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同步练习-《论语》【含答案】_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同步练习-《论语》【含答案】_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同步练习-《论语》【含答案】_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同步练习-《论语》【含答案】_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同步练习-《论语》【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知其不可而为之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陈成子弑简公 ( ) 2孔子沐浴而朝( )( )3有心哉( )4鄙哉( )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 )6斯己而已矣( )7长沮、桀溺耦而耕( )8使子路问津焉( )9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10末之难矣( )11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 ) 12夫子怃然曰( ) 13遇丈人,以杖荷蓧( )1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 15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 )( ) 16见其二子焉( ) 17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 18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19不仕无义( )二、填空1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为什么要“沐浴而朝”?

2、。“不敢不告”说明孔子一方面 ; 另一方面 。接舆歌中的弦外之音: 4“孔子下,欲与之言”句可以窥见孔子一方面 ,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 。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此句丈人讽刺孔子 6子路对丈人 肯定,对 表反对。7荷蒉者的处世主张是 硁硁,象声词,击磬的声音,又形容词,识量浅狭、固执而不顾大义的样子,这里一语双关,借硁硁的磬声 8孔子与那些隐士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同: 异: 。写隐士的目的 9长沮的回答,是知津矣,意思是嘲讽孔子 10古人认为“凤鸟至,河出图”预示着 。三、简答题1、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3、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曰:“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注】石门:鲁国都城曲阜外城的城门。晨门:早晨看守城门的人。得己:即自得。(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

4、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注释】韫椟:收藏物件的柜子。(1)第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愿望?请概括。(2分)(2)第则中的“我待贾者”反映了孔子的什么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一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二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

5、?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墨子兼爱)21从以上两则材料看,孔子和墨子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2分)22结合上述材料,简析孔子和墨子的这种共同精神的背后有什么各自不同的目的。(4分)知其不可而为之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陈成子弑简公 ( ) 2孔子沐浴而朝( )( )3有心哉( )4鄙哉( )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 )6斯己而已矣( )7长沮、桀溺耦而耕( )8使子路问津焉( )9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10末之难矣( )11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 ) 12夫子怃然曰( ) 13遇丈人,以杖荷蓧( )14四体不勤,五谷

6、不分( )( ) 15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 )( ) 16、见其二子焉( ) 17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 ) 18、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 19不仕无义( )1杀2斋戒3孔子的磬声寄托了自己的心志4偏狭5匡正,挽回;及 6守己,指洁身自好7并排8渡口9动乱;这10辩驳11逃避坏人。意味着还怀有与有道者一起整顿天下的志向。辟世逃避社会,隐居。意味着对政治彻底失望。12怅惘失意的样子。13扛,担14四肢,劳15留 ,使吃 16使见17使清洁;重要的人际关系,指“君臣之义”而言。18跟19宜,指应该遵守的礼法和道德规范二、填空1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为什么要“沐浴而朝”? 答案:孔子

7、对这件事的重视。2“不敢不告”说明孔子一方面 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 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孔子的举动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味。 3接舆歌中的弦外之音: 凤鸟待圣君乃见”,当时政治礼崩乐坏,孔子不应该从政,而应该选择避乱隐居。4“孔子下,欲与之言”句可以窥见孔子一方面 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 ,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 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悲凉。 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此句丈人讽刺孔子 一味周游求仕,不事生产 6子路对丈人 肯定,对 表反对。答案:对他重视长幼之节表示肯定,但又对其废弃君臣

8、大义,独善其身的作为表示反对,认为应该从政济世,知其不可而为之。7荷蒉者的处世主张是 答案:做事不要太固执,要通达权变,洁身自好。 硁硁,象声词,击磬的声音,又形容词,识量浅狭、固执而不顾大义的样子,这里一语双关,借硁硁的磬声 批评孔子一味追求济世是浅薄固执。 8孔子与那些隐士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同: 异: 。写隐士的目的 答案:同,忧国忧民 ;异,孔子济世(入世) 隐士避世(出世)。写隐士的目的 ,文章把这些隐士和孔子放在一起,并不是要否定谁或者肯定谁,因为他们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把他们放一起可以衬托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艰难和可贵。 9长沮的回答,是知津矣,意思是嘲讽孔子 。答

9、案:周游列国,忙于求仕,应该很熟悉道路情况。10古人认为“凤鸟至,河出图”预示着 。答案:是圣人受命的祥瑞,预示着将出现太平盛世。 三、简答题1、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曰:“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注】石门:鲁国都城曲阜外城的城门。晨门:早晨看守城门的人。得己:即自得。(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

10、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三1(1)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可以用儒家本身的范畴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模式。在以修身为立足点(无论进还是退)这一点上,二者并无差异。(2分)(2)孔子明知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可能取得成功,但他还是一丝不苟地坚持做下去,不因为是否成功才决定做不做,而是因为应该做,就去做。孟子则认为人们应该在穷与达的不同境遇下采取不同的行为,能够理智、符合实际情况下思虑与奋斗。显然,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显得更加执著。(4分)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

11、与易也。”(论语微子)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注释】韫椟:收藏物件的柜子。(1)第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愿望?请概括。(2分)(2)第则中的“我待贾者”反映了孔子的什么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2(6分)(1)(2分)反映了孔子积极入世、改变无道社会的思想愿望。(2)(4分)反映了孔子渴望得到君王赏识(求仕做官)的心理。(1分)孔子周游列国,向各国君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就像藏在柜子中的宝玉渴望得到识货的商人一样,期待能够受到赏识,得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或施展才华的机会)。(3分,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一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二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墨子兼爱)21从以上两则材料看,孔子和墨子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2分)22结合上述材料,简析孔子和墨子的这种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