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陕西省宝鸡市高考地理文综专项突破模拟试题(二模)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届陕西省宝鸡市高考地理文综专项突破模拟试题(二模)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届陕西省宝鸡市高考地理文综专项突破模拟试题(二模)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届陕西省宝鸡市高考地理文综专项突破模拟试题(二模)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届陕西省宝鸡市高考地理文综专项突破模拟试题(二模)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3Q O2022届陕西省宝鸡市高考地理文综专项突破模拟试题(二模)一、选一选: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题目要求的。玛仁糖()是丝绸之路时期国内外商队往来时携带的重要食物,主要是用核桃仁、玉米饴、 葡萄干、枣等原料熬制成的族特色食品。喀什地区制作玛仁糖的原料十分优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玛仁糖是丝绸之路时期国内外商队往来时携带的重要食物,是因为玛仁糖()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口感香醇,甜而没有腻无公害食品质地紧实,水分少A. 0(3)B. C.D.喀什地区制作玛仁糖的原料优良,其优势条件是()A.原料筛选严格,制作工艺精湛B.绿洲分布广,土层深厚

2、肥沃C.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D.高山冰雪融水充足,水质清澈【答案】l.B2.C【解析】1题详解】题意表明,“玛仁糖是丝绸之路时期国内外商队往来时携带的重要食物,这些商队运输距离遥 远,行走时间长,中途有许多无人烟之地,食物补充少,为了保持商队人员的体力,所携带的 食物必须营养丰富,利于长时间保存,且体积较小。“玛仁糖”由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枣 等原料熬制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利于商队人员补充营养,符合题意;“玛仁糖”口感香 醇,甜而没有腻,但这与作为商队食物关系没有大,没有符合题意;“玛仁糖”无公害食品, 但这与作为商队食物关系没有大,没有符合题意:“玛仁糖”质地紧实,水分少,因此

3、体积小, 易保存,便利商队携带和保存,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o故选B。【2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玛仁糖”由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枣等原料熬制成,喀什地区纬度较高, 夏季白昼时间长,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大陆性强,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因此当地核桃、 玉米、葡债、枣的品质优良,C符合题意。原料筛选严格,制作工艺精湛,与制作“玛仁糖”的原料优良关系没有大,A没有符合题意。绿洲分布广,土层深厚肥沃,原料产量影响较大,对 原料的品质影响没有大,B没有符合题意。高山冰雪融水充足,水质清澈,对制作“玛仁糖”的 原料优良影响没有大,D没有符合题意。故选C。三杨庄遗址位于河南省三杨

4、庄村古黄河滩地,遗址内发现的农田高低起伏,垄台和垄沟相 间分布,以南北走向居多。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农田耕作提供了资料,研究者推测,农田 遗址采用了图所示的耕作方式,即春季播种于垄沟,夏季幼苗长大,培土之后,就变成垄台耕 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三杨庄遗址保存至今的主要原因A.气候干旱B.植被覆盖.田垄呈南北走向最有利于A.促进排水,减轻土地盐碱化C.引导水汽,增加土壤含水量.图所示种植方式的主要作用有C.淤沙深埋D.地形遮挡B.减缓风速,避免水分蒸发D.抵御洪水,预防严重涝情保持土地肥力延长生长同期减轻春季旱情减小昼夜温差A.B.C.D.【答案】3.C4. A 5, B

5、【解析】本题以河南省三杨庄村古黄河滩地的三杨庄遗址为背景考查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发展 的措施。【3题详解】根据材料三杨庄遗址位于河南省三杨庄村古黄河滩地,得以保留至今的原因是由于黄河带来大量泥沙将遗址淹没,填埋地下,在后来的时间里没有受到人类获得影响,得以保留至今,故选 C.而植被覆盖、地形遮挡都没有能避免人类获得对其进行破坏,B、D错误:而该区域位于我 故季风区气候较为湿润,A错;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技术的作用。根据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黄河滩地上地势低平,排水没有畅, 没有合理的灌溉易导致土壤的盐碱化,该地田垄呈南北走向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加排水,减少下 渗,减轻该地的土壤盐

6、碱化,A正确。引导水汽,增加土壤含水量是垄沟和垄台的作用,跟走 向没关系,C错;垄台和垄沟的高度和宽较小,没有具备抵御洪水,预防严重涝情的功能,错 误。故选C【5题详解】根据图所示的耕作方式,即春季播种于垄沟,夏季幼苗长大,培土之后,就变成垄台耕作,且 该区域为我国季风区,春节气温回升快,这样栽种在垄沟有利于汇聚水分,缓解旱情正确, 将作物两侧的土培在作物周围有利保持土地肥力,确保作物的顺利生长,正确;一个地方生 长周期的长短与当地热量相关,该种耕种方式没有具备这样的功能,错;同样该种耕种方式 也没有起到减小昼夜温差的作用错误,故选B。左图为热岛强度(UHI)是指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

7、右图为我国华北某特大城市热 岛效应强度(UHI)的季节和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月份(方)fl liii_i_ iiiil月份(方)fl liii_i_ iiiil J 1 _1_1_1_L-l-1I_i_1 05101520时间(h)B.B.春季多大风降低了热岛效应强度D.日较差小于年较差6.一年中,该城市()A.秋季热岛效应强度最强C.中午前后强度由右图可以判断,该城市的热岛强度的逐时变化表明B. 5时8时,市区均温D. 15B. 5时8时,市区均温D. 15时22时,市区升温显著B.日变化与昼夜长短无相关性D.夏季郊区的植被长势C. 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持续加强.热岛效应强度

8、日变化的季节差异反映出()A.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差异C.春季郊区气温日较差最小【答案】6. B7. A8, D【解析】【6题详解】一般我们把35月视为春季,68视为夏季,910月视为秋季,122月视为冬季。读图可知, 秋季中10月和11月的热岛强度较低,而冬季每月的热岛强度都较高,因此一年中,该城市冬 季热岛效应强度最强,没有是秋季,A错误。图中显示,该城市35月风速,热岛强度降低, 因此春季多大风降低了热岛效应强度,B正确。右图显示,没有同季节热岛强度出现值的时间 没有同,但中午前后各季节的热岛强度都较小,没有是,C错误。从左图可以看出,各月平均 热岛强度在一年中相差0.4左右,从右图可以看

9、出,热岛强度之中最小相差(夏季)2C左右, 很明显,日较差大于年较差,D错误。故选B。【7题详解】由右图可以看出,22时次日7时,城市热岛强度,因此热岛环流最强,A正确。之中,气温 值一般出现在午后,5时8时,一般位于日出前后,太阳辐射较弱,因此此时市区均温没有是, B错误。图中显示,秋季和冬季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有明显降低的时段,因此没有是持续 加强,C错误。一般情况下,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即14时,以后气温应呈下降趋势,因此 15时22时,市区没有会升温显著,D错误。故选A。【8题详解】右图中显示,在一年中,夏季的热岛效应强度日变化最小,冬季、秋季和春季0时7时,热岛 强度,而夏季这一

10、时段热岛强度明显较低,导致热岛强度日变化较小,这说明夏季郊区夜晚气 温没有低,导致夏季城市与郊区相差没有大,这是因为夏季郊区植被茂盛,调节气温的功能强, 夜晚降温慢,导致夏季此时段热岛强度明显低于另外三个季节,从而导致夏季的热岛效应强度日变化最小,D符合题意。右图中显示,该城市春、秋、冬三季热岛效应强度日变化差值相差 没有大,而这三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差异较大,因此说明热岛强度的日变化与正午太阳高度 季节差异关系没有大,排除A。热岛效应强度日变化的季节差异没有能反映出日变化与昼夜长 短无相关性,排除B。春季时,华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郊区气温日较差应较大,旦热岛效 应强度日变化的季节差异没有能

11、反映出春季郊区气温日较差最小,排除C。故选D。法国依云小镇是世界特色小镇的典范,以温泉养生为主题特色,温泉养生的发展距今已有 近200年历史,当前已逐步形成了以天然矿泉水制造、温泉疗养为主导,商务会展、户外运动、 旅游观光、美体等为衍生的产业体系。在矿泉水制造商的组织下,依云小镇成立了 APM协会, 成员包括水源地周围的村民,由协会出资鼓励当地居民多植树,保护土壤,尽量没有使用化肥。 下图为依云小镇地理位置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例O 图例O 城镇国界线.某摄影师准备拍摄一张依云小镇的风光相片,呈现出小镇、雪山、湖水、阳光的美丽景色,的拍摄时间和角度可以选择()A.春季甲A.春季甲B.夏季

12、乙C.春季丙D.夏季丁.依云小镇当前产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A.风A.风景秀丽B.地租便宜C.交通便利D.产业基础好.依云小镇成立APM协会有利于() 保护依云水资源促进依云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美化环境当地农业增产增收A.B. C.D.【答案】9. B10. D 11, A【解析】【9题详解】依云小镇位于湖南岸,雪山应该位于勃朗峰或阿尔卑斯山上,小镇、雪山都位于图中的湖的南 侧;要拍摄到湖水、小镇、雪山,拍摄者的位置应该在湖北岸甲、乙处;阳光夏季更充足,因 此的时间和角度是夏季、乙处。B正确。【10题详解】法国依云小镇是世界特色小镇的典范,以温泉养生为主题特色,温泉养生的发展距今已有近200

13、 年历史逐步形成了以天然矿泉水制造、温泉疗养为主导,商务会展、户外运动、旅游观光、 美体等为衍生的产业体系,由此可见,当前依云小镇产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产业基础好。 该地依山傍湖,风景秀丽,交通便利是优势条件,但没有是最主要的优势条件;该地远离大城 市,地租相对便宜,但也没有是主要优势条件。故选D【11题详解】APM协会成员包括水源地周围的村民,由协会出资鼓励当地居民多植树,保护土壤,尽量没有 使用化肥,这样做可以美化环境,保护好水源地的水质,进而促进依云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当地农业增产增收影响较小。故选A。二、非选一选(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

14、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甲河水系为南美洲第三大水系,发源于圭亚那高原,流域面积约88万平方千米(下图)。河 流上游水流湍急,沿途接纳众多支流;河口三角洲一带满布沼泽,洪水定期泛滥。该河一年中 会出现两次沙峰(河水中含沙量大)。(1)指出甲河河口处洪水泛滥的时间,并说明理由。(2)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A-B河段航运高的原因。(3)分析甲河一年中汛期出现前后两次沙峰的成因。(4)你是否赞成甲河大力发展水电?请说明理由。【答案】(1)510月(或夏季);甲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510月为湿季,

15、降水丰富,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此时会出现洪水泛滥现象。(2)A-B河段降水量大、汇大,河流径大;流经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水流平稳,航运高。(3)在汛期的涨水季节,增大,河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大,形成次沙峰。在汛 期的退水期间,干流水位下降,干支流比降增大,支流流速增大,支流回水携带汛期时淤积的 泥沙重新流入干流,从而产生了第二次沙峰。(4)赞成。理由:甲河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发展水电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修建大坝具有 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没有赞成。理由:甲河流域人口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电 力需求较小;交通没有便,技术较落后,发展水电能力有限;建坝可能破坏河流生态。【

16、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南美洲北部的奥里诺科河流域为背景,以相关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 及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航运、含沙量季节变化、水电开发评价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相关 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甲河河口处洪水泛滥的时间应根据流域内气候特征进行判断。材料信息表明,甲河 水系为南美洲第三大水系,发源于圭亚那高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美洲圭亚那高原属热带 草原气候,因此甲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北半球夏半年(510月)当地受赤 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容易形成丰富的降水,河流径流补给量大,径,加上河口三 角洲地势低平,此时甲河河口处会出现洪水泛滥

17、现象。(2)题意表明,A-B河段航运高的原因应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图中显示,A-B河段流经平原 地区,地形平坦,水流平稳,河流侧蚀明显,河道宽阔;A-B河段的干支流流域降水量大、河 水补给量,图中显示,该河段有大量支流汇入,汇大,使得河流径大,河水较深,因此航运高。 (3)甲河一年中汛期出现前后两次沙峰的成因应从径流变化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当地纬度低,受 赤道低气压带时间相对较长,甲河流域雨季开始时,河流开始增大,流速增大,流水的侵蚀与 搬运能力增强,大量泥沙进入河流,使得河流含沙量大,形成次沙峰。在河流汛期维持期间, 干流水位高,对支流河水具有顶托作用,支流流速下降,泥沙在支流沉积,河流含沙

18、量变小。 雨季节结束时,径流补给量减少,干流水位下降,干支流水位差异加大,支流流速增大,支流 携带汛期时淤积的泥沙重新流入干流,从而产生了第二次沙峰。(4)本试题为开放性试题,注意一定要明确的表明观点,然后对自己的观点说明相应的理由,切 忌模棱两可。如果选择赞成,则理由应从水能资源、水电开发的效益等方面阐述,图中显示, 甲河上游等高线密集,落差大,该河流域降水丰富,水量大,因此该河水能资源丰富,能够大 力发展水电;发展水电可以提供清洁的能源,促进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开发水电而修建大 坝还具有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如果选择没有赞成,则理由主要从水电需求、技术、 生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甲河主

19、要流经委内瑞拉,该国是世界上主要石油生产国,能源充足,没 有需要大量开发水电补充能源:甲河流域人口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水电市场需求量小;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没有高,交通没有便,技术较落后,开发水电的资金、技术等能力有限;大 力开发水电,就必须在河流上修建多个大坝,修建水坝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点睛】奥里诺科河发源于委内瑞拉与巴西交界的帕里马山脉德尔加多查尔包德山西坡。呈弧 形绕行于圭亚那高原西、北部边缘,向东注入大西洋。奥里诺科河及其支流组成南美洲4大水 系中最北部的水系,其边界西、北抵安第斯山脉,东接圭亚那高原,南接亚马逊河流域分水岭, 流域面积94.8万平方千米。干流发源于圭亚那

20、高原,形成一巨大弧形,流径约2740千米,然 后注入大西洋。奥里诺科河年均径7947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约3.52亿吨。中游平均河宽 1-1.5千米(有时达3千米),水深102。米,下游平均河宽2km左右,平均河槽深度为1025 米,深度50米,水位年变幅12米。从流入大海的水量来看,在世界大江大河中居第3位,用 输沙量来衡量,居世界第11位。.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大兴安岭余脉的黄岗岭,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0-1,一年中有150-200天 在0上下波动。由花岗岩组成的山岭上,有两种截.然没有同的地貌:北部是与云南路南石林 相似但又有差异的地貌景观阿斯塔图石林,其沿山脊线

21、延伸,岩层像“千层饼”状错落有 致,成为鸟类的“天堂”;而南部有大大小小数百个石臼(坑穴)。某科考团队十多年跟踪记录,(1)阿斯塔图石林并非与云南路南石林一样属喀斯特地貌,请从岩石类型、气候条件印证以上观 点。(2)简述阿斯塔图石林对当地动植物生存创造的有利条件。(3)水在自然界中固、液态变化深刻影响着岩石。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推测大青山石臼扩大的原 因。【答案】(1)阿斯塔图石林属于花岗岩,路南石林属于石灰岩;阿斯塔图石林所在地区海拔、纬 度较高,气温较低;阿斯塔图石林属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年降水量较少。 (2)错落有致的岩层形成天然洞穴,在背风坡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冬季阻

22、挡了寒冷的西北风, 为动植物提供了温暖的生长环境。(3)当地晴天较多,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岩石多裂隙;偏西风强劲,携带湖泊水汽进入岩 石缝隙中,在凹陷处汇集;气温多在0左右,缝隙中的水易产生冻融现象(或冰劈作用),结 冰时撑开了石臼缝隙,融冰时水进一步渗入岩石缝隙中,如此循环往复,使石臼没有断扩大。【解析】【分析】本题以大兴安岭局部的地貌特征为材料背景,考查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区域自然环境对生物生 存的影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 的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本题明确要求从岩石类型、气候条件来分析。岩石类型方面,由材料可知,阿斯塔 图石林属

23、于花岗岩,而路南石林属于石灰岩。气候条件方面,阿斯塔图石林位于大兴安岭地区, 大兴安岭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 降水量较少,而云南路南石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阿斯塔图石林位于长白山余脉的 黄岗岭,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01, 年中有150-200天在0C上下波动,纬度较 高,气温较低;而云南路南石林虽位于云贵高原,但平均海拔较低,纬度低,气温高。(2)由材料可知,阿斯塔图石林沿山脊线延伸,岩层像“千层饼”状。错落有致的岩层形成天然 洞穴,在背风坡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在冬季可以阻挡寒冷的西北风,为动植物提供了温暖 的生长环境和越

24、冬条件。(3)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由材料可知,石臼位于山脉南部,白天气温高,夜间 温度低,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岩石易受破坏,裂隙发育;冬春季节,偏西风强劲,携带 山脉西侧达里湖、岗更湖湖泊水汽进入岩石缝隙,在凹陷处汇集:年平均气温0-1, 一年中有 150-200天在09上下波动,气温较低,缝隙中的水易产生冻融现象(或冰劈作用),结冰时撑开 了石臼缝隙,融冰时水进一步渗入岩石缝隙中,如此循环往复,使石臼没有断扩大。(二)选考题:共25分。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地理 选做题(10分),请认真阅读试题作答要求,此栏只供一题作答,并必须用2B铅笔 将选作题目对应题号后面的方框涂满、涂黑,勿多涂、漏涂。.【旅游地理】位于尼泊尔中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博卡拉(见下图),依偎在终年积雪的安娜普纳山脉和 鱼尾峰下,傍着迷人的佩瓦湖,苍翠繁茂的植被和壮丽的雪山风光形成强烈对比,成为尼泊尔的高山徒步旅游地点之一。每年10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