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14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逻辑与路径何丹?叶杨翔摘要无论是课程思政建设,还是岗课赛证融通,皆服务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这为探索两者协同育人之间的逻辑关系提供了基点。从理论逻辑上看,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是对教育规律与教育本质的循守;从价值逻辑上看,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是个体性与社会性发展的触媒;从实践逻辑上看,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是我国职业教育实践的指南。据此,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是:在学校育人层面,要构建顶层体系机制,提供育人实践指向;在专业建设层面,要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引导两者协
2、同育人;在教学实施层面,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发挥协同育人价值。关键词岗课赛证融通;课程思政建设;协同育人;理论逻辑;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22)08-0037-05一、引言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1。2022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并对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
3、了整体设计,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撑与方向指引。2022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要深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由此可见,在国家层面,已把探索“岗课赛证”作为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为职业院校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方向。课程思政建设偏重育人,岗课赛证融通偏向育才,按照国家改革要求,如何将两者进行融合推进以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职业院校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实践中尝试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岗
4、课赛证”融通相结合开展协同育人,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诸如协同育人的逻辑不清晰、协同育人的路径可操作性不强、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未有效融合等问题,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基于此,本文从理论、价值与实践三个角度厘清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逻辑,进而从学校育人、专业建设、教学实施三个层面探寻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以期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逻辑(一)理论逻辑: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是对教育规律与教育本质的循守1.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
5、人是循教育之规律借鉴杨德广的观点,从教育内外部两个角度看教育规律,内部规律是指德智体(美劳)协同耦合育人的规律,外部规律是指教育要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2。从教育的内部规律看,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是“五育并举”育人规律的选择。德、智、体、美、劳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准则,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于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德、智、体、美、劳“五育”是相辅相成的,将其有机融入人才培养系统,形成各要素协同育人效应,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思政是职业教育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而岗课赛证融通是职业教育实施智育、劳育的
6、重要手段,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载体。依此规律,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教育过程中应发挥协同效应,提升高职院校育才育人成效。从教育的外部规律看,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符合教育的社会适应性规律。培养当前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是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也是教育的价值要义。我国已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赋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信息化发展的视角看,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发展适应性,需要促进学生新知识、新技能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塑造。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
7、要内容,课程思政建设注重培养学生政治信仰、社会责任与职业精神等素养,而岗课赛证融通注重的是培养学生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综合知识技能。可见,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是同向同行的,两者协同有利于培养有坚定政治信仰、远大理想信念、高度责任感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与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规律相符。2.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是守教育之本质从双重属性说视角看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教育既具有生产力属性,又具有上层建筑属性。职业教育的生产力属性是指职业教育是技能型人力资源的生产者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地,为产业现代化、高级化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职业教育的上层建筑属性是指职业
8、教育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制度,包括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改革政策等,引导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建设、岗课赛证融通都是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根本遵循。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目的是高效、高质量培养当前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社会发展亟需的高技能人才。从作为教育本质论的个人本位论视角来看,职业教育的功能是育人,即职业教育要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素养的全面发展。课程思政建设注重学生“做人”的培育,岗课赛证融通注重学生“懂事”和“做事”的培养,其中“做人”是前提。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
9、人是教人“做人”“懂事”“做事”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增强职业教育育人功能的新模式。概言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培育以德为先的全面发展的人。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技术技能的人,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岗课赛证融通体现的是教育“育知”“育能”的功能,而课程思政建设体现的是教育“育德”的功能。高职院校实施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的同时须做好德育工作,把教人“做人”放在首要位置,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过程中,注重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技术技能的养成。可见,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是对教育的循规守
10、本。(二)价值逻辑: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是个体性与社会性发展的触媒教育使個体从生物个体发展成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即通过知识、技能、思想等方面的教育,使个体拥有与所在社会产生联系的技能与素养,推进个体以“认识认同发展贡献”的路径成长为社会人,这一过程蕴含了人的个体性价值与社会性价值。因此,促进学生发展个体性价值与社会性价值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具体说,职业教育发展价值应回归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价值培育,把以促进学生个体性与社会性发展作为育人的价值指向。第一,发展学生的个体性价值,即通过实施职业教育活动引发学生在身心智力等诸多方面的正向改变,引导个体发展专业
11、技术技能与素养3。课程思政建设、岗课赛证融通都属于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活动。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注重将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知识与技能传授、技能竞赛训练、“1+X”考证培训进行有效融通,从而提升学生的复合型职业能力,实现发展学生个体性价值的目的,是专业教育发展个体的途径和方式。但如果只注重知识技能发展,忽视其所蕴含的情感意志、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蕴,必然会消减岗课赛证融通全面育人的功能。因此,有必要在岗课赛证融通育人中挖掘好、提炼好、运用好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将正确的职业信念、道德观念与社会价值观等内化于心,即通过促进个体的品德意志发展,由内激发学生参与企业岗位实践、技能竞赛、“1+X”考
12、证以及课程学习意识,自觉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第二,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价值,即通过职业教育活动引导个体获得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规范在个体中的内化,使个体发展为社会成员的过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培育,不仅使学生习得的知识技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更要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协调起来。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关系内在统一的论述,课程思政建设、岗课赛证融通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形式,二者融合的教学内容必然蕴含“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原因在于促进个体发展的实质是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价值
13、,从而提升高技能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三)实践逻辑: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是我国职业教育实践的指南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的教育理念是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认知,源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活动。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围绕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进行了持续性探索实践,积累了充分的实践路径。高职院校对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的探索是对传统“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继承发展,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举措,探索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将人才培养与知名企业认证体系融合,形成“课证融通”育人模式。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通
14、信工程学院与华为联合制定人才标准,开展职业培训和认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华为的培训认证体系,实现课程教学、职业培训和企业认证一体化,注重ICT人才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匹配4。第二类,构建以大赛、证书等项目为支撑的“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例如,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将竞赛项目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训实习等环节,以大赛作为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提升技能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山东职业学院在“课赛证相通”育人模式的探索中,实现了“专业课程、技能大赛、企业认证”的目标融合、教学培训融合。第三类,以专业为载体推进“岗课赛证”融通育人。例如,浙江金融
15、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从以岗定课、课证融合、证赛互补、课赛互促、证赛获岗五个方面推进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过程5;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中,依托专业实践基地与产业学院平台,与领军企业深度合作,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职业能力要求、技能竞赛能力要求与专业课程设置相融通,同时将技能竞赛项目内容以及“1+X”证书的考试大纲融入课程标准6。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在改革思路和改革框架上探索出诸多有特色的成果,有力践行了“三全育人”理念。一方面,有的高职院校结合专业特色构建课程思政体系。例如,菏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医学专业特色为依据,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支撑“分层、分类、分阶段”
16、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7;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坚持“仁”文化,打造了典型案例教学库,并且把医学和思政结合起来,建立了独特的“三仁行、三路径、三悟形”思政教育体系8。另一方面,有的高职院校结合地方性特色思政资源创新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例如,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甄萃融”为路径推进课程思政模式改革,即甄选浙江“延安”红色资源、“三瓯一木”非遗文化资源、民族脊梁的数学家精神资源、“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精神等地方性特色思政资源,按照国家意识、中国精神、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和职业素养等分类维度进行提炼萃取思政元素,并通过“教师-课程-课堂”的育人体系融合实施,有效打通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环节。三
17、、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一)学校育人层:构建顶层体系机制,提供育人实践指向第一,要基于办学特色与类型定位构建育人体系。高职院校要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看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以类型定位为育人导向,以自身办学特色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促进多维度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为各专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实践遵循。第二,要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规划课程结构体系。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能否适应当前国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关键在于学校能否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高职院校须结合我国在新发展阶段的社会发展趋势与变化,厘清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能
18、力、职业素养以及思想政治素养等时代诉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设计通识课程体系、思政课程体系以及专业课程体系(包含实训实习等实践课程)的标准,明确不同课程类型的形态9,规划好不同课程类型的学分结构、学时结构,使之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匹配,形成课程供给与育人目标统一。第三,要基于育人工程系统性特征构建体制机制。保障人才培养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设计。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都是系统性的育人工程,高职院校应以“学院分院(系部)专业教师”为推进路径系统化设计二者协同育人的管理体制,同时围绕育人工程建立管理机制,如“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机制、专业建设考核与激励机制、三级竞赛组织机制以及奖励机制
19、、校企合作机制、学生实习组织管理与保障机制、经费使用机制等,引导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育人至上而下的有序融合。(二)专业建设层: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引导两者协同育人第一,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目标统合于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专业可以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参考行业从业标准、技能竞赛标准与“1+X”考证标准,梳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知识与能力目标。一方面将“岗”“赛”“证”中蕴含的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中,另一方面将思想政治素养与职业素养融合纳入素质培养目标中。第二,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内容系统化融入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专业知
20、识技能体系、职业素质要求的结构化体系化表征,直接关乎培养什么技能级别的人才。因此,在设计课程体系时,一方面,通过提炼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剖析岗位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同时剖析技能竞赛标准与“1+X”考证标准,基于学生个体性与社会性发展,设置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从企业岗位工作中、技能竞赛中、“1+X”考证中,提取职业精神、竞赛精神、劳动精神等育人资源,依据专业课程体系将育人资源与课程匹配,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技能的系统化融合,使课程思政教学有向度、有力度、有序度地引领知识技能的学习。第三,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过程贯穿于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理论,高职院校专
21、业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一是育人主体探索,即构建产学合作平台,引导政府职能部门、企业以及行业协会与专业发展耦合,形成多元培育主体;二是培养学生过程一体化的实践,即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以课程为载体,探索课证、课赛与课程思政的融通融合,对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提升學生所掌握知识、技能与素质与社会的适应性水平;三是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探索信息化的学生成长评价模式,引导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目标的有序有效达成。(三)教学实施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发挥协同育人价值第一,加强课程内容重构与优化。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的直接载体。以课程为单元进行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便是课程
22、内容的重构与优化,因为课程的内容决定了其涵盖的素质、知识与能力是否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课程教学团队可以通过对校企合作企业的调研,剖析、归纳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同时分解、归类技能竞赛、“1+X”考证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并将它们模块化、项目化、有序化地融入课程教学标准,同时将匹配的育人资源融入课程中,使课程内容与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和素养要求、竞赛技能和素养要求以及“1+X”考证要求相匹配。第二,加强课程教学策略的探索。教学策略是提升课程教学实施效果的关键。要遵循课程的理实性特点以及学情特征,探索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来支持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下的
23、教学实施。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考证培训、竞赛训练、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增强课程知识、技能、思想政治学习的目的性、引导性与获得性。要探索多元多维度的课程评价体系,引导课证融通、课赛融合、证赛结合以及促进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对人才培养效果的提升。第三,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课程资源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根本保障。要依托教学信息平台,开发网络课程,打造优质课程供给。通过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案例、视频、动画等资源展现知识、技能以及课程思政元素,利用教学平台进行发布,满足学生网络化学习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需求。要开发“新形态、活页式”智慧化教材。教材是教学之本,而传统教材过于理论
24、化、纸质化以及学科体系化,适应不了当代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诉求。因此,可以利用智能技术,将“岗”“赛”“证”“思政”等学习资源嵌入教材中,以“互联网+”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知识、技能与素质,既能体现社会发展的时代性需求,又能满足网络化、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参考文献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2-06-01)2022-02-11.http:/./srcsite/A08/s7056/202206/t20220603_462437.html.2杨德广.课程思政是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决定的J.江苏高教,2022(6):1-3.3易鹏,王永友
25、.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逻辑起点和实践指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2(4):54-58+66.4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8):5-10.5杨艾.会计专业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2(33):114-115.6程宇.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22(17):1.7顾润国,刘艳艳.基于资源库建设的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2(11):71-75.8汪妍,楼宏强.基于“仁”文化的高职医护专业思政德育体系构建与实践以金华职业
26、技术学院医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2(26):72-76.9杨长亮,姜超.课程思政的三重建构和技术路径基于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2022(6):87-92.TheLogicandPaths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ConstructionandtheIntegrationofPost,Course,CompetitionandCertificat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HeDan,YeYangxiangAbstractWhetheritis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
27、nstructionofcoursesortheintegrationofpost,coursecompetitionandcertifications,theyallservethecultivationofhigh-qualitytechnicalandskilledtalents,whichprovidesabasisforexploringthelogicalrelationshipbetweenthetwocollaborativeeducation.Fromatheoreticalandlogicalpointofview,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n
28、structionofcoursesandtheintegrationofpost,course,competitionandcertificationaretheadherencetothelawsofeducationandtheessenceofeducation;Fromthepointofviewofvaluelogic,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nstructionofcoursesandtheintegrationofpost-course,competitionandcertificationarethecatalystsforindividual
29、andsocialdevelopment;Fromapracticallogicpointofview,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nstructionofcoursesandthecoordinatededucationofstudentsthroughpost-coursecompetitionandcertificationaretheguidelinesforthepracticeofvocationaleducationinChina.Basedonthis,therealizationpathof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业设施扩建装修合同
- 高级育儿嫂考试题及答案
- 氟化工考试题目及答案
- 飞行仪表实践考试题及答案
- 电梯考试题目及答案详解
- 电动臂车考试题及答案
- 地震相关考试题目及答案
- 中国顺酐酸酐衍生物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 2025标准合作贸易合同
- 2025年中煤华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模板
- 资方合作协议合同协议
- 《铁路旅客运输》课件
- 2025年4月12日乌鲁木齐市人才引进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高性能材料有限公司年产4.5万吨电子级异丙醇扩建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Creo数字化建模技术(微课版)课件 2.0 Creo 6.0草绘环境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国家安全与青年担当
- 第十四章其他原因引起的语言障碍讲解
- 船舶机舱进水的应急处理
- 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试题及答案
- 班级管理(延边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