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的不同给药方法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_第1页
胰岛素的不同给药方法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_第2页
胰岛素的不同给药方法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_第3页
胰岛素的不同给药方法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_第4页
胰岛素的不同给药方法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胰岛素的不同给药方法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摘要 目的 探究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择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儿40例作为该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儿均占20例。对两组患儿均给予适量的胰岛素进行治疗,其中常规组采取分次皮下注射,实验组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儿的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显著;两组患儿的胰岛素用量差异显著。 结论 对1型糖尿病患儿给予胰岛素治疗时,应优先考虑采取持续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可有效控制患儿血糖,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关键词 1型

2、糖尿病;儿童;胰岛素;给药方法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03-0049-02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dosage of insulin 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 Methods Will pick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2 - January 2015, 40 cases in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 as the re

3、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he hospitalized group, which is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wo groups, each group of children are accounted for 20 cases. Were performed on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the right amount of insulin treatment, including conventional group

4、to divide second subcutaneous injection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insulin pump,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Results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blood glucose control is at the time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Two

5、groups of children with insulin dosag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Conclusion To give insulin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adopt the mode of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jection dosag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sugar, children get the best clinical efficacy.

6、Key words Type 1 diabetes; Children; Insulin; Dosing method1型糖尿病是儿童内分泌科较为普遍的一类临床疾病1,其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等特点,若不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诊断与治疗,将会延误患儿病情,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通常情况下,临床上推荐采用胰岛素进行疾病治疗,该治疗方式是控制患儿血糖的有效措施,可明显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给予胰岛素治疗时包括分次皮下注射与持续皮下注射两种给药方式2,为此,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1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进行治疗,探讨最佳

7、的给药方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儿40例作为该的研究对象,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进行临床常规诊断后疾病被确诊,均符合1型糖尿病的判定标准。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儿均占20例。常规组患儿中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1岁,平均岁;实验组患儿中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大的15岁,最小的11个月,平均岁。给药方法常规组患儿采取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分别于患儿餐前5 min注射适量的诺和灵R与临睡前皮下注射适量的诺和灵N,并依据患儿实际病情调整药物剂量3-4。实验组患儿给予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的方式进行治疗。胰岛素

8、泵美国美敦力公司提供,持续24 h于患儿皮下注射治疗,第1天注射药物剂量为药物总量的50%,剩余的药物在患儿餐前进行大剂量注射,同时严密观察两组患儿的血糖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5。判断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血糖值、血糖达标需用时间、胰岛素用量等。判定标准其中餐前血糖值在 mmol/L之间,餐后2 h血糖值在 mmol/L之间作为血糖控制目标,若患儿血糖值在 mmol/L以下则表示为低血糖6,或者伴有头晕、饥饿感、心悸、视物模糊、乏力、冷汗等。统计方法将两组1型糖尿病患儿的相关资料均严格记录至spss 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2 结果空腹血糖值与餐后

9、2 h血糖值实验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 h血糖值分别为mmol/L与mmol/L;常规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 h血糖值分别为mmol/L与mmol/L。比较两组患儿餐后2 h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餐后2 h的血糖值均可达标,且实验组患儿的血糖控制情况更优。血糖达标所用时间与胰岛素用量对比两组患儿血糖达标所用时间与胰岛素用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3 讨论糖尿病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类临床慢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类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获得广大学者的关注。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胰岛素用于治疗儿童TIDM,其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已在许多临床案例中得到验证。近几年来

10、,随着胰岛素制造水平的发展与进步,出现了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给药途径等。李明等7研究显示,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是治疗儿童TIDM的最佳给药方式。该治疗方式通过对正常人体胰岛素分泌模式进行临床模拟,并选用人工智能控制胰岛素输注设备,从而实现全天连续不断给药,使得患儿的血糖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至正常范围;此外,在患儿进餐时可给予一定的胰岛素负荷量,可防止用餐后出现高血糖等不良症状,并使得患儿的24 h血糖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8。同时给予胰岛素治疗时可依据患儿日常饮食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基础胰岛素等,使得患儿餐后血糖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而给予常规分次皮下注射治疗难以达到上述疗效。该研究对常规组与实验组患儿分别给予常规给药方式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儿餐后2 h的血糖值均可达标,且实验组患儿的血糖控制情况更优;此外,实验组患儿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