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8页 共8页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22愚公移山优质课教学设计22 愚公移山 【教材分析p 】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表达了愚公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比照,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制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全文叙次井然,首尾照应,情节完好,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 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加之行文紧凑,笔墨舒洒自如,令人读后兴味盎然。文章摆出了人和山的矛盾,写愚
2、公“聚室而谋”,全家人纷纷表示赞成,接着就该是行动起来一起移山,谁知愚公之妻献疑,产生了曲折,而所疑的都是移山中碰到的详细问题,这些详细问题不解决,那人和山的矛盾也就不能解决。经过讨论,商量了方法,出现了移山劳动的盛况,接着就该是苦战不休,不料跳出来个智叟,形成了移山的阻碍,老愚公就和智叟展开了剧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提醒出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这样既突显了愚公精神的可贵,同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在一个仅有三百余字的简单的故事里,将较多的矛盾集中起来描写,可以收到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否那么顺流平坡地写下去,还不只是索然寡味,更重要的是所要强调的内容得不到强调,不能使主题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圆满地
3、表达出来。一般地讲,从简单中见复杂,在情节安排上并不容易,因此处理得不好,就会使人感到复杂中仍然显得简单。 愚公移山故事本身简单,但由于在情节的处理上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从矛盾相继出现的锋利性上去显示复杂性,这样就增强了文章跌宕的气势,引人入胜。解决矛质,没有简单化,愚公说服其妻,不是以空话大话压服,而是靠众人拿出方法;驳倒智叟,不是泛泛顶撞,而是据理而言。 1反复诵读,培养诵读才能,培养文言语感。 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寓意。 3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入意义。 一、导入新课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
4、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嘉,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 ”你是如何对待“愚公移山”这件事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教学新课 目的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家及作品简介。 作家介绍: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作品简介: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2朗读课文,读好停顿。 点拨例如:(1)惩/山北之塞。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5、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再次朗读,并结合注释梳理文义,老师从旁指导,梳理文言现象。 【通假字】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倒装句】 (1)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 (2)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提早)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三夫”后置) (4)告之于帝。(宾语“之”提早) 【省略句】 (1)(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 (2)(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省略主语“愚公”) (3)帝感(于)其诚。
6、(省略介词“于”) (4)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省略介词“于”) 【教学提示】 本文倒装句与省略句较多,在时间条件充足的前提下,教学时可作为重点文言现象进展讲解。 4通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的故事。 明确: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目的导学二:合作探究,分析p 人物 1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详细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那么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比照,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
7、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那么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2请谈一谈你对愚公这一形象的认识。 明确:愚公以九十高龄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获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正因为有这样的抱负,他才会不顾年迈力衰,决然从事这一伟大事业。二是他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力是 “无穷匮”的,而自然条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变化,尽管移山的事业不可能在几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愚公的这种
8、抱负和信心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愿望的生动反映。 3结合课文说说智叟的形象特征。 明确: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鼠目寸光,安于现状,胸无大志的人。 4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外表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关心,她提问题,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那么显然是嘲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
9、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嘲笑和嘲讽,“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 目的导学三:合作探究,把握文本写作艺术 1结合课文详细说说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比照、挖苦和衬托的手法。 明确:二山高峻与人少力微、工具简陋比照,愚公、京城氏之子与智叟的比照。愚公用开展的目光挖山不止,解决实际问题是智;智叟用静止的目光,阻止愚公挖山那么是愚。这样就有很强的挖苦效果。衬托,主要指侧面描写,如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天帝的“感”,对愚公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的完善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消费力极不兴旺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妙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目的导学四:辨析寓言,明确主旨 探究: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什么深入道理? 明确:本文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制的。 三、板书设计 愚公精神: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 可取之处 本文的特殊句式较多,因此,教学过程中设计引导学生关注此类文言现象。此外,本文将教学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机长》观后感15篇
- “六一”儿童节活动总结
- 金刚石产业园项目建议书(模板)
- 供水老旧管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范文模板)
- 心理测验技能教学课件
- 端午班级活动课件
- 厨房用品设计调研作业
- 广西蓝天航空职业学院《工程监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昌学院《课堂组织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医学院《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产品借用申请表
- 有限空间作业大比武实操比赛评分细则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选择题】专项复习训练真题100题(附答案解析)
-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中药养护记录表
- 《融媒体实务》教学课件(全)
- 中小企业的网络组建局域网的组建网络的组建与规划网络结构拓扑图
- 天津保利物业供货合同范本
- 2023年天津市南开医院护士招聘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
- 退役军人事务局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
- 2023年中小学生篮球比赛报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