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1新人教版_第1页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1新人教版_第2页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1新人教版_第3页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1新人教版_第4页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1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三维目标】1、学问与才能:(1)识记与懂得:识记: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义和团与清军的抗击;(2)综合应用与拓展:A分析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近代中国受屈辱的缘由 B结合现实问题,探讨近代中国的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C拓展题(见后)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同学课前自学、搜集资料、分组合作沟通,培育同学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终 身学习的才能;( 2)在本课时实施研讨的过程中,培育同学的思维方法:辨证观、 主次冲突观、 联系法、对比法;( 3)情感体验:民族自尊心、痛恨罪责、追求正义与和平;3、情感态度

2、与价值观(1)明确战争性质,将其升华为剧烈的民族忧虑意识和民族责任感;(2)引导同学关注现实、关注祖国的将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坚决的使命感;【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缘由、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教学难点】结合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教法手段】多元互动:多媒体(视听作品)价【教学过程】、设置问题、引导研讨、分组争论、进展性评导入新课:“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以壮国威”,你知道这幅对联说的是谁吗?至今,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依旧威武地矗立在黄海海面上;你看:他头戴花翎,手举望远镜、海风猎猎, 披风飘飘;他曾有过两次获救的的机会,可是,他却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 我在阵地在

3、”的豪迈篇章; 今日, 假如你来到刘公岛,你会观察他邓世昌,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男儿!摸索与判定:为什么说日本发动这场甲午中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一、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时间: 1894 年 7 1895 年 2 月 2背景: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对外入侵扩张野心不断膨胀,制定了“ 大陆 政策” ,利用朝鲜爆发起义,挑起战争 3经过:主要战争及民族英雄(1)丰岛海面之战(2)平壤战争左珍贵(3)黄海大战邓世昌(4)旅顺、大连战争(5)威海卫战争 4、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4、、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日本可以在华 通商口岸投资设厂(2)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5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二、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1八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2辛丑条约内容及其影响(1)内容: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 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答应名国驻兵爱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 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永久禁止中国人民成 立或参与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2)影响: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潭 3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难点突破】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签订以

5、来最严峻的不公平条约?此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1)南京条约中被迫割让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头遭到破坏;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以附属岛屿,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相继在中国划分“ 势力范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南京条约赔款 2100 万银元,而马关条约就赔款 2 亿两白银;清政府为偿付巨额赔款, 一方面加紧搜刮人民,另一方面大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掌握中国的经济命脉;(3)南京条约开放东南沿海五口通商,力由东南沿海进一步向内深化;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入侵势(4)马关条约答应日本在华投资设厂,适应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要

6、求,西方列强援引“ 利益均沾”条款猎取同样利益; 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榨取巨额利润,并且利用关税特权,严峻排挤和摧残着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由以上四个方面比较可以看出,马关条约在每个方面对中国的入侵都比南京条约更加深化,它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例 1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出列强侵华的主要趋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从经济入侵到政治入侵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据土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解析不同时期条约的内容,反映了资本主义进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南京条约签订于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进展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的入

7、侵方式主要是对外进行商品输出;而马关条约签订时的19 世纪末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头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一时期列强对外入侵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资本输出;答案 D 2列举 19 世纪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历史进展最主要影响;(1)鸦片战争:中国开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其次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潭;例 2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这主要是指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直接掌握了中国的内政外交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D

8、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析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完全确立,指的是清政府将全部的国家主权都丢失殆尽,但依旧又保留了政府机构,完全成为列强入侵中国的工具;答案 C 3如何评判义和团提出的“ 扶清灭洋” 口号?(1)这个口号是在19 世纪末,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形势下提出的; 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冲突化,主要冲突; 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主义入侵;即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冲突成为最 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抵抗帝国(2)局限性:“ 灭洋” 具有盲目排外,“ 扶清” 在肯定程度上麻痹了人们对清政府施展种种阴谋手段的警觉,最终上当受骗,被清政府所出卖,成为义

9、和团的一个沉痛教训;例 3以下结义和团“ 扶清灭洋” 口号的评判,不正确选项A具有朴实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小心解析 本是考查同学历史学问的懂得才能,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 解题关键在于结合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进行分析、评判;此题可用排除法来解决;D项的困惑性最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冲突的确是当时社会的主要冲突,但“ 扶清”却不能反映当时中国社会依旧存在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这一组主要冲突;答案 D 【小结】学习历史、反思历史、借鉴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开创将来;今日,我们学习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段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吸取体会教训,这样,先辈所受的屈辱和所流的血泪才是有价值的;也只有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在竞争日益猛烈的世界进展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和平崛起的雄伟目标;【教学反思】历史训练应当在向同学传授基本学问的基础上,加强课程与社会进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 课程内容的整合应表达现实性、实践性、探究性的特点;本设计就是试图在探究性方面作出尝试,突出史学学以致用的功能,培育同学的历史意识和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摸索现实问题的方法;争论环绕一个大的中心:如何防止被动挨打的局面?让历史告知将来;贯穿一条线索: 控诉反思落后的缘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