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文档实用文档文案大全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实用文档文案大全文案大全第六章力矩分配法.传递系数c与杆件刚度和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v).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V ).力矩分配法所得结果是否正确,仅需校核交于各结点的杆端弯矩是否平衡.(X ).力矩分配法经一个循环计算后,分配过程中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是传递弯矩的代数 和.(V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汇交与每一结点各杆端力矩分配系数总和为1,则表明力矩分配系数的计算绝对无错误.(X ).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与同一结点的杆端弯矩之和与结点不平衡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同.(x ).力矩分配法是以位移法为基
2、础的渐进法,这种计算方法不但可以获得近似解,也可获得精确解.(V ).在任何,f#况下,力矩分配法的计算结构都是近似的.(x ).力矩分配系数是杆件两端弯矩的比值.(x )2 -.图布刚架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 McB=-ql /16( x )题10图题11图题12图.图示连续梁,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bc=-M/2. ( X ).图示刚架可利用力矩分配法求解 .(,) TOC o 1-5 h z .力矩分配法就是按分配系数分配结点不平衡力矩到各杆端的一种方法.(X ).在力矩分配法中,同一刚性结点处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等于1.( V ).转动刚度(杆端劲度)S只与杆件线刚度和其远
3、端的支承情况有关.(V ).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果是精确的.(V ).力矩分配法仅适用于解无线位移结构.(V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杆端AC的分配系数18/29 .(V)AC题18图题19图题21图.图示杆AB与CD的EI, l相等,但A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Sab大于C端的劲度系数(转 动刚度)SCD .( V ).力矩分配法计算荷载作用问题时,结点最初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仅是交于结点各杆 端固端弯矩的代数和.(X ).若使图示刚架结点A处三杆具有相同的力矩分配系数,应使三杆A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之比为:1:1:1.( V ) TOC o 1-5 h z .有结点
4、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X ).计算有侧移刚架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采用力矩分配法.(V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X )二选择题.图示结构汇交于 A的各杆件抗弯劲度系数之和为Sa ,则AB杆A端的分配系数为A.AB4i AB /SaB.AB3iAB/SaC.A.AB4i AB /SaB.AB3iAB/SaC.AB2iAB/SaD.ABi AB /Sa.图示结构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为:(D )A44/111/21/34/9.在图示连续梁中,对结点B进行力矩分配的物理意义表示(D )A.同时放松结点B和结点CB.同时
5、固定结点B和结点CC.固定结点B,放松结点C D.固定结点C,放松结点BH j打印f I /巴题3图.图示等截面杆件,B端为定向支座,A端发生单位角位移,其传递系数为(C )Cab=1Cab =1/2Cab =-1Cab =0.等直杆件AB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ab : (A)A与B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B只与B端的支承条件有关C与A、B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D只与A端支承条件有关.等直杆件AB的弯矩传递系数 Cab: (B)A与B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B只与B端的支承条件有关C与A、B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D只与A端支承条件有关.当杆件刚度(劲度)系数Sab =3i时,杆的B端为:(C)A自由
6、端B固定端C校支承D定向支承.力矩分配法计算得出的结果( D)A 一定是近似解B不是精确解C是精确解D可能为近似解,也可能是精确解。.力矩分配法中的传递弯矩等于(B)A固端弯矩B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C固端弯矩乘以传递系数D不平衡力矩乘以传递系数.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弯矩等于(C)A固端弯矩B远端弯矩C不平衡弯矩(即约束力矩)乘以分配系数再改变符号D固端弯矩乘以分配系数11.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11.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则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为(C )A.箝1A.箝1B. Pl163 ,C. -M- Pl161 D. -Pl812.12.图示对称刚架在结点力偶矩作用下,弯矩
7、图的正确形状是:(C ).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为(C )A.100 kN mB.125 kN mC.-100 kN mD.-75 kN m题13图ABAD为:(C 题13图ABAD为:(C ) TOC o 1-5 h z 1/2,1/6ABAD4/11,1/8ABAD1/2,1/8ABAD4/11,1/6AB AD.图示结构(EI=常数),在荷载彳用下,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为:(D )2222油Ifi pA. ql /12 3Pl/16B. ql /12 3Pl /16 C.ql /8 3Pl /4 D. ql /12油Ifi p/巴叫;心.-飞河.图示结构
8、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Ma为:(B )pl/62pl/317Pl/24Wpl/3.图示结构,汇交于结点 A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为:(C )A.ABAD 1/4,ACA.ABAD 1/4,AC1/2 TOC o 1-5 h z 0.1,0.6,0.3ABAC AD0,2/3,1/3ABACAD01/2,3/8ABAC AC18.BC杆的分配系数BC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是:(18.BC杆的分配系数BC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是:(C )A. 4/7B. 16/29C. 16/25D.9/2519.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19.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
9、CD杆端的分配系数CD是:(B)1/44/133/162/7题19图题20图.图示刚架,结点 A承受力偶作用,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求得 AB杆B端的弯矩是:(B )2kN m2kN m8kN m TOC o 1-5 h z 8kNm.图示结构(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 ( D)A-bc1/8口1B -BC2 / 9,C BC1C.BC1/8,CbC1D-BC2/9,CbC1题21图题22图题23图.图示结构(1=常数),在荷载作用下,结点 A的不平衡力矩为:(C )Pa9Pa/87Pa/8-9Pa/8.图示连续梁用力矩分配法求得AB杆B端的弯矩是( C )15kN m15kN m6
10、kN mD.6kN m.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时,杆端 AB的力矩分配系数是:(C )3/327/3215/3217/32题24图题25图25.图示结构中B结点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为: (B )4kN m1kN m1kN m4kN m26-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力矩分配系数ba应为:(C)A .1/2B.4/74/51题26图题题26图题27图题28图27.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为:(B )BCA.0.333B.0.426C.0.5D.0.750.图示结构中,当结点B作用外力偶M时,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得 M BA等于:(D)A.M/3B.M/2C.M/7D.2M/5.图
11、示连续梁,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求得结点B的不平衡力矩为:(D )A. 20kN mB.15kN m5kN m5kN m题29图题30图30.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力矩分配系数题29图题30图30.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力矩分配系数BA应为:(D )A.1/2B.4/7C.4/5D.1.下列各结构可直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的为:(B).在力矩分配法中,各杆端之最后弯矩值是:(C )A.分配弯矩之代数和B.固端弯矩与分配弯矩之代数和C.固端弯矩与分配弯矩、传递弯矩之代数和D.分配弯矩与传递弯矩之代数和.图示各结构杆件的E、I、l均相同,上图杆件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与下列哪个图的劲度系
12、数(转动刚度)相同.(C )(3-134.杆件AB之A端劲度系数(转动刚度)是:(B )A.使A端转动单位角度时在B端所施加的外力矩B.支座A发生单位角位移时引起的在支座A的反力矩C.使B端转动单位角度时在 A端所施加的外力矩D.端支座发生单位角位移时引起的在支座A的反力矩.在力矩分配法中反复进彳T力矩分配及传递,结点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愈来愈小,主要是为:(A )A.分配系数及传递系数1B.分配系数1C.传递系数=1/2D.传递系数1.在力矩分配法中,刚结点处各杆端力矩分配系数与该杆端转动刚度(或劲度系数)的关系为:(D )A.前者与后者的绝对值有关B.二者无关C.成反比D.成正比.力矩分
13、配法是以:(B )A.力法B.位移法C.迭代法D.力法与位移法的联合为基础的渐进法.在力矩分配法中,转动刚度(劲度)系数表示杆端对下列作用的抵抗能力.(C )A.变形B.移动C.转动D.荷载.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放松结点的顺序:(D )A.对计算和计算结果无影响B.对计算和计算结果有影响C.对计算无影响D.对计算有影响,而对计算结果无影响40.在力矩分配法的计算中,当放松某个结点时,其余结点所处状态为:(D )A.全部放松B.必须全部锁紧C.相邻结点放松D.相邻结点锁紧.图示三个主振型形状及其响应的圆频率,三个频率的关系应为:(A )B.A.B.C. cD.a b.当时,与干扰力P平衡的力主要
14、是:(C )A.弹性恢复力 B.阻尼力 C.惯性力 D.重力43.用力矩分配法解图示结构内力时,传递系数分别等于43.用力矩分配法解图示结构内力时,传递系数分别等于0,-1和1/2的个数各为:(C )A.2,3,3B.2,2,4C.3,1,4D.3,2,3A.2,3,3B.2,2,4C.3,1,4D.3,2,3题43图题43图题44图.力矩分配法对图示结构能否应用:(C )A.要视各杆刚度情况和具体荷载情况而定B.要视具体的荷载情况而定C.不管什么荷载作用均能单独使用D.根本不能单独使用.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系数表示:(C )A.结点A有单位车t角时,在卞f AB杆A端产生的力矩B.结点A转动
15、时,在AB杆A端产生的力矩C.结点A上作用单位外力偶时,在AB杆A端产生的力矩D.结点A上作用外力偶时,在AB杆A端产生的力矩46.图示结构,要使结点B产生单位转角,则在结点B需施加外力偶为:(C )13i5i10i题46图47.欲使图示体系的自振频率增大题46图47.欲使图示体系的自振频率增大题47图,在下述办法中可采用:(D )A.增大质量mB.将质量m移至梁的跨中位置C.减小梁的EID.将较支座改为固定支座48.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为y 2 y48.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为y 2 y2y P(t)/m淇中未考虑质体重力,这是因为(C )A.重力在弹性力内考虑了B.重力与其他力相比,可略去不
16、计C.以重力作用时的静平衡位置为y坐标零点D.重力是静力,不在动平衡方程中考虑49.下图中哪一种情况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计算:(D )A . B端弯矩与A端弯矩的比值B . A端弯矩与 C . A端转动时, D . A端转动时,B端弯矩的比值所产生所产生A端弯矩与B端弯矩与B端弯矩的比值A端弯矩的比值填充题1.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系数如 ba=8/hAC.图示结构(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的分配系数D =0oBC.单独使用力矩分配法,仅能解决无结点线位移未知量结构的计算问题。.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每平衡一个结点时,按分配系数将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反号分配至交于该结点的各杆端然后将各杆端所得的分配
17、弯矩乘以传递系数传递至相应的另一端。.力矩分配法的计算过程可以形象地归纳为:(1)固定结点即加入刚臂;(2)放松结点即取消刚臂,让结点转动。.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各杆端的最后弯矩等于各杆端的固端弯矩与历次的分配弯 封、传递弯矩之和。.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在进行力矩的分配与传递之前,需先确定各杆的分配系数:传递系数和固端弯矩。.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杆端的最终弯矩等于固端弯矩、分配弯矩及传递弯矩的代数和。.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杆端的分配弯矩等于分配系数与结点不平衡力矩乘积的负值。.传递系数Cab表示B_端弯矢g与 上端弯矩的比值。.力矩分配法的理论基础是经典理论中位移二。.结点不平衡力
18、矩通常是汇交于该点各杆固端力矩之代数和。.力矩分配法中分配弯矩等干杆端系数乘结点不平衡力矩并改变待号。.力矩分配法不需要解联立方程,可直接计算出杆端弯矩匚.力矩分配法适用干求解连续梁和无侧移(或无结点线位移)刚架的内力。.若图示各杆件线刚度 i相同,则各杆 A端的劲度系数S为:4i,3i,L.力矩分配法中各杆件的分配系数不仅取决于该杆件的劲度系数(或转动刚度),而且取决于同结点其它杆件的劲度系数(或转动刚度)。.力矩分配法中,某结点各杆件近端的分配弯矩等于反号(向)后的不平衡力矩(约束 力矩)乘以力矩分配系数。.传递系数C表示当杆件近端有转角时,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它与远端的支承 情况有
19、关。.力矩分配法中,杆端的抗弯劲度(转动刚度)不仅与该杆的线刚度有关,而且与该杆 另一端的支承情况有关。.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荷载作用问题进行第一轮分配时,结点的不平衡力矩为作用于结点的力偶,固端弯矩及传递弯矩的代数和。.在力矩分配法中,传递系数C等于当近端转动时,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对于远端固定杆c等于05,远端滑动杆 c等于-1。. AB杆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ab与杆件刚度和B端支承条件有关。.力矩分配法中分配弯矩是不平衡力矩乘以分配系数。.等截面直杆的刚度(劲度)系数与线刚度和远端支承有关。.力矩分配法中涉及到的三个系数是:劲度系数,分配系数,传递系数。.图示结构 AC杆A端的分配
20、系数A。=4/7=0.571。题27题27图题28图.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的分配系数ab=Q,ac=1, ae=0.2o.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时,随着计算轮数的增加,各结点的不平衡力 矩、分配与传递弯矩数愈来愈小,是因为分配系数与传递系数均不大于1。.杆端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等于使杆端产牛单位转角时需要施加的力矩,它杆件线刚度和远端约束有关。四分析题1.求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和固端弯矩。已知P=400kN各杆件 EI相同。18初15口 11a.J I,/ L唯=-3Mm9.作图示结构的 M图,各杆件EI相同。利用对称性M图.计算图示结构杆件端AB的分配系数AB。EI=
21、常数。18/73 或 0.247.求图示连续梁的力矩分配系数和固端弯矩。杆幅范 SA 8C0.610.36石0 60J7.5.求图示刚架的力矩分配系数。EI二常数。6.求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和固端弯矩。/匕.门,MtC*3n .八,=【勰g.HiT“j=47SkN. m.- *12S khl m ,建Q7.已知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为: 出M图。小L。工以LQ5 ,用力矩分配法进行计算,并作8.9.Jn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已知EI=常数,此工产* =川通= 1F3以,心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已知EI=常数,M凰10.11.作图示结构的M图。各杆长均为l , I为线刚度。
22、=曳.3* =规= 4 5“ =。分配半鼓口小 *3/8, 破二If 1t仙 N I凯 Mm =固端雷肥期 = T5&W风=0.8 M%20hV a12.试写出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各杆刚度比值如图所示。12.13.试写出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14.15.试写出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各杆刚度比值如图所示)。试写出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16.求出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八,=HQ3 T R贰-0,619 ,畜4口 02%M =l8kN m. M 二 36kN ni .豺/ J = -30kN - m = 0 T .。17.试
23、写出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EI=常数。才=才=0了5,,*0之多 %n = OSAfJ 0 t M/=6OkN* in .财/ 口-SfrklN m . -SVkN m h =。18.试写出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设支座下沉18.B 0.03m, EI=42000kN |m2A J C DXX141ft$ ni 6 重IF- -dfJg 0t5 =。5 Ncj =。57】件*m * 0.429B./ = -210kN m F MjJ =-210)cN m .AfjcMOkN 叫 McJ =21QkN rtt .MfbaMfba 和 Mfbc 。 EI=常数。19.
24、试写出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AW 皿=12E/A,产巴3、/5Gx5 4. j ._ _ 4m H-r-1gfirfM 逑m* 7 ,川c .心,Rs -221.求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2Q kNIN :I = 40kNm分配、传递40.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如kNItHN 42.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对称结构的M图。已知P=10kN, , EI二常数。3m取半结构121253 0界/ 岷=云,由=而,即fP43.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结构的M图。(EI=常数)。分解荷载,取半结构Pai=口务,展1.题1图(X)题1.题1图(X)题2图图示结构,据平衡条件求出
25、 B点约束力,进而得图示弯矩图,即最后弯矩图。()2.2.3.图示结构用力法求解时,可选切断杆件2, 4后的体系作为基本结构。()(X)图a结构,支座B下沉a。取图b中力法基本结构,典型方程中1c a。()题3图5.图a结构,取图为力法基本结构,题5图6.图a结构的力法基本体系如图 b,主系数3_3_11 l /(3EI) l /(EA)。()(X)4杆中任一杆件后的体系作为基本结构7.图示结构用力法解时,可选切断5.图a结构,取图为力法基本结构,题5图6.图a结构的力法基本体系如图 b,主系数3_3_11 l /(3EI) l /(EA)。()(X)4杆中任一杆件后的体系作为基本结构7.图示
26、结构用力法解时,可选切断1,2,3,题7图题9图.图示结构受温度变化作用,已知 ,h,选解除支杆B为力法基本体系(设XB向上为正),典型方程中自由项1ta(t2 t1)l2/(4h)。( )(X).图a结构,力法基本体系如图 b,自由项 1P ql4/(8EI2)。()题10图题11图10.图示超静定梁在支座转动 A1时的杆端弯矩M 题10图题11图10.图示超静定梁在支座转动 A1时的杆端弯矩M AB 6.3 102 KN m ,.图a结构,取图b为力法基本结构,h为截面高度,21ta(t2t1)l2/(2h)()巾I题13图题巾I题13图.图a结构,取力法基本体系如图b所示,则1c /l为
27、线胀系数,典型方程中(X).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反力和内力,只与各杆件刚度的相对数值有关。为线胀系数,典型方程中(X).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4。()XT X 产一sI a d 4(X)题15图题16图.图示结构,选切断水平杆为力法基本体系时,其 11 2h3/(3EI)。( )(X).图示结构,横杆为绝对刚性,MA Ph()17.18.17.18.题18图M如图b是错误的。( (V)题17图图所示梁在上下侧温度变化相同时有图示梁的超静定次数是 n=4。(题 19 图 TOC o 1-5 h z .力法方程的物理意义是多余未知力作用点沿力方向的平衡条件方程。()(X).在温度变化或支座移
28、动因素作用下,静定与超静定结构都有变形。()(X).用力法计算任何外因作用下的超静定结构,只需给定结构各杆件的相对刚度值。()(X).支座移动,温度改变引起的超静定结构内力与 EI的绝对值大小无关。()(X).在温度变化与支座移动因素作用下,静定与超静定结构都有内力。()(X).力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都是基本结构沿多余未知力方向的位移为零。()(X).在荷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与EI的绝对值大小有关。()(X).用力法计算,校核最后内力图时只要满足平衡条件即可。()(X).力法典型方程的实质是超静定结构的平衡条件。()(X).力法的基本方程是平衡方程。()(X). n次超静定结构,任意去掉
29、 n个多余约束均可作为力法基本结构。()(X).图b所示结构可作图a所示结构的基本体系。()31.图a31.图a所示梁在温度变化时的 M图形状如图b所示,对吗?()题32图题33图32.对图a所示桁架用力法计算时,取图 b作为基本力系(杆 AB被去掉),则其典型方程为:11X1 1P 0。()(X)为:11X1 1P 0。()(X)33.图示结构的EI=常数,EA时,次结构为两次超静定。f;题34图题35图 TOC o 1-5 h z .图示桁架可取任一竖向支杆的反力作力法基本未知量。()(X).力法只能用于线性变形体系。()(,).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时,可以取超静定结构为基本体系。()(,)
30、.用力法求解时,基本结构必须是静定结构。()(X).图a结构EI=常数,截面对称,截面高度为h l/10,线膨胀系数为,取图b为力法基本体系,则1t 380 。()39.若图示梁的材料,截面形状,温度变化均未改变而欲减小其杆端弯矩,则应减小法基本体系,则2t39.若图示梁的材料,截面形状,温度变化均未改变而欲减小其杆端弯矩,则应减小法基本体系,则2t 210 。()(,)I/h41.图a所示结构,取图b为力法基本体系,线膨胀系数为 ,则1t 3 tl2/(2h)()(X).图a结构EI=常数,截面对称,截面高度为 h l/10,线膨胀系数为,取图b为力题43图题44图题题43图.图示对称桁架,
31、各卞f EA l相同,NAB P/2。( )(X44.图示为一力法的基本体系,当X44.图示为一力法的基本体系,当X1 1时,Nec1/4。()(,)45.图示结构中,梁 45.图示结构中,梁 AB的截面EI为常数,各链杆的EA相同,当EI增大时,则梁截面D弯矩代数值MD弯矩代数值MD增大。题46图题47图.在温度及竖向荷载作用下,图示结构的M图是正确的。()(X).图a所示连续梁的M图如图b所示,EI=常数,为线膨胀系数,h为截面高度。()(,)题48(,)题48图.图示结构EI=常数,无论怎样的外部荷载,图示M图都是不可能的。()EI=常数)1, 2, 3,EI=常数)1, 2, 3,杆的
32、内力为零。.图a所示梁的M图如图b所示,对吗?()(,).两段是固定端支座的单跨水平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若考虑轴向变形,则该梁轴力不为零。()(X)二选择题.超静定结构在温度变化和支座移动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各杆的刚度应为:()A.均用相对值B.均必须用绝对值 C.内力计算用相对值,位移计算用绝对值D.内力计算用绝对值,位移计算用相对值(B).在超静定结构计算中,一部分杆考虑弯曲变形,另一部分杆考虑轴向变形,则此结构为:()A.梁B.桁架C.横梁刚度为无PM大的排架D.组合结构(D).力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是:()A.结构的平衡条件B.结点的平衡条件C.结构的变形协调条件D.结构的平衡条
33、件及变形协调条件(C) TOC o 1-5 h z .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各杆的刚度为:()A.均用相对值B.均必须用绝对值 C.内力计算用绝对值,位移计算用相对值D.内力计算可用相对值,位移计算须用绝对值(D).对某一无钱封闭图形最后弯矩图的校核,最简便的方法为:()A.校核任一截面的相对水平位移B.校核任一截面的相对转角C.校核任一截面的绝对位移D.校核任一截面的相对竖向位移( B).在力法方程ij Xj 1c i中:()A. i 0B. i 0C. i0 D.前三种答案都有可能(D).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A.7次B.6次C.5次D.4次题7图题8图题9图题1
34、0图.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A.5 次 B.8 次 C.12 次 D.7 次(B) TOC o 1-5 h z .图示结构用力法求解时,基本体系不能选:()A.C为镀结点,A为不动钱支座B.C为镀结点,D为不动钱支座C.A, D均为不动较支座 D.A为竖向链杆支座(D).图示对称结构EI=常数,中点截面 C及AB杆内力应满足:()A. M0,Q0, N0, Nab0B. M0,Q0,N0,Nab0C.M0,Q0, N0,Nab0D. M0,Q0, N0,Nab0(0.方法方程是沿基本未知量方向的:()A.力的平衡方程B.位移为零方程C.位移协调方程 D.力的平衡及位移为零方程(C).图示结构EI=常数,在给定荷载作用下,固定端的反力矩为: ().2_ 2_ 一 A. ql /2 ,逆时针旋转 B. ql /2 ,顺时针旋转C. 3ql2 /8 ,逆时针旋转 D. 3ql2 / 8 ,顺时针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