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生物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B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C灭活的病毒,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破坏它的抗原结构D细胞融合技术
2、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2如图表示抗人体胃癌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实验小鼠注射的甲是能与抗人体胃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B利用灭活的病毒可诱导细胞融合获得乙,却不能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C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筛选,融合细胞均能生长,未融合细胞均不能生长D丙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才能获得大量所需抗体3制作葡萄酒时,在部分发酵液中加入果胶酶处理一段时间后,得到如下表所示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指标组:加果胶酶的葡萄酒组:不加果胶酶的葡萄酒透光率/%pH还原糖含量/(g/L)果胶含量/%87.34.34.37.382.23.93.311.6A果酒制
3、作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B葡萄酒的澄清度随果胶含量减少而下降C果胶酶在酸性条件下仍具有催化活性D组中还原糖含量高主要是因为有更多的多糖被分解4如图是某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曲线近似于“S”型增长曲线B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固定不变D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随环境条件变化而上下波动5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信息储存、复制和代谢的中心B胞间连丝和核孔都是信息交流与物质运输的通道C叶绿体合成的葡萄糖可以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D线粒体合成的ATP可以进入叶绿体供暗反应利用6某一高等雌性动物(染色体数目
4、为2N)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染色体的着丝粒跟一极的纺锤丝相连B细胞胞质均等分裂C出现染色体数目为4N的细胞D染色体的着丝粒跟两极的纺锤丝相连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起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4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实验分组A组组BC组D组初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再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抗原甲抗原乙回答下列问题:(1)为确定以上4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反应,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4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
5、疫应答的组是_。(3)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部分记忆细胞分化成_,快速产生大量免疫应答的活性物质。(4)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其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8(10分)如甲图是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乙图是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的局部放大图(注;表示过程,15表示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1)胆固醇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_方式运输进入细胞。(2)图中过程说明溶酶体具有_的功能。(3)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对自身物质和
6、能量缺乏的应激反应,正常细胞中细胞自噬维持在一定水平,其意义是可以实现细胞内_。与细胞凋亡相比,两者都受到基因控制,且都需要_(填细胞器名称)的直接参与。(4)由图可知,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有_(填标号)。(5)细胞通过囊泡可以将细胞“货物”精确地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乙图推测其原因是_,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9(10分)如图是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毒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1)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2)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
7、下丘脑中的_,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_,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_细胞,小部分形成_细胞。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H7N9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_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当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更易感染H7N9病毒而患病,其原因是_。(4)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0(10分)我国科学家张道远先生通过从耐旱灌木白花柽柳中克隆得到TSOD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转化到棉花中,获得了具备更强抗旱性的T4代转基因棉花株系。下图为转基因抗旱棉花的培育过程示意图,
8、请据图回答: (1)过程表示用_扩增目的基因的方法。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有_。步骤一般用_处理农杆菌,使其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2)将重组质粒导入棉花细胞除步骤所示的方法外,还可采用_。如果受体细胞是动物的受精卵,则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3)外植体培养成为试管苗的过程采用了_技术,利用了_的原理,步骤表示_。(4)为了确定抗旱转基因棉花是否培育成功,可先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作探针进行分子水平鉴定,再_进行个体水平鉴定棉花植株的抗旱性。11(15分)请根据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及其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_。不采用蒸馏法的原因是_。(2)以下为提取胡萝卜素
9、的操作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A过滤B胡萝卜素,其中B过程叫_。(3)如图甲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示意图,请指出其中的一处错误并改正:_。(4)图乙是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装置示意图。该鉴定方法的名称是_法。在图乙的胡萝卜素层析结果示意图中,A、B、C、D四点中,属于提取样品的样点是_。参考答案(含答案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答案解析】动物细胞融合又称细胞杂交,指两个或多个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题目详解】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
10、细胞的过程,A正确;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B正确;灭活的病毒,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除去其感染能力,但不破坏其抗原结构,C错误;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D正确。故选C。2、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甲注射小鼠,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则甲属于抗原,A正确;利用聚乙二醇(化学法)、灭活的病毒(生物法)和电激(物理法)可诱导细胞融合获得杂种动物细胞,但用灭活的病毒却不能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筛选,融合具有同种核的细胞和未融合细胞均不能生长,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能生长,C错误;杂
11、交瘤细胞经过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并经单一抗体检测后,培养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即可制备单克隆抗体,D正确。考点:单克隆抗体的制作3、B【答案解析】本题以两组实验探究在葡萄酒制作过程中果胶酶加入与否对结果的影响,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不加果胶酶的组相比,加入果胶酶后组葡萄酒的果胶含量降低,透光率、pH及还原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题目详解】A、葡萄糖是由酵母菌发酵产生的,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为18-25,A正确;B、在酒精发酵前和酒精发酵过程中加入果胶酶,能加大色素或芳香物质的浸提、增大出汁率,葡萄酒的澄清度随果胶含量减少而提高,B错误;C、果胶酶在pH为3.0左右时活性最强,故果胶酶在酸性条
12、件下仍具有催化活性,C正确;D、组中加入了果胶酶,果胶酶将多糖分解为还原糖,故与组相比,果胶含量低,还原糖含量高,D正确。故选B。【答案点睛】果胶是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果汁中影响出汁率和果汁澄清的主要原因;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可以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4、C【答案解析】据图分析,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A项正确;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环境容纳量,B项正确;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随环境条件变化而在K值附近波动,C项错误,D项正确。5、B【答案解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
13、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由双层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基
14、质,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4、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题目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而细胞质是细胞的代谢中心,A错误;B、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部位,B正确;C、叶绿体合成的葡萄糖必须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C错误;D、叶绿体供暗反应利用的ATP是光反应产生的,D
15、错误。故选B。6、C【答案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题目详解】在减数第一、第二次分裂中都会形成纺锤体,均存在染色体的着丝粒跟一极的纺锤丝相连的现象,A正确;第一极体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会发生细胞胞质均等分裂现象,B正确;处于减数第一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均为N,因此不会出现染色体数目为4N的细胞,C错误;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跟两极的纺锤丝相连,D正确。【答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据此
16、以题意关键词“雌性动物、染色体数目2N、减数分裂、正常情况”为切入点,分析判断各选项。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抗体 A、D 浆细胞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答案解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
17、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题目详解】(1)小鼠注射抗原后,如果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2)分析表格步骤可知,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A、D,因为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部分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免疫应答的活性物质(抗体)。(4)A组
18、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答案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的知识,重点考生需要识记二次免疫的过程,抗体如何处理抗原。8、胞吞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营养和能量的供应 溶酶体 1、4、5 囊泡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答案解析】1、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
19、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线粒体:双层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分析题图:甲图1是内质网,2是固着的核糖体,3是游离的核糖体,4是高尔基体,5是细胞膜。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表示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题目详解】(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胞吞方式运输进入细胞。(2)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图中过程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3)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对自身物质和能量缺乏的应激反应,正常细
20、胞中细胞自噬维持在一定水平,可以实现细胞内营养和能量的供应;与细胞凋亡相比,两者都受到基因控制,且都需要溶酶体的直接参与。(4)由图可知,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有1内质网、4高尔基体、5细胞膜。(5)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答案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器间的分工和合作等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各结构的图象和功能、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解题关键。9、(1)体温调节 甲状腺(2)渗透压感受器 减少(3)浆 记忆 效应T T细胞活性降
21、低,免疫功能下降(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答案解析】(1)淋巴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导致与产热相关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体温上升。(2)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减少集合管和肾小管对原尿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加。(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消灭靶细胞依赖效应T细胞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T细胞的免疫活性下降,更易感染H7N9病毒而患病。(4)通过以上图解分析,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毒的过程,依赖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
22、免疫调节三者密切配合,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1、H7N9病毒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体温上升。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3、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10、PCR技术 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Ca2+(或CaCl2) 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 显微注射法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脱分化、再分化 抗旱基因(TaMnSOD基因、目的基因) 移栽到干旱土地中 【答案解析】(1)过程表示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方法。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步骤一般用Ca2+(或CaCl2)处理农杆菌,使其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2)将重组质粒导入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法律文化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试题及答案
-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技巧的提升计划
- 软考网络管理员备考计划试题及答案
- 人才招聘与培养计划
- 结合客户反馈优化生产流程计划
-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沈阳工程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
- 2025年法学概论百科全书式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吉林省医疗保障局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2024年塔城地区中医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传染性疾病控制(087)(副高级)试卷及答案指导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轮毂单元市场运行态势及未来需求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 PDCA提高便秘患者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合格率
- 学习|新收入准则(财政部会计司培训)
- 2024年安徽省高考物理+化学+生物试卷(真题+答案)
- GB/T 23132-2024电动剃须刀
- DL∕T 2553-2022 电力接地系统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表电位测量技术导则
- 污水泵站运行维护合同范本
- 2023-2024学年上海市嘉定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网课智慧树知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湖南师范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DL-T997-2020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废水水质控制指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