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的保护规划探究_第1页
平遥古城的保护规划探究_第2页
平遥古城的保护规划探究_第3页
平遥古城的保护规划探究_第4页
平遥古城的保护规划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号天津城建大学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结课论文平遥古城的保护规划探究学生姓名专业名称班级成绩教师涂铸城乡规划学2013级研究生班刘立钧建筑学院2014年05月05日平遥古城的保护规划探究涂铸摘 要:本文首先对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接着指出了古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 施。关键词:平遥古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坐落在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境内的平遥古城,伴随着其在1986年12月被公布 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及1997年12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 员会21届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古城已经越来越成为专家学者的 研究对象

2、和国内外游客的文化遗产旅游胜地。一、平遥古城保护与发展的脉络(一)历史沿革平遥史称“古陶”,县城附近相传为帝尧的封地,春秋时代为晋国古邑,战 国时为赵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立郡县,在现文水境内设置平陶县; 西汉时又在现平遥境内置京陵、中度二县;经三国、两晋,北魏时中都县迁往 榆次境内,移平陶县至此地。后因避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名讳,改为平遥,并将京 陵县并入平遥,遂成现在的建制。平遥建城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可追溯至距今27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当 时周都镐京经常受猃人袭扰,周宣王派将尹吉甫率兵伐猃,猃人败退至晋中以北, 相传平遥城为尹吉甫伐猃驻兵所筑。据清光绪八年的平遥县志记载:“旧城 狭

3、小,东西二面俱低,周宣王时尹吉甫北伐猃狁驻兵于此,扩驻西北二面。”此 为古城最早的建造记载,当时的城 址确切位置已不可考。现存的平遥古城重筑于明洪 武三年(公元1370年),以后景德、 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等朝进行 了十多次大的补建和修葺,完善为 砖石砌面,并筑瓮城,建吊桥于城 门外,植树于四周护城河岸。清初 康熙皇帝西巡路经平遥时,增修了图1平遥县城图(采自清光绪平遥县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为壮观。此后又经道光、咸丰、同治及光绪各时期的几次 大修,遂保存至今。平遥古城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城 之一,1986年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墙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

4、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二)古城格局分析平遥古城平面呈正 方形,东西、南北长均为 1500m,朝向为南偏东 10 15 ,占地约 2.25km2。东西北三面城 墙基本为直线,“惟南面 顿缩崛纮若龟状”,依中 都河蜿蜒而建。平遥古城素有“龟 城”之称,古城不仅保存 着古老完好的城墙,而且 集古寺庙、古市楼、古街 道、古店铺和古民宅为一 体,构成了一个布局合理、结构完整、井然有序、图2平遥古城城市格局分析气势恢宏的古建筑文物群。平遥古城的格局以南大街为中轴,市楼为中心,形成了 “四大街、八小街、 七十二岫蜒巷”的道路网络。据说由城墙和各大街小巷组成一个庞大的八卦图案, 呈龟腹

5、甲纹状,将一个构思巧妙、设计严谨、体型完整的城池,以龟体的形象充 分地展现出来。目前城内仍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道路格局。古城结构以南大街为主轴,东 文庙西武庙,东城隍庙西县治,市楼居中央,佛、道、儒、基督教共存。主要商业 街成“干”字型,北大街、南大街、东西大街、城隍庙街,城墙有四个城门,分别 与四条大街相连,既是主要的交通干道,又是主要商业街。城内的公建亦严格恪守左祖右社、文东武西、寺观对置的营建布局型制,即 左城隍庙,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清虚观,右集福寺的对称布局。城内原 有五十余座庙、观、寺、坛、庵、殿、楼、台等各类公共建筑,十余座牌坊将它 们相联,秩序井然地分布于古城之中,形成整

6、座古城的控制性景观,而统摄全城 整体布局的核心是金井市楼。古城保护的价值观历史保护要把居民的需求摆在首位,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以人为本”的开发 建设原则。在处理保护与开发、保护与旅游、保护与居民生活等多对矛盾关系时, 要以历史保护为基础,旅游开发为手段,以彻底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市民的物质和 精神生活水平为最终的目的。就平遥古城而言,历史保护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意 义:全面保护文物古迹文物古迹保护是历史城镇保护的基础,也是历史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平遥现 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 以及待批的文物211处。全面保护好这些高文化品位的文物古迹,是平遥古城的 历

7、史责任,能否完好地保存文物古迹应作为对该县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因 为平遥是一个文物大县,这些文物古迹既属于我国人民,也是全人类可以共享的 文化财富,所以,对文物古迹的良好保护,也是对世界文化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 献。恢复地方商业的活力平遥是山西票号的发祥地,由于数量之多,历史之早,因而有过“平遥帮”的 称号。到清中叶,城内已有钱庄、布庄等各种店铺220余家,随着商业日益发达, 平遥与全国各地的银钱来往愈来愈频繁,数目也越来越大,中国第一家经营异地 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因此而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银 行的“雏形”,平遥成为清朝中叶以来六七十年间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正是因为

8、当年票号林立,商业店铺的发达,形成了今日尚存的规模大、形态完整的商号店铺 和大量的优秀四合院民居。现在,应把通过发展观光旅游,恢复传统“老字号”,并以此带动整个县城的 商业以至第三产业的全面复兴,作为历史保护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维持城市的个性特征平遥古城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一方面,说明了 80年代以来其保护工作的 成功。另一方面,平遥之所以能够完整的明清风貌留存至80年代,也说明了在过 去一段时间内,该地区发展的相对落后,这样必然带来了房屋质量的老化,基础设 施的陈旧,居住状况的恶化等城市环境问题,目前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改善有迫切 的要求,如何在慎重、持久的居住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的过

9、程中,维护好 城市的个性特征,也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历史环境(Historic Environ-ment)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是历史文化城镇的 根,破坏了历史环境就等于砍断了这座城市的根,单纯为改善交通而忽视城市文 脉(Urban Context)的历史性,社会网络的整体性,为改善居住而“拆旧盖新”的 开发方式,是绝对不可取的。同时,历史城镇的保护不是为了过去而保护,而是为 了现在和未来而尊重过去,要维持城市历史环境的延续性和历时性,防止城市的 衰老和衰败,让历史城镇成为环境宜人的美好家园(Hometown),确保城市的特征 与个性的延续。(四)古城价值评估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平遥古城始建于

10、2800多年前的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一公元前782年), 历来为北方重镇,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以来,平遥古城格局和城镇面 貌基本未变,保存了完整的城墙、民宅、街巷、店铺、庙宇等古建筑是中国境内 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形;是这一时期中国汉民族中 原地区县城建筑体系的典型代表和汉民族历史文化的宏大载体;是近代中国的金 融中心、银行业的发源地。双林寺是“东方彩塑艺术宝库”。镇国寺保存有五代 时期的木结构建筑。古城的美学价值在广阔黄土地上,耸立着城墙完整的古城,首先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美感。站 在城墙上,环绕四周,古城内成片古民居的韵律美,城外整齐的白杨树与绿油

11、油的 农田体现了黄土地自然美。走进古城,明清街的古朴典雅与淳朴民风,体现一种生 活美。古城的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选址、防御、住居以及酿酒、雕塑的科学性方面。古城的旅游价值从单个要素来看,除了城墙和街坊以外,明清时期的民居、店铺、寺庙、街巷 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特色不突出,具有旅游替代性。但从各要素的整体组合来看, 在全国又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平遥古城的特色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完整的古城 墙、街坊(坊里制)、金融中心、整体的古城格局和风貌以及古城的风土人情。古老的城墙首先给人一种神秘感,墙外的神秘与墙内真实感会给游客一种强 烈的文化感受,进而逐步了解明清时期北方城镇居民的生活特点与文化成就。在 这样

12、古老的黄土地上,诞生了近代的中国金融中心,同样给人一种追本求源的神 秘感,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要完整地了解其形成过程,必须从历史和区域背景角度 加以解说。(五)保护规划的具体构想优化城市布局结构保护规划在遵循原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县城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其 目的在于:保护古城外部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城市形态,使古城不被 新区发展所包围。整个城市形成古城区、西关区、东关区和城南区,各区间以绿 化、河川进行隔离,城北形成视野开扩区。分级分区“点”、“线”、“面”保护(1)保护区规划(“面”的保护):整个古城内分为绝对保护区和一、二、三级保护区,文物古迹地区均属于绝 对保护区,按文物保护

13、法进行保护,其它保护区按不同级别分别制定维护、修 复和重建的要求。我们在空间高度保护规划中规定:绝对保护区和一级保护区中 按原建筑高度保护;在二、三级保护区中按原有建筑形式修建时,不得高于原建筑 高度;采用其它建筑形式修建时,建筑总高度不得超过7米,避免了由于制定某一 高度线而使原有高低错落的特点遭到破坏。(2)街巷保护规划(“线”的规划):平遥古城街巷景观轮廓线丰富,规划提出沿街建筑的保护应以维护和加固 为主,不得随意拆除或重建,依据现状保存完好度将古城街巷划成三级,并提出了 相应的保护要求。(3)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宅保护规划(“点”的保护):列为文物的保护地区,应逐步拆除区内所有新建筑,恢复

14、部分历史性建筑及 设施,重点是绿化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平遥古城传统民宅院落很 多,规划将400余处典型民宅列为重点保护,其中15处列入文物古迹保护,其余部 分视现状保存状况划为三类,对三类民居分别提出了不同的使用要求、保护要求, 加强管理监督,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以鼓励居民保护传统建筑。(4)古城外控制地带规划:古城墙外依次划出绝对保护区(2430米)、一级控制地带(20150米),二级 控制地带(500米左右)。绝对保护区、一级控制地带将建成环城公园。为突出古 城风貌,在二级控制地带建筑形式则应充分表现时代气息,与古城内的传统建筑 形成风格上的对比,并提出了建筑密度和绿化覆盖率

15、要求,建筑高度形成梯度变 化(即古城墙向外逐渐提高)。二、现状存在的问题(一)古城基础设施陈旧破败,亟待更新完善;实地调查发现,古城内50%的街巷没有排水系统,多采取明沟排水、雨污合 流,街巷的现状亟待更新完善。(二)传统民居居住存在的问题平遥传统民居虽然有冬暖夏凉的优点,但居住环境存在以下问题:居住人口密度过大,过去独家的四合院变成多家居住的大杂院,居住水平 下降,很难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建筑倒塌破旧,环境杂乱拥挤;固有的缺陷:房屋通风采光差,潮湿严重;室内缺乏卫生设施、采暖设施和 给排水设施;周围环境质量差,道路较为粗劣,垃圾处理设施简陋,公厕数量少;水源严重不足;地方经济不景气,传统

16、民居保护资金严重匮乏;(三)古城交通压力大,交通需要重新组织规划;伴随旅游业的发展,现代人流、车流对历史环境的冲击是巨大的,有限的 环境容量与巨大的客流量形成日益突出的矛盾,亟待得到缓解。(四)古城管理不完善,有待提高;走访发现,城市监管严重缺位。虽然有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 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的约束,然而在现实中有法不依, 随意执法等现象依然存在,亟需在下一步的城市管理中得到落实。三、改进建议(一)加强执法监管,古城保护法律规范落到实处;组织古城保护监管委员会,对实际执法情况进行实时监督,确保相关法 规条例得到有效落实。(二)古城基础设施陈旧破败,亟待更新完善;目前,平遥

17、遗产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在于维护和适当恢复古城风貌,可 以米取以下措施:古城内的“三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电视线)与古城内景致极不协调, 需要全部埋设地下,避免视觉污染;尽快完善古城内排污设施,防止污水对环境的破坏,同时提高固体垃圾的 处理能力,增加厕所数量并合理布局,保持厕所的清洁卫生;将古城核心区变成步行街,同时考虑到游客主要选择自驾车和公共汽车出 游(两者占66.5%),需要完善市内交通系统,构建自驾车旅游服务系统;古城内保留“古色古香”的旅馆与客栈的存在,适当安排有特色的娱乐设 施,把较大体量的宾馆放在城外;针对游客反映的现代设施和广告与古城古朴韵味不协调的问题,对过于现 代化的设施

18、进行改造,使现代设施与古城的整体氛围相协调。(三)古城交通压力大,交通需要重新组织规划;解决这一矛盾的措施之一就是改善交通,加速对流,不走回头路,人车分离, 形成步行游览系统。对流的形成是自然的,而不是强制性的,这就要求对流路线是环状的文化通 道,以文化为动力促进对流的形成。平遥古城旅游对流路线以城墙与城内主要旅游点、环城绿带形成多层次的环状旅游路线。可以借助马车、骡车、人力三轮车、 轿子等交通工具来提升文化通道的特色。(四)居住条件有待改善;针对现状居住拥挤,乱搭乱建等情况,规划安置迁出一部分居民在新城居 住,使古城的人口控制在合理的密度,对老城的民居进行修缮维护,住房内部增 加现代化设施,以满足居住需求。(五)加强城市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监督检查,鼓励公众参与;在平遥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其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为高质量地保护 好古城,加强城市管理的力度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最直接、具体的和有效的保 护环节。首先要制定平遥的名城保护规划,古城内的各个用地和建设项目,不论大 小,也不论是永久建筑还是临时建筑,都必须实行非常严格的规划审批, 坚决按规划办事;即使是按规划允许建设的项目,也一定要进行方案论证,按照专家的意见, 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古城内各项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绝对不允许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