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集体备课教案2_第1页
高三生物集体备课教案2_第2页
高三生物集体备课教案2_第3页
高三生物集体备课教案2_第4页
高三生物集体备课教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备课老师吴吉义“目标导航,问题引领” 自主学习法课堂模式备课设计科目高三生物时间2022、12、302022、 1、5 课题课型复习课必修三其次单元生物与环境第 1 讲种群的特点和数量的变化(4 课时)1、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2、 诞生率和死亡率 3、 迁入率和迁出率 4、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教 学 目 标5、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6、 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7、 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8、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9、试验: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预 习 目 标(问 题 化)探 究 与 研 习 目 标(问 题 化)1、想一想 :判定种群和物种的标准是什么?2、议一议 :标志重捕法的适用

2、条件是什么?限时训练( B 级训练)判一判反 馈 训 练 设 计1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2诞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3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邻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点,由于微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点 ;4不同种生物K 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 值固定不变 ;5城市人口增长的打算因素是诞生率和死亡率;6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匀称分布和随机分布;7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等;导学过程课 堂 流 程知 识(目标)解析同学参加(对重要学问易错点解析后设航程预警)措施考点第一课时 老师重点讲考点、错误清零错误清零同学参加考向、重点题型演练

3、考向重点题型演练 对应同学 用书 P182学问点一 种群的概念及其数量特点1种群 概念:在肯定自然区域内的 _生物的全部个体想一想 :判定种群和物种的标准是什么?2种群数量特点 1种群密度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 _特点意义:反映了种群在肯定时期的数量调查方法2诞生率死亡率 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 _的比率意义:是打算种群大小和3迁入率迁出率10_的重要因素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 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打算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4年龄组成 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 . _、稳固型和 . _

4、 意义:可猜测种群数量的 . _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3种群空间特点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 布局议一议 :标志重捕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学问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的变化 1变化内容 : . _、波动、 . _、下降2两种增长曲线1 “J”型曲线错误 .2 “型曲线3打算因素21_ 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看一看: 当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的相宜环境时,种群数量如何变化?4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受22_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削减5讨论意义合理利用、爱护野生生物资源 预防虫害、挽救和复原濒危动物“

5、 S”思一思: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型增长的实质是什么?,巧记:种群的 “ 二二三”判一判1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2诞生率、 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3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邻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点,由于微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K 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4不同种生物值固定不变 ;5城市人口增长的打算因素是诞生率和死亡率 ;6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匀称分布和随机分布 ;7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 下降等 ;(其次课时)对应同学 用书 P183种群数量特点之间的关系分析 错误 .1各数量特点之间的关系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

6、量特点;2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打算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打算种群密度,但在肯定程度上能猜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如下图 ; 年 龄 组 成增长型:诞生率 死亡率 增加稳固型:诞生率死亡率基本不变 种群密度衰退型:诞生率 增长快性别比例 相对稳固种群密度1,就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型种群; 迁出率造成的; 诞生率 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诞生率高造成的;3方案生育政策 掌握诞生率, 使增长率下降;易错点1对“ S 曲线 ” 的几个关键点和关键区段熟悉不到位而犯错点拨种群 “ S” 型曲线辨析种群 “ S”型增长曲线分析:1埋伏期 对环境的适应期 :个体数量很少

7、,增 长速率很慢,害虫防治最好应在此期进行;2加速期 对数期 :个体数量快速增加,K 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高,资源利用黄金点,害虫防治严防达此期;3减速期和饱和期:随着种群密度增加,个体因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斗争加剧,同时天敌数量也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答应的最大值 K时,种群停止生长,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即诞生率死亡率,但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到达K 值后,有的种群的数量呈锯齿状波动;易错点2“ 种群增长率 ” 与“ 增长速率 ” 不是同一概念,曲线也迥异点 拨“ 增长率 ” 是否就是曲线的斜率:增长率是单位时间内增长的个体数 /初始个体数;增长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增长的个体

8、数 /时间;其实,在种群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并不等于曲线的斜率,只有增长速率才等于曲线的斜率;“J”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不变,但其增长速率 等于曲线的斜率 却逐步增大; “ 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随种群密度上升而逐步下降, 其增长速率 相当于曲线斜率 是先增后减; 如下图 ;纠错演练12022 黑龙江省部分重点中学质检 温州某地乌鸫连续 10 年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形如下列图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以下分析正确选项 ;A 第 6 年以前乌鸫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B第 5 年和第 7 年的乌鸫种群数量相同C第 3 年的乌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第 3 年的乌鸫种群数量最大解析 由曲

9、线可知,前 3 年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但增加的速率不断下降,到第 3 年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第 3 至第 9 年种群数量不断削减,第 9 至第 10 年种群数量保持稳固;答案 D 2易错题 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育结果;以下分析错误选项;A 图 1、 2、3 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 1 中 A 点和图 3 中 E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中的 C 点对应C图 1 中 B 点和图 3 中 F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中的 D 点对应D图 1、2、3 中的 B、C、F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解析 此题涉及种群数量增长的三条曲线,第一要对三个曲线图中纵横坐标的

10、含义进行对比:图 1 和图 2 的横坐标都表示时间,但图 1 的纵坐标表示种群个体数,图 2 的纵坐标表示种群增长速率;图 3 的横坐标表示种群密度,纵坐标表示诞生率或死亡率;通过分析曲线可知,三个曲线图中的种群个体数量最终都达到一个最大值,所以它们都属于“ S” 型增长, 环境条件是有限的,A 正确;图 1 中,曲线斜率最大的点A 点增长速率最大, 图 3 中诞生率和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 E 点 增长速率也最大, 这两个点对应图 2 中的 C点,B 正确; 图 1 中的 B 点增长速率为 0,图 3 中的 F点诞生率死亡率,增长速率也为 0,这两个点均对应图 2 中的 D 点, C 正确;图

11、1、2、 3 中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的点分别是B、D、F 点, D 错误;答 案 D对应同学 用书 P186 种群数量变化的试验探究 以培育液中酵母菌种 群变动为例 错误 .1试验原理 1用液体培育基培育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育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抱负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S”型曲线;2试验流程1 酵母菌培育 液体培育基,无菌条件2 振荡培育基 酵母菌匀称分布于培育基中4 重复 2 、 3 步骤 连续观看 7 d,统计数目将所得数值用曲线表示5 绘图分析出来,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3基本技术要求1显微

12、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 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 的原就计数;2从试管中吸出培育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育液中的酵母菌匀称分布,减小误差;3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5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6运算 1 mL 菌液的数量;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着重于抽样检测法测定微生 物数量的计数方法、装片制作、试验操作程序等,题 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典例】2022 江苏单科, 27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 常见藻类;某课题组讨论了不同 pH 对 3 种藻类的生 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见图 1、图 2;请回答 以下

13、问题;1依据图 1 和图 2 分析,3 种藻类中 pH 适应范畴 最广的是 _;在 pH 为 8.0 时, 3 种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_ _ ;2在培育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固 pH,其缘由是 _ ;3在试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刻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 ;在 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由于_ ;将样液稀释100 倍,采纳血球计数板规格为 1 mm 1 mm 0.1 mm计数,观看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见图3,就培育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_ 个 / mL;解析此题考查pH 对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藻类种群密度的测定等相关学问;1 分析图1和

14、图 2 中 3 种藻类的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发觉,不同 pH 下的绿藻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幅度最小,说明其 pH 适应范畴最广;pH 为 8.0 时,蓝藻的光合速率最大,即利用CO2 才能最强; 2藻类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物质会转变培育液的 pH,加入缓冲液可维护培育液pH 的相对稳固; 3 在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时,加入固定液杀死藻细胞,以防止藻细胞因细胞分裂而影响试验结果;计数前稀释样液,降低藻细胞密度以便于显微镜下精确计数;分析图 3,四 角 和 正 中 五 个 中 方 格 中 藻 细 胞 平 均 数 为5 4443 5 4 个 ,培育液中藻细胞的密度为4 25 0.1 1

15、03 1001 108个/ mL ;答案1绿藻蓝藻2 藻类生长代谢会转变培育液 pH 3维护藻细胞数量不变 藻细胞密度过大 1 108对应同学 用书 P187种群的概念、特点及种群密度调查1.2022海南单科, 21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 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以下做法错误选项 ;A 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密处取样 C依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依据地段的外形确定取样方法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学问;用样方法取样时要留意以下几个问题:随机取样,这样可防止受主观因素的影响;A 正确; 各个生长期的个体都要统计;B 错误; 要依据地段的外形确定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

16、等距取样法;D正确;依据样方法获得的数据可以对该植物种群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答案 B 22022 北京理综, 2在生态学讨论中,以下方法与讨论目的不相符的是;A 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讨论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 富度解析 达乌尔黄鼠是一个种群,用标志重捕法可调查该种群的密度;采纳给海龟安装示踪器、给大雁佩戴标志环的方法,可对其移动路线进行调查;样方法讨论的对象为相对固定的生物,如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答案 D 32022 福建卷26棉蚜虫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衍,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

17、虫害进行监测; 科研小组从某年 6 月 10 日开头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610 615 620 625 630 75 7217 30.42 4.79 41.58 261.73 1181.91976.94 6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纳_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型,在_日期 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3如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_增大、不变、减小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法、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定寄生关系有两点: 寄生虫必需生活在寄主体内或体表;必须从寄主体内猎取养

18、分;以上两点棉蚜虫与棉花植株 都满意; 样方法主要适用于植物和活动才能弱的动物;从上表数据中得知到7 月 10 日种群增长就停止了,说明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即K 值;由此可知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S”型,当种群数量达到 K 2时,种群增长量最大,应在 6 月 30 日;长期使用农药,不断选择出具有抗药性的棉蚜虫,剔除没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最终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答案1寄生2样方“ S”6303增大种群数量变化规律4.2022江苏单科, 25在野外试验站,讨论棉蚜 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 1 和 20 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试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 同 的 棉 叶

19、 , 结 果 如 图 ; 有 关 叙 述 正 确 的 是 多选 ;A 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 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 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 K 值时 开头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 开头减弱解析 相同面积叶片放置相同数量的棉蚜,分别置于开放和封闭条件下,开放条件下的叶片会由于外来个体的迁入而先达到密度峰值,故 B 正确;随着棉蚜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开放条件下的叶片上的棉蚜在没有达到K 值时便会有部分个体迁出,使种群密度先于封闭条件而降低,故 A 正确、 C 错误;种群

20、衰退时,种群内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故 D 错误;答案 AB 52022 广东理综, 27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促使其释放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取水,使尿量削减以适应 咸水环境;2某试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 据显示, AE 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 动,调查发觉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 FNE ;一段时间后, 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固 状态 见图 ;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 A B 段呈 _型增长;据图估量,FN

21、E 最可能是在 _ 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 的环境容纳量接近 _;3富养分化导致藻类大量繁衍,该水库显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 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存到 FNE 体内的途径;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动物体的渗透压调剂及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学问;1大量失水会引起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进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使尿量削减;2 由图曲线可知, AB 段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但在 B点后种群增长速率下降,有可能是由于此时有人在该水库放入了大型肉食性鱼,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在K 2 上下波动,由此可判定K2

22、 接近罗非鱼的环境容纳量;3由于藻毒素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产毒藻逐级积存到 FNE 体内的, 所以应当依据题中相关生物的特点及养分关系绘制食物网;相关生物的特点分析如下:产毒藻为生产者;浮游动物为初级消费者;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所以罗非鱼以产毒藻和浮游动物为食;FNE 为最高养分级;答案 1上升 垂体后叶 抗利尿激素 2JB K23产毒藻浮游动物罗非鱼FNE (第四课时)对应同学用书 P303时间: 45 分钟 A 级 基础演练12022 四川德阳模拟 以下关于种群的表达中,正确选项 ;A 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相同B估算一个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的密度的大小C一个种群是由肯定自

23、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D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而波动解析 不同种群其年龄组成不同;种群密度大小不仅打算于诞生率,死亡率,仍取决于迁入率,迁出率,并受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的影响;一个种群应包括肯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 包括幼年的、成年的及老年的个体 ;答案 D 2下图表示种群特点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依次为年龄组成、诞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C讨论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行忽视的D种群数量仍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解析 年龄组成可以猜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诞生率和死亡率直接打算种群密度,

24、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肯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诞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 依次为年龄组成、诞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诞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特别大;答案 B 32022 德阳模拟 以下关于生物种群诞生率和人口诞生率的表达,不正确选项;A 生物种群的诞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B人口诞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诞生的人口数C影响人口诞生率与生物种群诞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D影响人口诞生率与生物种群诞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分解析 人口诞生率不完全

25、与生物种群诞生率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不仅受自然因素影响,仍会受社会因素及生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答案 C 4以下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表达,正确的是 ;A 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纳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才能强、 活动范畴大的动物最好采纳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纳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解析 活动范畴小的跳蝻、蚜虫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一般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活动才能强、活动范畴大的动物一般采纳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A、B、D 项错;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应相等

26、,而不能受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的影响,C项正确;答案 C 5如图为某地人口诞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组成;A 由稳固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固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固型D由稳固型变为衰退型解析 开头时,诞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组成为稳固型;最终诞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答案 A 62022 皖南八校第三次联考,6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形,对此表达正确的是 ;A 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肯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 速率最快K 2时,绵羊的诞生率最大,增长C种群数量不行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我调剂才能的表达型D绵羊数量达到 K 时

27、,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解析 种群的数量达到 K 值后,即在肯定范畴内上下波动, A 错误;增长速率的大小打算于诞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B 错误;绵羊数量达到 K 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固型,D 错误;答案 C 72022 南京一模 图中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形;以下有关分析错误选项;K 值始终恒定不变A 该环境中鹿群的BC 点时鹿群的诞生率约等于死亡率CA 点时的增长速率小于 D 点时的增长速率DCD 段时间内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解析该环境中鹿群的K 值在肯定范畴内波动,并非恒定不变;答案 A 82022 河南开封 为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28、其中错误的是 ;A 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肯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相宜条件下培育B将培育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肯定量的培育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心滴一滴培育液,盖上盖玻片,如边缘有余外培育液,用滤纸吸去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心,待酵母菌沉降到 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看、计数 解析 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育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育液自行渗入,余外培育液用 滤纸吸去;C 答案9经典题 如图为种群的两种存活曲线;请据图 回答疑题;1假如第类表示养牛场的牛群,就表示牧场经营很正常,它属于_型,其特点是_的个体许多, 而_的个体很

29、少, 就种群的 _ 会越来越大;2假如第类是养鸡场的鸡群,就表示这个养鸡 场已陷入危机;经营者必需实行的措施是:留下 _鸡,处理 _鸡;要保持 _多、_ 少 的 性 别 比 例 ; 购 入 或 孵 化 出 大 量 _ , 加 以 良 好 的 _ , 使 它 有 很 高 的_,让衰退型转化为_ _ ;解析 从曲线 可以看出,牛群的年幼个体数量 较多,而年老的个体较少,故属增长型;从曲线 可 以看出,鸡种群年幼个体死亡率较高,因此年幼的个 体数量较少,已呈衰退型,必需转变饲养条件;答案1增长年幼者年老者数量2育龄老龄雌雄雏鸡饲养条件成活率增长型10创新题 用肯定量的培育液在相宜条件下培育酵母菌,

30、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绘制如图甲,a 表示每 3 h 换一次培育液的培育曲线,养曲线;1曲线 a 表示种群呈 “出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等;d 表示不更换培育液的培_ ”型增长;理论上讲,_、 _、2曲线 d 表示的增长为 “_ ”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 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 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 _;3在实际情形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乙,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显现 _现象;解析 1曲线 a 对应的酵母菌种群,每 3 h 更换一次培育液,处于抱负状态,呈“ J” 型增长;出现“ J”型增长的种群必需满意食物和空

31、间充裕、气候相宜和没有敌害等条件;2曲线 d 对应的种群,由于不更换培育液,生活条件受到限制,种群呈“ S” 型增长;种群增长速领先增后减,最终为零,其在种群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的一半时达到最大;3 题图乙显示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 K 值邻近波动;敌害答案1J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相宜没有2S先增大,再减小,最终为零最大3波动B 级 智能提升112022 成都二十中模拟 如图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 随时间 单位:年 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 5 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 200只;以下有关表达正确选项 ;A 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始终呈

32、“ J”型增长B第 9 年,种群已达到 K 值C第 5 年到第 9 年这段时间内, 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D如为田鼠,就将其数量掌握在 200 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解析 由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图可推知,第 5 年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此时种群数量为 200 只, 相当于K 2值;如将田鼠数量掌握在 200 只,就田鼠更新速度很快,将在较短时期内复原数量;答案 C 12如图是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据该曲线可以得出 ;A t3 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Bt4 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步消逝 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呈“J”型增长 t2 时该

33、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种鱼数量的两倍解析由图示可推知, 该种群的增长属于“ S”型增长; t3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已经由最大变小,但仍旧是正值,种群数量位于K 2和 K 之间,因此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4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数量达到最大,诞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稳固;数量为K 2;答案 D t2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13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点,图乙 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乙为 C 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 B 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

34、种 群密度的大小DD 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B 点时,诞生率大于死亡率,且诞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 D 点时,诞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 C 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在 B点有利于该种群的连续增长,在 D 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诞生率和死亡率是打算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答案 D 14为讨论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甲、乙、丙和丁共 4 组试验,用 1 000 mL 锥形瓶作为培育器皿,棉塞封口, 在 25 下静置培育,其他试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依据试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下列图;四条曲线对应的条件分别是丙;丁试验组甲乙培育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 4.0 4.0 0.8 0.8 培育液体积 / mL 200 800 200 800 A. 丁、乙、丙、甲B乙、甲、丁、丙C甲、乙、丙、丁D丙、甲、丁、乙解析 题中曲线的纵坐标是细胞密度而非细胞数目,细胞密度的K 值取决于培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