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饲养管理学》_第1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_第2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_第3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_第4页
《家畜饲养管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家畜饲养管理学(2797)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家畜饲养管理学是涉及动物科学方面较广的学科,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的基 础课。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较多,基本理论强,要求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 涉及内容广,只能在掌握动物营养、动物遗传、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和动物环境工程等 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家畜和家禽的生长发育规律、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特 点,掌握主要生产环节的基本技能。因此,学习方法必须循序渐进,先理论后实践,逐 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技能,最后融会贯通。(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家畜饲养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产的

2、原理与技术的综合性课程,是动物科学和动 物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研究动物生产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来源和需要 量、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应用;优良畜禽繁殖技术及其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及主要生产环 节的饲养管理特点。对自学者要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 目的是检测课程考核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家畜饲养管理学的基础理论, 畜禽生产中各主要环节的基本技能和饲养管理特点。(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应考者掌握动物营养学、遗传育种学和繁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 律、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各种畜禽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要点,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 实际问题。利用掌握的基本

3、理论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和畜牧业生产。(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家畜饲养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以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涉 及的家畜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动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生理学和生物统计学为基 础的专业课程。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1、普通化学;2、数学;3、动物学 重点是:1、营养物质的功能及其不同畜禽营养需要特点。2、畜禽生长发育规律和 生产性能的评定。3、生产性能与环境的关系。难点是:不同畜禽饲养管理的特点。疑点是: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和代谢的异同点。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学习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畜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2)国内外畜

4、牧业生产现状 和发展方向。2、熟练掌握:(1)畜牧产业化生产的实质。(2)畜牧产业化生产的特点。本章课程内容1、畜牧业在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我国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3、国外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4、畜牧生产的概念5、畜牧学概论的内容与学习要求考核知识点1、畜牧业在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我国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3、国外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4、畜牧生产的概念考核要求1、识记:(1)畜牧生产概念。(2)畜牧产业化生产的实质。(3)畜牧产业化生产的特点。2、领会:(1)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的基本模式。(2)畜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 (3)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

5、4)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第一章 动物营养原理学习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2)水在动物体内的功能。(3)矿物质 分类。(4)维生素的分类。(5)饲料与畜体组成的差异。(6)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营养物质 的消化吸收特点。(7)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8)脂类在动物体内的营养作用。(9)粗 纤维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10)矿物质的功能。(11)综合法。(12)析因法。(13)影响维持需 要的因素。2、一般掌握: (1)饲料的概念。(2)饲料中营养物质分类。(3)氨基酸平衡;(4)氨基酸 互补作用。(5)饲养标准的一般营养指标。3、熟练掌握:(l)Van

6、 Soest粗饲料分析方案的主要内容。(2)消化、吸收的概念。 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 (4)营养需要的概念。 (5)营养需要的 衡量指标。 (6) 维持与维持需要的概念。 (7)饲养标准的概念。本课程内容第一节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第二节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第三节 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考核知识点1、饲料与动物体的组成2、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3、单胃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4、反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5、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6、动物的营养需要7、饲养标准考核要求1、识记:(1)饲料的概念。(2)饲料中营养物质分类。(3)Van Soest粗饲料

7、分析方案的 主要内容。 (4)消化、吸收的概念。 (5)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 (6)水在动物体内的功 能。 (7)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 (8)矿物质分类。 (9)维生素的 分类。 (10)营养需要的概念。 (11)营养需要的衡量指标。 (12) 维持与维持需要的概念。 (13) 饲养标准的概念。2、领会: (1)饲料与畜体组成的差异。 (2)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特点。 (3)氨基酸平衡。 (4)氨基酸互补作用。 (5)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 (6)脂类在动 物体内的营养作用。 (7)粗纤维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8)矿物质的功能。 (9)

8、综合法。 (10) 析因法。 (11)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 (12)饲养标准的一般营养指标。第二章 饲 料学习的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 (1)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本方法。(2)现行的饲料分类体系及基本 原则。(3)各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性及其代表性饲料品种。(4)常用饼粕类饲料的主要营 养特点及所含毒素或抗营养因子。(5)常用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和营养生理功能。(6) 设计饲料配方的原则。(7)载体和稀释剂的选择。2、一般掌握:(1)抗生素、益生素添加剂促生长的主要机制。(2)配合饲料的概念。(3) 配合饲料的优点。(4)配合饲料分类。(5)饲料配方、日粮和饲粮的概念。3、熟练掌握:(1)饲

9、料营养价值及评定的概念。(2)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消化能、代 谢能、净能、蛋白质生物价的概念。(3)饲料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和 生长促进剂的概念。(4)载体和稀释剂的概念。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 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第二节 饲料的营养特性与加工利用第三节 配合饲料与日粮配合考核知识点1、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2、饲料的营养特性3、饲料的加工调制4、配合饲料5、配合饲料配方的设计考核要求1、识记:(1)饲料营养价值及评定的概念。(2)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消化能、代 谢能、净能、蛋白质生物价的概念。(3)饲料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和 生长促进剂的概念。(4)抗生素、益生素添

10、加剂促生长的主要机制。(5)配合饲料的概念。 (6)配合饲料的优点。(7)配合饲料分类。(8)饲料配方、日粮和饲粮的概念。(9)载体和 稀释剂的概念。2、领会:(1)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本方法。(2)现行的饲料分类体系及基本原则。 (3)各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性及其代表性饲料品种。(4)常用饼粕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点 及所含毒素或抗营养因子。(5)常用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和营养生理功能。(6)设计饲 料配方的原则。(7)载体和稀释剂的选择。3、综合应用:设计饲料配方。第三章 动物遗传基本原理学习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伴性遗传、引起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2)三大遗传参数的应用 范围和选择方

11、法。(3)近交和杂交遗传效应、转基因、限制与修饰、基因定位。2、一般掌握:染色体、群体遗传、数量遗传和分子遗传等动物遗传育种的基础理论和原 理。3、熟练掌握:(1)染色体的畸变、细胞分裂过程。(2)三大遗传定律。(3) H-W定律及 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频率的计算。(4)三大遗传参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5)近交 和杂交的概念。(6)基因重组的过程。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 细胞遗传第二节 群体遗传学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第四节 分子遗传与生物工程考核知识点1、孟德尔遗传及其细胞学基础2、连锁互换定律与伴性遗传3、基因结构与突变4、群体遗传结构5、遗传参数6、选择、近交和杂交7、分子遗传与生物工程考

12、核要求1、识记:(1)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概念。(2)群体遗传学。(3)基因突变的 概念。(4)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5)重复力、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的概念和公 式。(6)选择差、选择强度、选择反应和世代间隔的概念和公式。(7)近交和杂交的概 念。(8)分子遗传。(9)生物工程。(10)遗传密码。(11)基因重组。(12)转基因。(13) 基因定位。(14)基因物理图谱。2、领会:(1)染色体畸变的内容。(2)细胞分裂的过程。(3)分离定律、自由组合 定律、连锁和互换定律的主要内容。(4)基因结构的组成内容。(5)引起基因突变的因 素。(6) H-W定律的中心内容。(7)影响基因频率变

13、化的因素。(8)数量性状的特征。(9) 重复力、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的应用范围。(10)性状选择的方法。(11)近交和杂交的遗 传效应。(12)杂种优势理论。(13)基因重组的过程。(14)常用的基因载体。(15)常 用的转基因方法。(16)常用基因定位方法。(17)生物工程的类型。3、简单应用: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第四章 动物育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品种的分类。(2)引种与风土驯化。(3)生长发育的测定和计算。 (4)动物保种理论。(5)动物育种规划。2、一般掌握:(1)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2)影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3)动物 的生产力。(4)种群选配。(5)品系

14、繁育。(6)杂交育种。3、熟练掌握:(1)种、品种的概念。(2)生长发育概念。(3)选种基本原理。(4) 种用价值的评定。(5)品质选配、亲缘选配。(6)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念及主要环节。(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 品种概述第二节 动物生长发育的规律第三节 动物生产力第四节 选种第五节 选配第六节 动物育种方法第七节 动物品种遗传资源保存及其利用第八节 杂种优势第九节 动物育种规划与工作组织措施(三)考核知识点1、种、品种的概念2、品种的分类3、引种与风土驯化4、生长发育概念5、生长发育的测定和计算6、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7、动物的生产力8、选种9、选配10、动物育种方法11、动物品种资源保存及其利用

15、12、杂种优势13、动物育种规划(四)考核要求1、识记:(1)品种应具备的条件。(2)风土驯化。(3)生长发育的概念。(4)同质 选配和异质选配的概念。(5)纯种繁育和杂交繁育的概念。(6)引入杂交和级进杂交的方 法。(7)选优和提纯的概念。(8)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环节。2、领会:(1)品种的分类。(2)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3)评定生产力是主要指标。 (4)影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因素。(5)种用价值的评定方法。(6)选配的意义和作用。 (7)近交的用途。(8)近交衰退的防止。(9)个体选配的注意事项。(10)本品种选育 和纯种繁育的异同点。(11)品系的类别。(12)建系的方法。(13)品系

16、的利用。(14)引入 杂交和级进杂交注意事项。(15)新品种培育分类。(16)新品种培育的方法和步骤。(19) 保种意义。(20)动物保种理论。(21)动物品种遗传资源的利用。(22)育种规划工作程 序。(23)育种工作的组织措施。第五章 动物繁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公畜生殖器官的构成。(2)母畜生殖器官的构成。(3)生殖激素 与动物生殖机能的关系。(4)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5)雌性动物的生殖机能。(6)动 物繁殖生物技术。2、一般掌握:(1)公畜生殖器官的生理功能。(1)母畜生殖器官的生理功能。(3) 生殖激素的种类、来源、化学特性及主要生理作用。(4)受精、妊娠、分娩

17、。(5)提高 动物繁殖力。3、熟练掌握:(1)几种主要生殖激素在动物繁殖上的应用。(2)初情期、性成熟。(3)人工授精。(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 家畜生殖器官及生理功能第二节 生殖激素第三节 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第四节 雌性动物的生殖机能第五节 受精、妊娠与分娩第六节 人工授精第七节 动物繁殖生物技术第八节 提高动物繁殖力(三)考核知识点1、家畜生殖器官及生理功能2、生殖激素的种类、来源、化学特性及主要生理作用3、几种主要生殖激素在动物繁殖上的应用3、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4、雌性动物的生殖机能5、受精、妊娠与分娩6、人工授精技术程序7、动物繁殖生物技术8、提高动物繁殖力(四)考核要求1、领会:(1

18、)公畜生殖器官的构成及主要生理机能。(2)母畜生殖器官的构成及主 要生理机能。(3)根据生殖激素的分泌部位,举例说明生殖激素的种类。(4)动物繁殖 上常用的生殖激素。(5)促卵泡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前列腺素在动物繁殖上的应 用。(6)精子的发生。(7)卵子的发生。(8)精子与卵子受精的具体过程。(9)妊娠诊 断的主要方法。(10)人工授精的技术程序。(11)胚胎移植的意义。(12)胚胎移植的技 术程序。(13)胚胎工程的内容。(14)提高动物繁殖力的措施。第六章 动物环境工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畜禽舍布局、建筑。(2)畜禽场的公共卫生设施。(3)畜禽舍环 境对畜禽生产性

19、能的影响。(4)畜禽粪便和病死畜禽的处理方法。2、一般掌握:(1)畜禽场环境保护的主要环节。(2)畜禽的环境。(3)畜禽舍环境 调控。3、熟练掌握:(1)场址选择。(2)污水的处理与利用。(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 畜牧场场址的选择及其建筑第二节 环境与动物生产第三节 畜禽舍环境调控第四节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及利用(三)考核知识点1、场址选择2、畜禽舍布局、建筑3、畜禽场的公共卫生设施4、畜禽舍环境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5、畜禽场环境保护的主要环节6、畜禽的环境7、畜禽舍环境调控;8、畜禽粪便和病死畜禽的处理方法9、污水的处理与利用(四)考核要求1、领会:(1)养殖场场址选择及畜禽场布局的原则。

20、(2)畜禽舍的建筑要求。(3)畜 禽舍的类型。(4)畜禽舍建筑结构的具体要求。(5)环境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6)畜禽 舍环境控制的意义。(7)畜禽舍环境控制的途径。(8)畜禽粪便及病死畜禽的处理方法。第七章 动物卫生保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动物检疫的范围和对象。2、一般掌握:(1)疫病预防。(2)发生动物传染病时的控制和扑灭措施。(3)动物 检疫的基本程序。(4)动物传染病。(5)动物寄生虫病。(6)畜禽中毒性疾病和营养代 谢病。(7)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检疫规定和要求。(8)生产无公害畜产品应具备哪些条件3、熟练掌握:(1)免疫接种。(2)动物检疫。(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 动

21、物的卫生保健措施第二节 动物防疫与检疫第三节 动物常见疾病防治第四节 动物产品安全与卫生(三)考核知识点1、免疫接种2、疫病预防3、动物疫病的防疫4、动物检疫5、动物传染病6、动物寄生虫病7、畜禽中毒性疾病和营养代谢病8、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检疫规定和要求(四)考核要求1、识记:(1)免疫接种。(2)动物检疫。2、领会:(1)动物养殖过程中的卫生保健措施。(2)疫苗接种的途径和使用方法。 (3)发生动物传染病时应采取的紧急控制和扑灭措施。(4)国家规定的检疫对象。(5) 我国动物检疫从总体上分类。(6)动物检疫的基本程序。(7)传染病发生必须具备的基 本条件。(8)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形式及其特点。(

22、9)畜禽寄生虫病的防制措施。(10)中 毒性疾病和营养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措施。(11)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检疫规定和要求。(12) 生产无公害畜产品应具备哪些条件。第八章 养牛生产学习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牛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2)其它牛的饲养管理。2、一般掌握:(1)牛的品种特征。(2)各用途牛的代表品种。(3)外貌鉴定方法。3、熟练掌握:(1)牛的生物学特征。(2)犊牛及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3)肉牛的 育肥技术。(4)牛奶的验收及初步处理。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 牛的品种及体型外貌第二节 牛的生物学特征第三节 牛的体形外貌第四节 奶牛的饲养管理第五节 肉牛的饲养管理第六节 其它牛的饲养

23、管理第七节 牛产品的初步加工考核知识点1、牛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2、乳用牛、肉用牛的体型外貌要求及代表品种3、奶牛体型外貌线形鉴定的过程4、牛的采食生物学特性6、牛的消化特征7、犊牛的饲养管理措施8、干乳方法9、泌乳牛的饲养方法及管理技术10、成年牛及架子牛的育肥技术11、种公牛饲养管理要点12、役用牛的饲养管理技术13、牦牛的饲养要点14、牛奶的验收及初步处理15、牛胴体生产16、牛皮的初步处理考核要求1、识记: (1)反刍;(2)嗳气2、领会:(1)牛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2)乳用牛、肉用牛的体型外貌要求及代表 品种。(3)奶牛体型外貌线形鉴定的过程。(4)牛的采食生物学特性。(5)牛的

24、消化特征。 (6)犊牛的饲养管理措施。(7)干乳方法。(8)泌乳牛的饲养方法及管理技术。(9)成年牛 及架子牛的育肥技术。(10)种公牛饲养管理要点。(11)役用牛的饲养管理技术。(12)牦 牛的饲养要点。(13)牛奶的验收及初步处理。(14)牛胴体生产。(15)牛皮的初步处理。第九章 养猪生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猪的类型划分。(2)后备猪的培育。(3)猪的肥育方法。(4)工 厂化养猪的意义。(5)主要机械设备。(6)猪产品的初步加工。2、一般掌握:(1)我国地方猪品种的分类及代表品种。(2)种猪的饲养管理。(3)断奶仔猪的培育。(4)肉猪的管理。(5)生产工艺。(6)技术

25、指标及工艺技术要求。3、熟练掌握:(1)猪的生物学特性。(2)哺乳仔猪的培育。(3)影响猪肥育的因素。(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 猪的类型与品种第二节 猪的生物学特性第三节 种猪的饲养管理第四节 幼猪培育第五节 肉猪生产第六节 工厂化养猪第七节 猪新产品的初步加工(三)考核知识点1、我国地方品种的分类及代表品种2、猪的生物学特性3、种公猪的饲养管理4、种母猪的饲养管理5、哺乳仔猪的培育6、断奶仔猪的培育7、肉猪的管理8、技术指标及工艺技术要求9、猪产品的初步加工(四)考核要求1、识记:(1)猪的类型。(2)妊娠母猪营养利用特点。(3)哺乳仔猪的生长与生理 特点。(4)集约化养猪。(5)工厂化养猪

26、。2、领会:(1)我国地方猪种分类、代表品种及外形和生产性能特征。(2)国外引进 品种的外形和生产性能特征。(3)猪的生物学特征。(4)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及利用。(5) 种母猪的饲养管理。(6)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7)哺乳仔猪的养育技术。(8)培育无 特定病原猪的方法。(9)早期断奶的优点及断奶方法。(10)断奶仔猪养育技术。(11)后 备猪的饲养管理要点。(12)影响猪肥育的因素。(13)猪的肥育方法。(14)肉猪的管理。 (15)目前采用的饲养工艺流程及工艺技术要求。第十章 养羊生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羊的经济用途。(2)羊的产品。(3)绵羊品种分类及代表品种4)山羊品

27、种分类及代表品种。2、一般掌握:绵、山羊品种的分类及不同类型羊的特点。3、熟练掌握:种羊饲养、肉羊饲养、奶山羊饲养的技术要点。(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 羊的经济用途及产品第二节 羊的品种第三节 羊的饲养管理(三)考核知识点1、羊的经济用途2、羊的产品3、绵、山羊品种的分类、不同类型羊的特点及代表品种4、种羊饲养、肉羊饲养、奶山羊饲养的技术要点(四)考核要求1、领会:(1)羊的经济用途。(2)羊的产品及特点。(3)绵羊、山羊品种按生产用 途分类。(4)各类生产用途的绵羊、山羊的代表品种。(5)种公羊、种母羊、奶山羊饲 养管理分期及各期的饲养管理要点。(6)羔羊培育技术。(7)肉羊育肥方式。(8)

28、断奶 羔羊育肥和成年羊育肥的特点。(9)建造舍饲羊舍对场址选择、建筑参数的要求。(10) 典型羊舍的类型。(11)四季牧场的选择及其放牧特点。第十一章 养禽生产(一)习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养禽设备及禽类产品的初步加工技术。2、一般掌握:家禽主要品种及生物学特性, 。3、熟练掌握:(1)孵化条件和孵化效果检查方法。(2)蛋鸡、肉鸡、鸭和鹅的饲养 管理。(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 家禽的生物学特性第二节 家禽品种第三节 家禽的孵化第四节 蛋鸡的饲养管理第五节 肉鸡的饲养管理第六节 鸭和鹅的饲养管理第七节 养禽设备第八章 禽类产品的初步加工(三)考核知识点1、家禽的生物学特性2、家禽品种分类及各品

29、种特征3、孵化工艺流程4、种蛋的选择、保存、消毒和运输5、人工孵化的条件6、影响孵化率的因素7、蛋鸡的饲养管理8、肉鸡的饲养管理9、鸭、鹅的饲养管理10、养禽设备11、禽类产品的初步加工(四)考核要求1、领会:(1)家禽的一般特性。(2)家禽的生物学特性。(3)现代养鸡业分类。(4) 孵化工艺流程。(5)种蛋的选择、保存、消毒和运输。(6)人工孵化的条件。(7)影响孵化 率的因素。(8)雏鸡的饲养管理。(9)育成鸡的饲养管理。(10)产蛋鸡环境条件控制。(11) 肉用种鸡的饲养管理。(12)肉仔鸡的饲养管理。(13)蛋的贮藏。(14)鸡粪的加工方法。第十二章 养兔生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一

30、般了解:(1)家兔品种分类及代表品种。(2)养兔设备。(3)家兔产品的初步 加工。2、一般掌握:家兔的饲养管理。3、熟练掌握:家兔的生物学特性。(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 家兔的生物学特性第二节 家兔的品种第三节 家兔的饲养管理第四节 养兔设备第五节 家兔产品的初步加工(三)考核知识点1、家兔的生活习性2、家兔的生活特点3、家兔的繁殖特性4、家兔的生理特点5、家兔生长发育规律6、家兔品种按经济用途分类7、肉兔的主要单一品种和配套系及其特点8、家兔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9、种公兔的饲养管理要点10、妊娠母兔的饲养管理11、仔兔的饲养管理12、兔舍设计和建筑的一般要求13、兔舍建筑形式(四)考核要求1、

31、领会:(1)家兔的生活习性。(2)家兔的生活特点。(3)家兔的繁殖特性。(4) 家兔的生理特点。(5)家兔生长发育规律。(6)家兔品种按经济用途分类。(7)肉兔的 主要单一品种和配套系及其特点。(8)家兔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9)种公兔的饲养管理 要点。(10)妊娠母兔的饲养管理。(11)仔兔的饲养管理。(12)兔舍设计和建筑的一般要 求。(13)兔舍建筑形式。第十三章 马属动物生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马的类型与品种。(2)马术运动。(3)养驴生产。2、一般掌握:(1)马的外貌鉴定。(2)马的饲养管理。3、熟练掌握:马的外形、毛色和年龄识别。(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 养马生

32、产第二节 养驴生产(三)考核知识点1、马的类型与品种2、马的外形、毛色和年龄识别3、马的外貌鉴定4、马的饲养管理5、马术运动(四)考核要求领会:(1)马的年龄识别。(2)不同类型马在外形上的特点。(3)马饲养管理的一 般要求。第十四章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般了解:食用类经济动物、毛皮类经济动物、药用类经济动物和玩赏类经济动物 的饲养管理。(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 山鸡、肉鸽第二节 狐狸、水豹第三节 鹿、蝎(三)考核知识点1、食用类经济动物的饲养管理2、毛皮类经济动物的饲养管理3、药用类经济动物的饲养管理4、玩赏类经济动物的饲养管理(四)考核要求 领会:(1)山鸡、肉鸽的养殖要

33、点。(2)狐狸、水貂的养殖要点。(3)鹿、蝎子的 养殖要点。(4)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第十五章 畜牧业企业经营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市场调查的内容。(2)市场调查的方法。(3)市场预测的内容和 程序。(4)生产计划管理。2、一般掌握:(1)市场调查的步骤。(2)经营决策的方法。(3)饲料企业的总体布 局。(4)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5)影响饲料产品供求的主要因素。3、熟练掌握:(1)德尔菲法。(2)经营决策的程序。(3)劳动管理。(4)质量管理 的基本工作程序。(5)影响畜产品供求的主要因素。(6)畜产品及饲料销售策略。(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 畜

34、牧业企业的科学决策第二节 养殖业企业生产管理第三节 饲料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第四节 畜产品及饲料营销管理(三)考核知识点1、市场调查的内容2、市场调查的步骤、方法3、市场预测的内容、程序和方法4、经营决策的程序、方法5、养殖企业生产管理6、饲料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7、畜产品及饲料营销管理(四)考核要求1、识记:(1)劳动生产率。(2)劳动定额。(3) PDCA循环。1、领会:(1)市场调查的内容。(2)市场调查的步骤。(3)市场调查的方法。(4)市场预 测的内容。 (5)市场预测的程序。 (6)德尔菲法的具体做法。 (7)经营决策的程序。 (8)经 营决策的基本方法。(9)饲料企业场址选择应满足的

35、一般要求。(10)饲料产品生产车间 布局的基本要求。(11)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12)PDCA循环的具体步骤。(13)影 响畜产品供求的主要因素。(14)畜产品及饲料销售策略。三、有关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一)编制本大纲目的和作用本课程考试大纲是根据自学考试计划,结合自学考试特点而编学的。其目的是指导 和规定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本课程命题。明确了课程学习内容以及深度和广度。规定 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是选用或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自学、社会助学 命题的依据。(二)本大纲与教材的关系本大纲与所选用教材的基本内容完全一致。教材知识内容只是大纲的扩展,因此自 学、社会助学和命题应以本考试大纲为依据,教材为范围。选用的参考教材为自学教材同类,内容基本一致,只是作者不同,有代替自学教材 的作用。(三)自学教材与参考教材1、自学教材畜牧学概论 李建国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7 出版2、参考教材畜牧概论 解春亭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10 出版(四)自学要求与自学方法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计划和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 容以及应掌握的程度。知识点是课程内容的主体,也是考核的主要内容。在自学要求中,对教材各章、节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 是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