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6篇_第1页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6篇_第2页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6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同学理解并把握系统的学问。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我细心为大家整理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6篇,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育同学解决简洁问题的力量及依据状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蔽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同学在详细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同学已经把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关学问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

2、算学习的,由于同学刚接触两位数的口算,相比以往的口算,难度有所提高,特殊是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对于同学难度不小,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尽量让同学通过尝试、争论、沟通、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同学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择优选用,并引导同学熟悉口算方法背后隐蔽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娴熟把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 教学预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同学观赏。老师

3、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进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有一所学校的同学也刚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 3请大家认真观看,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同学自由汇报,老师赐予引导或确定。 (二)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觉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2师:今日啊,我们就来讨论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设计意图:由世博会的图片引入,能调动同学的学习乐观性,同时通过让同学查找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又让同学体会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 二、引导发觉,自主探究 (一)引导发

4、觉: 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渐渐开来了,小伴侣们立刻就要动身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班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让同学说说“一班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导同学得出:一班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班级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同学自立列式。指名汇报,老师依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 (二)初次探究: 1老师质疑:今日咱们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当怎样口算呢? 2自立思索,沟通汇报: (1)让同学自立思索,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同桌沟通,老师巡察,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展现:老师有选择性的请几个代表说一说,完

5、整的表述出每种算法,老师板书,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终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同学在汇报算法时,老师再将同学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式板书出来,如例题中所示。假如有同学是用想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老师也要赐予确定。 3观看比较: (1)你们看看这三种方法,哪两种方法比较相像?引导同学发觉:第一、三两种方法比较相像:都是将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让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加,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方法是拆分其次个加数,而第三种方法是拆分第一个加数。

6、(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 (2)那你们能看出其次种方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吗?引导同学发觉:其次种方法是将两个数现时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相加之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 4反思小结: (1)反思:我们看这三种口算方法,说明我们在口算这道题时,都自觉地把这两个数或其中的一个数进行拆分,这是为什么呢?莫非不拆分我们就不能口算了吗?让同学发觉:这样拆分之后就把新的问题变成可以用已经学过的学问来解决了,难度也就降低了,更便于口算。这样的拆分、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在数学上称之为转化。 (2)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是先通过转化,再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学问,进行口

7、算。 (3)学了这些方法之后,你再来评价一下自己的口算方法,你更喜爱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先让同学自立探究方法,再利用观看比较与反思小结,让同学明真正理解口算方法,初步感受转化思想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二:二班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1)让同学自立列出算式,老师巡察指导。 (2)自立口算,小组内沟通口算方法。 (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1)让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将自己的口算过程在草稿纸上表示出来。 (2)展现过程:将同学列出的分步算式与过程的思路图结合在一起展现。 方法一:39+40=79、79+4=83 方法二:30

8、+40=70、9+4=13、70+13=83 方法三:30+44=74、74+9=83 假如有同学是利用想竖式来想口算的方法的,老师也要赐予确定。 (3)完整呈现,观看比较: 这三种方法中,哪两种方法可视为相同的方法?(第一、三两种方法) 谁来说一说,其次种方法与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第一、三两种方法是拆分一个数,而其次种方法是拆分两个数) 你更喜爱哪种方法?为什么?让同学自由发言。 这道题与第一道题有不同之处吗?让同学发觉:这题需要进位。 3小结反思: (1)今日我们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实都是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学问来解决的。 (2)你觉得自己的口算方法如何?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你

9、就选用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同学再次经受自立思索、沟通汇报以及观看比较与小结反思等学习活动,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同学自立完成,沟通汇报时,着重让同学说出口算的过程。 2同学依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1)让同学分组合作,先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最终在组内沟通汇报。 (2)集中汇报,指名说出口算的过程。并反馈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习,巩固同学对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进一步把握,在培育同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力量的同时,把握所学学问。】 (二)口算竞赛

10、。 1看谁能算全对:练习二的第1题。 (1)同学自立完成,比一比,看谁能算全快,老师巡察,留意对速度慢的同学进行指导。 (2)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同学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反馈:请全做对的同学举手,老师赐予表扬,同时对有错的同学赐予鼓舞。 2看哪一小组全做对:练习二的第2题。 (1)同学自立完成,最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看看哪一个小组能做全对。 (2)全部完成后,请同桌同学相互检查正误。对全对的小组赐予表扬。 3错例分析:老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现(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同学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4我是小小营业员:课件演示练习二的第3题: (1)情

11、境创设:课件呈现第3题的情境图,先消失问题一:一位阿姨要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小闹钟,一共需要多少元?让同学自立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同学提出问题,并解决。 5我是劳动小能手:课件呈现练习二的第3题的主题图。 (1)同学们请认真观看图,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画的是一个什么场景? (2)你能依据图上的内容,完整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同学叙述问题,老师加以引导或表扬。 (4)同学自立解决问题,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好玩的竞赛形式的练习,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同时设计一个错题展现与分析环节,给同学一个必要的提示,让同学削减或避开消失同样的错误,最终再通过两个情境练习,让

12、同学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将所学学问巩固提高的目的。】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同学谈体会:让同学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学问? (二)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把握的、比较简单的口算。(同时点击课件,进行演示)这种数学思想,我们以前也常常用,以后还要常常用。盼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好这把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设计意图:多让几个同学说一说,老师加以引导,既能熬炼同学的语言表达力量和归纳概括的力量,还能加深同学对本课所学学问的把握,同时老师明确指出转化的重要性。】

1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篇二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1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把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育同学将所学学问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同学齐答) 276329 35205030 师:真棒!大家对已学的减法计算把握得都很到位。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14、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1页例2。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假如去参观“世博会”,你会选择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选择之前,先来看看三类交通工具的票价:一般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是48元,然后一起来做做下面两道口算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一般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一般快客廉价多少元?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问题和应当如何列式?(点名同学回答,老师板书) 同学给出问题算式:6554,问题算式:6548。 师:我们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计算,相减时可以这样算吗,假如可以,应当怎

15、样计算呢?(同学连续回答,老师板书) 同学给出问题计算过程:先算655015,再算15411。(板书) 同学给出问题计算过程:先算654025,再算25817。(板书) 师:除了用口算,我们还学过笔算,哪位同学能演示下笔算过程吗?(点名同学上台板演) 师:不错,我们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当我们口算力量还不足够时,可以用列竖式计算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3)组织同学沟通。(同学沟通争论,老师总结) 依据情境图中的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吗? 问题和中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有什么区分? 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

16、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同学自立完成,集体订正) 88 32 83 9 45 49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大家都把握了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具象化教学,引导同学熟悉退位减法。 对于不退位的减法同学都会做,而退位减法有小部分同学简单出错,当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往前一位借位,相当于给这位数加上10,再进行计算。对于那些始终不明白计算方法的同学,可采纳小棒图关心他们理解。 2、留意巩固已学学问和方法,为将来教学做铺垫。 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同学回顾列竖式笔算的相关内容,虽然教材讲解中主要涉及口算,

17、但后面章节的教学中列竖式笔算会连续使用。这样不仅能关心同学有效巩固已学学问和方法,还能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我的补充。 _ _ _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篇三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0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经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把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育同学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力量,及依据状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同学齐答)

18、 545269 20401530 4742 师:前面4个加法算式利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就能够进行口算,那最终一个如何口算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类似4742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0页例1.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学校组织全校同学乘车去参观“世博会”,客车立刻就要来了,可是一班级的小伴侣们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呢?大家能帮他们算一算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情境图)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计算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首先要知道一班级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已知一(1)班有35人,一(2

19、)班有34人,也就是求35和34的和,那同学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组织同学小组沟通、争论,并进行汇报。(板书同学的汇报)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师:同学们都很棒,已经学会利用已有的学问解决新的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方法求解。方法一中通过将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使问题转化为求两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和;方法二中通过将两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使问题转化为求整十数和整十数、一位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而这些都是我们利用所学学问能够解决的。 师: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个问题,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那

20、么二班级的小伴侣们要买多少张车票呢?联系前一个问题中的两种方法,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点名同学回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都把握得不错。39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你还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吗? 方法三:39140 404383 (3)引导同学比较并总结两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 师:问题(2)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的十位上为什么是8而不是7呢?(点名同学回答) 师:说说我们应当如何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同学沟通争论,老师总结)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点名同学回答)

21、 (1)353671(张) (2)363874(张) (3)(答案不唯一)五班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414283(张)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例1:353469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394483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方法三:39140 404383 教学反思 1、注意规范表达,提升同学的表达力量。 同学都会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然而要他们说出计算方法,大多数同学不会表达。如3534?同学有的会说成是336,549,所以3534

22、69。正确的表达是303060,549,60969,所以353469。要让同学清晰十位上的3表示的是3个十,应当说成是30。 2、注意学问梳理,提升同学的归纳力量。 大部分同学基本上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计算方法比较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转换到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上。小部分同学好像对口算并不感爱好,仍旧使用笔算,老师可以加以引导。 3、我的补充。 _ 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预备 【例题】计算:4945。 分析:直接计算比较麻烦,观看算式发觉491就是50了,用50加45计算比较简便,再把所得的结果减1就是4945的答案。 解答:4945 (501)45 50451 9

23、51 94 解法归纳: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假如其中一个数接近并小于某个整十数,可以先计算这个整十数和另一个两位数的和,再减去整十数和这个两位数的差值。 相关学问阅读 加号的由来 运算符号并不是随着运算的产生而马上消失的。我国在商代就已经有加法、减法运算,但同埃及、希腊和印度等文明古国一样,都还没有加法符号,只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来表示相加。公元6世纪,印度人开头把单词的缩写当成运算符号。后来欧洲人承袭印度人的做法,如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N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先使用“”当加号,“”是在横线上加一竖来表示增加的意思。1514年

24、,荷兰数学家V赫克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之一,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F韦达的宣扬和提倡,“”开头普及,但直到1630年才得到公认。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依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把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同学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育同学估算的意识和力量。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同学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需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又由于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制

25、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敏捷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状况而变化,往往带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而三班级的同学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课必需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同学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在实际教学中,要留意结合解决详细问题让同学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 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 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而这也正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依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预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呈现:P9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同学刚要

26、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班级的人数?请同学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同学汇报完毕,老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个学校的一到三班级来了221人,四到六班级来了239人。 3点击课件呈现本课P15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二)引入新课 1点击课件,呈现P15的主题图,消失三条数学信息。 2引导同学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同学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班级有221人;四到六班级有239人; (2)提出问题:引导同学依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老师准时赐予引导与确定,

27、最终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班级的同学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3)让同学争论解题思路:要想解决六个班级的同学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引导同学发觉:其实就是比较六个班级的同学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班级同学的总人数,而后引导同学列出算式:221+239= 3适时引导,引入新课 (1)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同学说:我会算。老师要加以表扬。同时引导:由于这个问题是问能不能坐得下,并没有让我们去求两者之间详细的差。也就是说,不肯定非得要精确 算出六个班级同学的人数,我们可以通过估算,算出六个班级同学的也许数,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2)师:在实际

28、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与上面这个问题类似的状况,其实啊,精确的计算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用大致的估算,同样也能解决上面的问题。信任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之后,我们都能用今日学到的估算来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3)点明课题并板书:用估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简洁的复习,既进一步巩固学习过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是为接下来的估算作学问迁移的原始储备;同时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同学明确利用估算同样可以直接来解决问题,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开同学消失先算后估的方法。】 二、合作沟通,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4。 1提出问题:我们要先算出六班级同学人数的也许有多少人。那这道题我们应当怎么估算呢?你们想自己

29、试试吗? 2同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老师巡察,准时到各小组中听听同学们的想法。 3同学汇报估算方法,老师可以依据巡察中了解的状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汇报,老师做适当引导。 同学的方法可能有多种,但重点让同学汇报以下两种: (1)将221看成200,239看成200,这样算出200+200=400,虽然我们知道221+239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算出220+230=450,由于450441,所以坐不下。 同学汇报时,老师利用课件呈现出已经整理好的两种估算方法,关心同学理清思路。 4回顾反思 (1)小组争论:以上两种方法有什么相

30、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同学发觉: 相同点是:都是将两个数往小估,估成一个整百数或者是与之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相加得到一个新的中间数。 不同点是:第一种估算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不合理;其次种方法能顺当解决问题。 (2)反思:小组争论:为什么第一种估算方法不合理? 引导同学发觉:那是由于第一种估算方法将两个数都估成整百数,与这两个数本身的误差比较大。而其次种方法是将这两个数估成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误差小。 老师强调:所以,我们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便的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随便的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要依据数据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5介绍其它算法:请同学汇报其

31、它算法,假如同学没有,老师可以补充。 (1)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40,这样算出220+240=460。由于第一个数估小了1,而其次个数估大了1,所以估出的结果就是精确计算的结果。由于460441,所以座位不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汇报沟通、比较反思,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和估算策略的渗透。使同学明确估算时,需要依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情境敏捷选择估算方法去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切忌生搬硬套。】 (二)反馈练习:课件呈现P15的做一做。 1同学自立思索,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指名汇报估算方法。 3同学汇报完毕,老师重点讲解下面的方法: 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

32、0,这样算出200+230=430,由于430441,所以坐得下。 4比较分析:本题的估算策略与上题有区分都是将两个数往大估:一个估成整百数,一个估成整十数。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练习,让同学自立尝试选择估算策略、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一个简洁的实际问题,从而丰富同学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巩固方法。】 三、多种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1)给数找家:P17练习三的第5题:课件呈现第5题,将集合圈改成小房子,同学先自立在书上完成,而后汇报,同学直接说结果,老师点击课件,相应的数就飞进相对应的小房子。同时让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小猫抓鱼:P17练习三的第6题:指名同学回答,同学要说出估

33、算的过程。老师在课件上完成操作。 (3)我是妈妈的小帮手:P17练习三的第8题。先让同学自立思索,再和同桌沟通估算策略与方法,最终师生共同整理方法。 2变式练习P17练习三的第7题。 (1)课件呈现题目:引导同学分析理解:已知飞机票是700元,动车票是218元;所求问题是: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廉价多少钱?由于是求大约廉价多少钱,所以本题只需要用估算来解决就行了。 (2)同学自立尝试,估算解决。 (3)汇报方法: 引导同学说出:由于700本身就是一个整百数,只要将218看成200,用700200=500,所以大约廉价500元。 假如有同学说出:将218看成220,用700220=480,所以大约廉

34、价480元;老师对于这样的方法也要赐予充分的确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充分让同学多层次、多角度地运用所学估算策略与方法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体会估算的策略与方法是与问题的详细情境来打算的,感受敏捷运用估算策略与方法的重要性。】 四、全课小结,质疑延长 (一)师生共同小结 1同学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二)鼓舞同学提出疑问:你们对于估算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老师延长: 今日我们初步学习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估算策略与方法,今后还有更多的估算策略与方法:如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等待着我们去学习、去探究

35、! 【设计意图:让同学通过整理小结,再一次自主梳理本课所学学问;给同学制造质疑的机会,提出怀疑,同时,老师对同学将来的估算学习进行简洁的延长】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篇五 一、教学内容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材第14页例3)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计算并把握笔算方法。 2培育在众多方法中择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育同学解决问题及计算的力量。 难点:把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口算。 2010 5030 1332 652745247153 2口答。 (1)6个

36、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到同学们对已学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学问都把握得很不错。今日,我们就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学问。(板书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4页例3。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同学们参观世博园,来到一个纪念品商店,老板告知同学们一个好消息,只要能正确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就能以优待的价格购买“海宝”。你预备好了吗?来听听这两个问题,商店上午能卖出380个“海宝”,下午能卖出550个“海宝”,那么上午和下午一共

37、卖出多少个“海宝”?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3)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能给出上面两个问题的算式吗?(同学自立完成,老师巡察) 师:求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也就是求380和550的和,因此列式为380550,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就是求550和380的差,列式为550380。 师:我们前面学过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那么,两个式子能不能转化成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运算呢?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小组争论,小组代表汇报,老师板书) 同学给出转化思路一:380看作38个十,550看作55个十,385593,一共有93个十,所以

38、380550930;553817,一共有17个十,所以550380170。 同学给出转化思路二:把两个加数0前面的部分相加,385593,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930;把被减数和减数0前面的部分相减,553817,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170。 师:我们在学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减法时,回顾了列竖式计算,大家还记得怎么做的吗?你会用列竖式求这两个数的和吗?(点名同学上台板演) (3)组织同学沟通争论笔算方法。 加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的数字不是8?(点名同学回答) 减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点名同学回答) 列竖式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从个位算起好还是从百位算起好?(点名

39、同学回答) 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留意事项?(小组争论汇报,老师点评总结) 3、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同学自立完成,相互检查) 660490710600120920 190650 4、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学问?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留意什么?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例3: (1)385593 (2)553817 380550930(个)550380170(个) 教学反思 1、教学中重视引导,培育同学解决问题和总结归纳的力量。 老师引导同学猎取有价值的信息,让同学自主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育了同学的口头表达力量和合作意识。同时,在计算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同

40、学反思,培育同学总结归纳的力量。 2、能把握学问和方法的迁移运用,不能只会简洁照搬。 同学能够正确计算像380550这类题目,但将题目改为100550,就会消失100550560的错误状况。将新学问转换成旧学问来学习是好的,需要让同学留意的是两个加数要统一,假如前面加数有两个0不看,那么后面加数也得有两个0不看,若其中一个加数只有一个0,那么我们只能少看一个0,减法也是一样的。 3、重视对笔算算理和法则的讲解。 同学虽然能较简单地将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过来,但是在算理上有些糊涂。有的同学会把“从百位上退1,是100”说成了“退1当十”,老师应当对同学讲清晰笔算法则。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使同学学会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2、使同学能够结合详细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悟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加估算意识。 3、使同学经受与他人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