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故乡》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5课《故乡》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5课《故乡》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5课《故乡》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5课《故乡》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故 乡鲁 迅教学设计 主备:苏永银 一、教材分析:1.单元分析: 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涩和无奈。本单元的小说,或涉及少年成长这一话题,或从少年视角观察世间百态,取材独特而广泛。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立自我意识,更好地成长。 学习这个单元,要学会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一、教材分析:2.文本分析: 故乡编选在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编选了反映少年生活的几篇文章,有孤独之旅, 还有少年视角的我的叔叔于勒。因为故乡中有少年闰土的描述,所以也被收入在

2、内,但如果真的以为此文是单纯写少年生活的,那就太肤浅了。 故乡写于1921年,后编入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1919年12月作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的真正的现实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10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同时也表达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作品是相当有深意的。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也学了几篇鲁迅先生的作品,因此给学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本文较易理解,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应该能够在了解小说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

3、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对小说主题也会有一个较好的把握。不过,文章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对学生理解文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及作用。2、分析闰土、杨二嫂和“我”的人物形象,体会文章对比的写法,并探讨人物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3、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体会社会变更以及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双重因素所带来的对人性的影响以及扭曲。四、教学重难点:目标2、3、五、教法学法:1.方法点拨。2.欣赏体会六、教学环节:(1)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2)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3)人物塑造

4、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4)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5)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知识链接 “故乡”不仅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而且为人物提供了特定的活动场所和环境。全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围绕故乡的变化来组织材料,安排情节,揭示主题。解 题作者在文中写了几个“故乡”?回忆中的“故乡”;现实中的“故乡”;理想中的“故乡”。整体把握作者在小说中都写了哪些人呢?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写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宏儿和“我”; 闰土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整体把握用一个字表达故乡给“我”的印象。变。整体把握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景“

5、变”了。人“变”了。(闰土变了;杨二嫂变了;“我”变了)整体把握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中年闰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合作探究 少年闰土是一个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勇敢可爱的农村小英雄的形象。 中年闰土是一个苍老贫困、麻木迟钝、勤劳质朴,痛苦挣扎,但不觉悟的农民形象。闰土变化巨大的原因是什么?合作探究 变化的表面原因是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社会落后愚昧。 变化的深层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社会制度。作者对闰土的态度是什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合作探究作者塑造杨二嫂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以杨二嫂的自私、刻薄衬托闰土的善良、朴实。另一方面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以杨二嫂的变化说明故乡日趋

6、凋敝城镇市民日趋贫困。反映了农村经济衰败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合作探究文中的“我”发生了什么变化?合作探究 “我”由地主家的小少爷变成了知识分子。“我”对现在的故乡感到悲哀失望;对闰土那样的劳动人民感到深切的同情和爱;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本文表达了“我”对故乡怎样的感情?并不留恋,有点厌恶、悲哀,但也充满希望。合作探究 小说以叙事主人公“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写了“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经过,通过描写故乡的变化,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露了农村经济凋敝和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反映了在封建观念的束缚下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合作

7、探究主 旨对比故乡情景。(每况愈下的中国农村经济)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杨二嫂前后生活。(黑暗社会已病入膏肓)闰土和杨二嫂。(衬托闰土的善良、朴实)我和闰土的前后关系。(封建等级的鸿沟)我和闰土的关系与宏儿水生的关系。(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对比是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说说本文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写法?合作探究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对比、比喻,把少年闰土的可爱、中年闰土生活的艰辛鲜活地展现出来,让人久久难忘。语言品析1、对比中刻画人物,表现主题;2、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3、运用典型的语言表现典型的形象,传神的肖像描

8、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艺术特色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契诃夫说:“路是人的脚走出来的,为了多辟几条路,必须向没有人的地方走去。”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路的名言俗语?试说一二句。拓展延伸名言:(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俗语:(1)条条大道通罗马。 (2)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闰土和杨二嫂发生的巨大变化,作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说明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衰败,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贫困,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抒发了作者要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建立纯真的人际关系,创造自由、平等、幸福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课堂小结故乡在故乡回故乡离故乡萧条景况,悲凉心情豆腐西施,尖酸刻薄(记忆)少年闰土,活泼可爱老屋冷寂,母亲凄凉(希望)打破隔膜,创造新生活(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