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波中国古代史第二课时复习(秦始皇、汉武帝、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_第1页
李文波中国古代史第二课时复习(秦始皇、汉武帝、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_第2页
李文波中国古代史第二课时复习(秦始皇、汉武帝、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_第3页
李文波中国古代史第二课时复习(秦始皇、汉武帝、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_第4页
李文波中国古代史第二课时复习(秦始皇、汉武帝、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 民族融合分裂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颁布推恩令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汉:盐铁官营、统一铸币秦:焚书坑儒、统一文字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行儒学教育秦:修长城、开灵渠汉: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秦汉巩固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民族大融合北民南迁江南经济开发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南朝北朝 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以下内容: 1.一次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两个人物:秦始皇、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评价。 3.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路线及作用。 【中考指数】【图片名称】秦始皇【关键信息】建立秦朝,首次统一,创立专

2、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拨】秦实现统一的条件:商鞅变法,国力增强;长平之战,军事优势;秦王嬴政重用人才,雄才大略;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2.巩固统一:(1)政治:创立了_。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最高统治者太尉(军事)丞相(行政)御史大夫(监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制郡(守)县(令)(2)经济:统一货币为_;统一度量衡。(3)文化:统一文字为_,后又推广隶书。(4)思想:_,加强思想统治。(5)军事:御匈奴,修长城(西起_,东到_);兴修_,开发南疆。 小提示:一创三统“烧”长城圆形方孔铜钱小篆焚书坑儒临洮辽东灵渠2.巩固统一:(1)政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考

3、指数】【图片名称】秦统一文字【关键信息】秦始皇,小篆为规范文字3.评价:(1)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_时期。(2)汉武帝连年用兵,好大喜功,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鼎盛【中考指数】【图片名称】西汉疆域图【关键信息】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考点三】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标】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1.张骞通西域:(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对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_地区和更远地方的称呼。(2)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_,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3)经过: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_两次派张

4、骞出使西域。新疆匈奴汉武帝(4)影响: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_,标志着今_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为_的开通创造了条件。西域都护新疆丝绸之路【闪记】中国历代政府对新疆的管辖2.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路线:_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_。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长安欧洲二、比较秦皇汉武的治国策略类别秦始皇汉武帝政治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采用“推恩令”削弱诸侯的权利统一货币、度量衡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焚书坑儒”,统一文

5、字(法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兴办太学(儒家思想)军事御匈奴,修长城北击匈奴经济思想文化【点拨】秦始皇、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措施上看,对待儒家的态度截然相反,但目的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考点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标】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1.目的: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接受汉族先进文化。2.措施:迁都_;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3.作用:促进了_。洛阳民族融合【中考指数】【图片名称】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关键信息】孝文帝改革,

6、穿汉族服装,促进民族融合2.(2011龙岩中考)“皇帝”“朕”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呼开始于( )A.齐桓公B.秦始皇C.汉高祖D.唐太宗【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秦朝为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3.(2012滨州学业考)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统一了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故选B。【方法探究】解答图片型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图片,明确图片反映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图片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

7、部分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地再现历史事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事实的有效补充。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事实的有效链接,然后根据问题设计来解答。5.(2011泰州中考)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平定叛乱 D.发展经济【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巧妙地削弱诸侯的势力。在思想上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

8、会的正统思想。所以A项符合题意。6.(2012成都中考)张骞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下列历史名词与他无关的是( )A.西域 B.匈奴C.汉武帝 D.南方丝绸之路【解析】选D。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也为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所以A、B、C三项均与他有关,故D项符合题意。7.(2011宁波学业考)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使者、商人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

9、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8.(2011广东学业考)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经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转运到欧洲。因丝绸是这条通道上的主要商品而得名;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A。9.(2011东营学业考)“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

10、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的桥梁,朝鲜是亚洲东部国家,故选B。【典例训练2】(2011衡阳学业考)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

11、析、理解能力。题干关键信息“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秦”“从政治上看”,链接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在政治上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国家,大一统成为封建王朝的主流,“秦,虽死犹存” 。选项A、B、C是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的措施。故本题选D。【典例训练3】(2012泰安学业考)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A.修筑灵渠 B.在长安设立太学C.加强中央集权 D.统一文字【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修筑灵渠和统一文字是秦始皇的功绩,在长安设立太学是汉武帝的措施,上述措施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典例训练4】(

12、2012昆山模拟)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问题 B.对付匈奴入侵问题C.货币统一问题 D.对待儒家思想问题【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都反击匈奴、统一货币。但在对待儒家思想问题上态度截然相反: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典例训练3】(2012连云港中考)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这一举措是( )A.秦始皇统一文字 B.汉武帝独尊儒术C.孝文帝厉行汉化 D.武则天重用酷吏【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断诸北语”,从而分析A、B、D三项均与此无关;因为孝文帝改革中要求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故C项符合题意。【典例训练4】(2011深圳学业考)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变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