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问题研究_第1页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问题研究_第2页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问题研究_第3页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问题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问题研究论文导读:在几年的工程实践中,作者对灌注桩施工积累了一些经验,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钻孔桩护壁与成孔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关键词:钻孔桩护壁,孔壁稳定,成孔质量 近些年我国建筑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铁路、公路、城市楼房等工程设施建设中,钻孔灌注桩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施工中,钻孔桩孔壁及工程质量仍存在不少问题。在几年的工程实践中,作者对灌注桩施工积累了一些经验,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钻孔桩护壁与成孔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1.孔壁稳定问题 1.1孔壁稳定是指在成孔和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孔壁不掉泥、不塌陷、不缩孔的稳定状态。按地层自身的稳定性可分以下几类: 1.1.1不

2、稳定地层:指地层不能保持稳定性。如淤泥质流沙,施工时护壁方式不当会给混凝土灌注带来较大困难,甚至不能成孔。因此施工时,必须用粘土造浆,其比重控制在.21.4。 1.1.2临界稳定地层:指地层自身保持稳定,但在外界因素干扰下极易丧失稳定性。 1.1.3稳定地层:指地层自身稳定性好,但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抗干扰能力差,钻进施工时须进行必要的护壁。如宝(鸡)天(水)复线东口渭河1号大桥1号墩位于渭河右岸310国道边,桩顶下8米为坡积土,公路上车流不断,施工中采用泥浆护壁,成功解决了漏浆及孔壁坍塌的难题。 1.1.4极稳定地层:指地层本身稳定性极好,而且在外界因素(机械振动、钻头碰撞、地下水)作用下仍保持

3、较好稳定性。这种地层不需专门进行护壁,钻进成功率较高。 1.2桩孔护壁一旦丧失稳定,将给施工造成严重影响。下面几种情况需要注意。 1.2.1孔壁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灌注混凝土下落冲击造成的振动使局部孔壁失稳坍塌。此时造成桩身混凝土局部夹心,严重者会造成断桩。 1.2.2施工钻至下层时上层孔壁坍塌:塌落数量很大时,钻头埋住不能提出。因此,应及时采取护壁及快速钻进方法,准备好灌注材料、人力及施工设备,缩短施工时间。 1.2.3边钻边塌:钻孔孔壁当塌至内外平衡时,坍塌结束,此时易扩径。 根据不同地层,钻孔桩施工应选用不同钻进方法和护壁方式。特别对临界稳定地层和不稳定地层护壁稳定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避免

4、事故发生。 2.成孔质量问题 2.1桩孔超径系数 正常桩孔系数控制在1.11.2范围内。当灌注混凝土时上返流态受到影响,使混凝土桩带有不同程度夹泥现象,降低混凝土连贯性同时也降低了桩基的承载能力,增加了混凝土圬工量,并延长了施工周期。若采取泥浆护壁,适当加入处理剂,如锯末,则能达到较好效果。 2.2桩孔孔底沉渣 钻孔桩成孔后应立即进行清孔,灌注水下砼前允许沉碴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柱桩孔底沉碴厚度不大于10cm,摩擦桩孔底沉渣不大于30cm。孔底沉渣厚度取决于何种泥浆及其各种指标的选择。若选用泥浆护壁钻进,应使返出的泥浆比重与新拌的泥浆比重一致。若有泥浆粒径或固体粒径沉淀,应采取多

5、次清孔,达到规定指标为目的。 2.3首次灌注混凝土数量的确定 为保证桩孔质量,首次灌注混凝土应尽快填满孔底,导管埋入砼中的深度不小于1m,并不宜大于3m;当桩身较长时,导管埋入砼中的深度可适当加大。论文格式。混凝土初存量的最小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V=(D2(H+h+0.5t)+d2(0.5LHh0.5t)4 式中:V:第一次灌注砼数量(m3) d:导管直径(m) D:成孔桩径(m) L:桩孔深度(m) H:导管埋入砼中的深度(m) h:浇筑前测得导管下口距孔底高度(m) t:浇筑砼前孔底沉碴厚度(m) 应当注意:下导管至灌注混凝土的时间越短越好,最长不超过3.5小时。灌注前应重新量测孔底沉渣并

6、进行二次清孔,直至达到规范规定标准为止。论文格式。 3.事故分析 钻孔灌注桩桩身有不同的夹泥、夹砂、孔洞、断桩等情况出现的原因及采取对策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3.1.1由于用水量过大,造成混凝土灌入孔中和易性差而出现泌水及分层离析现象。比重小的砂浆上返,同时冲走砂浆中的水泥,形成筒桩夹砂或局部孔洞。而大部分水则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分散于内,因而降低混凝土强度,降低了桩基的承载力。 3.1.2含沙率过大导致用水量加大,混凝土强度降低,造成石子分层。 处理方法:适当调整水灰比及掺入合适的减水剂;控制好粗骨料级配,粗骨料最好是40mm以下天然河卵石。 3.2混凝土灌注时间控

7、制不当 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在孔内停留时间过长,使混凝土流动性降低。随着导管起拔过长,引起回填混凝土的量和压力不足形成孔洞。或导管密封不严而漏水充填。因此,在灌注时,桩内形成被砂浆、水填充的筒柱是形成孔洞的主要因素。 处理方法:灌注混凝土前应做好各种准备,确保顺利灌注,灌注时导管应在孔内经常上下串动以起振动自实作用。 3.3混凝土灌注工序不当 在提拔导管时,管内混凝土回填后压力小于管外压力,管外混凝土顶面发生抽吸现象。此时,首先被埋入的是靠管壁的粘土或泥浆,而后才是混凝土。随着导管的快速拔起,粘土可能下沉,容易造成夹泥。 处理方法:低速扫孔保护孔壁,泥浆比重易控制在1.21.4之间,粘度宜1820s,胶体率不小于95,含沙率4。提拔导管时放慢速度拔起长度不大于6米,埋深不小于2m。论文格式。 4.几点建议 4.1混凝土灌注前,电、水、原材料、人力及机具应有足够甚至双倍的准备,并加强现场值班制度管理。 4.2混凝土灌注时,认真观察孔中泥浆上返情况。发现混凝土灌注后孔中泥浆不返出,应立即活动导管,使其正常返出孔口,以防发生堵管事故。 4.3灌注过程中,要不定时地测量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推算导管埋置深度,以指导提升高度和拆除导管,严防导管底口拔出混凝土面的断桩事故发生。 4.4灌注完毕,认真清洗灌注设备,并加强对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