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进展_第1页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进展_第2页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进展_第3页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进展_第4页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复方药效物质根底的现代研究进展【摘要】中药复方在中医药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其中复杂的成分间互相作用及确切药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中药复方的成分和药效不是药物的简单组合,对其物质根底的研究对讨论中药复方的现代化非常重要。本文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根底的内涵着手,结合现阶段研究的假说及最新的进展进展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缺乏,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研究提供参考思路。【关键词】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综述从本质上讲,中药复方起效的物质根底是方剂产生药效的化学成分1。对于该问题当今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从药效成分的数量上来看,有认为中药材中所有的化学成分都是有效成分,简称全成分论2,也

2、有观点认为中药复方的疗效为其主要成分与次要成分的综合效应,即有限成分论3。另外,还有认为复方物质根底是复方中的少数几个成分,可以分为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复方效应是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的综合作用,即所谓的“少数成分论4。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复方是根据药物的升降浮沉、归经及君臣佐使的配合,讲究各味中药间量比关系,最终到达组合效应。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分析,中药复方的组合效应实际上即指药物化学成分之间的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的总和。前者指电子之间的互相影响,使分子的极性、磁性发生变化,甚至使分子构造发生改变,从而对各种化学反响产生诱导。此外,还有能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降低产生沉淀;吸附作用使颜色发

3、生改变;小分子渗入大分子或排斥大分子与其他分子的作用等等。化学效应那么主要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响,形成新物质,正是这种新成分在药效中承当主要角色,到达防病治病的目的。所以一个有效的复方,必须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药物的七情、升降浮沉、归经、君臣佐使的配伍,才会到达组合效应,那种将同类药物简单堆砌是不会到达最正确组合效应的5。1中药复方物质根底研究的假说1.1多成分系统论研究罗国安等6认为中药复方是一复杂体系,起药效作用的物质根底应是广义的化学成分广义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及生物大分子三大类,中药复方依赖这些化学成分,产生协同疗效;并提出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根底应采用“一个结合、两

4、个根本讲清、三个化学层次、四个药理程度即构成中药复方的物质根底与药理作用的互相结合;讲清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药效和作用机理;从君臣佐使药味、君臣佐使有效局部、君臣佐使有效成分3个层次进展研究。从整体动物实验、组织器官、细胞和亚细胞及分子4个不同层次的药理程度上开展药效和作用机理的研究的研究体系,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说明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矗梁逸曾等7认为中药复方及其制剂中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属于多组分分析体系,提出了采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研究中药复方及其制剂。王本祥等8认为中药复方的药效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和次要有效成分的综合效应,主要有效成分的数目类似于组成方剂的君药,仅为一种或少数几种化合物;次要

5、有效成分的数目类似于组成方剂臣药,为几种或多种化合物;各种次要有效成分对主要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起到协同、相加等作用,最终表现出复方的临床及药理作用。1.2二次药效学说研究邱峰等9提出了中药体内直接物质根底研究的新思路,认为中药的物质根底由复杂的成分构成,由于中药多由口服进入体内,药物中的成分经过胃肠道时受到酸、碱、酶及微生物的作用,其化学构造产生了改变,包括形成新的化学成分,某些成分可以透过胃肠壁进入体内即可产生疗效,如不能通过吸收进入体内那么不会产生药理效应。黄熙等11提出了“证治药动学假说。该假说首先从理论与理论相结合角度阐述了不仅是方剂中进入的血清成分,而且他们的药动学均是可以研究的。该

6、假说有六要素,即复方进入体内成分:1能定性定量;2与母方效应相关;3数目有限;4之间存在新生理活性物质;5能产生新生活性物质;6能被证机体独特地处置。其中前3个要素是探明方剂药效物质根底和研究方剂药动学的先决条件。并在此根底上,提出了“方剂血清成分谱与“靶成分概念。方剂血清成分谱是指进入血清内的成分的构造、性质、数目、分布及其动态,吸收进入血液的成分其数目是有限的。靶成分是指血清中与母方效应相关的成分,相对于某一个药效或证效指标来讲,靶成分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该理论与中医药理论中的君臣佐使、归经、七情等理论有着亲密的关系。1.3其他方面的研究薛燕等13提出的中药复方多成分经多途径协同作用的霰弹理

7、论认为,方剂中多种成分在体内同时作用于多个部位和靶点,虽然单个成分或药物的作用并不是很强,但多种作用的相加或相乘却产生了较强的效应。2中药复方物质根底研究进展2.1中药复方化学物质组学的研究化学物质组学是指一定条件下输入生物体系的所有化学物质化学成分组成的复杂化学体系,而化学物质组学就是研究化学物质组的组成及其互相关系的一种方法。它是在复杂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层次化、系统化及逐步化的研究策略,首先强调整体有效,然后从整体到局部,弄清楚各局部之间的互相关系,在确认了有效局部后,再进一步研究有效化学物质组中各成分的互相关系,发现和确定有效成分群。常用如下方法对它们的化学特征分别进展表征:整体化

8、学物质组;有效化学物质组;有效化学成分群。如在清开灵的化学物质组学研究中,对由牛黄、黄芩、栀子、水牛角、金银花、板蓝根、珍珠母七味药材组成的复方通过多种分析表征进展了鉴定,共分析了清开灵的整体化学物质组中的40多种有机成分和10余种无机成分,可以根本讲清清开灵的主要化学组成。按照清开灵所含物质成分的性质可以分为9大类型的有效部位,即整体化学物质组可以分为9个化学物质组,并通过有效物质化学组学的研究最终确定了清开灵治疗脑缺血损伤的化学物质组的最正确配伍为4类有效组分即胆酸类、黄芩类、栀子环烯醚萜类、珍珠母提取物14。2.2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的来源复杂,包括复方中原药材固有的

9、活性成分、不同制备过程的形成产物(如pH值变化、氧化复原反响等导致不溶性复合物的生成)、胃肠道内菌群代谢产物以及肝脏代谢产物等。为此,针对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的研究形成了两条最根本的研究思路,一是基于植物药的研究方法,二是基于药代动力学原理的研究方法15。这种研究思路侧重于从化学切入,将提取别离作为研究的入口,提取复方中的化学成分群,再根据所研究的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建立与某一病症相对应的药理模型(一般为整体动物模型)和相关的药理效应评价指标。然后对复方及其各种提取别离的有效部位进展活性追踪,确定某种药理作用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对于有效部位采用现代色谱分析技术确定其化学成分,并分析其质与量的变

10、化与药效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复方组方的配伍规律及疗效机制。采用这种研究思路已经进展了补阳还五汤、银翘散、四逆散、清脑宣窍方、参芍心欣方、苦参汤、黄连解毒汤、葛根芩连汤等的有效部位研究。如梁燕等16等通过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该方中的生物碱、苷两类有效部位对小鼠角叉菜胶所致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证实补阳还五汤及其主要有效部位生物碱和苷可抑制该模型血栓形成,提示该方中生物碱和苷可能为其抗血栓的主要药效物质根底,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凝血亢进有关。2.3中药复方含药血清药效成分的研究中药复方多数是通过口服起效的。由于发挥药效的直接化学成分与口服前复方化学成分相比可能有很大变化,这样在进展体外药效

11、学实验时,采用中药粗制剂直接参加离体反响体系中,就会存在方法学上的问题,使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可靠。彭力宏等17采用神经元缺氧凋亡模型,参加补阳还五汤药物血清,应用碘化丙啶(prpidiuidide,PI)染色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DA)、一氧化氮N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bl一2表达。显示补阳还五汤显著抑制缺氧导致的神经元凋亡,并减少神经元缺氧后N、氧自由基(xygenfreeradials,FR)的生成,上调bl-2基因的表达。由此可见补阳还五汤对神经元缺氧凋亡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神经元缺氧过程N、FR生成,及上调bl-2基因表达有关。2.4中药复方代谢组

12、学研究中药的体内代谢组学研究是指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维为指导,结合整体性思路的代谢组学方法,把中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中药成分在体内的代谢变化情况进展动态跟踪检测、定量和分类,明确中药进入人体后转变成什么成分发挥作用,如何转变的,追寻中药提取物的原型“关联成分(群),提醒中药成分构造一代谢一活性的相关性。中药治疗疾病就是多成分系统调控生命体的代谢网络,使代谢网络中的缺陷局部正常化,同时又不得干扰其它维持安康所必须代谢途径的调控18。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就是要说明中药在这种调控作用中所起的作用和如何起作用。代谢组学通过认识体液“代谢指纹图谱变化的原因,说明中药作用的靶点或受体。王喜均等1

13、9基于代谢组学的系统化理论,以及茵陈蒿汤干预后的肝损伤大鼠代谢组的回调趋势。同时,借助S解析理论和主成分分析软件,明晰表征大鼠肝损伤的5个内源性特征生物标记物,并结合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复原肝损伤的机理与本质,以及茵陈蒿汤的肝损伤防治机理,从药物代谢组学角度对经典方剂防治肝损伤给出全新解释。2.5中药复方物质根底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2.5.1利用细胞生物色谱分析方剂血清中的活性成份色谱、光谱技术在中药成份分析中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中药及其复方成份的研究。然而,效应与成分关系的研究难度在于难以得到一定量的可供效应分析的化合物,微量及纳克级的化合物效应分析技术不容易建立。细胞膜固相色谱技术就是在这一背景

14、诞生的。细胞膜固相色谱技术的根本原理是:药物效应的产生是由于药物分子与细胞上的生物大分子(如受体)结合,激活了生物信号放大系统。因此能与细胞靶点结合的化学成分才有可能产生生物效应。2.5.2利用分子中药组学技术研究中药复方的物质根底及其作用机制20该理论认为中药复方是通过化学成分组合影响到信号分子组合,使紊乱的信号分子网络恢复平衡,从而到达治疗中医的证和相关疾病的作用和效果。以往对中医证候本质研究多局限在单个分子程度,采取的研究道路是从证候直接到信号分子,中间缺少分子网络和作用通路相连接,对复方研究的道路是中药复方作用部位有效成分,往往忽略成分之间的互相作用。转贴于论文联盟.ll.2.5.3建

15、立形式生物细胞中基因表达模型,从多靶点、多途径地研究中药复方的成分建立形式生物细胞中基因表达模型。采用形式生物细胞进展实验,条件容易控制。目前已有多种形式生物的基因组方案已经完成,如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而且基因组已全部测序,细胞繁殖快,易于培养,与哺乳动物细胞有许多共同的生化机制,存在许多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构建致病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靶细胞、器官,建立体内外疾病模型利用这些疾病模型可研究中药成分的药理效应。因此,可利用这些形式细胞来研究中药成分的作用。充分利用生物信息学及计算机辅助技术预测中药方剂的药效物质根底21。3中药复方物质根底研究的考虑3.1当前存在的问题数十年来,人们对中药复方的

16、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展了大量研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中药复方物质根底的研究仍存在如下问题:中药复方物质根底的研究重视不够:认为中药复方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按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配伍原那么组成的,已被证实临床有效,没必要非得“小白鼠点头才算数。中药复方物质根底研究信心缺乏:认为复方的组成少那么数味,多那么几十味,化学成分更是几十到数百;既有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又有生物大分子物质,而且这么多的物质在炮制、制剂的过程中又可能发生新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如此复杂,无从下手,所谓“丸丹膏散、神仙难辨。中药复方物质根底的研究方法不当:只是简单地引入现代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等理论和手段,以西医的药理作用

17、作为评价指标,逐步提娶别离、追踪复方的化学成分,力图以某些或某种“有效成分来说明一切,根本走上了“中药西化的道路。3.2中药复方物质根底研究的几点建议3.2.1加强中药复方标准化研究进步中药质量的可控性、稳定性,并使其应用更方便,这就涉及药材原料的质量、加工和供给,剂型和制剂工艺的先进、合理,内在质量检测监控的完善、严密。说明其药效的物质根底和作用机理。无论是中药复方还是单味中药,临床有疗效,药理有活性,必有其物质根底,应当要进步中药药理根底研究程度,采用新的靶点,从整体、器官、细胞-亚细胞、酶-基因程度说明中药药效的物质根底,从本质上说明中药的平安、有效及其作用机制。3.2.2加强中药复方药

18、效相关性的研究与打破加强中药复方有效组分配伍与药效相关性研究。采用现代别离提取手段,从全方中别离出假设干化学部位如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等,每个化学部位为性质相近的化合物群或化学成分13,然后根据复方的药理作用谱,对别离出的化学部位或化学成分进展适当配伍后,选择病症结合动物模型,在整体、离体、组织器官、细胞分子等不同程度,或在正常、病理、特定环境等不同机体状态下,观察并比拟复方化学部位、化学成分配伍的药理效应,比拟药材配伍和有效组分配伍作用的异同。以期在不同层次上讨论中药复方配伍与药效的相关性,从而可望研制出高效低毒、成分根本清楚、作用靶点明确的新型中药复方制剂。加强复方和有效成分群配伍的量效关系的研究。在复方的运用中,不仅要考虑单味药物的剂量,更要注意药物用量之间的比例。剂量直接影响药物作用发挥的方向,从而影响方剂的成效。许多方剂是通过剂量变化互相制约、互相监制,起到佐制作用的。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两方均以大黄、厚朴、枳实三药组成,但用量不同,两者的成效也不一样。因此,在方剂及其药效物质根底配伍研究方面,通过剂量及其配伍的研究,可望研制出高效低毒的中药复方制剂。3.2.3加强对中药二次药效的研究中药胃肠动力学研究:中药胃肠动力学是对中药制剂中活性成分在胃肠道内的化学成分变化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口服制剂进入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