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课件_第1页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课件_第2页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课件_第3页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课件_第4页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阅读一、阅读类型及分值现代文阅读:小阅读:12分 说明文、议论文大阅读:18分 散文、小说文言文阅读:诗歌:4分 课外诗词 文言文:12分 课外、课内外对比二、专题探究及复习专题一:说明文1、中考命题分析命题点1:说明对象及其特点、作用。(重要)命题点解读:近年来对说明对象及其特点、作用这三个考点总是合在一起考查,题目中给出了说明的对象,考查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考题分析:2009年我国的太空植物第八题,三分 2010年秦岭第八题,三分应试方法: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命题点2:说明方法的辨识与理解(核心)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常见的十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的掌握考题分析:2008年第九题,三分 2010年第九题,三分应试方法:找出运用的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说明方法的作用联系文章具体回答命题点3: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三种说明顺序的掌握考题分析:2009年第九题,3分应试方法: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掌握准确的答题格式命题点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一般让学生划分层次考题分析:2008年第七题,2分应试方法:熟悉说明文的三种结构形式命题点5: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分析(重要)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考题分析:2010年第十题第一小题,2分应试方法:

3、联系文章内容,了解所用词语的含义,再分析其作用命题点6:语言特点(核心)命题点解读:考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考题分析:2010年第十题的第二小题,2分应试方法:能够客观的、准确的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主要抓住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命题点7:实践运用(重要)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的特征、特点的把握,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考题分析:2008年第十题,4分应试方法:了解并掌握说明对象的具体特点,联系实际并要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依据。命题点8:信息甄别(核心)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阅读的细心与认真考题分析:2008年第八题,3分 2009年第十题,3分 2010年第十一题,3分应试方法:准确把握

4、说明对象的特征特点,注意抓住修饰限制性的词语。2、复习策略(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二)散文1、中考命题分析命题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核心)命题点解读: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的内容或作者的思想感情。考题分析:2008年第十一题,2分第十二题,4分2009年第十一题,2分第十三题,3分应试方法: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命题点2:理清文章脉络(重要)命题点解读: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应试方法,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

5、索。命题点3:把握顺序命题点解读:1 连接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 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放回原文中可选择的地方。应试方法:1 注意审题,注意审题、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2 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命题点4:结构和主题(重要)命题点解读:1 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并分析其好处, 2 这句话(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 联系全文,指出某物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应试方法:1 分析散文的结构,要明确其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作用 2 概括主题要抓住体现作品主要事件、反映作者情感取向的关键句命题点5:品味语言(核心)命题点解读:包括根据语

6、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品评词语的妙用和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考题分析:2008年第十三题,4分 第十五题,4分2009年第12题,5分第十五题,4分应试方法:对于词语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或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判断。命题点6:表达方式命题点解读:主要的3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应试方法:认真把握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及其不同的作用命题点7:表现手法(核心)命题点解读:考察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三年分析:2008年第十四题,4分 2009年第十四题,4分应试方法: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命题点8:发展性考题(重要)命题点解读:主要是仿写,续写或者对描写对象、人物感情、文章的内容

7、和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应试方法:1 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明确的观点和态度 3 语言要流畅,不能有病句。2、复习策略(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三)小说1、中考命题分析命题点1:把握文意。(重要)命题点解读:概括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考题分析:2010年第12题,三分应试方法:1 时间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2 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命题点2:品析语句(重要)命题点解读:体味重要语句的语境意、特殊含义、言外之义及其

8、传达的感情,并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考题分析:2010年第十四题,4分。应试方法:结合文意,合理作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命题点3:评价人物(核心)命题点解读:品味、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考题分析:2010年第十三题,4分。应试方法:1 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任务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命题点4:揣摩写法(重要)命题

9、点解读:对小说的写作技巧进行评价和赏析。考题分析:2010年第15题,4分。应试方法:应从结构内容等多个角度思考。命题点五:感悟体验(核心)根据小说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进行个性化的感悟和体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考题分析:2010年第16题,4分。应试方法:准确把握文学作品内涵,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2、复习策略(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四)议论文1、中考命题分析命题点1:准确把握文段的观点。命题点解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能正确理解、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应试方法: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大多数为一个明确的判断句式,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达着作者完整的看

10、法,在文章中表现为总结句、概括句等中心句形式。命题点2:确定论据,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核心)命题点解读:能辨析为证明论点而使用的不同类型的论据及其与论点的关系;能根据需要概括论据和为文章补写恰当的论据。应试方法:论据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古今中外的所有事例都属于前者,所引用的名言、诗句、格言以及比喻、对比等阐述道理的句子,都属于后者。命题点3:分析论证过程,把握文章结构。(重要)能正确理解和分析文章使用的各种论证方法、论证过程。应试方法:阅读时要找到文章中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看论据具体论证了哪些观点、是如何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捕捉到了论证的方法。命题点4:探究语言。(核心)命题

11、点解读:能结合文章整体,根据具体的词语或句子探究文章的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意义。应试方法:仔细体会论证语言在表述作者观点时的准确、严密。同时,联系语境,认真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作用,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见解。命题点5:拓展感悟。(重要)命题点解读:能从文章的观点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并联系实际进行拓展。应试方法:有明确的观点,赞同什么、不赞同什么必须很清楚,能够联系自己积累的知识,用恰当的句式把自己的感受具体地表达清楚。2、复习策略(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 (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五)文言文1、中考命题分析命题点1:朗读节奏划分。命题点解读: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应试方法:结合具体的语

12、境来分析。如果是相连的诗句,要考虑到上下句中字词的对仗,节奏的一致。如果是较长的一句话,则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命题点2:实词。(核心)命题点解读:理解常见文 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题分析:2008年第16题,3分;2009年第16题,4分;2010年第17题,4分。应试方法:了解常用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命题点3:虚词(核心)理解常见虚词词义及用法。考题分析:2008年第17题,2分;2009年第17题,2分2010年第18题,3分。应试方法:识记重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命题点4:翻译句子(核心)命题点解读: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

13、的重要句子。考题分析:2008年第18题,4分。2009年第18题,4分; 2010年第19题,4分。应试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命题点5:整体感知,概括文意。(核心)命题点解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题分析:2008年第19题,3分。2009年第19题,2分。2010年第20题,3分.应试方法:在通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文章的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2、复习策略(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复习思路(六)古诗词鉴赏1、中考命题分析命题点1:炼字品析。(核心)命题点解读:炼字品析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

14、语言的能力。考题分析:2008年第20题,2分。 2009年第20题,2分。应试方法: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的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命题点2:内容理解(重要)命题点理解:内容理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生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应试方法:只有先弄懂诗词所写的基本内容,才能进而想象其画面,体味其情感,感知其形象,领悟其主旨,才能进一步踏入审美的妙境。理解,是赏析的前提和基础。命题点3:描述画面。命题点解读: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应试方法: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

15、理解内容是前提。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描绘。命题点4:情感体味。(核心)命题点解读: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的情绪等。考题分析:2008年第21题,2分; 2009年第21题,2分; 2010年第22题,2分。应试方法:明确诗歌的题材。分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表露情感的词语。命题点5:主旨体会:(重要)命题点解读: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应试方法:对古诗词主旨的领悟,主要集中在理解趣诗、怀古诗、咏物诗中。命题点6:景物描写。命题点解读:主要考察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或者要求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加以概括。应试方法:景要与情结合。命题

16、点7:表达赏析(核心)命题点解读:对古诗词表达方式、表达手法、修辞技巧以及语言表达的赏析。考题分析:2010年第21题,2分。应试方法:看清题目设问的角度。2、复习策略(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1诗歌鉴赏的复习不可盲目求全,应该选择重点。复习的重点应该是绝句、律诗和一些简短的现代诗歌。应该多读一些爱国诗篇、写景抒情的诗、送别诗等。对叙事诗、抒情诗的复习不可或缺,但尤以复习抒情诗为重点。2要分门类别地归纳总结古今诗歌的体裁特点及相关常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赏析。赏析时,要注意结合作者生平、作品时代背景,注重情感体会,注重对诗文中关键性词语的分析,前后联系,

17、深入挖掘,避免对诗歌中的词句只作字面浅层理解。3进行长期的训练。也就是平时要多读多练,不能期望考试时的突击和临阵磨枪。“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在理解赏析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对提高鉴赏能力也非常有帮助。4诗词鉴赏的考查题往往还会涉及一个人的阅历,阅历越丰富,就越能够较好地鉴赏诗词。所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也是答好诗词鉴赏考查题的知识储备之一。5理解和把握一些常用的诗歌意象内涵、赏析术语等,对精练、深刻地回答诗歌鉴赏题也非常重要和必要。(1)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离别、游子;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凄凉悲愁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高洁隐逸杜鹃、磁针坚贞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思乡青鸟、鸿雁、雁足、尺素音信、书信白雪、玉壶、冰心高洁 (2)常见的人物意象特点: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3)诗歌风格术语主要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豪放、苍凉、含蓄、婉约、沉郁、恬淡、清新、明丽、凄美、明快、秀美等。(4)语言特色术语主要有:凝练、简洁、幽默、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富有音乐美、有感染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