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_第1页
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_第2页
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_第3页
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_第4页
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情信息编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Standard for 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Code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公布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1页综述拍报内容已满足不了生产要求,需要补充和完善地下水、旱情、涝情、冰情、沙情、排灌等方面内容。信息完整性存在不足,不能适应该前科技发展现实状况。部分水情电报代码含有二义性弊端,影响了计算机自动处理。原水情代码受邮电部门传输编码限制,只能使用5位码和数字码,限制代码可扩充性。在体系结构上不符合当前国家和水利部关于规范标准要求。水文情报预报拍报方法存在5个弊端:1. 必要性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2

2、页不少地域颁布了适应当地域水情报汛补充要求;水利部 于1992年下发“关于颁发风暴潮拍报方法(试行)通知”;水利部于1997年下发了水文情报预报拍报方法补充要求(文技199716号);译电程序上打补丁。填补办法:迫切需要制订能够适应当代需要行业标准: 水情信息编码标准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3页10月 提出关于修订水文情报预报拍报方法 请示7月 提出关于编写水文信息交换编码标准 纲领和工作构想11月 向国科司提出水利技术标准项目提议书 12月 翻译美国水文气象要素交换编码标准10月 召开水文信息交换编码标准编写第一次 工作会议2. 工作开展情况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4页3

3、月 召开水文信息交换编码标准编写第二次工 作会议12月 召开水情信息编码标准编写第三次工作 会议7月 签定水利技术标准编制协议2月 下发征求意见稿(即第四稿)1月 水文局内部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讨论征 求意见稿(初稿)(即第三稿)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5页4月 江西南昌全国水情工作座谈会上对标准 进行集中讨论 6月 水情信息编码、译码软件及实时雨水情数据 库表结构设计 8月 印发送审稿(即第五稿)12月 召开水情信息编码标准审查会4月 依据审查意见完成水情信息编码标准报 批稿初稿(即第六稿) 。5月 培训班。年底 报批(即第七稿)。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6页部水文局长

4、江委水文局黄河委水文局淮委水文局珠委水文局南京水文自动化所江苏省水文局山东省水文局湖北省水文局浙江省水文局辽宁省水文局12家编写单位: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7页3. 编写基本思绪1.新旧衔接。在原方法基础上进行,充分采取原方法中已经有、可行要求,保持新标准和原方法平稳过渡。2.内容全方面。新标准要包含水文情报预报包括全部业务内容。3.照料特例。充分搜集在全国各地自行要求一些拍报方法,注意综合各地在原方法以外一些拍报要求。4.面向未来。注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趋势,能够作到直接使用物理含义代码,便于计算机处理和人工识别。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8页水文要素齐全数字字符混

5、编数据属性分离编码长度不限编码位置灵活使用简单方便 4. 编写基本标准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9页水情信息编码标准包含16章正文、4个附录、标准用词说明和条文说明等内容。1 总则2 编码基本格式3 编码基本规则是标准总纲是统领全局基本标准5. 内容概况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10页4 降水5 蒸发6 河道水情7 水库水情8 闸坝水情9 泵站水情10 潮汐水情11 沙情12 冰情13 土壤墒情14 地下水15 特殊水情16 水文预报13种水情信息详细编码要求普通要求标识符编码型式编码示例章目结构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11页附录A 报送水情信息要求附录B 综合示例

6、附录C 编码要素及标识符汇总表 附录D 蒲福氏风力等级表本标准用词说明 条 文 说 明 解码译码软件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12页1 总 则刘金平2 编码基本格式刘金平3 编码基本规则刘金平4 降水量编码陈树娥5 蒸发量编码程 琳6 河道水情编码刘金平7 水库(湖泊)水情编码孙春鹏8 闸坝水情编码董家根9 泵站水情编码周 俊10 潮汐水情编码丁伯良11 沙情编码李根峰12 冰情编码李根峰13 土壤墒情编码苏传宝14 地下水情编码孙玉华15 特殊水情编码王光生16 水文预报编码周新春附录A 报送水情信息要求程绪干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13页6. 解码译

7、码软件1 总体功效 2 软件设计1.1 测站端1.2 分中心(或集合转发站)1.3 省(流域)水情中心1.4 国家防总1.5 报汛工作管理2.1 编码软件2.2 译码软件2.3 管理软件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14页7. 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1 总 则2 表结构设计3 标识符设计附录A附录B1.1 目 1.2 适用范围1.3 基本要求1.4 引用标准2.1 基本内容2.2 数据类型2.3 存放内容3.1 普通标准3.2 表标识符命名3.3 字段标识符命名实时水情数据库表结构表标识符及字段标识符索引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15页第一章 总则1.1 目 为及时、准确、有效地传

8、输实时水情信息,更加好地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统一水情信息传输编码标准,加强科学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准化法等法规,制订本标准。 1.1 目 1.2 适用范围1.3 基本要求1.4 引用标准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16页1.2 适用范围1.2.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流域机构水文部门,水工程设计、建设、管理单位等及其所属水情站(包含国家基本站以外报汛站),凡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水文部门传输水情信息,应执行本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工程应该包含水利水电、防洪工程、取引水工程、河道整改、航运工程、水土保持工

9、程等各种与水相关工程。 因为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是全社会性工作,需要电力、农垦、建设兵团等其它部门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水文部门报送水情信息。所以,即使条文没有明确要求,水利系统以外部门在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水文部门传输水情信息时,也应该执行本标准。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17页 伴随社会发展,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正逐步成为水情信息传输主要伎俩。但因为每个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内部水情信息传输有其本身通信协议和标准,所以,本标准对其系统内部数据传输不做强制性要求,可参考执行本标准。不过,为了统一水情信息格式,便于处理和存放,当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向系统外防汛抗旱部门和水文部门传输水情信息时,就应该

10、执行本标准。1.2.2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内部水情信息传输可参考执行本标准,当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水文部门传输水情信息时,应执行本标准。1.2.3 凡负担对国外提供水情部门,在向国外提供水情时,按相关要求执行。 对于负担对国外提供水情部门,在向国外提供水情时,能够继续执行与国外达成相关交换水情信息要求。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18页1.3 基本要求1.3.1 本标准采取代码标识符加数据(值)描述方法表示水文要素标识及属性。标识符由英文字母(不区分大小写)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含有严格意义,必须执行。 现行水文情报预报拍报方法采取5位码和数字码方式对水情信息进行编码,有两个显著缺点:一是轻

11、易产生二义性,二是扩充性不够。为了处理这两个问题,经过重复讨论、对比,最终决定标识符来表示水文要素。 确定本标准中各类标识符时,总体上遵照了4条标准:执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参考相关国际通例;尊重国内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中使用习惯;互不冲突。 本标准中出现过标识符共292个。因为标识符组成含有规律性,所以并不难识别。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19页1.3.2 本标准中水情站码必须采取全国统一编定站码,含有唯一性。1.3.3 水情信息观察时间采取北京时间,即120OE标按时,并以二十四小时法计。午夜12时一律记为次日00时,测报时间计至分钟。 在报汛中,既不能一站多码,也不能多站一码。各地

12、也不能侵占其它流域和其它地域站码。 观察时间范围即为“00时00分至23时59分”。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20页1.3.4 本标准中水文要素值均采取实际观察值或计算值。数据(值)精度和单位,必须执行本标准。本标准没有要求,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 今后报汛水文数据,不再像原方法一样进行简化,观察是什么数据就是编列什么数据。比如,今后报讯水位是已经加了基面高程数据,能够带小数点,基面以下数据能够带负号。这么能够防止信息接收单位再进行转换,也能够了解上误会。1.3.5 水情信息保密范围和保密等级,执行国家相关要求。1.3.6 水情人员在报送水情信息时应执行本标准附录A相关要求

13、。 相关水情信息报送标准、时段要求等管理方面内容,与水情信息编码报送关系亲密,而且非常主要,故本标准以附录形式对报送水情信息工作要求做了要求。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21页1.3.7 本标准除采取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95-98)和其它相关规范给出相关术语外,还需应用以下术语: 1 水情信息:指江河、水库(湖泊)、地下水和其它水体水文及相关要素过去、现时及未来信息。本标准中水情信息分为降水、蒸发、河道水情、水库(湖泊)水情、闸坝水情、泵站水情、潮汐水情、沙情、冰情、土壤墒情、地下水情、特殊水情和水文预报等13类; 2 标识符:指编码中要求表示某种要素或现象代码,标识

14、功效是其基本特征; 3 水文要素标识符:是一个或一组标识水文要素、含有规律性和明确意义、易于计算机和人工识别与处理符号,采取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而成,含有唯一性; 4 编码格式标识符:是标识编码格式和水情信息编码类别代码,由英文字母表示,含有唯一性。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22页本标准引用主要技术标准包含: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GB50159-92)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93)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95-98)水文普通测量规范(SL58-93)地下水监测规范(SL/T183-96)水利工程基础代码编制要求(SL213-98)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L2

15、50-)1.4 引用标准 本标准中大部分内容是在原水文情报预报拍报方法基础上编写,同时参考了美国国家天气局1998年颁布水文气象交换格式标准和各地实施补充要求。但因为原水文情报预报拍报方法不是一个独立标准,参考美国水文气象交换格式标准不是其标准原版,其它一些要求均不是正式部级以上标准,所以在引用标准中均没有列出。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23页1 1964年水电部颁发水文情报预报拍报方法2 1992年水利部水调中心颁发风暴潮拍报方法(试行)3 水利部下发水文情报预报拍报方法补充要求4 水文情报预报信息编码标准(讨论稿)(1999年)5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电码手册(1999年)6 美国

16、国家天气局1998年颁布水文气象要素交换编码标准7 各地实施补充要求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24页采取代码标识水文要素属性,属性与数据分离 标识符由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水文要素值均采取实际值关键点突破了五位码打破了数字码表现了实际水文数据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25页第二章 编码基本格式2.1 普通要求2.2 A格式2.3 B格式2.4 C格式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26页2.1 普通要求2.1.1 水情信息编码应包含编码格式标识符、水情站码、观察时间码、水文要素标识符及与水文要素相对应数据(值)、结束符“NN”六个部分,各部分由空格分隔,不得缺漏。图 水情

17、信息编码格式基本组成型式编码格式标识符水情站码观察时间码水文要素标识符数据(值)NNP 55202 06170800 P6 134 NN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27页2.1.2 编码格式标识符由格式码与水情信息编码分类码组成,格式码在前,编码分类码在后。格式码A、B、C与水情信息编码分类码组合,分别组成A、B、C三种不一样类别水情信息编码格式标识符,其中格式码“A”可缺省。序号水情信息编码类别编码分类码编报格式码ABC1降水类PAPBPCP2河道类HAHBHCH3水库(湖泊)类KAKBKCK4闸坝类ZAZBZCZ5泵站类DADBDCD6潮位类TATBTCT7土壤墒情类MAMBMCM8

18、地下水类GAGBGCG9特殊水情类YAYBYCY10水文预报类FAFBFCF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28页2.1.3 水情信息编码格式分为以下三类: 1 单站多要素格式:用于编列一个水情站在不一样时间内观察到一项或多项水文要素信息。用格式码A表示,简称A格式; 2 多站多要素格式:用于编列多个水情站在同一时间内观察到一项或多项水文要素信息。用格式码B表示,简称B格式; 3 单站水文系列格式:用于编列一个水情站以均匀时段观察到一项或多项水文要素一组信息。用格式码C表示,简称C格式。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29页2.1.4 已报送信息需要修正时,应执行以下要求:1 修正编码采取

19、A格式,在原编码格式标识符前加符号“R”,组成修正编码编码格式标识符,其它部分编码型式不变;序号水情信息编码类别编码分类码修正编码格式码1雨量类PRAP2河道类HRAH3水库(湖泊)类KRAK4闸坝类ZRAZ5泵站类DRAD6潮汐类TRAT7墒情类MRAM8地下水类GRAG9水文预报类FRAF特殊水情类YRAY10RP 55202 06170800 P 134 NN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30页 2 编报修正信息时,应列出原编码中与错误信息要素相关联全部内容; 在一条信息编码中,内容可能很多,如河道类编码包含降水、蒸发、河道水情、沙情和冰情5大类,内容比较多,假如其中某类信息中出现了

20、错误编码,那么,在修正编码中,无须要编列出全部信息,只需要编列错误编码所在那类信息相关内容。 比如,在闸坝信息编码中,可能编列了5组闸门启闭信息,假如某组闸门某个信息编码出现错误,则修正编码中,应该列出这个错误信息要素相关联全部内容,即该组闸门全部内容。这里,要正确了解“与错误信息要素相关联全部内容”真正含义。 K 56006 07030800 ZU 129.99 ZS 5 W 26.7 QI 213 TK 6 GS 3 GN 1 GT 2 GH 1.20 QZ 20 GS 4 GN 2 GT 2 GH 1.30 QZ 15 QA 35 NN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31页3 原编码中

21、水情站码错误时,原编码中全部内容应重新编报。当错报水情站码造成其它水情站出现错误编码时,应对对应水情站对应时间报文编报修正编码,并同时以其它形式通知信息接收单位; H 51030 06170800 Z 27.91 ZS 5 NN51052RH 51030 06170800 Z 27.91 ZS 5 NN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32页4 原编码中观察时间错误时,原编码中全部内容应重新编报,还应对原错误观察时间对应信息作修正编报,并同时以其它形式通知信息接收单位; H 51030 06170800 Z 27.91 ZS 5 NN06180800RH 51030 06170800 Z 27

22、.91 ZS 5 NN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33页5 原编码中漏编某组信息时,修正编报执行本条第2款; 6 修正B格式或C格式编码中错误信息时,修正编报依本条15款要求执行。 K 56006 07030800 ZU 129.99 ZS 5 W 26.7 QI 213 TK 6 GS 3 GN 1 GT 2 GH 1.20 QZ 20 GS 4 GN 2 GT 2 GH 1.30 QZ 15 QA 35 NNGH 1.20 QZ 20RK 56006 07030800 GS 3 GN 1 GT 2 GH 1.20 QZ 20 NN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34页2.2 A格式

23、2.2.1 A格式由编码格式标识符、水情站码、观察时间码、要素标识符、数据和结束符“NN”组成。P 83531 09061400 P6 26.8 PT 3.28 WS 9 NN图 A格式基本组成型式编码格式标识符水情站码观察时间要素标识符1数据1要素标识符2数据2NNP 83531 09061400 P6 26.8 PT 3.28 WS 9 NNH 55202 06170800 Z 134.72 ZS 5 Q 1350 QS 1 NNK 56006 07030800 ZU 129.99 ZS 5 W 26.7 QI 213 TK 6 GS 3 GN 1 GT 2 GH 1.20 QZ 20 G

24、S 4 GN 2 GT 2 GH 1.30 QZ 15 QA 35 NN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35页2.2.2 在一份A格式编码中,能够编列多个水文要素信息。要素标识符与其数据应成对编列,标识符编列在前,数据紧列其后。2.2.3 编列同一观察时间水情信息时,观察时间码只需编列一次。 H 55202 06170800 Z 134.72 ZS 5 Q 1350 QS 1 NNH 55202 06170800 Z 134.72 ZS 5 Q 1350 QS 1 NN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36页2.2.4 在同一编码中编报不一样观察时间水情信息时,由时间引导标识符“TT”引导后

25、续各观察时间码,“TT”和观察时间码之间由空格分隔。图 A格式不一样观察时间信息编码型式编码格式标识符水情站码观察时间1要素标识符1数据1TT要素标识符2数据2观察时间2要素标识符3数据3要素标识符4数据4NNH 37800 07141948 Z 22.70 ZS 4 Q 6.69 QS 3 TT 07150800 Z 22.64 ZS 4 Q 6.26 QS 1 NNP 47321 08170200 P6 3.5 WS 7 TT 08170800 P6 54.9 PD 119.8 WS 7 NN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37页2.2.5 需要采取A格式编码型式同时编报多个水情站信息时

26、,能够重复编写水情站码、观察时间、要素标识符和数据。从第2个水情站开始,前面由水情站码引导符“ST”引导,中间由空格分隔。但在一份信息编码中,最多允许连续编列20个水情站信息。 图 A格式多个水情站信息编码型式编码格式标识符水情站码1观察时间1要素标识符1数据1要素标识符2数据2要素标识符1数据1要素标识符2数据2NNST水情站码2观察时间2P 83245 09050800 P6 10 PD 19 WS 9 ST 83246 P6 5 PD 14 WS 8 ST 83264 P6 5.6 PD 8.9 WS 8 ST 83265 P6 7 PD 12.5 WS 7 ST 83273 P6 7.

27、5 PD N WS 8 ST 83290 P6 5 PD 6.9 WS 9 ST 83445 P6 0 PD 0.6 WS 9 ST 83545 P6 7 PD 12.5 WS 9 ST 83546 P6 7.9 PD 16.2 WS 7 NN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38页2.3 B格式2.3.1 B格式由编码格式标识符、观察时间码、要素标识符组、水情站码引导符ST、水情站码组、数据组和结束符“NN”组成。 图 B格式编码基本组成型式编码格式标识符观察时间要素标识符1要素标识符2水情站码1数据1ST数据2NN要素标识符组数据组1数据组2结束符水情站码1数据1ST数据2水利部水文局水文

28、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39页采取B格式编码以下:BH 11010800 P2 WS PD PX PM Z ZS Q QS ZM QMST 4104610.5 7 50.5 100120 1512.40 5 624 1 1513.52 849ST 4114011.3 8 17.3 67.084.5 382.67 6265 2 383.05 506ST 41150n 7 n(58.5)(77.0)327.404620 3 327.66 722ST 4133020.3 9 29.3 113129.3 91.954n n92.15 667NNH 41046 11010800 P2 10.5 WS 7 PD

29、 50.5 PX 100 PM 120 Z 1512.40 ZS 5 Q 624 QS 1 ZM 1513.52 QM 849 ST 41140 11010800 P2 11.3 WS 8 PD 17.3 PX 67.0 PM 84.5 Z 382.67 ZS 6 Q 265 QS 2 ZM 383.05 QM 506 ST 41150 11010800 WS 7 PX (58.5) PM (77.0) Z 327.40 ZS 4 Q 620 QS 3 ZM 327.66 QM 722 ST 41330 11010800 P2 20.3 WS 9 PD 29.3 PX 113.0 PM 129

30、.3 Z 91.95 ZS 4 Q ZM 92.15 QM 667 NN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40页比如,下面是某水情中心站于9月5日8时用B格式编发所属7个雨量站9月5日2时至8时时段降水量和8时日降水量,采取B格式编码:BP09050800P6PDWSST8324510199ST832465148ST832645.68.98ST8329056.99ST8344500.69ST83545712.59ST835467.916.27NNP8324509050800P610PD19WS9ST83246P65PD14WS8ST83264P65.6PD8.9WS8ST83290P65PD6

31、.9WS9ST83445P60PD0.6WS9ST83545P67PD12.5WS9ST83546P67.9PD16.2WS7NN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41页2.3.2 在一份编码中,最多允许编列20个水情站水文要素信息。2.3.3 要素标识符组编列时,需要报送水文要素标识符,按本标准各章节要求次序编列。图 B格式编码基本组成型式编码格式标识符观察时间要素标识符1要素标识符2水情站码1数据1ST数据2NN要素标识符组数据组1数据组2结束符水情站码1数据1ST数据2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42页2.3.4 数据组中编列数据应与要素标识符组中编列对应水文要素标识符对应。某一

32、水情数据(值)缺测时,应在对应位置填列字符“N”;某一项目无编报任务或未达编报标按时,应在对应位置填列字符“M”。 图 B格式编码基本组成型式编码格式标识符观察时间要素标识符1要素标识符2水情站码1数据1ST数据2NN要素标识符组数据组1数据组2结束符水情站码1数据1ST数据2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43页2.4 C格式2.4.1 C格式由编码格式标识符、水情站码、观察时间码、时间步长码、要素标识符组、数据组和结束符“NN”组成。图 C格式基本组成型式编码格式标识符水情站码观察时间NN要素标识符组要素标识符1要素标识符2数据组2数据1数据2数据1数据2数据组1时间步长码水利部水文局水

33、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44页2.4.2 观察时间码应为第一组数据观察时间。 第二组数据观察时间=第一组数据观察时间+时间步长;第三组数据观察时间=第二组数据观察时间+时间步长;依这类推。CK470000918DRH06ZUW143.352030143.362031143.402035143.462040NN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45页2.4.3 时间步长码表示相邻数据组之间观察时间间隔,不得缺省。时间步长码编码方法应按本标准3.4要求执行。 时间步长:观察(或计算)数据(值)时间间隔,惯用时间步长有2小时、6小时、1天等。 CK470000918DRH06ZUW143.3520301

34、43.362031143.402035143.462040NN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46页2.4.4 要素标识符组编列需要报送全部水文要素标识符,按本标准各章节要求次序编列。C格式编码中,只能有一个要素标识符组。 凡是需要编报水情信息,其要素标识符要一次定义完成。在数据组之间不能再出现任何标识符。不然为错误编码。CK470000918DRH06ZUW143.352030143.362031143.402035143.462040NNCK470000918DRH06ZU143.35W 2030143.362031143.402035143.462040NNCK470000918DRH

35、06ZU143.35 143.36143.40143.46W 2030203120352040NN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47页2.4.5 C格式编码中数据编列按以下要求执行:1 数据组中数据应与要素标识符组中编列对应水文要素标识符对应,数据之间由空格分隔; CH0335709010800DRD01ZQ6.191166.782266.802686.642196.391576.662256.642196.161116.622146.60208NN CH0335709010800DRD01ZQ6.191166.782266.802686.642191576.396.662256.6421

36、96.161116.622146.60208NN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48页2 需要编报数据按观察时间分组,同一观察时间全部数据为一个数据组,数据组应按时间次序编列;CH0335709010800DRD01ZQ6.191166.782266.802686.642196.391576.662256.642196.161116.622146.60208NN 图 C格式基本组成型式编码格式标识符水情站码观察时间NN要素标识符组要素标识符1要素标识符2数据组2数据1数据2数据1数据2数据组1时间步长码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49页3 第一个数据组应为观察时间码所对应数据,相邻数

37、据组之间时间间隔应与时间步长码定义时间一致;4 某一时间某个数据值未能取得时,应在对应位置上填列字符“N”;5 某一项目无编报任务或未达编报标按时,应在对应位置填列字符“M”。 CH0335709010800DRD01ZQ6.19116NN6.802686.642196.391576.662256.642196.161116.622146.60208NN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50页谢谢!提问时间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51页第三章 编码基本规则3.1 水情信息编码分类码3.2 水情站码3.3 观察时间码3.4 时间步长码3.5 要素标识符3.6 数据(值)编码编码格式标

38、识符水情站码观察时间码水文要素标识符数据(值)NN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52页3.1 水情信息编码分类码 3.1.1 水情信息编码分类码。依据水情站站类和水情信息特征,水情信息编码分为降水、河道、水库(湖泊)、闸坝、泵站、潮位、墒情、地下水、特殊水情、水文预报等10类。 在本标准中,“水情信息”专指为防汛、抗旱等特定任务需要信息,所以,本标准中水情信息分为降水、蒸发、河道水情、水库(湖泊)水情、闸坝水情、泵站水情、潮汐水情、沙情、冰情、土壤墒情、地下水情、特殊水情和水文预报等13类,不包含水质信息。本标准中,依据测站类别和编报内容将水情信息编码分为十大类。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

39、标准讲义第53页水情站有多个编报项目时,在同一份编码中,各类信息编码可编报水情信息及编列次序如表3.1.1所列。 序号水情信息编码类别编码分类码可编报水情信息及编列次序1降水P降水、蒸发2河道H降水、蒸发、河道水情、沙情、冰情3闸坝Z降水、蒸发、闸坝水情、沙情、冰情4水库(湖泊)K降水、蒸发、水库水情、冰情5泵站D降水、蒸发、泵站水情6潮位T降水、蒸发、潮汐水情7墒情M降水、蒸发、土壤墒情8地下水G降水、蒸发、地下水9特殊水情Y特殊水情10水文预报F水文预报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54页3.1.2 在编报水情信息时,应执行以下要求:1 水情信息编码分类码以及各类水情信息编码中可编报水

40、情信息应按表3.1.1要求执行;2 在同类水情信息编码中,各水情信息可在同一份水情信息编码中组合编报,也可单独编报。单独编报时,编码格式标识符仍采取所属测站编码格式标识符;3 仅编报降雨和蒸发信息时,各类水情站降水和蒸发信息能够编列在同一份信息编码中,编码格式标识符采取降水类编码格式标识符;4 降水类信息能够编列在河道、闸坝、水库(湖泊)、泵站、潮位、墒情、地下水类B格式编码之中。其它不一样类水情信息编码,应由各自编码格式标识符引导,单独编报,不得混合编报。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55页序号水情信息编码类别编码分类码可编报水情信息及编列次序1降水P降水、蒸发2河道H降水、蒸发、河道

41、水情、沙情、冰情3闸坝Z降水、蒸发、闸坝水情、沙情、冰情4水库(湖泊)K降水、蒸发、水库水情、冰情5泵站D降水、蒸发、泵站水情6潮位T降水、蒸发、潮汐水情7墒情M降水、蒸发、土壤墒情8地下水G降水、蒸发、地下水9特殊水情Y特殊水情10水文预报F水文预报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56页3.2 水情站码3.2.1 水情站码(简称站码或站号)是水情站标识。水情站与其站码应一一对应,含有唯一性。3.2.2 水情站码应采取国家统一编定站码。 当前,全国报汛采取是五位码,已出现站码不够用现象。有地方挪用别地域站码,曾造成了一定混乱现象,在全国新测站编码体系没有实施之前,编报水情信息仍沿用五位码。

42、新增编报内容,如墒情、泵站、地下水等,能够采取8位码。全国新测站编码体系实施之后,则采取全国统一新测站编码,即八位站码。 当一个水情站有几个观察断面时,每一个断面均应有一个唯一水情站码,这也是全国水文测站编码所要求“一断面一码”,而不是过去“一站一码”。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57页3.3 观察时间码 3.3.1 观察时间码表示水文要素值发生时间。对于时段平均值或时段累积值,对应观察时间为时段末时间。同一观察时间不一样水情信息,应只列一组观察时间码。一是观察时间码作用。二是怎样确定水情要素时段平均值或时段累积值观察时间。比如,日平均流量观察时间即为次日08时00分,旬、月降雨量观察时

43、间即为旬、月终了后次日(即11日、21日和下月1日)08时00分。三是要求了在编码中,对同一时间发生水情,不需要在每一要素前面都编列一组观察时间码,或者说,在一组观察时间之后,能够编列多组在这一时间发生水情现象。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58页3.3.2 观察时间码由月、日、时、分组成。 1 编码格式:MMDDHHNN。 2 说明: MM:表示月份,2位数字,取值0112; DD:表示日期,2位数字,取值0131; HH:表示小时,2位数字,取值0023; NN:表示分钟,2位数字,取值0059。比如,6月8日13时42分和7月8日13时45分, 过去编码均为 08137; 现在编码则

44、分别为 06081342 和 07081345。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59页3.3.3 编码中需要编写多组观察时间码时,从第2个观察时间码开始,由时间引导标识符“TT”引导。图 A格式不一样观察时间信息编码型式编码格式标识符水情站码观察时间1要素标识符1数据1TT要素标识符2数据2观察时间2要素标识符3数据3要素标识符4数据4NNH 37800 07141948 Z 22.70 ZS 4 Q 6.69 QS 3 TT 07150800 Z 22.64 ZS 4 Q 6.26 QS 1 NNP 47321 08170200 P6 3.5 WS 7 TT 08170800 P6 54

45、.9 PD 119.8 WS 7 NN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60页3.4 时间步长码3.4.1 时间步长码表示某组等时段水文数据之间时间间隔。图 C格式基本组成型式编码格式标识符水情站码观察时间NN要素标识符组要素标识符1要素标识符2数据组2数据1数据2数据1数据2数据组1时间步长码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61页3.4.2 时间步长码由标识符、时间类型和时间间隔组成。 1 编码格式: DRxnn。 2 说明: DR:时间步长码标识符; x:一个字母,表示时间类型,由M、X、D、H和N分别表示月、旬、日、小时、分钟; nn:由12位数字组成,表示与x对应时间长。时间步长码取

46、值范围按表3.4.2要求确定。代码单位nn范围DRN nn分0159DRH nn时0123DRD nn日0131DRM nn月0112表 时间间隔码取值范围表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62页CK470000918DRH06ZUW143.352030143.362031143.402035143.462040NNCH0335709010800DRD01ZQ6.19116NN6.802686.642196.391576.662256.642196.161116.622146.60208NN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63页3.5 要素标识符3.5.1 要素标识符由主代码、副代码、时

47、段码与属性码四部分组成。 1 编码格式为:主代码副代码 * 时段码属性码。 2 说明 主代码:水文要素类型码,1位; 副代码:对主代码作补充说明,1位; 时段码:水文要素所包括时段长,13位; 属性码:水文要素属性标识符,1位。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64页3.5.2 主代码是水文要素类型码。其要素分类及其类型码按表3.5.2要求执行。水文要素水文要素类型码1面积、气温A2水温C3密度D4蒸发量E5气压F6水深H7距离、长度L8土壤含水量M9降水P10流量Q11径流深R12含沙量S13时间、历时T14流速、速度V15水(径流)量W16水位、潮位Z序号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

48、第65页3.5.3 副代码是对所要表示水文要素主代码作补充说明,包含水文要素含有方位属性等。部分要素及其副代码按表3.5.3要求执行。表3.5.3未作要求,按各章节要求执行。 序号副代码含 义1U(闸、坝)上2B(闸、坝)下3L左4R右5I入流6G出流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66页3.5.4 时段码描述水文要素观察(或计算)值时段长度,按以下要求执行: 1 假如时段码所描述水文要素是一个连续值,如江河流量,则设定该水文要素值是时段平均值;若水文要素为累积值,如时段降水、蒸发量,则设定该水文要素值为时段总量;时段码是组成水文要素代码一个部分,不能作为一个独立要素编列。在水文要素代码中,

49、它赋予了该代码所包含时段概念。 假如该水文要素代码表示是流量、水位等值,则设定该水文要素是这个时段平均值;如:Q6,QD,QX,QM;。假如该水文要素代码表示是降雨、蒸发等值,则设定该水文要素为这个时段累积量,如:P6,PD,PX,PM;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67页2 报送水情信息时,年、月、旬、日时段码分别由Y、M、X、D表示;二十四小时以内时段码用对应小时数表示,1小时以内时段码用“F”加对应分钟数表示,分钟取值范围为0159;3 对于水文要素瞬时值,不列时段码。 为了直观、方便、易记,对二十四小时以内时段长用对应小时数表示,如P6、P2、P12分别表示6小时、2小时和12小时

50、降水量, QX 、QM分别表示旬、月平均流量。1小时以内时段码用“F”加对应分钟数表示,分钟取值范围为0159。如5分钟降雨,即为PF05;15分钟降雨,即为PF15。这主要是为了适应未来水文遥测系统数据报汛而设计。 如“Q”,即表示瞬时流量,“Z”表示瞬时水位。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68页3.5.5 属性码用于表示水文要素最高(或低)、最(或极)大(或小)等特征属性。水文要素最(极)大(高)、最(极)小(低)等属性分别用代码“M”、“N”表示。3.5.6 要素标识符应与对应水文要素观察(或计算)值关联编码,不能单独出现在信息编码中。属性码是为了表示水文特征属性而设计,如最高(或低

51、)、最(或极)大(或小)值等。假如某一水文要素属于特征数据,其代码中就必须含有属性码。不然,属性码能够缺省。 如:QM表示月平均流量;QMM表示月最大流量,QMN表示月最小流量。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69页主 副 时 属P 2 P2 2小时时段降雨量P 6 P6 6小时时段降雨量P D PD 日降雨量Q Q 瞬时流量Q D QD 日平均流量Q D M QDM 日最大流量Q I QI 入库流量Q I D M QIDM 日最大入库流量Q I D N QIDN 日最小入库流量Q I M M QIMM 月最大入库流量H X M HXM 旬最高水位H U HU 闸上瞬时水位H U X N H

52、UXN 闸上月最低水位H U X M HUXM 闸上月最高水位H X HX 地下水旬平均埋深 H X M HXM 地下水旬最大埋深 水文要素标识符组成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70页3.6 数据(值)编码3.6.1 在水情信息编码中,数据(值)采取实测值或计算值。基面以下水位值或零度以下温度值用负值表示。3.6.2 数据(值)单位和有效位数以本标准要求为准,未做要求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执行。 为了方便人工和计算机识别,降低犯错可能性,在本编码中,数据(值)均采取实际观察数据或计算值。数据值能够带小数点。 如某站水位为1235.46m,则水位数据应直接编码为“1235.46”;如某站流量为

53、13600m3/s,则流量数据应直接编码为“13600”。 基面以下水位值或零度以下温度值用负值表示,如某潮位站水位为基面下0.52m,则水位数据应直接编码为“-0.52”。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71页3.6.3 数据(值)应填列在与所属水文要素相对应要求位置上,由空格分隔。3.6.4 对准确性有质疑数据(值),在对应数据编码上加括号“()”。 因为测验或计算方面原因,假如对数据(值)精度或准确性有怀疑,应在数据(值)上加括号“( )”。如某站实测流量为6180 m3/s,当初流速大,忽略了测点流速偏角更正,计算完成后,认为精度有问题,则流量编码应为“(6180)”。水利部水文局

54、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72页谢谢!提问时间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73页第六章 河道水情编码6.1 普通要求6.2 标识符6.3 编码型式6.4 编码示例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74页6.1 普通要求6.1.1 在河道水情编码中,可编报降水、蒸发、河道水情、沙情、冰情等5类信息。 图6.1.1 河道水情可编报信息类基本格式编码格式标识符水情站码观察时间码降水信息类蒸发信息类NN沙情信息类冰情信息类河道水情类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75页6.1.2 河道水情编码内容包含水位、流量、断面面积、流速、波浪高、风力风向等。6.1.3 编报水位与流量时,水势与流量测法应同时

55、编列。水势为观察时水位改变趋势,当观察水位低于相邻前次即为落,反之即为涨;若相邻水位相同,即为平。流量流量标识符流量值QS流量测法HS水流特征水位标识符水位值ZS水势水位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76页6.1.4 水情站报送水位,应以基本水尺为准。6.1.5 凡指定编报流量水情站,每次编报水位时,应列报对应流量。当水情站水位没有实际应用价值时,可只编报流量值。6.1.6 编报实测流量时,应列报其对应水位。流量流量标识符流量值QS流量测法HS水流特征水位标识符水位值ZS水势水位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77页6.1.7 断面面积和流速可随实测流量一并编报。当编报流速时,可编列断面

56、平均流速和断面最大流速。6.1.8 每日8时应编报前一日日平均水情信息,并将每日8时作为前一日日平均水情编码观察时间。断面面积AC断面面积AS断面测法断面流速VA断面平均流速VM断面最大流速VS流速测法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78页6.1.9 编报旬、月水情特征值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当编列旬、月水情极值时,应同时编列发生时间。各项极值出现时间,不论相同是否,均应分别列报,不得省略;旬最高水位、最大流量及出现时间TM旬最高水位出现时间ZXM旬最高水位TM旬最大流量出现时间QXM旬最大流量TM 07231400 ZXM 24.53 TM 07231400 QXM 1420 TM 0

57、7271500 ZXN 21.53 TM 07271500 QXN 876 NN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79页 2 当编列旬、月水情均值时,应将旬、月终了后次日(即11日、21日和下月1日)8时作为观察时间; 3 一旬(月)内有2次或2次以上水情特征值相同时,则发生时间应编列第1次出现时间。旬平均水位、流量旬(月)时间码ZX旬平均水位QX旬平均流量ZM月平均水位QM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流量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80页6.1.10 河道水流特征分河水干涸、断流、起涨、洪峰、逆流和顺逆不定等6种情况。当出现河水干涸、断流、起涨、洪峰现象时,应马上编报。6.1.11 起涨水

58、位普通应在涨势显著后,马上补报起涨转折点水位。洪峰水位普通应在水势由涨趋平,判定已达峰顶时,应马上编报。6.1.12 河道发生干涸或断流现象时,应于开始发生时列报一次干涸或断流标志,以后可停顿编报。当河道再次过流时,应恢复正常编报。6.1.13 编报波浪高度时,应同时列报风力、风向。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81页6.2 标识符6.2.1 河道水情编码采取河道类编码格式及标识符。6.2.2 河道水情编码要素及标识符按表6.2.2要求执行。即AH、BH、CH和RAH共4种。序号编码要素标识符序号编码要素标识符1瞬时水位Z18旬平均流量QX2日平均水位ZD19月平均流量QM3旬平均水位ZX

59、20日最大流量QDM4月平均水位ZM21旬最大流量QXM5年平均水位ZY22月最大流量QMM6日最高水位ZDM23年最大流量QYM7旬最高水位ZXM24日最小流量QDN8月最高水位ZMM25旬最小流量QXN9年最高水位ZYM26月最小流量QMN10日最低水位ZDN27年最小流量QYN11旬最低水位ZXN28流量测法QS12月最低水位ZMN29断面面积AC13年最低水位ZYN30面积测法AS14水势状态ZS31断面平均流速VA15水流特征HS32断面最大流速VM16瞬时流量Q33流速测法VS17日平均流量QD34极值时间引导符TM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82页6.2.3 水位以米计,记

60、至2位小数。 如“25.53”即表示水位为25.53m。无小数位,可只列报整数位。如水位326.00米,可编列为“H 326”。 按标准总要求,基面高程以下水位用带负号 “-”数据表示,如某站水位在基面下0.65m,则表示为: H -0.65。 水利部水文局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讲义第83页水势状态类型落涨平ZS 456表6.2.4 水势状态类型及其代码6.2.4 水势状态类型及其代码按表6.2.4要求执行。河道水势和水位是一对关联信息,河道水势应编列于水位数据编码之后,中间不编列其它要素。水位标识符水位值ZS水势水位如某站某观察时间水位为167.98m,水势为涨,则编码应为:Z 167.98 Z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