是:基因的多样性,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自然选择方面结合思考。7. 人们把自然保护区比喻为“天然基因库”,是因为它( )A. 人们休养的好地方B. 保存了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

10、统C. 科学研究基地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基地【答案】B【解析】【分析】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据此解答。【详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每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是进行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及原因。8. 下图中,不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

11、【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详解】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蜘蛛属于节肢动物、蜗牛属于软体动物,它们的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而鱼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和类型。9. 下列有关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B. 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C. 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D. 鱼类两栖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答案

12、】A【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生物进化的历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详解】生物进化的历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生物进化树如图:可见,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A正确。故选A。【点睛】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 研究证明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个实例可以说明( )A. 人类和黑

13、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B. 人类是黑猩猩进化而来的C. 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D.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答案】C【解析】【分析】亲缘关系越近,遗传物质的相似程度越高。【详解】A、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只能表明人类和黑猩猩的较近的亲缘关系,不能表明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人类和黑猩猩都是由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人类不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表明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黑猩猩与人类非同类生物,不能表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故该选项

14、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容易错选为A。11. 下列哪种运动方式的动物不具有骨骼?( )A. 爬行B. 飞行C. 蠕动D. 奔跑【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详解】爬行的动物具有骨骼,如蝗虫的外骨骼等;飞行的动物具有骨骼,如鸟类的翅膀;蠕动的动物不具有骨骼,如蚯蚓;奔跑的动物具有骨骼如野兔等。故选C。12. 如图中分别表示五种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是酵母菌,是细菌,是病毒,是草履虫,是衣藻B. 有细胞壁的是;有细胞核的是C. 能进行光合作用D. 没有细胞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细菌的基本

15、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详解】A单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有大液泡,是酵母菌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没有细胞结构,是细菌病毒;单细胞,没有细胞壁、没有叶绿体、没有液泡。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细胞内有杯状的叶绿体,是单细胞植物衣藻,故A正确。B是酵母菌、是细菌、是衣藻都有细胞壁,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有细胞核的是,故B错误。C衣藻是绿色植物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C正确。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生活方式为寄生,故D正确。故选B

16、。【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病毒的结构。1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A. 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基因库B. 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合它们生长的地方C. 颁布法律强制性保护濒危物种D. 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1)就地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水体、海

17、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2)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3)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基因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详解】A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基因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但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并不是保护最有效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B人们还把把濒危

18、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这项措施是针对濒危物种的保护,B不符合题意。C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这是依法保护,并不是最有效措施,故C不符合题意。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故D符

19、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14. 一般来说,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A. 由水生到陆生B. 由简单到复杂C. 由小型到大型D. 由低等到高等【答案】C【解析】【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详解】ABD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ABD正确。C高等生物也有体型小的如蜂鸟,因此

20、由小型到大型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C不正确。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15. 有关下列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今年春节流行的新冠状病毒结构和最相近,属于原核生物B. 把它们进行分类可以把单独一类,其他是一类;也可以把单独一类,其他是一类C. 酿酒用到的是D. 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都是分解者【答案】B【解析】【分析】如图所示细菌,酵母菌,衣藻,草履虫,病毒。熟记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结构和特点,注意区分。【详解】A今年春节流行的新冠状病毒结构和最相近,属于病毒,A错误。B根据有无细胞结构把它们进行分类可以把单独一类,其他是一类;根据营养方式可以把自养单独一类

21、,其他是一类异养,B正确。C酿酒用到的是酵母菌和霉菌,C错误。D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是分解者,如等,D错误。故选B。【点睛】关键是知道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生活、营养的知识。16.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趋势、过程和特点的表述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A. 从单细胞多细胞B. 从水生陆生C. 从简单复杂D. 从体形小的生物体形大的生物【答案】D【解析】【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详解】AB

22、C从单细胞到多细胞,这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ABC正确。D通过分析可知,从体形小的生物体形大的生物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如蜂鸟,D不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17. 下列有关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类起源于类人猿B. 人类起源于古猿C. 类人猿起源于古猿D. 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答案】A【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

23、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而不是人类起源于类人猿。18. 下列植物中,没有真正的根,只有茎和叶的是( )A. 海带B. 葫芦藓C. 水绵D. 满江红【答案】B【解析】【分析】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只起到固着作用,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植株比较矮小。【详解】苔藓植物植株一般很矮小,具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因此

24、题干中叙述的特征属于苔藓植物的特征。水绵和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故选B。【点睛】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好好掌握。19. 在下列分类等级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生物之间差异最大,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少的是( )A. 门B. 属C. 目D. 纲【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差异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种是最小的单位,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差异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25、。【详解】据分析知: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差异越大。可见A正确,故选A。【点睛】关键点: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20. 下列植物中,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的有( )A. 人参和银杏B. 水杉和珙桐C. 睡莲和金花茶D. 黄莲和鹅掌楸【答案】B【解析】【分析】我国的珍稀动植物有:(1)裸子植物:银杉、水杉、银杏;(2) 被子植物:珙桐(鸽子树) ;(3)鱼类:中华鲟;(4)爬行动物:扬子鳄(中生代活化石) ;(5) 鸟类:朱鹗、丹顶鹤; (6)哺乳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详解】

26、活化石,又称子遗生物,是指某种生物的类似种只存在于化石中,而没有其他现存的近似种类,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国树种有:水杉、银杏、银杉、珙桐等,故选B。【点睛】记住我国的珍稀动植物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共计16分)21. 在生物分类等级单位中,_等级单位中的生物具有共同特征最多;_等级单位中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答案】 (1). 种 (2). 种【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分类单位 。解答时可以从分类单位的大小、关系方面来切入。【详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

27、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种单位最小,他们相似程度最多,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就最近 。22. 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_的结果,生物在不断的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进化。【答案】自然选择【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详解】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

28、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因此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三个过程。23. 千百年来,人们对生物的运动有了不少认识,有人将其凝炼成一些成语

29、或短语,如“鲤鱼跳龙门”中的一个“跳”字,将鲤鱼的运动描写得活灵活现。请你写出以下成语中表明的运动方式:万马奔腾-_,鱼翔浅底-_,飞蛾扑火-_,蜗行牛步-_。【答案】 (1). 奔跑 (2). 游泳 (3). 飞行 (4). 爬行【解析】【分析】马具有发达的四肢,运动方式是奔跑;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蛾类属于昆虫,具有翅膀,运动方式是飞行;蜗牛是爬行。【详解】马具有发达的四肢,运动方式是奔跑;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蛾类属于昆虫,具有翅膀,运动方式是飞行;蜗牛是软体动物,运动方式为爬行。【点睛】熟悉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是解题关键。24. 动物多样性包括_多样性、_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动

30、物多样性要在_ 、_和_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答案】 (1). 生物种类 (2). 基因(遗传) (3). 遗传物质 (4). 物种 (5). 生态环境【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

31、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要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就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这三个层次来进行。【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25.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从国外运来的植物都不允许带土,并且要严格检疫,这是为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_。【答案】正确【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详解】外来物种,入侵主要是指外来或者非本地的物种对农林牧渔

32、业的生产、自然环境、人畜健康造成的危害。危害有以下几点:对经济的影响,一些外来物种入侵农田、森林、牧场,导致农作物、林木、牧草减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水葫芦能破坏生态系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些外来入侵物种能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健康,如红火蚁叮咬人体、豚草产生的花粉引发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等疾病、褐家鼠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病。所以, 从国外运来的植物都不允许带土,并且要严格检疫,这是为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这种做法是正确的。【点睛】解答时可以从威胁生物多样性生存的原因所占的比例方面来切入。三、解答题(本题共计34分)26. 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欧洲航海者的日记显示,在15世纪以

33、前,毛里求斯岛上的渡渡鸟随处可见后来欧洲殖民者到达了毛里求斯岛,他们疯狂地捕猎肉味细嫩鲜美的渡渡鸟,加之殖民者带来的猪、狗、鼠等,渡渡鸟灭绝了渡渡鸟灭绝之后,毛里求斯岛上的卡尔瓦利亚树也面临灭绝的危险这种树的果皮坚厚,种子很难萌发渡渡鸟最喜欢吃卡尔瓦利亚树的果实,果实经过渡渡鸟的消化道后,果皮变薄了,果实中的种子得以正常萌发。(1)渡渡鸟灭绝是一种生物的消失,人类的活动破坏了_的多样性。(2)渡渡鸟消失了,渡渡鸟个体所构成的基因库也随之消失,人类的活动也破坏了_的多样性。(3)渡渡鸟灭绝后,卡尔瓦利亚树不能正常发芽,致使森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许多生物失去了栖息环境,导致了_多样性和_多样性的进

34、一步丧失。【答案】 (1). 生物种类 (2). 基因 (3). 生物种类 (4). 基因【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详解】(1)渡渡鸟灭绝是一种生物的消失,使生物的种类减少,因此人类的活动破坏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每种生物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渡渡鸟消失了,渡渡鸟个体所构成的基因库也随着消失,因此人类的活动也破坏了基因的多样性。(3)卡尔利亚树的果皮坚厚,种子很难萌发。渡渡鸟最喜欢吃卡尔利亚树的果实。果实经过渡渡鸟的消

35、化道后,果实变薄了,果实中的种子得以萌发;渡渡鸟灭绝后,卡尔瓦利亚树不能正常发芽,使卡尔瓦利亚树减少,使森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许多生物失去了栖息环境,导致了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27. 下面是两则关于华南虎的报道(摘要),请阅读后回答有关问题:第一则:1952年,湖南各地为了消除虎患,陆续成立猎虎队10000多支。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湖南猎杀华南虎647只。1976年,湖南新华奉家山林场职工抓到最后一只华南虎。1989年,华南虎被列入濒危物种,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第二则:2007年,湖南某旅游风

36、景区把马戏团的一只华南虎拉到景区拍照,然后通过媒体宣称该景区内发现了华南虎。后来经专家对景区生态环境,特别是对景区内兔、野猪、狐狸等动物的数量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动物数量过少,最终认定该景区内不可能有华南虎。(1)华南虎属于脊椎动物五大类中的_类动物。对于华南虎这些濒危动物,从现代生物技术考虎,可以采用_技术来繁殖。(2)在第二则报道中,你认为专家认定该景区内不可能存在华南虎的依据是什么?_(3)读了上述两则报道,针对部分地区野猪大量繁殖,并对当地居民造成一定危害这一现状,你认为该如何对待?_【答案】 (1). 哺乳 (2). 克隆 (3). 景区内兔、野猪、狐狸等动物的数量过少,华南虎缺少生存

37、所必需的食物等环境条件 (4). 适当捕杀【解析】【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脊椎动物根据结构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分为五个纲,即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克隆技术为拯救濒危动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详解】(1)体内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属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根据结构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分为五个纲,即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华南虎胎生哺乳,属于脊椎动物五大类中的哺乳类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对于华南虎这些濒危动物,从现代生物技术考虎,可以采用克隆技术来繁殖,从而达

38、到有效保护动物的目的。(2)根据对景区内兔、野猪、狐狸等动物的数量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动物数量过少,华南虎处于最高营养级,能量传递的特点是逐级递减,所以该景区不能满足华南虎的物质和能量需求,所以该景区内不可能有华南虎。(3)适当捕杀,既不影响生态平衡,可以提高收入。【点睛】掌握动物的分类知识,能灵活地对动物进行分类,关键点: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又叫就地保护,并了解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28. 根据如图所示,用生物进化的理论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鸡具有相同的_。(2)长尾鸡的形成是_的结果。(3)鸡的新品种的形成是由于原鸡在不同的_条件下,产生了许多_

39、,并能_下去。通过_选择,对_逐渐选择、淘汰、培育而成的。(4)上述事实说明,鸡的变异方向是_的,而选择是_的。【答案】 (1). 原始祖先 (2). 人工选择 (3). 饲养 (4). 变异 (5). 遗传 (6). 人工 (7). 具有不同变异的鸡 (8). 不定向 (9). 定向【解析】【分析】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如鸡的品种不同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鸡具有相同的祖先原鸡。(2)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

40、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因此长尾鸡的形成是人工选择的结果。(3)鸡的新品种的形成是由于原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了许多变异个体,并能遗传下去,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和需求通过人工选择,对具有不同变异的鸡逐渐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淘汰、培育,使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4)鸡的新品种的形成是由于原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了许多变异个体,并能遗传下去,因此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虽然随着环境的改变,适应环境的变异也会改变,但这个变异是原来就有的,而不是环境改变后产生的。【点睛】理解人工选择的含

41、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9. 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论,达尔文对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的14种“达尔文地雀”多样性的解释是:(1)14种地雀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的祖先在个体之间大小、喙形、栖息场所和食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表明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的,变异是_的基础。(2)自然界从各个方面对生物进行了_,因此具有_个体,得到积累和加强。(3)_是通过_来实现的。于是,长期的发展便成为许多新种。【答案】 (1). 不定向 (2). 自然选择 (3). 选择 (4). 有利于生存变异的 (5). 自然选择 (6). 生存斗争【解析】【分析】达尔文认为: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而在自然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这样就必然存在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就被淘汰,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详解】(1)生物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物质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前提之一,自然选择是建立在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上的,没有变异就不存在生物的多样性,也就没有选择的对象,就没有生物的进化;如果没有遗传,生物不能延续繁衍,自然选择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14种地雀有着共同的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