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综合保障技术_第1页
装备综合保障技术_第2页
装备综合保障技术_第3页
装备综合保障技术_第4页
装备综合保障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装备综合保障技术 军械工程学院 朱小冬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1页 一、序言 二、综合保障工程概述 三、装备保障特征 四、装备保障性分析 五、保障性分析技术 六、综合保障工程实施与管理 七、综合保障工程现实状况与提议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2页一、序言保障 作战保障 后勤/装备保障 联合保障 一体化保障 信息化保障 准确保障 综合保障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3页二、综合保障工程基本概念 在装备寿命周期内,为满足系统战备完好性要求和降低寿命周期费用,综合考虑装备保障问题。确定保障性要求,进行保障性设计,规划并研制保障资源,及时提供装备所需要保障一系列技术与管理活动。 (GJB 3872)2.1 综合保障工程定义

2、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4页任务: 对装备设计实加影响,使装备设计得便于保障; 进行保障系统设计,在取得装备同时,取得经济有效保障资源,并建立起对应保障系统,使所布署装备是可得到保障。目标: 提升装备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降低人力和寿命周期费用。二、综合保障工程基本概念2.1 综合保障工程定义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5页 主要工作: 制订与装备战备完好性目标和与装备设计间有最正确关系保障性要求; 有效地将保障考虑纳入装备系统设计; 研制与获取所需保障资源; 建立保障系统,实施装备早期布署,形成初始战斗能力。二、综合保障工程基本概念2.1 综合保障工程定义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6页 a. 保障系统与主装备同时

3、论证,同时设计,同时试验,同时交付部队使用。 b. 采取系统分析和综合协调法,包含:二、综合保障工程基本概念2.2 综合保障工程工作特点 装备使用要求与保障要求间综合协调; 装备设计与保障系统设计间综合协调; 装备所需各类保障资源间综合协调; 新研装备与现役装备保障系统综合协调; 作战性能、保障性能、研制进度、费用间 综合协调。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7页二、综合保障工程基本概念2.3 综合保障工程作用 a. 是装备形成战斗力必要条件之一。战斗力参战人员数量与素质装备数量与性能保障工作条件与水平指挥能力与水平提供合格装备使用与维修人员使保障问题影响装备设计提供保障资源建立保障系统提供机/舰/车/载C

4、3I系统保障综合保障工程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8页2.3 综合保障工程作用 a. 是装备形成战斗力必要条件之一。b. 是影响装备寿命周期费用主要原因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9页影响装备寿命周期费用主要原因 使用保障费/装备购置费=200300% 初始保障费/主装备研制费=550%LCC寿命周期费用常规设计使用试验制造设计不一样设计对装备LCC影响有RM设计有RMS设计 早期实施综合保障能大大降低寿命周期费用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10页 综合保障工程研究对象是对装备使用与 维修保障 (1) 使用保障 指为确保装备正确操作使用,方便能充分发挥其作战性能所规划一系列保障工作。主要包含: a. 使所设计装备要便于操

5、作; b. 快速有效供给能源和弹药补充加挂能力; c. 有完善适用使用保障技术文件; d. 使用所需检测设备及工具便于操作、携带; e. 适用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f. 装备含有自保障能力; g. 有抢救与自救能力; h. 装备能合理和方便储存,并保障使用完好; i. 适用场站、训练场所、仓库、码头设施等。2.4 综合保障工程研究对象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11页 (2) 维修保障 指为保持和恢复装备完好技术情况所进行一系列保障工作。装备研制过程中对维修保障考虑主要包含:a. 制订维修保障方案b. 规划预防性维修工作,降低维修时间和人员配置c. 便于进行修复性维修,尽可能采取通用和简易工具和设备;d

6、. 简明适用维修技术文件,便于维修人员操作;e. 易于实施维修人员训练,维修人员不需要过高文化水平要求;f. 战场维修所需工具及设备便于使用、携带和转移;g. 维修备件配套定额和供给方案力争标准化,降低供应品种和数量;h. 有适应各维修级别固定设施及维修设备等。2.4 综合保障工程研究对象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12页 2.5 综合保障组成要素 指综合保障各不一样工作门类专业工作任务装备规划使用和维修保障设计接口管理供给保障设 施人力和人员训练和训练保障包装、装卸、贮存和运输保障设备计算机资源保障技术资料资源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13页二、综合保障工程基本概念2.6 装备保障性(1) 保障性定义 保障性

7、是系统设计特征和计划保障资源能满足平时战备及战时使用要求能力(GJB 451)。其中, 设计特征是指与装备使用与维修保障相关 设计特征。包含: 可靠性与维修性等; 使装备便于操作、检测、维修、装卸、运 输、消耗品(油、水、气、弹)补给等。 装备保障系统设计保障资源满足程度有两方面含义: 数量与品种上满足 保障资源要与装备相互匹配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14页二、综合保障工程基本概念2.6 装备保障性(1) 保障性参数 a. 保障性综合参数 从总体上反应装备系统保障性水平,装备特点和要求不一样,选取综合也不一样(如表)。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15页 其中,使用可用度(AO)表示为: AO = 工作时间 /

8、 (工作时间 + 预防性维修时间 +修复性修时间+保障延误时间 ) 或 AO = TBF / (TBF + TPM + TBC + T LD) 式中, TBF-平均故障间间隔时间; TPM-平均故障预防性维修时间; TBC-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T LD-平均故障延误时间。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16页可用度稳态可用度瞬态可用度固有可用度可达可用度使用可用度可用度(availability)是指装备在任一随机时刻需要和开始执行任务时,处于可工作或可使用状态概率。它是装备可用性概率度量。可用度是装备使用部门最关心主要参数之一,它是系统效能主要原因。瞬态可用度在实际使用中,稳态可用度A可表示为某一给定时间

9、内能工作时间U与能工作时间和不能工作时间D总和之比。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17页可用度稳态可用度瞬态可用度固有可用度可达可用度使用可用度瞬态可用度装备因为故障而不能工作,此时需要进行修理,修复后又转入可用状态。若仅考虑修复性维修原因,那么,不能工作时间只是排除故障时间,此时稳态可用度称为固有可用度。装备不可用并非都是因为故障后修理而造成,为了使装备处于完好状态,还须进行预防性维修活动。若同时考虑修复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原因,不能工作时间则包含排除故障维修时间和预防性维修时间,此时稳态可用度称为可达可用度。在装备使用过程中,不但排除故障和预防性维修会造成装备不能工作,还有很多原因影响装备能工作时间。若

10、还考虑供给保障及行政管理延误等原因,即装备不能工作时间是除装备改进时间外一切不能工作时间时,稳态可用度则称为使用(工作)可用度。 三种稳态可用度,既相互联络又有所不一样,它们从不一样范围反应了装备可用水平。因为考虑原因增加,装备能工作时间将缩短,不能工作时间将增加,所以,普通有:Ai AaAo 。经过提升装备保障性、制订合理预防性维修制度以及装备管理、供给体制不停优化,能够使Ao 和Aa 靠近于Ai,但却不可能高于Ai 。要提升Ai ,则应从装备设计入手,提升装备可靠性和维修性。对用户来说,最关心是Ao ,它反应了实际使用情况下装备可用程度。但Ao 中包括管理与供给保障延误是研制、生产中难以控

11、制和验证原因,故在装备研制协议中,经常使用Ai作为指标,而Ai是由Ao转化而来。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18页二、综合保障工程基本概念2.6 装备保障性 是指与装备保障性相关设计参数,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运输性等参数,如消耗品加装时间、再次出动准备时间、预防性维修工作时间、维修工时率、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以及运输性要求(运输方式及限制)等。b. 保障性设计参数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19页二、综合保障工程基本概念2.6 装备保障性 指与保障资源规划相关参数,通常包含:人员数量与技术等级、保障设备和工具类型、数量与主要技术指标和利用率、备件种类和数量、订货和装运时间、补给时间和补给率、模拟与训练器材类

12、型与技术指标、以及设施类型和利用率等。c. 保障资源参数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20页二、综合保障工程基本概念2.7 装备保障方案(1) 定义 保障方案是指“保障系统完整总体说 明,它满足装备保障要求并与设计方案 及使用方案相互协调,普通包含使用保障 方案与维修方案(GJB 3872)”。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21页二、综合保障工程基本概念2.7 装备保障方案(2) 保障方案作用 论证阶段提出初始保障方案是保障影响设计基础和确定保障性指标依据; 方案阶段经过优化保障方案是制订保障计划提出保障资源要求基本依据; 工程研制阶段是研制保障资源基本依据; 生产、布署使用阶段,是建立装备保障系统,制订维修制度,进

13、行保障资源配置基本依据。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22页二、综合保障工程基本概念2.7 装备保障方案(3) 使用保障方案与维修保障方案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23页三、装备保障性分析 开展综合保障工作,必须进行保障性分析,它是进行装备系统研制,实现战备完好性与保障性目标基础,是装备交付部队使用时能及时建立保障系统,提供经济有效地保障主要确保。我国于年已公布国家军用标准GJB 1371-92装备保障性分析。该标准规范了装备寿命周期内实施保障性分析要求和工作方法。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24页三、装备保障性分析3.1 定义 作为系统工程一部分,是系统和设备综合保障分析性工具。在系统和设备研制与生产过程中应用一些科学与

14、工程结果,经过重复地论证、综合、权衡、试验与评价过程,以有利于: . 考虑保障问题以影响设计; . 确定与设计及彼此间有最正确关系保障要求; . 取得系统和设备所需保障; . 在使用阶段,以最低费用与人力提供所需 保障。(GJB-1371)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25页保障性分析任务: 一是提出相关保障性设计原因二是确定保障资源要求任务需求战备完好性与保障性目标RMST等保障性设计要求装备设计确定提出纳入任务需求战备完好性与保障性目标保障要求保障方案保障资源要求保障计划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26页GJB1371工作项目系列工作项目系列名称与目标工作项目名称工作项目标目标100系列保障性分析工作规划与控制

15、目标:为保障性分析制订计划和提出评审要求101制订保障性分析工作纲要明确含有最正确费用效益保障性分析工作项目及子项目102制订保障性分析计划统一协调各项保障性分析工作项目;确定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并提出完成各项工作项目标路径103相关保障性分析评审为承制方制订一项对相关保障性分析提交设计资料进行正式评审和控制要求,该要求应确保保障性分析工作进度与协议对丁评审点相一致,以抵达预期效果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27页200系列装备与保障系统分析目标:经过与比较系统对比和保障性、费用、战备完好性主导原因分析,确定保障性初定目标和相关保障性设计目标值、门限值及约束201使用研究确定与装备预定用途相关保障性原因

16、202硬件、软件与保障系统标准化依据能在费用、人力与人员、战备完好性或保障政策等方面得到益处现有和计划保障资源,确定装备保障性设计约束,给装备硬件及软件标准化提供保障性方面输入信息。203比较分析选定代表新研装备特征基准比较系统或比较系统,方便提供相关保障性参数,判明其可行性,确定改进目标,确定装备保障性、费用和战备完好主导原因204改进保障性技术路径确定与评价从设计上改进新研装备保障性技术路径205确定保障性和相关保障性设计原因确定从被选设计方案与使用方案得出保障性定量特征;制订装备保障性及相关保障性设计初定目标、目标值、门限值及约束GJB1371工作项目系列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28页300系

17、列备选方案制订与评价目标:优化新研装备保障方案并研制在费用、进度、性能和保障性之间抵达最正确平衡装备系统301确定功效要求为装备每一被选方案确定在与其环境中所必需具备使用与维修保障功效,然后确定使用与维修装备所必需完成各种工作302确定备选保障方案制订可行装备被选保障方案,用于评价与权衡分析及确定最正确保障系统303备选方案评价与权衡为装备每一备选方案确定有限被选保障系统方案,并参加装备被选方案权衡分析,方便确定在费用、禁毒、性能、战备完好性和保障性之间抵达最正确平衡所需路径GJB1371工作项目系列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29页400系列确定保障资源要求目标:确定新研装备在使用环境中保障资源要求并

18、制订停产后保障计划401使用与维修工作分析分析装备使用与维修工作,方便:确定每项工作保障资源要求;确定新或关键保障资源要求;确定运输性要求;确定超出目标值、门限值或约束保障要求;为制订备选设计方案提供保障方面资料,以降低使用与保障费用、优化保障资源要求或提升战备完好性;保障所需技术资料提供原始资料402早期现场分析评定新研装备对各种现有或已计划装备影响;确定满足新研装备要求人员与人力;确定未取得必要保障资源时对新研装备影响以及确定作战环境下主要保障资源要求403停产后保障分析在关闭生产线之前,分析装备寿命周期内保障要求,以确保在装备剩下寿命期内有充分保障资源GJB1371工作项目系列装备综合保

19、障技术第30页500系列保障性评定目标:确保抵达要求保障性要求和更正不足之处501保障性试验、评价和验证评定新研装备是否抵达要求保障性要求;判明偏离预定要求原因;确定纠正缺点和提升装备战备完好性方法GJB1371工作项目系列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31页三、装备保障性分析3.2 工作任务 a. 进行装备与保障系统分析,确定保障性要求; b. 进行备选保障方案权衡分析,确定最正确保障方案; c. 进行使用与维修工作分析,确定保障资源要求; d. 进行保障性试验与评定装备保障性水平; e. 建立保障性分析数据处理系统。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32页三、装备保障性分析3.3 保障性分析方法3.3.1进行装备与保

20、障系统分析制订保障性要求 保障性要求是对相关装备保障性和保障问题要求总称,主要包含:保障性目标值、相关保障性定性与定量设计要求、主要保障资源方面要求以及保障性约束条件等。保障性要求是经过进行装备与保障系统分析来实现。其分析方法包含: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33页3.3.1进行装备与保障系统分析制订保障性要求 依据对新研装备作战任务与使用要求及使用部队现场调研,分析现役装备系统在保障性方面缺点,现行保障体制与现役装备保障系统所提供保障资源适用性是否充分程度,提出改进要求作为提出新研装备保障性约束。这些约束主要有:(1)使用研究a. 新研装备作战特点与使用要求; b. 工作环境要求; c. 现行军、兵种

21、保障体制约束; d. 新研装备布署地域、装备数量与使用寿命要求; e. 维修人力和工时约束; f. 人员技能等级约束; g. 使用与保障费用约束; h. 使用环境下平均停机时间; i. 使用环境下再次出动准备时间; j. 标准化和共用性约束; k. 现役装备存在而新研装备应防止与保障性相关设计缺点。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34页3.3.1进行装备与保障系统分析制订保障性要求 建立能代表或靠近新研装备各种特征和特征基准比较系统,经过比较分析,提出相关保障性参数可行性和改进目标。经过比较分析,应取得以下主要信息:(2)比较分析 a. 新研装备保障性设计参数与指标; b. 可能高故障部位和造成停机时间主导

22、原因; c. 提出相关保障设计特征要求; d. 使保障性降低潜在设计问题; e. 对安全性或人原因有潜在影响设计方案; f. 保障资源初步要求; g. 满足战备完好性、使用与保障费用要求备选设计方案、使用方案与保障方案。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35页3.3.1进行装备与保障系统分析制订保障性要求(3)硬件、软件、保障系统标准化 分析和提出使新研装备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现役系统硬件、软件和已规划保障资源要求,方便降低备件种类与数量,降低保障设备设计工作量,抑制保障设备增加,降低装备设计风险。(4)改进保障性技术路径 研究与提出改进和提升新研装备保障性水平技术路径及由此可能带来风险。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36页

23、3.3.1进行装备与保障系统分析制订保障性要求(5)确定保障性定性与量要求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确定装备保障性和与保障性相关设计特征定性和定量要求,写入研制任务书与相关协议文件。制订保障性要求时应考虑以下标准: a. 保障性要求应尽可能作到量化和可检验,需要确定门限值或范围; b. 保障性要求应以使用值表示,要便于验证; c. 保障性要求是逐步明确,有些要求可设暂定值、初定值和确定值; d. 保障性要求应与相关设计要求和其它性能要求相协调; e. 信息不充分时,可作出假设,并作风险评价; f. 要组织装备设计和保障人员参加共同研究; g. 应重视费用制约。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37页三、装备保障性分

24、析3.3 保障性分析方法3.3.2 保障方案制订与优化 制订可行备选保障方案用于分析价和确保障方案。过程分四步: (1) 确定装备使用与维修功效要求 进行使用功效分析,明确装备预期环境中使用所必须推行功效,并逐层向下分解,确定为使用与维修装备所必须工作。 (2) 确定备选保障方案 保障方案制订是一重复迭代动态过程,详细程度应与研制进展和所研产品层次相一致。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38页3.3.2 保障方案制订与优化 (3) 备选保障方案评价与权衡分析 参加装备备选方案权衡分析,到达装备设计,费用、进度、作战性能、和保障性之间最正确平衡,优化保障方案。要分别进行单原因和多原因权衡分析:单原因权衡分析:

25、 a. 人员数量和技术等分析; b. 训练分析; c. 维修级别分析; d. 诊疗权衡分析; e. 能源权衡分析; f. 生存性权衡分析; g. 运输性权衡分析; h. 保障设施权衡分析; 综合原因权衡分析: a. 战备完好性敏感度分析; b. 对新研装备与现役装备到达保障性目标能力进行比较评价,判明装备备选方案到达保障性目标可能性; c. 备选保障方案权衡分析; d. 使用方案、设计方案与保障方案之间权衡分析等。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39页3.3.2 保障方案制订与优化 (4) 制订与修正保障方案 保障计划是怎样实施保障方案详细说明,提供比保障方案更详细各维修级别任务范围,包括装备较低约定层次硬

26、件与软件全部使用与维修工作要求,以及对满足每个综合保障要素要求路径说明。 保障计划用于确定资源和评价备选保障方优劣。保障方案和保障计划制订过程如图: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40页论证方案初定保障方案优化保障方案工程研制优化保障计划生产布署使用保障系统保障制度备选保障方案备选保障计划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41页初始保障方案论证阶段方案阶段工程研制与定型阶段生产与布署阶段使用阶段备选、优化保障方案最正确保障方案确定RM指标制订保障计划研制保障资源保障资源要求要求维修级别和各级别主要工作建立保障系统和维修制度保障方案在各阶段作用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42页3.3.3 确定保障资源要求 (1)任务 a. 进行使用与

27、维修工作分析,确定每项工作保障资源要求; b. 进行早期现场分析,评定新装备系统对现有装备系统影响; c. 进行仃产后保障性分析,制订仃产后保障计划。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43页3.3.3 确定保障资源要求 (2) 确定过程 a. 论证阶段确定保障资源约束,包含: 人员数量与技术等级约束; 初始供给保障时间约束; 保障设备标准化、通用性与共用性约束; 使用与维修手册等技术资料阅读等级与误码 率约束; 技术培训与训练设备约束; 利用现有保障资源约束; 运输方式约束; 保障资源研制与采购经费约束; 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44页3.3.3 确定保障资源要求 b. 方案阶段初步确定保障资源要求 方案阶段普通只

28、定性确定各备选保障方案新或关键保障资源要求,或确定影响保障性、费用与战备完好性主导原因保障资源。必要时可对重点或关键分系统及部件进行使用与维修工作分析。c. 工程研制阶段详细确定全部保障资源要求 工程研制阶段要全方面进行使用与维修工作分析,详细确定全部保障资 源要求,包含: 所需人员数量、技术专业及技术等级、保障设备、测试及诊疗设备、工具、备件和修理零件种类与数量、设施及其要求、训练和需用训练器材等; 按新装备年度使用基数所要求每项使用与维修工作工作频度、工作间隔、工作时间及工时数; 每项维修工作所在维修级别;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45页3.3.3 确定保障资源要求 d. 初始布署时期进行现场分析

29、 评定新研装备对现役装备保障资源 影响,提出保障资源调整改进办法。e. 生产阶段确定停产后保障资源供给 确保在装备使用期内有充分保障资源。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46页3.4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是装备试验与评价总计划和综合保障计划组成部分,应统一安排,注意各类试验相互协调,节约试验时间,提升效益。 (1) 目标 a. 验证战备完好性实测数据; b. 确定保障资源有效性和充分程度; c. 考评新建保障系统在使用环境下效能。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47页3.4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 方案阶段进行保障方案优劣评价; 工程研制阶段保障性试验与可靠性、维修性和装备研制试验结合进行,评价保障资源有效性和与

30、装备匹配程度; (2)试验与评价类型a. 研制试验与评价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48页3.4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 c. 使用阶段保障性评定 评定实际使用条件下装备保障能力与战备完好性水平。 b. 使用试验与评价 进行部队试用,完成承制方保障向使用方保障过渡,验证整套保障资源适用与满足程度,进行初步战备完好性试验与评价。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49页3.5保障性分析统计三、装备保障性分析 为适应综合保障管理和保障性分析活动信息需要,我军公布了GJB3837-99装备保障性分析统计,要求统一保障性分析统计数据单元名称、编码、定义号和关系表格式及建立保障性分析统计数据处理系统要求。在现阶段我国开展装备综合保障和进

31、行保障性分析尚较微弱情况下,保障性分析统计公布,将从保障数据需求角度,对综合保障和保障性分析工作开展起到引导作用,对建立综合保障工作站也起到先期规范化和共用性作用。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50页3.6 保障性分析技术三、装备保障性分析装备保障性分析要应用许多分析技术如图:保障性分析技术费用分析确定维修事件FMEA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预防性维修工作时机确定维修级别确定保障资源要求RCMARCMAAELORAO&MTA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51页3.6.1 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分析 RCM能够定义为:确定有形资产在其使用背景下维修需求一个过程。( John Moubray) RCM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缩写,

32、是一个维修理论或“思想”,即以可靠性为中心来考虑维修问题,经过维修保持可靠性、恢复可靠性。 RCM是指按照以最少资源消耗保持装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标准,应用逻辑决断方法确定装备预防性维修要求过程或方法。(国军标)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52页3.6.1 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分析 预防性维修纲领是要求预防性维修要求汇总文件,是预防性维修总安排。其主要内容包含: 需要进行预防性维修产品或项目(WHAT); 实施维修工作类型(HOW); 维修工作时机即维修期(WHEN); 实施维修工作维修级别(WHERE)。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53页3.6.1 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分析 R微弱步骤且无法预防故障以最少资源消耗保

33、持装备可靠性与安全性加速新装备形成战斗力过程提供改进设计信息RCMAM微弱步骤且不便维修故障改进设计提议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54页3.6.1 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分析 产品固有可靠性是由设计和生产决定,维修只能保持或恢复其固有水平 产品故障有不一样后果,应该采取不一样维修对策预防性或事后维修 产品故障有不一样规律,应该采取不一样维修方式 不一样维修工作类型应按适用性、有效性选择4% 2% 5%7% 14% 68%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55页3.6.1 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分析 (1) 普通概念 a. 产品故障影响 安全性影响。指产品故障或所引发二次损伤可造成人员伤亡或装备严重损坏。对有安全性影响功效故障

34、,必须做预防性维修工作以防止其发生。 任务性影响。任务性影响是指显著功效故障直接妨碍装备完成任务。出现这类故障,需要停顿执行计划任务。 经济性影响。不妨碍使用安全和任务完成但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56页 b. 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与有效性 保养。必须是该产品设计所要求;必须能降低产品功效退化速率; 操作人员监控。产品功效退化必须是可探测;必须存在一个可定义潜在故障状态;从潜在故障发展到功效故障必须经历一可预测时间;必须是操作人员正常工作组成部分; 使用前检验。产品使用状态良好是否必须是能够确定; 功效检测。产品功效退化必须是可测;存在一个可定义潜在故障;从潜在故障发展到功效故障须

35、经历一定能够预测时间;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57页 b. 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与有效性 定时拆修。产品必须有可确定耗损期。产品工作到该耗损期有较大残余概率,必须有可能将产品修复到要求状态; 定时报废。产品必须有确定耗损期,且工作到耗损期还有较大残余概率; 综合工作。实施上述两种或各种类型有效预防性维修工作。 上述七种维修工作类型是按消耗资源、费用、难度、工作量大小、所需技术水平排序,普通应按次序选择。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58页3.6.1 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分析 (2) 分析过程 a. 确定主要功效产品; b. 对主要功效产品进行故障模式和影响分; c. 用逻辑决断图确定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 d. 确定

36、预防性维修工作间隔期; e. 维修工作组合。将邻近维修间隔期归并列出每一间隔期各项预防性维修工作; f. 提出预防性维修级别提议; g. 进行维修间隔期探索。装备投入使用后,确定产品可靠性与使用时间关系,调整产品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及间隔期。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59页3.6.1 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分析 (3)逻辑决断分析方法 对主要功效产品应以可靠性为中心,应用逻辑决断分析方法确定应进行预防性维修工作或其它处置。逻辑决断图分两层,从顶部开始对问题做出“是”或“否”回答,分析步骤以下: a. 第一层确定故障影响; b. 第二层选择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问题至或至); c. 对有显著安全性或任务性影响分

37、支,不论回答是是否,都必须回答全部问题,从中找出适用和有效维修工作类型; d. 对操作人员觉察不显著功效故障,用使用检验代替操作人员监控。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60页3.6.1 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分析 (4)预防性维修间隔期和维修级别确实定普通应依据类似产品,已往经验或必要计算决定,并提出维修级别提议。 (5)维修工作组合 调整产品维修工作和维修级别,或提出改进产品提议,以适应所推荐维修级别。 (6)维修间隔期探索 在装备使用阶段取得必要信息后,可重新调整维修工作类型和维修间隔期,以提升有效性和降低费用。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61页3.6.1 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分析 故障是否显著明 隐显 蔽是否影响安

38、全明 隐显 蔽安 非全 安性 全安 非全 安性 全是否影响任务明 隐显 蔽安 非全 安性 全安 非全 安性 全任 经务 济性 性任 经务 济性 性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62页保 养操作人员监控功效检测定时拆修定时报废选择最有效工作类型或综合工作保养是适用和有效吗?用正常操作人员监控探测功效退化是适用和有效吗?定时拆修是适用和有效吗?用原位或离位检验探测功效退化是适用和有效吗?定时报废是适用和有效吗?有没有一个适用和有效工作类型或综合工作?安全性影响必须更改设计否否否否否否是是是是是是ABCEFD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63页3.6.2 维修级别分析 (1) 维修级别分析目标 维修级别分析是确定维修工作在

39、哪一级执行最适宜或最经济,并影响装备设计工作。在装备设计时,经过维修级别分析应回答两个基本问题: a. 应将组成装备设备、部组件是否设计成可修理或不可修理(故障后报废)? b. 如将其设计成可修理,应在哪一个级别上进行维修?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64页(2) 维修级别分析方法 a. 非经济性分析 有些非经济性原因直接影响或限制装备维修级别。如布署机动性要求、现行保障体制限制、安全性要求、特殊运输性要求、修理设备配置、人员与技术水平等。对这些原因分析,可直接确定被分析产品在哪一级别维修或报废。分析时,应进行非经济性原因分析。 b. 经济性分析 非经济性分析不能确定产品维修级别时,则进行经济性分析。定

40、量计算产品在全部可行维修级别上修理费用,进行比较,选择费用最低和可行最正确维修级别。 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65页开始结束划分产品层次并确定待分析产品搜集资料确定相关参数进行非经济性分析进行经济性分析确定可行维修级别方案确定可行维修级别方案复杂装备层次可多些,简单装备层次可少些按照多项选择分析模型所需数据元清单搜集数据每一待分析产品首先应进行非经济性分析,确定合理维修级别;如不能确定,则需要进行经济性分析。在实际分析中,为了降低分析工作量,用决议树对显著可确定维修级别产品进行筛选。分析过程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66页分析过程分析过程开始结束划分产品层次并确定待分析产品搜集资料确定相关参数进行非经济性分

41、析进行经济性分析确定可行维修级别方案确定可行维修级别方案利用经济分析模型和搜集资料,定量计算产品在全部可行维修级别上修理相关费用,方便选择确定最正确维修级别。依据上述确定可行方案,权衡比较,选择满足要求最正确方案。依据分析结果,对所分析产品确定出可行维修级别方案编码。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67页故障件采取维修界别分析费用模型进行决议能够直接在装备上修理吗?可否报废更换?必须在基地级修理吗?是否显著地应在中继级修理?在基层级修理故障件报废更换新件在基地级修理在中继级修理是是是是否否否否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68页故障件采取维修界别分析费用模型进行决议能够直接在装备上修理吗?可否报废更换?必须在基地级修理

42、吗?是否显著地应在中继级修理?在基层级修理故障件报废更换新件在基地级修理在中继级修理是是是是否否否否在装备上进行修理不需将故障件从装备上拆卸下来,是指一些简单维修工作,利用随车工具由使用人员执行。这类工作工作所需时间短,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多属于保养维护和较小故障排除工作,其工作范围和深度取决于作战使用要求赋予基层及维修任务和条件。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69页故障件采取维修界别分析费用模型进行决议能够直接在装备上修理吗?可否报废更换?必须在基地级修理吗?是否显著地应在中继级修理?在基层级修理故障件报废更换新件在基地级修理在中继级修理是是是是否否否否报废更换是指在故障发生地点将故障件报废更换新件。它取

43、决于报废更新与修理费用权衡。这种更换性修理工作普通是在基层级进行。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70页故障件采取维修界别分析费用模型进行决议能够直接在装备上修理吗?可否报废更换?必须在基地级修理吗?是否显著地应在中继级修理?在基层级修理故障件报废更换新件在基地级修理在中继级修理是是是是否否否否必须在基地级修理是指故障件复杂程度较高,或需要较高修理技术水平并需要较为复杂工具设备时一个维修级别决议。假如在装备设计时存在着上述修理要求(工作类型确定时,能够确定这些要求),就可采取基地级修理决议,同时也应建立设计准则,尽可能地降低基地级修理要求。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71页故障件采取维修界别分析费用模型进行决议能够直

44、接在装备上修理吗?可否报废更换?必须在基地级修理吗?是否显著地应在中继级修理?在基层级修理故障件报废更换新件在基地级修理在中继级修理是是是是否否否否假如故障件修理所需人员技术水平要求和保障设备都是通用,即使是专用也不十分复杂,那么这种故障件维修工作设在中继级进行就属于显著决议。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72页故障件采取维修界别分析费用模型进行决议能够直接在装备上修理吗?可否报废更换?必须在基地级修理吗?是否显著地应在中继级修理?在基层级修理故障件报废更换新件在基地级修理在中继级修理是是是是否否否否假如某待分析产品在中继级或基地级修理极难辨识出何者优先时,则可采取经济性分析模型作出决议。应该指出是,同类

45、产品,故障不为不一样和故障性质不一样,可能有不一样维修级别决议。比如,坦克减震器修理有5%在基层级,15%在中继级,45%在基地级,30%报废。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73页3.6.3 使用与维修工作任务分析 将新研装备使用与维修工作分解为作业步骤而进行详细分析,用以确定各项保障工作所需资源要求。分析步骤以下:a. 使用工作任务;b. 预防性维修工作任务;c. 修复性维修工作任务;c. 战伤修理任务。(1) 使用与维修工作任务分析 依据装备功效分析,逐项分析为保障各项功效使用与维修工作任务,若中包含: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74页3.6.3 使用与维修工作任务分析 将每项任务划分为作业,工序或工步。然后对

46、每一工序所需人员数量与技术水平、工具、测试设备、备件和消耗品、所需工时和时间以及所需技术文件等逐项进行分析和列出分析清单。(2) 使用与维修工作分析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75页四、综合保障工程实施与管理 综合保障工程,包括多个专业学科,工作相互交织,其各项活动贯通于装备系统寿命周期各个阶段,必须经过正确制订若干管理计划,依靠强有力组织与管理办法确保,进行可靠信息交流,实施有效地协调与控制才能奏效。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76页4.1 装备寿命周期中综合保障工作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77页4.2 制订保障计划 (1) 保障计划是保障方案详细说明,其作用有二: 用于权衡评价备选保障方案; 是制订保障资源依据。

47、(2) 保障计划应包含每一维修级别和每项使用保障任务主要内容: 所需主要保障设备、工具、文件和设施等; 所应进行工作范围; 人员及培训要求。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78页4.3 研制保障资源建立保障系统 依据保障性分析确定资源要求,研制或购置使用与维修所需保障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与对应保障管理体制结合,建立一整套具备使用与维修功效系统。这个系统应含有装备使用、维修、器材供给和人员培训等功效。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79页4.4 制订综合保障计划 论证阶段订购方应制订详尽综合保障计划,集中反应订购方对于综合保障要求、装备系统基本情况、使用特点、寿命周期内主要综合保障工程详细内容和由工作部门、与其它专业协调,以

48、及资金和进度等。它是参加综合保障工程全部单位实施综合保障工作基本依据。综合保障计划主要内容以下: a. 装备说明; b. 综合保障工作机构及职责; c. 使用方案; d. 保障方案; e. 保障性定量和定性要求;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80页4.4 制订综合保障计划f. 影响系统战备完好性和费用关键因素;g. 保障性分析工作要求和安排;h. 规划保障要求;i. 综合保障评审要求和安排;j.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要求;k. 综合保障经费预算;l. 部署保障计划;m.保障交接计划;n. 保障计划;o. 现场使用评定计划;p. 停产后保障计划q. 退役报废处理保障工作安排;r. 工作进度表。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

49、81页4.5 制订综合保障工作计划 承制方依据订购方提出和综合保障计划定综合保障工作计划。它是承制方实施协议中要求综合保障工作指导性文件。该计划应重复修订,且需通报和得到订购方认可。伴随研制工作进展而补充完善。综合保障工作计划主要内容以下: a. 总体说明及综合保障要求; b. 综合保障工作机构及职责; c. 影响系统战备完好性和费用关键原因 改进路径与方法; d. 保障性分析计划; e. 规划保障;装备综合保障技术第82页4.5 制订综合保障工作计划 d. 保障性分析计划; e. 规划保障; f. 综合保障评审计划; g.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计划; h. 综合保障工作经费预算; I. 布署保障工作安排; j. 保障交接工作安排; k. 参加停产后保障工作安排; l. 提出退伍报废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