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山南行》“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全诗赏析_第1页
陆游《山南行》“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全诗赏析_第2页
陆游《山南行》“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全诗赏析_第3页
陆游《山南行》“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全诗赏析_第4页
陆游《山南行》“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全诗赏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陆游山南行 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全诗赏析山南行陆游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绳大道东西出。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地近函秦气俗豪,秋千蹴鞠分朋曹。苜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将军坛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注释山南:即终南山之南,今陕西南郑一带。函秦:指陕西、甘肃等地,古代属于秦国,那里有函谷关等军事险要。秋千蹴鞠:秋千和蹴鞠是两种起源很古、流传很广的体育项目,这两种竞赛都于军事和武术有关。苜蓿:又名草头,俗名金花菜,是一中马爱吃的植物。历历:分明的意思。将军坛:指汉高祖刘邦拜大将韩

2、信的坛,遗址在今陕西南郑一带。 丞相祠:指蜀汉后主刘禅为纪念丞相诸葛亮而建的祠堂,遗址在 今陕西南郑一带。四纪:中国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就是四十八年。从诗人作 该诗时上溯靖康之耻,金兵侵犯中原,已有四十六年。金鼓:古代战争中使用的锣鼓,这里代指军队。本根:根据地、基地。创作背景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四十八岁的陆游离夔州(州治在今 四川奉节)通判任上,被四川宣抚使王炎辟为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 兼检法官。这年正月,陆游离开夔州,途径岳池,赴南郑上任,到达 时已是暮春。南郑又名汉中,因在终南山之南,故曰山南。南郑的地 理位置是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 最重”

3、(见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六陕西五)。宋室南渡后,南 郑更成为宋、金两国的必争之地。所以,当时不少人把它看成是恢复 中原的根据地,甚至有人建议干脆迁都于此。赏析山南行是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客居陕西南郑时所作的诗作。该诗描写了南郑县的风土人情、自然景物以及地理位置,从而暗示出 了南郑县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南宋王朝的时 政、军事的看法,体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该诗历来受到重视。究其原因,除了该诗形式上的特点之外,更主要 的是因为它充分地表达了陆游对时事, 对政局的看法,标志着诗人整 个人生历程和创作生涯的转折点。高宗绍兴初年,南郑曾入于金人之手。收复后,经多年休养生息,陆 游

4、到达南郑县时,已是麦陇青青,桑林郁郁,平川沃野,大路如绳。陆游历来就极力主张: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按: 陇山以西,约相当于今天的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始。(见宋史 陆游传)如今,当他亲眼看到南郑一带是如此的桑麻遍 野,气俗雄豪,当他亲身体会到由此恢复故土大有希望,他怎能不精 神振奋,壮心萌动正是从这个时候起,陆游的生活和创作展开了新的 一页。他直至暮年,仍念念不忘这一段 匹马戍梁州”的军旅生活。自 此以后,他的诗作也更为飞扬蹲桌厉。诗中函秦”,指陕西、甘肃一带秦国故地,因其东有函谷关之险,故 称函秦“。蹴鞠”,近似今天的踢球; 分朋曹”,指分组分队进行比 赛。在南郑期间

5、,诗人很留意风俗民情。秦俗尚武,民气豪健。秋千 蹴鞠大风甚盛。陆游诗中曾多次言及。苜蓿”,俗名金花菜,又名草头,为养马的上等饲料。 历历”,分明貌。将军坛,即拜将台,相传为汉高祖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故址在今陕西汉中的城南。丞相祠, 蜀汉后主所立武侯庙,故址在今陕西勉县境定军山下,诸葛亮六出祁 山,北伐中原,曾多次屯兵于此,死后也葬于此地。四纪”,即四十八年,十二年为一纪;中原自公元 1127年(高宗建炎元年)入金人 之手,到陆游写该诗时(1172年),已经四十六年,此言四纪,是举 其成数。师出江淮”句,是说长江、淮河一带,非形势利便之地,从 那里出兵,收功不易。吞者,吞金之谓也。着一 吞”字,

6、诗人气吞山 河之慨如见。会”,应当,将该。 金鼓”,古代行军交战时用,此处 代指王师。关中,指战国末期秦国故地,应包括秦岭以南的汉中,与 现今关中即陕西,亦即函谷关与陇关之间的概念有所不同。诗篇除了后四句是有关军国大事的议论外, 其他部分好象都是对山南 风土人情和自然景物的描写,貌似一篇旅途游记。其实,只要明白了 当时的形势、陆游的主张,以及山南的地理位置,便能明白诗人的用 意所在。这些描绘里面处处贯穿着诗人的愿望和主张。 他之所以写乎 川沃野,麦陇青青,苜蓿连云,杨柳夹道,是因为他觉得此地财力可 用;他之所以写地近函秦,气俗豪雄,是因为他觉得此地民心可用; 而他引今据古,历数陈迹,也都是为了用来证明地利可用。由于全诗 花了这么多笔墨对沿途风土人情作详细的描写,由于有了这么多有力的根据,所以,后四句的议论便水到渠成,令人读来无生硬和突兀之 感;也正由于诗人在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