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新人教-精讲版课件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新人教-精讲版课件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新人教-精讲版课件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新人教-精讲版课件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新人教-精讲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纲下载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纲解读1.识记: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特点,气压 带、风带的季节移动。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季 风的形成。3应用:运用气压带、风带、季风等知识解释 气候的形成、分布及特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夯基础析考点明考向提能力强专项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极地东风信风赤道低气压副热带高气压极地高气压(3)季节移动规律: 随 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 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 ,冬季 。太阳直射点偏北偏南特别关注(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

2、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 带风向相同。二、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3季风环流1月7月东亚季风A 季风C 季风南亚季风B 季风D 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北东北东南西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特别关注(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 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

3、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典型分布区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 、地形、洋流等。太阳辐射海陆分布考点一线串1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 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 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1)气压带:气压带分布成因特征气流影响气候极地高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干冷副极

4、地低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气压带分布成因特征气流影响气候副热带高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赤道低压带(1个)0附近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2)风带:风带分布风向属性(影响气候)北半球南半球极地东风带(2个)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冷中纬西风带(2个)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温湿低纬信风带(2个)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热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 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 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使

5、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出现明显不同的气候特征,因而形成比较典型的气候类型。比如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因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应用闯一关1(2012合肥联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 理由是_。(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_,原因是_。(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和_,那里一般是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和_,那里一般是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解析:本题通过气压带

6、、风带的分布来考查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气流运动及对气候影响。依据图示气流运动方向及纬度位置可知,A为盛行西风带,B为东北信风带,C为南半球盛行西风带,D为极地东风带,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为北半球冬季。答案:(1)冬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2)丰富A地(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 气流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4)南北纬60赤道地区低多阴雨天气南北纬30极地地区高多晴朗天气(5)终年温和湿润考点一线串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与

7、分布2季风的成因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印度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特别关注受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地区的风向日本及俄罗斯东南太平洋沿海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北印度洋沿岸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澳大利亚西北部夏季(1月):西北风;冬季(7月):东南风。技法一招鲜图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风带的

8、影响应用闯一关2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 向图,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1)(2)题。(1)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BC D解析:图中的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风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答案:C(2)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 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一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应存在着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答案:D考点一线

9、串 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都受中纬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 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控制,雨季

10、时受因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旱、雨两季技法一招鲜运用规律巧记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的主要特征 从降水形成的原因分析,总结出一般规律,再去记忆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的特点,即容易理解,又容易记。 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饱和凝结。有充足的水汽。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应用闯一关3下图中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 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2)题。(1)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 A B C D(2)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 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 A B C D解析:第(1)题,为西南风

11、,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北极圈以北)位置,因而可推知,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为夏至日,为冬至日,为二分日。第(2)题,根据风向可知,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都有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1)A(2)C(3)B例1(2011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1)(3)题。(1)此时,地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2)与地相比,地 ()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昼长年变化较小 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3)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解析第(1)题

12、,从图中可以看出陆地上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为北半球冬季,图示区域为北半球,风向右偏,地多吹西北风。第(2)题,地位于180经线以东,地位于180经线以西,故地比地较早进入新的一天。第(3)题,此时北半球为冬季,晨昏线与70N纬线相切,此时应为1月。答案(1)C(2)D(3)A例2(2010江苏高考)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右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读图,回答(1)(2)题。(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13、(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通过读析材料可以获取如下信息:(1)该题组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2)火山喷发的位置及火山灰漂移的方向。解析第(1)题,题目中提示冰岛位于“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据此可以判断导致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第(2)题,地球的外部圈层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冰岛火山灰先在大气圈中蔓延,经水圈和生物圈的迁移与搬运,后在岩石圈沉积而成为岩石圈的一

14、个组成部分。故其迁移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答案(1)B(2)A等温线的判读示意图等温线分布特征成因主要影响因素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因纬度不同而不同太阳辐射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海洋影响程度不同示意图等温线分布特征成因主要影响因素图示为北半球,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相反;7月,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相反A、B、C同纬度,B处内陆,夏温高于A、C两地,冬温低于A、C两地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地形示意图等温线分布特征成因主要影响因素暖流:向高纬方向凸出;寒流:向低纬方向凸出暖流增温,寒

15、流降温洋流盆地闭合曲线夏季是炎热中心,冬季是温暖中心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示意图等温线分布特征成因主要影响因素山地闭合曲线,冬季、夏季均为低温气温垂直递减,高度升高,气温约降低地势高锯齿状分布(横断山区)河谷、平原与高原、山地交错相间分布,气温高低不同地势高低起伏大(2012南昌六校联考)在下面等值线图中实线为一月平均气温(单位:),虚线为七月平均气温(单位:)。读图回答(1)(3)题。(1)下列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 A50N,120WB40N,120W C50N,80W D40N,80W(2)导致图中、两地七月等温线分别向北、向南凸出的 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海陆位置(3)据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该地区冬、夏南北气温梯度大约相同 B该地区一月和七月大陆等温线均明显向南弯曲 C该地区大陆气候的海洋性强 D该地区东部一月平均气温高于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选项中四地一月和七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