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编码 : CI10O2V2Q9J6 HY3M5F10I2M3 ZX3R2P3B10F7诗经 采薇教案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 明白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熟识家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2 研习文本,培养同学独立阅读、独立摸索的才能,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3 进一步熟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过程与方法1 自行诵读、翻译,明白作品主旨,当堂成诵;2 探究学习,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精. 3 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品.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可. |编. |辑.
2、三、教学过程|学. |习. |资. |料. * 一、导入 | * 论语曰: “ 不学诗,无以言; ”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 温存敦厚” | * |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从诗经 * | |欢. 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 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历经沧桑,豁达坚决,从诗经中流|迎. |下. 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哀婉凄美;|载. 今日我们就来接着学习诗经里的诗歌;(二)检查预习在讲解新课之前,老师想明白一下大家的复习和预习情形;我们先来进行一个小玩耍,文学常识抢答请听题: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主义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 2,诗经共有
3、多少首诗?-305 首 3,诗经共分为哪几个部分?-风、雅、颂 4,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哪三个?-赋、比、兴 5,它所收录的诗歌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6,“ 风包括了多少个地方的民歌?又叫什么?”-15 个,“ 十五国风”(三)初读课文老师:大家都看完了吗?诗经大都是四言诗,朗读的时候接受“ 二二” 式采薇 / 采薇,薇亦 /作止;曰归 / 曰归,岁亦 / 莫止;大家依据这样的方法,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读得都不错, 不过朗诵的感觉仍是缺了一点,现在老师给大家放一段音频,听听看名家是如何朗诵的; (放音频)老师: 大家都已经默读了,也一起朗读
4、了这首诗,信任现在应当对这首诗确定有了初步的印象,现在我们就来具体的翻译这首诗歌;就着课下注释, 弄懂诗歌的意思, 并将诗歌依据上节课所教的节奏朗读一遍;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呀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忧思在心真痛楚,我今远行难归省;评说:这三章说了两层意思,一是归途中追忆思归之情,二是表达难归的缘由;这三章的前四句, 以重章复沓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更加急迫难忍;诗以采薇起兴,采集薇菜果腹,说明戍边生活的艰苦,且“ 薇亦作止” 、“ 薇亦柔止” 、“ 薇亦刚止” ,循序渐进,除了刻画薇菜从破土发芽,到
5、幼苗柔第 1 页,共 4 页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仍同“ 岁亦莫止” 、“ 岁亦阳止” 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眼见着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总是“ 曰归曰归” 却总不能归,使我对能不能再见到家人由“ 忧心烈烈” 到“ 忧心孔疚” ;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后四句做了层层的 说明:远离家园,由于玁狁之患;戍地不定,由于战事频频,以致音讯难递;无暇休整,因 为王差无穷; 究其根本缘由, 即“ 玁狁之故” ; 恋家思亲的个人情结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相互交叉着, 它们虽然相互冲突却同样真实;在诗的开头用重章复沓的形式反复咏叹,形成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朗诵这三章;感受诗经重章复沓的章法所带来
6、的音乐美;诗经的这种结构 来自于民歌,劳动者的歌声此起彼伏,自然而然形成叠章,它能一层一层增强情感的抒发,|精. |品. |可. |编. |辑. |学. |习. |资. |料. * | * | * | * | |欢. |迎. |下. |载. 受到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成效,使诗歌布满音乐的节奏美;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士卒们在采食薇菜时,思念家乡的叹息声此起彼伏;就像后代的诗人所写的那样:“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夫望乡;”、解读章:“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 “ 驾彼四牡, 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 四牡翼
7、翼, 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 玁狁孔棘; ”翻译: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漫一丛丛;那是谁乘坐的高头大马?那是将帅所专用;驾御的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概雄;不敢安居战事频,一月三次捷报送;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采奕奕; 将帅乘车作指挥, 士卒靠车作爱护; 四马步伐多整齐, 弓饰以象牙, 鱼服箭袋;怎能不每天戒备?玁狁侵扰势紧急;评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而我远离家乡,共赴国难;可是久久不能归家且乡音渺渺,这使我内心备受煎熬;而这一切都由于玁狁的入侵,就让我们奋力赶走他们,好早日回到那 语气中布满了 日思夜想的家乡; 因而接下来的这两章就很自然地追述行军作战的紧急生活,自豪之感; 以“ 维常
8、之华” 兴起“ 君子之车” ,显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感;让他们自豪地 是什么呢?自然是威猛的军容“ 四牡业业” 、“ 四牡骙骙” 、 “ 四牡翼翼” 、 “ 象弭鱼服” 、昂扬的士气、训练有素的作战“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在战车的爱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和频传的捷报“ 一月三捷” ;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每天严阵以待,又再次说明白久戍难归的缘由;朗诵这两章,读出激扬、自豪之情;、解读第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翻译:起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荡;如今返乡解甲归,雪花飘飘飞满野;道
9、路长远慢慢行,又渴又饥愁肠结;我的心中真哀痛,谁知我有多凄切;评说: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了更深的哀痛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既是写景更是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 在,却看不到生活的价值;在“ 今” 与“ 昔” 、“ 来” 与“ 往” 、“ 雨雪霏霏” 与“ 杨柳依 依” 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命的消逝与生活的虚耗;后人读此四句仍不禁黯然 伤怀,也只因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消逝之感;“ 行道迟迟” , 归路漫漫, “ 载饥载渴” ,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哀痛;而且,一别经年,“ 靡使归聘” , 生死存亡两不知,
10、当此之际,又产生了“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的忧惧第 2 页,共 4 页心理;这种种的哀痛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晓更无人劝慰:“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终止;朗诵这一章,感受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叠字“ 依依” 、“ 霏霏” 、“ 迟迟” , 它们不论在写景抒情仍是拟声状物上都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成效;感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带来的深切的生命消逝的凄凉与感伤;(四)细读文章假如把这首诗歌当成是一个剧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你会拍照几个场景来反映这首诗歌呢?|精. |品. |可. |编. |辑. |学. |习. |资. |料. * | *
11、| * | * | |欢. |迎. |下. |载. 板书:哀痛欢快哀痛老师:大家懂得的都很好,那么现在来提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我来解答一下;结合文下的注释,具体的来翻译一下这首诗 文章一共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又都说了些什么?既然这是一首思乡诗,那么最能表现战士思乡的又是哪些诗句呢?为什么战士们即将归乡了,诗歌不是欢快的而却显得如此哀痛?5, 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 ; 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 句;你觉得这四句好不好,为什么?,(重点分析)板书 : 哀痛欢快 - 哀痛1-3 节: 悲一开篇 , 我们就感受到浓重的哀痛, 我们不由得摸索, 此时这位战士身
12、在何方, 又为何而悲 . 身处何时 : 莫阳身在何方 : 驻地边的旷野(说具体些“ 我戍未定” 说明是在驻地边上)为何而悲 : 思乡 厌战 仇恨如何表现 :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意象薇 如何用薇来表情达意呢.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考虑 重章叠唱 : 当人们产生了猛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之” ;对深化意境,强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音乐感;比兴: 作柔刚比如时间消逝朗 读 4-5 节: 壮“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 同时, 它仍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战士的情感发生变化. 此时他又身在何方.为何而壮 . 身处何时 : 春季身在何方 : 战场(戎车既驾)为何而壮 : 打胜仗 一月三捷 (侧面描
13、写写军容之壮、必胜信心)(“ 四牡业业”,“ 四牡骙骙”,“ 四牡翼翼” 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 象弭鱼服” 写精良的装备,“ 一日三捷” 是用数字的对举,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传达出抒情主人公猛烈的自豪感;)如何表现 :1. 侧面烘托2. 借景抒情意象 棠棣花 有没有借助什么意象 . 比兴: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军容之盛及声势之壮;至此 , 全诗气概为之一振 . 朗 读6 节: 悲第 3 页,共 4 页身处何时 : 冬季身在何方 : 归途(昔来,是来征战;今往,是往家乡;),“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 昔我往矣,杨柳
14、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种感受;” 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千万(2)“ 古诗十九首” 里的十五从军征是这样写的:“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 里人,家中有阿谁?”|精. |品. |可. |编. |辑. |学. |习. |资. |料. * | * | * | * | |欢. |迎. |下. |载. 所以这位战士唱道“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来时,仍何乐而有呢?归家的欢快由于对家人自身命运的担忧都变得繁重起来;所以他说” 莫知我哀”, 莫是没有人 , 没有人知道我的哀伤. 5, 1 本诗借景抒情;诗含着
15、两个画面, 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 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 , 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 而是以春天随风漂动的柳丝来渲染往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 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 , 情形交融 , 让那一股缠绵的、 深邃的、 飘忽的情思 , 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 含蓄深永, 味之无尽; 2 本诗借助 杨柳 意象来抒情的;自诗经始, 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 在后世的诗词之中, 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 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定的联系;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 杨柳便显现在渡口、驿站、城外 , 杨柳多情 , 似要挽留行人; 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 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 , 杨柳依依 , 似乎解人意;其缘由第一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 同构 的关系 ,脆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 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 依依不舍 之情;其次 , 仍由于 柳 与 留谐音 , 柳 者即 留 也, 挽留之意;正是这些缘由使得古人喜借柳来抒怀;(五)拓展阅读老师: 在我们中国浩渺的诗歌世界里,想采薇这样的诗仍有很多,老师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首十五从军行(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产品批发市场合作运营协议
- 智能工厂智能生产线控制系统开发协议
- 委托加工制造合同及质量保证条款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台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3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质量安全员试题及答案
- 2025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电商产业园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纺织品设计师证书考试理念总结试题及答案
- 淘宝平台客户关系管理(CRM)战略与实践
- 电工电子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湖南大学
- 2024年高考物理试题(广东卷) 含答案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行测笔试题库2024
- 【MOOC】计算机网络-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预装式变电站》课件
-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微生物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汽车修理工(技师)考试题库(含答案)
- 《循环神经网络》课件
- 新能源技术投资风险评估与管理策略考核试卷
- 2023北京朝阳区初三一模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4年浙江省中考社会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