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生物学第八讲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1页
水处理生物学第八讲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2页
水处理生物学第八讲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3页
水处理生物学第八讲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4页
水处理生物学第八讲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2 水生微生物生态系统微生物生态系统: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存微生物与环境条件(包括动植物)之间通过能量、物质、信息等联系而构成含有一定结构和功效开放系统。 如:活性污泥微生物生态系统 “生物膜”微生物生态系统等。第1页第1页一、水体中微生物(1)水体中微生物起源: 水体中固有微生物, 来自土壤微生物, 来自空气微生物,来自生产和生活微生物。(2)水体中微生物群落: 海水微生物群落, 淡水微生物群落。第2页第2页二、水体自净和污染水体微生物生态(1)水体自净 水体自净:河流(水体)接纳了一定量有机污染物后,在物理、化学和水生物(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原因综合作用下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水

2、平和状态,这叫水体自净。 自净容量:是指在水体正常生物循环中能够净化有机污染物最大数量。 自净过程:污染物被稀释或沉淀,微生物作用,水体自净完毕,溶解氧恢复。第3页第3页 自净过程: 污染物被稀释或沉淀,微生物作用,水体自净完成,溶解氧恢复。第4页第4页河流污染对水生物影响 第5页第5页 衡量水体自净指标P/H 指数:这是一个很以便指标,P 代表光合自养型微生物,H 代表异养型微生物,两者比即 P/H 指数。 P/H 指数反应水体污染和自净程度。氧浓度昼夜改变幅度(氧垂曲线):水体中溶解氧由空气中氧溶于水而得到补充,同时也靠光合自养型微生物光合作用放出氧得到补充。对于后一个氧起源,阳光照射是关

3、键原因,夜晚由于光合作用停止,会使水中溶解氧浓度下降,造成白天和夜晚水中溶解氧浓度差别。 P/H 指数高,则溶解氧昼夜差别大,溶解氧浓度昼夜差别增大即完毕自净过程。第6页第6页(2)水体污染和污染水体微生物生态 水体污染对生物影响: 水体污染后,其中微生物将发生改变,这与污染物数量和种类有密切关系。 污化系统: 污染物排入水体后水质发生一系列改变,靠近污染源往往污染较严重,因河水有自净能力,随距离增长河水逐步净化。依据这个原理,能够将水体划分为一系列带:多污带、a-中污带、-中污带和寡污带。第7页第7页多污带多污带位于排污口之后区段,水呈暗灰色,很浑浊;含大量有机物, BOD 高,溶解氧极低(

4、或无),为厌氧状态;在此处,有机物厌氧分解,产生 H2S、CO2和 CH4 等气体;水生生物种类很少,以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主。第8页第8页a-中污带a-中污带在多污带下游,水为灰色;溶解氧少,为半厌氧状态,有机物量减少,BOD 下降;水面上有泡沫和浮泥,有 NH3、氨基酸及 H2S;生物种类比多污带稍多。 a-中污带处细菌数量较多,有蓝类和原生动物出现。第9页第9页-中污带-中污带在 a-中污带之后,水浑浊度减少;有机物较少, BOD 和悬浮物含量低,溶解氧浓度升高;由于 NH3 和 H2S 分别氧化为 NO3- 和 SO42- ,两者含量均减少。此处细菌数量减少,藻类大量繁殖,水生植物出现

5、。-中污带处,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及昆虫出现。第10页第10页寡污带寡污带在-中污带之后,它标志着河流自净过程已完毕;有机物所有无机化, BOD 和悬浮物含量极低,H2S 消失;细菌很少,水浑浊度低,溶解氧恢复到正常含量。寡污带批示生物有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水生植物及鱼。第11页第11页 水体有机污染指标:BIP 指数 BIP = A:有叶绿素微生物数, B:无叶绿素微生物数。 值越高,表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越高。 BIP 值 水质评价 0 8 清洁水 8 20 轻度污染水 20 60 中度污染水 60 100 严重污染水 第12页第12页细菌菌落总数(CFU)细菌菌落总数: 是指 lmL水

6、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 37 培养 24h 后所生长出来细菌菌落总数。 它用于批示被检水源水受有机物污染程度。 在饮用水中所测得细菌菌落总数除阐明水被生活废物污染程度外,还批示该饮用水能否饮用。 但水源水中细菌菌落总数不能阐明污染起源。因此,结合大肠菌群数以判断水污染源和安全程度更全面。第13页第13页总大肠菌群(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群) 粪便污染是水体中致病性微生物主要起源,大肠菌群数量表示有两种办法:一是“大肠菌群数”,亦称“大肠菌群指数”,即 1L 水中所含大肠菌群数量;另一办法是“大肠菌群值”,为水样中可检出 1 个大肠菌群最小水样体积(毫升数)。两者关系为: 大肠菌群值 = 第14页

7、第14页微型生物监测 水体中微型生物,包括原生动物、藻类及微型后生动物,与水体污染情况有着密切关系。 采用 PFU (Polyurethane Foam Unit,简称 PFU)办法,对水体内微型生物富集后进行测定。本办法采用含有些人工基质一定大小聚氨酯泡沫塑料块群集水体中微型生物群落,在水中暴露一定期间后,把 PFU 内水(含微型生物群落)挤出来,置于烧杯中,测定微型生物群落中各种结构功效参数,根据参数改变,评价水质。第15页第15页(3)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 在水体中,普通氮和磷是藻类生长限制因子,在贫营养水体中,由于营养物质(主要是氮、磷)有限,水体内自养型藻类生长受到限制,水质

8、保持比较清洁状态。但由于一些原因,尤其是人类活动,使营养物质伴随排入污染物质大量进入水体,结果造成水体中藻类过量繁殖,水体出现富营养化。 当氮达到0.3mg/L 以上和磷达到 0.02mg/L 以上时,水环境最适合藻类生长,出现富营养化。第16页第16页 当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时,藻类大量繁殖,但是藻类种类很少,往往以蓝藻(蓝细菌)占优势,主要是微囊藻属、腔球藻属和鱼腥藻属等。营养状态总磷 ( mg/L )无机氮 ( mg/L )营养状态总磷 ( mg/L )无机氮 ( mg/L )极贫营养 0.0050.11.5中营养0.01 0.030.3 0.65水域营养状态分类 第17页第17页 水体富营

9、养化评价 评价水体富营养化办法有:观测蓝藻等批示生物;测定生物量;测定原初生产力;测定透明度;测定 N、P 等营养物质。 普通将五方面指标综合起来对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做出全面、充足评价。第18页第18页 水体富营养化防治 对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要求氨氮控制在 15mg/L 下列,总磷控制在 lmg/L 下列。 发生富营养化过程和机理十分复杂,当前人们结识还很少,需要加强对水体富营养化研究,摸索其发生机理,及时预报,减少其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损失。 第19页第19页三、微生物之间互相关系 生物之间互相关系能够归纳为三种情况:一个生物生长和代谢,对另一个生物产生有利影响,或互相有利;一个生物对另一个生

10、物产生不利作用,或互相有害;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无主要或故意义互相影响。第20页第20页(1) 互生关系 : 两种不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生活条件。彼此又能单独生活。 如:氧化塘中藻类和细菌。CO2+光 O2 好氧细菌无机物,二氧化碳废水中有机物藻类第21页第21页(2) 共生关系: 两种不同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形成一个相互分工生理整体不能分开。(3)猎食关系 : 一个生物以另一个生物为食料。 比如,原生动物和细菌间。 原生动物吃掉一部分细菌,促进生物凝聚作用,使出水清澈。但细菌被吃过多或活性污泥结构破坏过大,就会产生不利影响。第22页第22页(4)寄生关系 一

11、个生物生活在另一个生物体内,取得营养用以生长和繁殖。但使后者生长受到影响。 如:细菌和噬菌体。(5)拮抗关系 一个微生物产生不利于另一个微生物生存代谢产物,该代谢产物能使另一个微生物生长受克制甚至死亡。 比如:青霉产生青霉素克制细菌生长繁殖第23页第23页第四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与基因工程4.1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一、微生物遗传与变异遗传:是指生物亲代传递给其子代一套遗传信息特性。变异:生物体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一些遗传信息发生 改变,称为变异。遗传型:生物体所携带全部遗传因子或基因总称。表型:含有一定遗传型个体,在特定外界环境中,经过 生长和发育所表现出来种种形态和生理特性总和。饰变:一样遗传

12、型生物,在不同外界条件下,会展现不同表型。(不能遗传)第24页第24页(1)遗传物质在细胞中存在方式细胞水平:大部或几乎全部DNA都在细胞核或核质体中。细胞核水平:除了核或核质体外,在细胞质中还存在着一些能自主复制另一类遗传物质,广义地讲,它们都可称作质粒。(抗药性因子,R因子)染色体水平:不同生物体在一个细胞核内,往往有不同数目标染色体。核酸水平: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只有部分病毒遗传物质是RNA。第25页第25页基因水平:在生物体内,一切含有自主复制能力遗传功效单位,都可称为基因。密码子水平:遗传密码就是指DNA链上各个核苷酸特定排列顺序,每个密码子是由三个核苷酸顺序决定,它是负载遗

13、传信息基本单位。 “起读”:AUG, “终止”:UAA, UGA, UAG。核苷酸水平:DNA 组分中,都只有腺苷酸(A MP)、胸苷酸(TMP)、鸟苷酸(GMP)和胞苷酸(CMP)4 种脱氧核苷酸。RNA中,A、G、C、U。第26页第26页(2)基因突变 突变:就是遗传物质中核苷酸顺序忽然发生了稳定可遗传改变。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又称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两类。 基因突变:是由于DNA链上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而引起。 染色体畸变:是 DNA 大段改变(损伤)现象,表现为染色体添加即插入、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第27页第27页基因突变特点:不相应性;稀有性;自发性;独立性;诱变性;可逆性

14、;稳定性。第28页第28页 突变机制:凡能明显提升突变频率理化因了,都可称为诱变剂。诱变机制: 碱基正确置换(转换、颠换), 移码突变, 染色体畸变。自发突变机制: 背景辐射和环境原因诱变, 微生物本身代谢产物诱变。第29页第29页突变机制第30页第30页(3)突变与育种自发突变与育种: 从生产中选育; 定向哺育优良菌种(驯化)。 法国卡尔密脱(Calmette)和介林(Guerin)两人曾把牛型结核杆菌接在牛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上,他们坚韧不拔地连续移种了 230 多代,前后用了 13 年时间,直至1923 年才终于取得明显减毒结核杆菌卡介苗(BCG)。第31页第31页诱变育种: 是利用物

15、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微生物细胞群,增进其突变频率大幅度提升,然后设法采用简便、快速和高效筛选办法,从中挑选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突变株,以供生产实践或科学试验之用。第32页第32页二、基因工程原理及其在水处理中应用(1)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把来自不同性状个体细胞遗传物质转移到一起,使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品种。转化: 受体细胞直接吸取来自供体细胞 DNA 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基因组里,从而取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现象,称为转化。第33页第33页转化全过程示意图 第34页第34页 转导: 以完全或部分缺点噬菌体作为媒介,把供体细胞 DNA 片段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去,并使后者发生遗传变异,这种现象称为转导。普遍性转导:通过完全缺点噬菌体对供菌体任何 DNA 片段“误包”。不足转导:通过部分缺点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第35页第35页结合: 供体菌和受体菌之间直接接触,前者部分 DNA 进入后者细胞内,并与其核染色体发生互换、整合,从而使后者取得供体菌遗传性状,这种现象称为结合,也称为杂交。原生质体融合: 经过人为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两个细胞原生质体发生融合,进而发生遗传重组,并产生同时带有双亲性状融合体过程。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杂交方法所面临远缘杂交障碍。第36页第36页(2)基因工程原理基因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