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防灾减灾 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地理 防灾减灾 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地理 防灾减灾 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3防灾减灾教学设计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纪芸【课程标准】:运用资料,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学习目标】:1.了解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 2.掌握防灾减灾的具体内容。 3.了解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的内容。: 4.掌握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的具体方法。【教学重点】: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教学难点】:我国防灾减灾的手段和个人自救互救的方法。【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新课视频导入:四川2019.06.17地震预警信息视频。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对诸多灾害,比如常见可预报的洪涝、台风等,国家层面已经采取了哪些预

2、防和减轻损失的手段以及措施?而从个人层面考虑,一旦遭遇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尤其难以预报的灾害时,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自救或互救? 新课教学:一、防灾减灾手段1.我国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防灾减灾工作的内容:(1)灾害监测 我国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组成: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原理:地震预警系统该系统利用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又远高于地震波的特性,在地震发生时,深入地下的探测仪探测到破坏性较小的纵波后,抢先在破坏性很大的横波到达地面前,通过电视、广播、短信发出警报。吊箱湍流:工作人员在吊箱内向下放仪器测黄河流速,插

3、杆测水深,并取水样、沙样。气象监测:通过气象站、人造卫星等现代科技,实时动态监测收集大气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数据,据此结合气象学知识可以对未来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 目的: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2)灾害防御 目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措施: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非工程措施:施行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提高规划管理能力。案例: 在旱涝灾害多发的长江流域,我国已经营造了长江上中游防护林体系,修建了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开展了洞庭湖水面恢复的4350工程,并在2021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而在地质灾害多

4、发的西南山区,道路两侧随处可见护坡设施,城市小区宣传栏里也多贴有防震减灾教育科普知识。观看视频:2021.7.20河南特大暴雨灾害救援视频。思考:自然灾害发生后,政府应该依据什么来决定所要调配的救援人员和物资的数量呢?(3)灾害救援与救助 行动:自然灾害发生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根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 目的: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4)灾后恢复 行动:尽快恢复灾区的生产和生活,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 目的:将灾害降到最低,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二、自救与互救1. 个人和家庭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自救与互

5、救。2. 自救与互救的内容(1)灾前准备 洪涝、台风多发区: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地震多发区: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讨论:如何准备应急救援包和应急卡片?一般应急救援包里的物品可以分为五大类,比如;求救类的哨子、照明类的手电筒、防护类的安全帽、生活类的压缩饼干、水、急救类的药品包、酒精消毒片、绷带等。应急卡片样式可以多样,但通常需要包含姓名、住址、血型、联系人电话等信息。观看视频:地震、滑坡、泥石流如何防范和逃生。(2)灾中救助 洪水来袭,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 遭遇泥石流,向垂直于泥

6、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不能逃脱或被掩埋,要尽可能进行自我保护,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 对别人进行救助,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和被救者。案例:2010年7月22日,福建省福州市金诺大厦起火,保安情急之下踹门救人,反而使火势遭遇大量新鲜空气,进一步了扩大火势,造成1死6伤。正确做法是必须先用手摸一下门的温度,确认火源究竟与门有多远。如果门不烫,踹门的风险相对较小。进去前,必须从侧面先将门推开一点缝隙,让空气慢慢贯通,切忌正面突入。(3)灾后自我保护 洪灾过后: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喝煮沸的热水、对房屋进行消毒后入住、电器干燥后使用。 地震后:不能立刻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余震过后再作打算。提醒:超级台风过后的一周内,仍然是树木倒塌的危险期,外出经过大树底下,务必要小心谨慎。此外,多雨潮湿的天气,尤其是暴雨过后,城市发生内涝时,大家外出要尽量选择没有积水的路段行走。如果一定要淌水通过,一定要观察附近有没有通电供电设备,有没有供电线路断落在积水当中,避免出现因水体导电而出现触电事故。课堂小结一、防灾减灾手段1.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