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第5节 体温的控制同步练习(优生加练)_第1页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第5节 体温的控制同步练习(优生加练)_第2页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第5节 体温的控制同步练习(优生加练)_第3页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第5节 体温的控制同步练习(优生加练)_第4页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第5节 体温的控制同步练习(优生加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第5节 体温的控制同步练习(优生加练)(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登陆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第5节 体温的控制同步练习(优生加练)一、单项选择题1.(2021海曙模拟)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得呆小症C. 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第二性征出现D. 炎热时,皮肤血管收缩,产热减少,散热增加【答案】 D【考点】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

2、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解答】A、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做出规律性应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最基本的方式。不符合题意;B、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得呆小症,不符合题意;C、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会出现第二性征,不符合题意;D、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增加,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增多,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3、2.(2021嵊州模拟)人体生命活动既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到激素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B.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 寒冷环境中,人体皮肤内的血管舒张,散热减少D. 医学上的“植物人”有正常的呼吸和心跳,说明大脑没有受到损伤【答案】 B【考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4、组成。寒冷状态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汗液分泌减少,散热减慢;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骨骼肌出现不自主战栗,产热增多。【解答】A、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所以A错误,不符合题意;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符合题意;C、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达到减少散热,C错误,不符合题意;D、植物人的大脑不是没有损伤,而是严重损伤,病人处于不可逆的深昏迷状态,丧失意识活动。但皮质下中枢如呼吸和心跳中枢还在活动,因此可维持自主呼吸运动和心跳,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5、B3.对自然界存在的生命现象及相应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生命现象 原因分析 A 人的体温恒定 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B 睡梦中拍打蚊子 神经调节C 饭后血糖含量略有上升 胰岛素分泌不足D 向光性 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A. A B. B C. C D. D【答案】 C【考点】植物激素,内分泌腺和激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人体各种生命活动都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结果。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可调节血糖的浓度。正常人餐后,因为食物中的淀粉等糖类被消

6、化、分解为葡萄糖,并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而使得血糖浓度升高,但胰岛素会分泌随之增加,从而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解答】A、人的体温恒定是因为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A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B、睡梦中拍打蚊子是脊髓调节的结果,B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C、饭后食物中的淀粉等糖类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并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而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并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C分析不合理,符合题意。D、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

7、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表现为向光性,D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2021八下镇海期末)如图是正常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平衡B. 从时间t1到时间t2 , 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差距加大造成的C. 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中枢作用的结果D. 时间t3以后,由于环境温度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答案】 D【考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1、根据曲线图分析,从25下降到10时,内外温差加大,使得散热量先增加,后通过调节散热量减少。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

8、平衡的结果。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A、人体具有维持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即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图中散热量基本不发生变化,说明基本不发生变化,A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机体与环境的温差变大,散热增加,B正确,不符合题意;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是因为环境寒冷时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得散热量减少是体温平衡调节的结果,C正确,不符合题意;D、时间在t3以后,散热量减少,同样产热量也减少,但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9、,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骆驼在沙漠中时,白天体温能升高到41 ,晚上能将体温降至34 。研究发现,白天升高体温能减少水分流失,而且前一晚体温降得较多时,更可以忍受隔天白天的酷热。下列理由中,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白天升高体温可增加出汗量白天的体温高,能减少身体内用于散热的水分量夜晚体温低时,骆驼能吸收空气中水分夜晚体温愈低,第二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将体温升到骆驼白天可到达的温度骆驼身上的毛能阻隔外界的热,不使体温上升得太快A. B. C. D. 【答案】 B【考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皮肤是一些动物散热的主要器官。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

10、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量70%。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可借汗液蒸发散热。【解答】骆驼生活在昼热夜冷且缺水的沙漠中,白天体温升高可减少自身与环境间的温差,减少体内散热量,汗液分泌减少,随汗液蒸发掉的水分也就减少。同时骆驼体温升高也起到了贮存热量的作用,而这部分贮存的热量又可以在夜间通过传导、幅射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以代替汗液蒸发,其结果就是减少了维持体温恒定可能导致的蒸发失水。而骆驼夜晚体温下降,第二天就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体温升高到白天可达到的温度,这样可以忍受第二天的酷热。即使在夏天要脱毛,骆驼身上也还会保留一层厚厚的毛层,可起到隔热作用,不使体温上升得太快。故答案为:B6.下列关于人体体温

11、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外界温度由40降到37的过程中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有冷觉和温觉感受器B.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 冬季汗腺活动比夏天弱得多,说明人体冬天散热量小于夏天D. 寒冷时,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是人体产热量多于散热量。【答案】 B【考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主要在下丘脑,人体的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温

12、度感受器分为对高温敏感的温觉感受器和对低温敏感的冷觉感受器。【解答】A、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是温觉感受器,A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B、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B叙述正确,符合题意。C、人体散热的方式有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量70%。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蒸发散热。因此,冬季、夏季人体散热方式不同,冬季汗腺活动比夏天弱得多,不能说明人体冬天散热量小于夏天,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D、人体只要体温恒定,机体产热量就等于散热量,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13、:B 7.(2020八上拱墅月考)甲、乙、丙和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量的变化规律。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是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B. 乙图中,若a处是茎的向光侧,则b处一定是茎的背光侧C. 丙图中,曲线表示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户外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D. 丁图中,饭后12小时内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升高【答案】 D【考点】植物的感应性,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体温的控制,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1)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2)植物的向光性的实质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低于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3)人之所以能维持稳定的

14、体温,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4)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解答】A、甲图中,I是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A不符合题意;甲图中,酶的催化效率最高的是20的影响,而人体淀粉人体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影响最适宜的温度是37,A错误;B、由于b点的生长素含量比最高点低,并不一定是茎的背光侧,也可能是介于背光侧和向光侧之间的部位,B不符合题意;C、 丙图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在寒冷的环境时,人的血液量减少,在温暖环境中人的血液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D、饭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多,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8.

15、冬泳是集冷水鱼、空气浴与日光浴于一体的“三浴”。一般情况下,游泳爱好者在冬泳过程中( )A. 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 B. 产热量始终小于散热量C. 通过激素调节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 通过神经调节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答案】 C【考点】内分泌腺和激素,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恒温动物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即体温不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主要在下丘脑,人体的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

16、流量,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当相当寒冷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非自主战栗,使产热量增加。【解答】冬天环境温度较低,冬泳爱好者入水后,身体散热较多。但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会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达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该神经中枢把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再产生一种兴奋,这种兴奋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同时还将刺激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其细胞内有机物 (包括脂肪)分解速率加快,增加产热来抵御寒冷,以使体温保持恒定。故答案为:C 9.(2019八下慈溪期末)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

17、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一中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通过导管进入毛细血管,输送到身体各处B. 图二表示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C. 图三表示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D. 图四中A图与B图相比,外界气温高,皮肤内毛细血管扩张【答案】 A【考点】器官和系统,内分泌腺和激素,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图一肝脏、胰腺; 图二大脑、脊髓、神经 ;图三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图四A的血管内径大于B的血管内径。 【解答】A 图一中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通过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输送到身体各处,A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B 图二表示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它们

18、发出的神经组成 ,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 图三表示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 ,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 图四中A图与B图相比,外界气温高,皮肤内毛细血管扩张后内径增大,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0.对图中各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A. 种子萌发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情况B. 树林里一天后CO2浓度变化的情况C. 人体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情况D. 正常人饭后胰岛素分泌情况【答案】 A【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1)种子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

19、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2)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无光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3)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4)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它是由胰腺的胰岛分泌的,能调节人体内血糖的浓度。【解答】解:A、通过分析知道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量的变化是: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 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所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A正确;

20、B、06时,无光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增加,618时,有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减少,1824时,无光,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浓度又增加,B错误;C、人属于哺乳动物,为恒温动物,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C错误;D、 饭后,胰腺吸收到了营养物质,分泌的胰岛素先使逐渐增加;健康的成年人饭后一段时间,由于人体消化道的吸收作用,葡萄糖通过消化道壁的吸收慢慢进入了血液 循环系统,因而人体血糖浓度会逐渐升高。但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液的中的葡萄糖会逐渐被分解、利用和转化,因而血糖浓度又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饭后 一段

21、时间,许多营养物质被吸收,这时会引起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多,D错误;故答案为:A二、填空题11.(2021温州模拟)人们可佩戴智能运动手表来测量记录运动情况。(1)人在运动时身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2)该佩戴者在操场上慢跑10分钟,智能手表记录其速度为10.8千米时,他跑步时所经过的路程为_。(3)右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运动手表可以根据手腕处桡动脉的跳动情况来检测心率,此血管中的血液是由心脏中的_(填腔室名称)输送过来。(4)加强体育锻炼对预防新冠肺炎有一定作用,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属于_。【答案】 (1)骨骼肌(2)1.8km(3)左心室(4)保护易感人群【考点】血液循环,体温的控制,传染病

22、的预防措施,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桡动脉是主动脉的分支,桡动脉的血液来自主动脉,主动脉的血液来自左心室。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解答】(1)人体在平静状态下身体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人在运动时身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1060)10.8=1.8km(3)人体体循环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桡动脉身体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因此运动手表可以根据手腕处桡动脉的跳动情况来检测心率,此血管中的血液是由心脏中的左心室输送过来的。(4)预防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23、、保护易感人群;加强体育锻炼对预防新冠肺炎有一定作用,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答案为:(1)骨骼肌 (2)1.8km (3)左心室 (4)保护易感人群12.(2020八上温州期末)下图是人体在低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1)图甲中“?”处内容为_。(2)图乙是人脑纵剖面图,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图中_(填序号)(3)图丙是不同体表温度下血管口径变化情况图。当体表温度明显降低时,皮肤血管状态会由B变为_。(填字母)【答案】 (1)增加产热(2)(3)A【考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人的体温一般都为37左右,这是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人体的产热和

24、散热过程趋于平衡。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寒冷时,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兴奋性增强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解答】(1)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出现“战栗”,增加产热量,进而维持体温恒定,因此图甲中“?”处内容为增加产热。(2)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3)当体表温度明显降低时,皮肤血管状态会由B变为A,即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量。故答案为:(1)增加产热(2)(3)A 13.人们研究知道,参加冬泳和进行冷水浴后,由于冷水作用于人体皮肤,易造成皮肤血管急剧收缩,使体表血液流向内脏,致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大约一分钟后,

25、体内便产生了大量的热,这时血管舒张,血液迅速流向皮肤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冷水作用于皮肤,肤色变为_,一分钟后肤色变得 _(2)冷水刺激可使血管_,长期坚持冷水锻炼可以使人_能力更加迅速和准确【答案】 (1)苍白色;红润(2)迅速收缩并舒张;体温调节【考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解答】(1)当人的身体受到冷水刺激后,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就会加强冷水作用于皮肤肤色变为苍白色是由于皮肤受到冷水刺激后,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一分钟后肤色变得红润则是皮肤血管舒张,带走皮肤一定的热量。(2)

26、一旦皮肤受到冷水刺激,皮肤血管就会急剧收缩,很多血液被吸入内脏器官及深部组织,这样内脏重要脏器的血管就开始扩张人的身体为了御冷,我们的皮肤血管很快又扩张,致使大量血液又从内脏流向体表。这样有规律的一张一缩,从而使血管得到了锻炼,增强了血管弹性,所以冬泳也叫“血管体操”。冬泳的冷应激可使人体血管先收缩后扩张,这一张一弛的血管运动保持了血管的弹性,长期坚持冷水锻炼可使人的体温调节能力更加迅速和准确,起到了防止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故答案为:(1)苍白色;红润 (2)迅速收缩并舒张;体温调节 14.(2020八上临安期末)下表所示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劳动或运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

27、百分比,请回答:产热量/%安静 劳动或运动脑 16 1内脏 56 8骨骼肌 18 90其他 10 1(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_控制。(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_。(4)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_散热,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_。(5)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其原因是_。【答案】 (1)内脏(2)体温调节中枢(3)骨骼肌(4)汗液蒸发;皮肤(5)汗液难以蒸发,导致体

28、内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或产热与散热不平衡【考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最多,是主要的产热器官,皮肤中的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

29、,保持体内的热量,人的体温一般都为37左右,这是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趋于平衡。【解答】(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3)由图可知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4)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散热,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5)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其原因是汗液难以蒸发,导致体内产生的

30、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或产热与散热不平衡。故答案为:(1)内脏(2)体温调节中枢(3)骨骼肌(4)汗液蒸发;皮肤(5) 汗液难以蒸发,导致体内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或产热与散热不平衡 15.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TENFA途径表示_(选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中。(2)有病人体温在24 h内都处于39.5 ,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 h内a_c(选填“”“”“”或“”);经过诊断,医生决定给病人注射退烧药,通过肌肉注射的药液首先进入病人心脏的部位是_。三、解答题16.(2020八上滨江期末)今年12月

31、8日我国公布了2020最新测量的珠穆朗玛峰新 珠穆朗玛峰峰顶新高度-8848.86米。海拔5200米是汽车可以直接到达的珠峰大本营,这里高寒气候明显,大气压大约是1标准大气压的一半(近似为0.5105Pa)。这里是普通人能到达离珠峰最近的地方,有太阳能电池板,提供晚上照明。再往上攀登,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降低,氧气含量逐步减少,登山队员们面临着失温、冻伤等危险。我国登山队员们综合运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精确测定珠峰高程,彰显了我们国家当今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1)太阳能发电的优点有哪些 _(2)人体能够维持体温稳定,是因为机体的_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3)在

32、珠峰大本营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_的缘故。(4)高压锅盖直径为24cm,限压阀出气口横截面积是10mm ,限压阀质量是100g,在珠峰大本营使用时,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是多大 (列式计算)四、实验探究题17.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黄腹角雉在发育过程中体温调节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一组置于环境温度为20的条件下饲养,另一组置于环境温度为30的条件下饲养,饲养方式相同;每天测定其中一只雏鸟的体温,记入表格;并测量两组雏鸟在安静状态下的产热量,将结果处理后绘制图象,如图所示;日龄 1 2 3 4 5 6体温() 35.9 34.0 31.7 37.3 35.

33、4 38.5日龄 7 8 9 10 11 12体温() 36.4 37.0 38.7 38.7 38.7 38.7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是_。(2)观察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雏鸟在9日龄后才基本具备了恒温能力。你认为这个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_。(3)分析图象可知,雏鸟在9日龄后,安静状态下它在20恒温房间内的产热量总高于在30恒温房间内的产热量。结合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_。18.下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l5快速上升至40。这个温度维持了50分钟,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15并

34、一直持续至C时刻。(1)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皮肤血管的血液流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_。(2)从A至B期间,皮肤还发生了其他什么变化 _。19.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_、B_。(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当人体处在45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_。(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这种反射弧属于_反射。(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_。20.冬泳运动能强身健体,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 在严寒的冬季,冬泳运动员入水后是如何维持体温恒定的呢?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结合下列信息,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个角度进行解释。21.下表所

35、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的百分比,请回答:产热量/%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脑 16 1内脏 56 8肌肉与皮肤 18 90其他 10 1(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_控制。(3)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原因是_。22.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有人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认为位于脊髓,也有人认为是两者共同协作的结果。小明

36、准备利用40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状况良好的小白鼠作实验材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1)恒温动物在_调节和激素调节下,维持体温的恒定。(2)写出该实验的步骤:_。23.如图简略地表示了人体产热和散热两个体温调节机制(“”表示神经传导方式,“ ”表示血液循环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情况下,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C的反应是_和_。(2)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将会明显增加的是D中的_。24.如图表示某健康男性在45室内安静状态下的体内温度、皮肤温度和出汗率的变化,第25分钟时,此人饮入冰水。(1)在025min内,此人皮肤温度低于体内温度的主要原因是_。(2)据图分析饮用大量冰水导致皮

37、肤温度升高的变化是如何引起的?_。(3)在45的室温环境中,人体皮肤内的_接受刺激,将兴奋传入_的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_,血流量_,汗液分泌_,从而使散热量增加,体温保持恒定。25.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脑干中的下丘脑,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2,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1)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鼠。(2)若甲鼠体温_,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

38、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3)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缺陷是:_。_。26.如图是主要的人体体温调节机理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能够维持体温稳定, 是因为机体的_和_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3)骨骼肌战栗(俗称“打冷颤”)是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它要受_的调节,这种反射活动属于_反射。(4)实际上,图中虚线未列出的肾上 腺也参与了体温调节过程。肾上腺的分泌物能够控制血管舒张,这属于_调节。27.如图所示是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A、B两图,可知A图中的情

39、况发生时外界气温_, 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_,血流量_,皮肤的温度会_,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会_。(2)B图是在_情况下发生的。同时汗液 的分泌_,从而使人体散发的热量_,这样可使人体体温保持正常。28.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_图,此时体温_环境温度。(2)皮肤血管口径如C图时,此时血管处于_状态,流经皮肤的血液量_,皮肤温度_,散发的热量将_。(3)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7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_的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_图。2

40、9.(2021七下台州开学考)地球上的动物一般可以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两种。恒温动物主要是通过新陈代谢作用来调节体温恒定的;变温动物则通过移动身体获得更多的阳光照射或较高的气(水)温来提高身体的温度。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是科学家经常激烈争论的问题。科学家甲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恒温动物:论点一:今天北极圈内的中生代地层中,常发现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论点二:像恒温动物一样,少数恐龙化石也残留有能保温的羽毛结构;论点三:像恒温的哺乳类动物一样,恐龙化石的骨骼中布满了管状空隙,这是血管的痕迹;论点四:像恒温的哺乳类动物一样,恐龙化石群中具有较高的猎物捕食者比值。科学家乙提出下列论点支持

41、恐龙是变温动物:论点五:从恐龙化石的尺寸判断,一般来说恐龙的体型都很庞大;论点六: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严寒的区域迁往气候暖和的区域;论点七: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不是防止体温下降;论点八:今天的许多爬行类动物,其骨骼也有丰富的血管,但一些小型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骨骼血管较少。论点九:今天的变温动物群体中的猎物捕食者比值,与恒温动物是接近的。(1)科学家乙提出的5个论点中,哪几项是能反驳科学家甲所提出的论点的 _。论点五 论点六 论点七 论点八(2)如果科学家乙认为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恐龙仍有机会晒到阳光,他的理由是_。恐龙随季节迁移 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所以冬季不需要阳光随地球

42、板块移动,将恐龙带到低纬度 北极圈内有很多北极熊,可供恐龙作为食物(3)现今地球上除了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外,脊椎动物中还有_类也是变温动物。30.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中枢。【实验步骤】取性别与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只成年小白鼠,分成两组并标记为甲组、乙组。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组小白鼠的下丘脑,乙组小白鼠不作处理。_。把甲组小白鼠置于10 的环境中,乙组小白鼠置于30 的环境中,其他条件都相同。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

43、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1)写出的操作步骤:_。(2)实验设计方案中有不妥之处,请提出并改进:_。(3)若假设成立,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若假设不成立,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4)如果实验安排在同一组小白鼠身上进行,你认为可行吗?_。如果可行,请提出你的设计方案;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_。五、综合说理题31.(2021温州模拟)如图所示的树懒是世界上运动最慢的动物之一,最高速度仅为3厘米秒,这样行动缓慢的树懒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材料一:树懒生活的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水分充足;树懒终年栖居在树上,以树叶和身上藻莎类为食,一般每天仅食用60克树叶,除寻找配偶外,仅一周下树排便

44、一次;材料二:树懒体表覆盖有厚而密的皮毛,初生时皮毛呈棕色后,因体表着生大量藻类,使部分皮手呈绿色:材料三:树懒的肌肉功能蜕化严重,其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静止时体温变化幅度在2835之间;材料四:树懒蛾生活在树懒的皮毛内,以藻类为食,产卵于动物粪便中。研究发现,树懒蛾的密度越高,树懒皮毛中的氮元素含量也越高。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树懒能适应树栖生活的原因。32.人的正常生理机能需要维持一定的体温,正常人的体温是37摄氏度,一个人究竟能够耐受多大的寒冷?被誉为“世界第一冰王”的金松浩挑战不可能,人站在2.5米高的玻璃柜中,冰块哗啦啦被倒入透明箱子中冰块越来越多,直至淹没老

45、金的脖子,60岁的老金在堆满冰块的“冰箱”中与冰块亲密接触了长达115分17秒,挑战成功!请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老金在这过程中是如何调节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33.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冻得“发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34.(2019九上椒江期末)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小亮完成一千米跑后,感觉到呼吸和心跳加快,浑身出汗。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如图的相关信息给予科学的解释。35.(2020龙湾模拟)冬泳运动能强身健体,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在严寒冬季,冬泳运动员入水后如何维持体温稳定呢?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下列信息,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个角度进行解释。36.(2019八下慈溪期

46、末)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判断,在25和35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并运用所学知识作出解释。(提示:相对湿度越大,汗液蒸发越难。)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 D【考点】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解答】A、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做出规律性应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最基本的方式。不符合题意;B、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

47、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得呆小症,不符合题意;C、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会出现第二性征,不符合题意;D、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增加,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增多,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答案】 B【考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

48、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寒冷状态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汗液分泌减少,散热减慢;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骨骼肌出现不自主战栗,产热增多。【解答】A、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所以A错误,不符合题意;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符合题意;C、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达到减少散热,C错误,不符合题意;D、植物人的大脑不是没有损伤,而是严重损伤,病人处于不可逆的深昏迷状态,丧失意识活动。但皮质下中枢如呼

49、吸和心跳中枢还在活动,因此可维持自主呼吸运动和心跳,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答案】 C【考点】植物激素,内分泌腺和激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人体各种生命活动都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结果。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可调节血糖的浓度。正常人餐后,因为食物中的淀粉等糖类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并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而使得血糖浓度升高,但胰岛素会分泌随之增加,从而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

50、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解答】A、人的体温恒定是因为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A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B、睡梦中拍打蚊子是脊髓调节的结果,B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C、饭后食物中的淀粉等糖类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并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而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并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C分析不合理,符合题意。D、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表现为向光性,D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答案】 D【考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1、根据曲线图分析,从25下降到10时

51、,内外温差加大,使得散热量先增加,后通过调节散热量减少。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A、人体具有维持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即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图中散热量基本不发生变化,说明基本不发生变化,A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机体与环境的温差变大,散热增加,B正确,不符合题意;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是因为环境寒冷时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得散热量减少是体温平衡调节的结果,C正确,不符合

52、题意;D、时间在t3以后,散热量减少,同样产热量也减少,但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答案】 B【考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皮肤是一些动物散热的主要器官。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量70%。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可借汗液蒸发散热。【解答】骆驼生活在昼热夜冷且缺水的沙漠中,白天体温升高可减少自身与环境间的温差,减少体内散热量,汗液分泌减少,随汗液蒸发掉的水分也就减少。同时骆驼体温升高也起到了贮存热量的作用,而这部分贮存的热量又可以在夜间通过传导、幅射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以代替汗液蒸发,其结

53、果就是减少了维持体温恒定可能导致的蒸发失水。而骆驼夜晚体温下降,第二天就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体温升高到白天可达到的温度,这样可以忍受第二天的酷热。即使在夏天要脱毛,骆驼身上也还会保留一层厚厚的毛层,可起到隔热作用,不使体温上升得太快。故答案为:B6.【答案】 B【考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主要在下丘脑,人体的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分为

54、对高温敏感的温觉感受器和对低温敏感的冷觉感受器。【解答】A、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是温觉感受器,A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B、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B叙述正确,符合题意。C、人体散热的方式有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量70%。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蒸发散热。因此,冬季、夏季人体散热方式不同,冬季汗腺活动比夏天弱得多,不能说明人体冬天散热量小于夏天,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D、人体只要体温恒定,机体产热量就等于散热量,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7.【

55、答案】 D【考点】植物的感应性,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体温的控制,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1)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2)植物的向光性的实质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低于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3)人之所以能维持稳定的体温,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4)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解答】A、甲图中,I是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A不符合题意;甲图中,酶的催化效率最高的是20的影响,而人体淀粉人体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影响最适宜的温度是37,A错误;B、由于b点的生长素含量比最高

56、点低,并不一定是茎的背光侧,也可能是介于背光侧和向光侧之间的部位,B不符合题意;C、 丙图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在寒冷的环境时,人的血液量减少,在温暖环境中人的血液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D、饭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多,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8.【答案】 C【考点】内分泌腺和激素,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恒温动物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即体温不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主要在下丘脑,人体的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

57、的温度感受器。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当相当寒冷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非自主战栗,使产热量增加。【解答】冬天环境温度较低,冬泳爱好者入水后,身体散热较多。但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会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达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该神经中枢把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再产生一种兴奋,这种兴奋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同时还将刺激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其细胞内有机物 (包括脂肪)分解速率加快,增加产热来抵御寒冷,以使体温保持恒定。故答案为:C 9.

58、【答案】 A【考点】器官和系统,内分泌腺和激素,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图一肝脏、胰腺; 图二大脑、脊髓、神经 ;图三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图四A的血管内径大于B的血管内径。 【解答】A 图一中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通过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输送到身体各处,A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B 图二表示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 图三表示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 ,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 图四中A图与B图相比,外界气温高,皮肤内毛细血管扩张后内径增大,D叙述正确,不符合

59、题意。故答案为:A。10.【答案】 A【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1)种子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2)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无光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3)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4)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它是由胰腺的胰岛分泌的,能调节人体内血糖的浓度。【解答】解:A、通过分析知道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量的变化是: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

60、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 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所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A正确;B、06时,无光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增加,618时,有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减少,1824时,无光,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浓度又增加,B错误;C、人属于哺乳动物,为恒温动物,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C错误;D、 饭后,胰腺吸收到了营养物质,分泌的胰岛素先使逐渐增加;健康的成年人饭后一段时间,由于人体消化道的吸收作用,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