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陋室铭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陋室铭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陋室铭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陋室铭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陋室铭教案罗山县第二初级中学 方志嫌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预设:你提醒自己;你激励自己;你希望自己)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座右铭中的“铭”属于哪一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千古铭文来自刘禹锡的陋室铭。(屏幕显示:课题、作者)教师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让学生解决,师补

2、充)。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作者写此文时,唐王朝正在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面对此状,他与交情深厚的柳宗元,共同辅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但面对日益腐败的官场,刘禹锡等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态度,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3、解题。 过渡语:题目对于文章,好比眼睛对于人体。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的题目“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应该比较好理解吧,是什么意思?简陋的房子。很好,我们刚才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铭,请大家一起再复述一遍。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

3、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二、初读陋室过渡语: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因此,古文往往需要大声朗读。在读前,请大家快速找出押韵的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本文,注意大声朗读。要求:1、注意节奏、语调与情感,读出韵味。 2、注意句式特点、铭文特点。(先让学生找出押韵的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自读、个别读、齐读)三、译读陋室过渡语:文意不通,就如雾里看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对照注释,理解文意。(自主完成) 过渡语:我们把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合作完成)过渡语:现在,谁还有

4、不理解的词句,在班内提出来,集体交流一下 。3、注意以下重点词、句翻译:(点评) 名 灵 德馨 鸿儒 白丁 调 丝竹 劳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4、翻译全文。(点评)四、品读陋室过渡语:现在,我们已跨越千年的文字障碍,就让我们自信地走进陋室、品评陋室。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再现陋室。1、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间陋室简陋吗?表现在何处?2、在作者自己看来,这间陋室简陋吗?为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总括。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它是如何引出的?归纳:(1)陋室不陋。(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 这是

5、全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4)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述的?(合作完成,可用文中的话,也可用自己的话,并分步板书,边板书,边提示学生深入理解这几个方面。)(1)写陋室自然环境的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提示语:苔痕即是 ,它一般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潮湿、阴暗)(板书安贫乐道)(2)环境幽雅(3)客人走了之后,主人还能自娱自乐吗?何以见得?(能,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素琴高雅、古朴,佛经静心。也可见作者爱好之高雅。但老师觉得刘禹锡不能自圆其说,前说可以“调素琴”,后又“无丝竹之乱耳”,自相矛

6、盾,大家是否有同感?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的生活态度很反感,由此可看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傲岸。小结:以上我们从陋室环境、作者交友、爱好志趣三个方面感受到作者在陋室高雅、超凡脱俗的生活,也感受到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4、那么作者为什么又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将自己的陋室与它们并论的用意是什么?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又有何作用?提示语:(1)从表面上看,他的意思是自己的陋室和诸葛草庐、杨雄玄亭一样简陋,其言外之意则是自己也和诸葛亮、杨雄这些古代名贤一样有着高洁的志趣和远大的抱负。还是在为自己的德馨正名。(2)大家怎么看待孔子的那句话呢?原文是“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这句话

7、与前文哪句话呼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在文章结尾借用大圣人孔子的话总结全文,反问的语气无可辩驳地论证了“陋室不陋”,属全文的点睛之笔。小结:由以上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篇铭文字字紧扣“陋室”,句句围绕“德馨”,处处皆可感触作者的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5、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过渡语:但作者这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安贫乐道的情趣在文中并未直接写出,而是暗含于对陋室生活情景的描述之中,这种写作手法叫做 。(板书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托何物?言何志?托“陋室”之物,言“德馨”之志评价小结:很正确,那么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

8、习,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物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齐读课文: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五、背默陋室一人背一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默写课文。希望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记忆的能力。六、装扮陋室过渡语: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陋室主人的志趣和爱好,请投其所好来装扮一下他的陋室,老师准备了一些简单的物件,供大家选择,看看哪些适合摆在刘禹锡的陋室之中?选择之后,请说出你的理由。(1)文房四宝 (2)虎皮太师椅 (3)官府的公文 (4)佛经 (5)不加装饰的琴 (6)锦衣玉食 (7)先秦诸子散文 (8)金碧辉煌的牌匾小结:金银于我若粪土,名利于我若浮云。斗室一间

9、,虽简陋异常,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如此惬意之境,正是我刘禹锡的钟爱啊。七、评说室主(多角度解读课文)过渡语:学到这儿,我们对陋室主人刘禹锡的美好品质充满了崇敬之情,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尤其是千年之前的古人,更有其鲜明的时代局限性。我们能客观的评价一下他吗?从他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赞扬他的: 人品(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是高尚的。 我们批评他的: 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深。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抵制腐败,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周恩来在人群嘈杂的闹市区读书)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存 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而从之,择不善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齐读:再次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八、小结:学习了本文,我相信:刘禹锡的陋室情结,刘禹锡的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刘禹锡的不与世俗同流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