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媒介的历史媒介的定义1、媒介(或媒体)最早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联系人或事物。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2、传播媒介是传播过程赖以实现的中介,它既是工具,又不是工具。人可以让它为自己服务,媒介又可以反过来对人类施加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并不都符合传播者的本意。 戴元光传播学原理与应用1988年06月第1版3、媒介即中介或中介物,存在于事物的运动过程中。胡正荣传播学总论4、媒介就是传递大规模信息的载体,是通讯社、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的总称,一般又称大众媒介。新闻媒介主要是指报纸、新闻性杂志、广播与电视而言。李彬传播学引论 1993年10月第1版5、传播媒介,是传播过程得以实现
2、的中介,是承载、复制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这种物理形式包括印刷品、广播电视器材以及包含其中的文字、记号和象征物等,还包括专事传播的组织机构,如新闻社、编辑部等。陈道德传播学教程1996年03月第1版6、简单的说,媒体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我们一般可以借由六种媒体进行沟通,这六种媒体分别是:声音、图像、文字、音乐、动画、影像。温世仁漫话媒体的未来 媒介发展史(分类)语言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信息媒介未来媒介人类文明的诞生推动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一、语言媒介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人类就已经开始通过非语言的感官沟通系统,如触觉、嗅觉或视觉来传递意义,这种沟通方式包括各种身体运动如手势、面部表情或者动
3、作,也包括某些信号如火光或者标示;此外也通过和语言相关的原始声音符号来进行沟通,例如笑声、哭声、喊声等。 非语言的的表意系统所传达的信息有限,随着人类历史的行进,语言传播取代了原始叫喊、手势或者标示符号。由现在保留的文字记录来看,苏美尔人的语言约出现在公元前四千至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左右,中国人则约在公元前两千年才开始使用语言。二、文字媒介图像文字1、图像文字还没发明以前的重要沟通媒介图像。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各种动物、劳动场面、“图腾”标志、“生殖崇拜”等);此外,人类还把表达深远意义的装饰性图案做在陶器、编织物、雕刻品和其他简陋的日常用品上,用来传达信息,现在的交通标志这些图画可以说是艺术的直
4、接起源。照相机技术发明之前,绘画是人类非常重要的记录工具。无论中外,绘画艺术的产生,都是为了记录当时的生活并传达某些思想或宗教的教化,之后才成为纯粹的艺术创作。我们现在使用的图像就是“照片”。约在一百五十年前,法国人达盖尔发明相片曝光的方法,照相技术问世,他在1837年成功地曝光出第一张清晰的照片。当人类把图画连在一起来说明一个故事时,便向真正的文字迈进了关键性的一步。现代人普遍认为,文字直接起源于对图画的简化与抽象。将原来复杂的图画进行简化处理,使之成为更为抽象的文字符号,来适应日益复杂的交流需要。2、文字语言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极大限制。声音容易遗忘,无法完整保留图像较难表达抽象的概念文字的
5、出现,起初是古代人类用来弥补自身记忆力不足的方法。文字最早出现在中东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里的居民大部分从事畜牧或农耕,在此处挖掘出来的泥板铭文上,记载的是谷物和牲口的数量。中国的“甲骨文”,古埃及的“圣书字”,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象形文字表意文字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现代西方许多国家所使用的文字的源头。最早的书写符号文字是用于农牧业的记账,稍后,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后才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现在的文字源于西方公元一千年前出现的字母系统,像希腊文、腓尼基文、希伯来文、阿米拉文字,以三十个以内的字母,形成不同排列组合,以产生具有意义的“单字”。大约公元前两千年,
6、中国也发展出文字体系。中国文字保留了相当的图像要素,所以现在有些字仍能看出与图画相似之处,例如“日、月、木、田”等。中国文字是一种字符记号,而西方是以字母、字音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文字必须“书写”在一定的物质材料上才能进行传播,而且也只有书写在一定物质材料上的文字才真正构成传播媒介。中国早期的文字媒介有兽皮、石头、龟甲、木板、竹简、羊皮、绢帛等。西方是石板、陶土、纸莎草纸、草纸卷、羊皮纸等。这些早期的文字媒介,到一千五百年前“纸”出现后,才慢慢形成现在的书本形式。三、印刷媒介 中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公元纪年以前,中国就已经流行印章捺印,到公元五世纪,中国采用拓印的方法将文字或图画文本复制下
7、来,这是印刷的萌芽,公元450年,出现了刻板印刷。公元868年印行的佛教经文金刚经,就是刻板印刷而成的,这是世界上有年代可考的最早的印刷书籍。之后这项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并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毕昇用胶泥制成活字,首创泥活字版; 1221年,中国又发明了木制活字;1445年,又制造出了铜质活字。公元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用铅合金制成金属活字,并发明手摇式印刷机,于1455年用墨排版印刷了200册42行的圣经。1814年,F凯尼西发明了滚筒式印刷机,1846年,轮转印刷机问世。1、书籍书籍是人类运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知识、表达思想并制成卷册的著作物。书籍历史最为古
8、老,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纸莎草纸纸卷、羊皮纸纸卷,到欧洲中世纪的羊皮纸手抄本,从中国上古时代的简策、帛书到中古时代的雕版印刷。不过,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书籍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只到古登堡发明机器印刷技术,现代书籍才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完善的大众传播系统。根据科学性质,我国图书馆一般把书籍分为五个部类:(1)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2)哲学(3)社会科学(4)自然科学(5)综合性图书。到目前为止,书籍仍然是最适用于详细而深入地阐述某个主题的传播工具,是最受尊敬的媒介。书籍的传播特点系统性的经典知识,经受历史的考验长久存储,累积性知识的传播理性思维的训练,最受尊敬、
9、信赖的媒介激发抽象的、想象的能力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小2、报纸报纸指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不装订、没有封面的纸质出版物。有固定名称,面向公众,定期、连续发行。现在多数报纸每日出版一次或数次,也有每周出版几次或每周出版一次的。这种意义上的报纸只出现在现代社会,古代社会的“报纸”或不是纸质的,或不是印刷的,或非定期、连续发行,一定意义上也不是面向公众的。 2、报纸报纸经历了三个时期:官报时期、党报时期、商业报纸时期。在官报时期,报纸对于封建王权来说.主要是政治斗争的宣传品,但对于特许经营报纸的出版商来说,它是一种通过出售而获利的商品。中国的邸报、京报。罗马的政府公报党报时期,相当多
10、的报纸从属于各个政党或派别,为各自的利益作宣传,但也存在较大的有明显政治倾向的商业性报纸。便士报19世纪中叶,美国、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多数报纸,每份报纸的价格便宜到只是本国货币的最小单位(美分、便士)。当报纸面向下层公众之时,它们开始最大限度地争取公众,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于是,党报时期结束,进入了商业报纸时期。 1833年,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了太阳报,提出“它(太阳报)照耀每一个人”的口号,以每份一美分的价格出售,很快引起轰动。1835年,詹姆斯戈登贝内特创办了纽约先驱报,并且通过增加严肃的政治、经济、社会新闻而获得了相当的成功。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报纸真正成为大众化的传播工具。 报
11、纸价格低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刊登大量的广告。充裕的广告收入,是报纸有可能更新设备,价格低廉。而现如今我们报纸刊登广告来充裕资金的手段,也是很有必要的。报纸可以给商家提供一个有利的宣传平台,是广告宣传的一个有利工具。同样报纸也需要广告的收入,来降低报纸价格,增加收入,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人群,广告效应就会越来越大,同样,报纸的效益也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报纸的传播特点 1.文字为主图像为辅;详略自如可深可浅2.反应敏捷时效性强;报导新闻优于书刊3.版面容量伸缩灵活;版式多样内容广泛4.在阅读时间,地点,速度和版面内容上,受众有选择自由5.既可综合化,又可大众化6.易于保存,携带方便,可反复查阅7.订
12、阅为主,受众稳定8.市场准入门坎低;受众消费支付小.3、杂志杂志,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世界上第1种杂志是1665年创刊于巴黎的学者杂志。最早的中文杂志是1815年在马六甲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杂志的传播特点1.信息量.时效性介于书报之间,兼顾书籍的深刻隽永与报纸的新鲜快速.2.专业权威性高于报纸,广播和电视,种类也多于后三者;同时,又有比单本书更大的综合性.目前,中国有杂志8000多种,报纸2000多种,广播与电视的数量则更少.国外也如此.3.内容比书籍短,新,活,又比报
13、纸专,深,全.4.印制精致,图片精美,值得并易于收藏保存:(既不像报纸那样一般用过就扔,也不像广播电视那样难以保存浏览.)四、电子媒介1844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上帝,你创造了什么?”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摄像机,开创了电影时代;1900年,美国人费森登首先用无线电传播人类的声音1929年,英国人贝尔德与英国广播公司(BBC)合作,研制电视获得成功;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无线电视广播。广播的传播特点1,反应迅捷,时效性最强2,易于唤醒受众注意3,允许较大的伴随行为4,接收
14、工具轻便易携5,体能精力耗量最低6,与文字一样,可使受众保有较大的想象空间.电视的传播特点目前被称作为“第一媒体”。电视集视听觉手段于一体,通过影像.画面,音声,字幕以及特技等多方面地传递信息,给受众以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音画俱肖,图文并存。巨大的覆盖面和受众群落。全球谐振,在第一时间内共享.它不仅是人们获得外界新闻和信息的手段,而且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的主要提供者.电视的出现使人们每天的传媒接触时间由过去的几十分钟一下子提高到了几个小时,看电视成了人们的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电视不仅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对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电影
15、的传播特点三个阶段: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分为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两大类别。商业电影是生产,发行和放映在内的大规模产业, 被称作为“文化工业”的典型代表。类型片与明星制。西部片、警匪片、歌舞片、喜剧片、爱情片。迎合大部分观众的心理趣味:1公式化的情节。2定型化的人物。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电影的传播特点电影的出现,给世界带来了以动态图像为符号介质的叙事方式,这种动态的图像符号对于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与文化心态,都有着深刻影响.电影是生产,发行和放映在内的大规模产业,成了艺术,娱乐,大商业和现代技术的融合. 电影虽然创造了新的大众文化,但它并没有能够像书报刊和广播电视那样进入一般人
16、的家庭,它只能是一种公共空间中的大众文化. 五、网络媒介 电脑的发明: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1年推出。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互联网的发明:始于1968美国军方的阿帕网,普及于1991年欧洲物理粒子研究所的world wide web协议。首先,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其次,互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地址”;最后,这些主机必须按照共同的规则(协议)连接在一起。 手机的发明:1973年由摩托罗拉公司工程师库帕发明。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商务手机、音乐手机、电视手机、学习手机等。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计算机与网络是即造纸和印
17、刷术、电子技术发明以来,人类又一个信息存储与传播的伟大创造,称为第三次信息革命。 互联网是全球性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目前使用的这个网络,不管是谁发明了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这种“全球性”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有其技术保证的。 英文的“Communication”是个不太容易翻译的词。当我们谈到消息、新闻的时候,这个词指的是传播和传达;当我们说起运输的时候,这个词指的是交通;而当我们讨论人际关系的时候,这个词又和交往和交流有关。 “电脑”(Computer)和“交流”(Communication),都有一个共同的词根:“com”(共、全、合、与等等)。古英语的“Communicate”,就有
18、“参与”、“互动”的意思。 未来媒介Web2.0:全民织网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 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 。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
19、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 。把“云”做为资料存储以及应用服务的中心。“资源池”称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 云计算:巨大的网盘物联网:智慧的地球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通过射频识别(RFID
20、)装置、红外感应器、 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印刷媒介技术:书籍+报纸+杂志电子媒介技术: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媒介技术:电脑+互联网+移动手机未来媒介技术:传统媒介新媒介英尼斯(Innis):传播的偏向 帝国与传播、传播的偏向从对知识的垄断作用出发,提出传播的倾向性(the bias of communication)。他认为,社会的变革以媒体的发展为基础,按照对信息的组构和控制,每一种媒介都有倾向性。任何帝国或社会都与时间的持续和空间的延伸密切相关,于是媒介可分为
21、两类:a、偏倚时间的媒介(Time-biased media) 偏倚时间的媒介比如石头和泥土,他们较重、耐久性强,由于很难移动,不利于领土的扩张。然而他们可以长久的保存,有利于帝国统治的时间。b、偏倚空间的媒介(Space-biased media) 偏倚空间的媒介质地较轻、便于运送;他们是世俗化的,有利于帝国扩张,但相对来说寿命较短。如纸草纸、白报纸等,较适于克服空间的障碍。因此,任何传播媒介若不具有长久保持的特性来控制时间,便会具有便于运送的特点来控制空间,二者必居其一。人类传播媒介演进史,是由质地较重向质地较轻、由偏倚时间向偏倚空间发展的历史,而且与人类文明进步阶梯相协调。 麦克卢汉(M
22、cluhan):媒介乐观主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媒介:人的延伸:指传播媒介对人感官中枢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心灵与社会 。“媒介”几乎无所不包,除了书籍、报刊和广播、电视等典型媒介之外,还包括服饰、房屋、车辆等任何具有延伸人体性质、可以传递信息的人造事物。穴居人的石斧是手的延伸,书是眼的延伸,广播是耳的延伸,车轮是腿脚的延伸,衣服是皮肤的延伸,电子技术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而数字则成为触觉的延伸,电报成为社会的荷尔蒙一种奇特的化学性报信的物质,电话成为耳朵与声音(嘴巴)的延伸,电视成为触觉与知觉的交织感的延伸。“ 媒介即讯息(media is message):强调媒介传递的真正“讯息”是它本
23、身对受众的刺激,而非它所传递的内容。媒介是重要的,讯息是次要的。“媒介的影响之所以非常强烈,恰恰是因为另一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一部电影的内容是一本小说、一个剧本或一场歌剧。电影形式产生影响与它的节目内容没有关系。文字或印刷的内容是言语,但是读者几乎完全没有意识到印刷的内容,也未意识到言语的内容。” 媒介是一种科技,一种形式,它本身便是信息;而内容则是科技的使用。形式重要,内容不重要。” 冷媒介与热媒介:媒介有冷热之分,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无需更多感官和联想就能理解;冷媒介相反,信息含量少,但需多种感官联想配合理解。所谓“热媒介,是指对某一感觉器官具有高清晰度扩张的一类传播媒介(如照
24、片、拼音文字、印刷品、收音机、电影)。”冷媒介则是指对某一感觉器官具有低清晰度抑退的一类传播媒介(如卡通画、象形文字、手稿、电话、电视、口语)。 地球村(Global Village ):口语媒介(部落社会)文字印刷媒介(脱部落社会)电子媒介(地球村)麦克卢汉在1964年预言: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世界将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过程,最终整个世界变成一个新的“地球村”。电子媒介的传播速度和实时性将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的距离大大缩小,于是重新“部落化”,形成“地球村”。在电子媒介崭露头脚的时候,大部分人并不相信他的这一预言,但新媒介正在把这
25、一预言变成现实。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学 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 共同演进和共同生存。每当一种新形式出现和发展起来,它就会长年累月和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每一种现在形式的发展。形态变化。新媒介决不会自发地和孤立地出现它们都是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脱胎出来的。增殖。新出现的传播媒介形式会增加原先各种形式的主要特点。生存。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介,以及媒介企业,为了在不断改变的环境中生存,都会被迫去适应和变化。机遇和需要。新媒介并不是仅仅因为技术上的优势而被广泛地采用的。开发新媒介技术,总是需要有机会,还要有刺激社会的、政治的和(或)经济上的理由。延时采用。新媒介技术要想变成商业成功,总是要化比预期更长的时间
26、。从概念的证明发展到普遍采用,往往需要人类一代人(20-30年)的时间。由此推演,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将共同形成一种“共生共存的现实”,丰富的复合组合总大于单一,系统内外的媒介合作注定使传播效果更佳。 讨论:报纸会消失吗?报纸等印刷媒介与其他媒介相比,具有便于携带、便于阅读、便于查阅、价格便宜等独到特点,目前还不可能为互联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新媒介所完全取代。 人类对报纸等传统印刷媒体的依赖、依恋及其千百年来形成的线性阅读的习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彻底改变。从习以为常的对印刷品的线性阅读方式转变到对互联网络、多媒体等的第四媒体阅读方式,至少也将需要花上年乃至一代人(年年法则)的时间。只有当从小
27、就在互联网络、多媒体等第四媒体阅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完全取代了线性阅读习惯的一代人以后,新媒介才有可能完全取代印刷媒介。 三网融合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分别在向下一代电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网络的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都可以为用户提供打电话、上网和看电视等多种服务。 “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
28、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Pool )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纳齐森( 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一是所有权融合(Ownership convergence),大型的
29、传媒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媒介,因此能够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如美国佛罗尼达坦帕市的媒介综合集团(the Media General company),美国俄亥俄州的新闻电讯集团(Dispatch Media Group),都是将各自在同一地区所拥有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站进行了融合。二是策略性融合(Tactical convergence),指所有权不同的媒介之间在内容上共享,如分属不同媒介集团的报社与电视台之间进行合作,相互推介内容与共享一些新闻资源。三是结构性融合(Structural convergence),这种融合与新闻采集与分配方式有关,如美国奥兰多哨兵报决定雇用一个团队做多媒体的新闻产品,使报纸新闻能够加工打包后出售给电视台。在这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虾塘设备转让合同协议
- 蚕丝被订购合同协议
- 药品买断协议书范本
- 花木修剪租赁合同协议
- 装修清包工协议合同
- 船运大件运输合同协议
- 药店合伙人合同协议
- 补充协议能否替代原合同
- 船舶铁板买卖合同协议
- 装修贴砖合同协议书模板
- 小学教育学(第5版)课件 第八章 小学教育环境
- 大模型在金融风控领域的应用与效率优化
- 2025年三力反应测试题及答案
- 2025(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析+任务目标+大单元教学设计
- 第六讲探寻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2025年春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件
- 与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洽谈纪要
- DB11-T 751-2010 住宅物业服务标准
- 《智慧化工园区系统运维管理要求》
- 电容式传感器教学课件
- 公益事业对外捐赠管理办法
- 尾矿库防汛演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